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碑刻技藝
蘇州碑刻制作技藝源于中原,歷史悠久,以精巧細致、格式獨特、內容豐富、獨樹一幟,市區是其發展的中心區域。

歷史記載 編輯本段
據史料記載漢代有《外黃令高君碑》三國《孫王墓隧道碑》,晉代《天臺五百尊者圖碑》等等,由于這些碑系書家書丹上石刻匠刻之,因為無原跡比對,碑刻好壞全在刻工熟練、細致程度,碑刻技藝尚處在萌芽狀態。至宋朝經濟繁榮、文化發達,蘇州碑刻開始由實用性向藝術性方向轉化,其碑刻制作技藝開始成熟。今見於著錄的宋代碑刻有570余件,其中《平江圖》、《天文圖》、《地理圖》、《帝王紹運圖》均是宋代碑刻的杰出代表,1961年被國務院定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經元代、至明清蘇州碑刻達到鼎盛,其門類齊全,題材廣泛,形成了蘇州獨有的行業碑刻文化,其代表性的有蘇州工商經濟碑刻,蘇州名賢士像碑刻,蘇州書法碑刻,蘇州農業碑刻,蘇州梨園行業碑刻,蘇州醫藥行業碑刻,蘇州政府公文碑刻等等。其碑刻技藝也隨之成熟完善,其中書法碑刻制作是蘇州碑刻制作技藝最突出的代表,在中國碑帖刻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工藝流程 編輯本段
蘇州碑刻制作技藝有七道工藝流程所組成。一、確定書跡;二、選配石材;三、油紙雙勾;四、書丹上石;五、刻石;六、拓碑;七、細心收拾,最后完成。其制作技藝有四大特點:一、石材精致,二、刻刀鋒利,三、刻工博學,四、講究精巧雅致、要求碑刻制作與原作惟妙惟肖。技藝傳承主要以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傳授,由于史科記載缺乏,可查實也僅有晚清民國新中國成立以后時期周梅閣、錢榮初,金雨林,時忠德一脈單傳的碑刻技藝傳人了,由于學人甚少,此技藝傳承已處于瀕危狀況。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