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孝婦傳說
傳說故事 編輯本段
東海孝婦傳說講的是漢代東海孝婦竇娥的故事,在連云港地區以口頭方式世代相傳。漢代連云港市稱東海郡,孝婦故事最早見于文字記載的為《漢書·于定國傳》:“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太守竟論殺孝婦,郡中枯旱三年。”晉代干寶《搜神記》中有東海孝婦臨刑場景的詳細記載:“青將死,車載十丈竹竿,以懸五幡,立誓于眾曰:‘青若有罪,愿殺,血當順下;青若枉死,血當逆流’”。讓東海孝婦感動蒼生、震撼九州的是元代大戲劇家關漢卿根據民間傳說為素材而創作的不朽名劇《感天動地竇娥冤》,使這位原本默默無聞的鄉間少婦,成為一位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典型。不僅國內有近百個劇種移植演出,還被編入中學語文課本,劇本被國外16種文字翻譯,使竇娥的故事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成為全人類的文化精神財富。
文化意義 編輯本段
東海孝婦傳說所彰顯的孝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崇尚慈孝思想的傳統道德,反映了在封建社會壓抑下的民意的訴求。東海孝婦的故事在歷代傳述中,竇娥也逐漸成為人們崇拜和祭祀的一位神靈。北宋年間當地就建有“漢東海孝婦祠”,人稱“娘娘廟”,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都要舉行隆重的祭典活動,此俗沿習至今。竇娥孝敬婆母,成為兩千年來孝婦的代表人物。近年連云港市成立“孝文化研究會”,讓《東海孝婦傳說》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體現其現代的價值。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