精細木作工藝
精細木作技藝是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歷史上主要流傳于長江中下游兩岸的江蘇南京、南通、常熟、常州等地。20世紀70年代末,因國家對傳統紅木制品出口創匯之需,由江蘇省外貿公司利用國家“以進養出”的創匯政策,集中從東南亞國家進口紅木原材料,加工后再行出口,得以迎來其恢復與傳承的良機。
工藝加工 編輯本段
該項目是指以珍貴木材為主要原料進行工藝加工,適用范圍主要是傳統藝術家具、木雕工藝擺件等。“因材施藝,順勢造物”是該項技藝的要訣。從藝者必須把握好傳統的“以木造物”的理念,認真研習并掌握所用之材的木性特征,在選材、造型、結構、雕塑、中和等五方面均需做到符合傳統技藝的規范要求,以實現珍稀材料的價值最大化,以及作品藝術水準的提升。
技藝特征 編輯本段
其技藝特征提倡堅持三項原則,一是木材不作現代化處理,以最大限度保持木材的自然屬性;二是圖紙不標公差,以提高作品精準度與整體形態的藝術效果;三是鼓勵學藝者以傳統經典作品為范,在實踐中領會并掌握核心內涵與技藝精要。精細木作技藝是我國歷代從藝者千年智慧的結晶,成就突出。但時至今日,該項目已顯示出一定的傳承困境,必須加大保護力度。由該項目傳承單位江蘇工美紅木文化藝術研究所集合民間資本創辦的“茅山紅木藝術館”,對其近40年來的代表作進行展示與保護,其可持續性極需社會的傾力相助。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