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av网_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亚洲欧美一级_欧美成人合集magnet

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藝術百科    文化百科   

金湖秧歌

金湖秧歌是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擴展名錄傳統音樂類項目,國家級項目編號Ⅱ-27。金湖秧歌是金湖及周邊地區廣大勞動人民在插秧勞動中集體創作出來的田歌,是里下河地區民歌的典型代表,與“香火戲”有一定的淵源,已有150余年歷史。金湖秧歌的曲調以“四句頭”、“五句半”、“串十字”、“搶八句”為主 。分秧號子”、“鑼鼓秧歌”、“打鼓唱唱”三種演唱形式。“秧號子”為單人唱的短歌。“鑼鼓秧歌”是專職鑼鼓師傅演唱的長篇敘事曲,一人敲鑼,一人打鼓主唱。最突出的當屬“打鼓唱唱“,一人或多人唱《格冬代》,俗稱“打鼓”,一人接唱,稱之為“唱唱”。曲調風格別致,演唱方式獨特,唱詞內容豐富,旋律委婉柔潤,特有五聲商、羽調式,清新悅耳。多重調式、調性的轉換技巧對于民族音樂作曲技法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金湖秧歌還是里下河地區的農耕文化、稻作文化、水文化與宗教文化等元素的集合體,對于研究里下河地區風土人情和人文歷史具有參考價值。

金湖秧歌在江蘇里下河地區乃至國內外產生過深遠影響,多次被搬上舞臺,先后參加上海世博會等重大展示活動,與韓國固城郡開展友好文化交流、交響音畫《格冬代》在維也納金色音樂大廳演出獲得巨大成功,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積極貢獻。當地十分重視金湖秧歌的傳播與傳承工作,記錄保存近1000首秧歌詞、曲,培養了2000余人的傳承群體。

目錄

概況介紹 編輯本段

金湖秧歌是一種江蘇省的傳統民歌。淮安市金湖地區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的插秧勞動中,以樸實的情感、用集體的智慧創造。在以金湖縣為中心的周邊縣市流傳,傳承最少有10代以上,有據可考的就有百年歷史。其唱詞、曲調和演唱方式非常獨特,是不可多得的民間文化遺產。2014年7月底,金湖秧歌作為傳統音樂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淵源 編輯本段

金湖秧歌的歷史可追溯到明初,從金湖地區普遍栽插水稻開始,朱洪武稱帝之后,曾下令將蘇州地區原來支持和擁戴過張士誠的士紳商賈罰沒家產,流放外地屯田墾荒。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洪武趕散”。許多出生于本地的老人,他們都說自己的祖先是洪武趕散時從蘇州遷徙過來的。正是江南移民帶來的“稻作文化”與金湖本土歌謠相結合,逐漸形成了秧歌的雛形。金湖秧歌中最具代表性的“鑼鼓秧歌”則是在清代從湖南那邊流傳過來的。清政府在鎮壓太平天國時大批湘軍北上,后來滯留本地,帶來很多湖南習俗。如金湖方言中把小孩稱為“伢子”、把“去”說成“叩”等等;與此同時帶來鑼鼓秧歌這一演唱形式,也就不足為奇了。當然,金湖的鑼鼓秧歌不完全就是安鄉的鑼鼓秧歌。它的敲擊方式(即鑼鼓譜)和演唱曲調則融合了本地木工的“打排斧”節奏和流浪藝人的“鳳陽花鼓”等內容。
金湖秧歌在清末至民國時期是它的成熟期。這一時期流傳有大量唱本,同時也出現了許多著名歌手。鑼鼓師傅張忠祥(1939年生)從其父張志榮(1896年生)為師,其父又師從徐吉祥(1888年生);華文燦(1943年生)的師傅華洪山(1924年生),師祖徐吉發(1899年生)等等。從他們可考的家族或師徒傳承來看,也超過了百年歷史,可見金湖秧歌源遠流長。

文化內涵 編輯本段

金湖秧歌抒寫勞動的苦與樂
金湖秧歌作為民間傳統的舞蹈項目,一直深受淮安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例如,《四句頭》秧歌,雞叫頭遍離被窩,黑咕隆咚去插禾,四爪摳泥生活苦,不唱秧歌瞌睡多。“雞叫頭遍”、“黑咕隆咚”、“四爪摳泥”,不加雕琢,質樸自然,勾畫了一幅艱苦勞作的畫面。再看下面兩首不同情趣的秧歌歌詞《搶八句調》我與妹妹隔條河,妹妹養鴨我養鵝,我幫妹妹,妹妹幫我,鵝鴨合趟,哥唱妹和。……《串十字調》秧工姐,加把勁,快趕上趟,載黃秧,搶季節,莫誤時光。……這兩首詞同樣也寫勞動,但字里行間洋溢著熱情與快樂,情調也顯得活潑,積極。
金湖秧歌歌唱愛情的甜與美
金湖秧歌反映愛情更有其獨到的長處,有的情真意切,有的委婉纏綿,有的則幽默詼諧。《串十字調》想姐姐變一個西天亮月。郎變得似星星圍在邊邊。想姐姐變一棵梧桐大樹,郎變得似蘿藤樹上纏纏。《串十字調》恨不得變一條絲綢羅帶,系住我的干妹妹楊柳細腰。恨不得變一把白玉琵琶,讓我被那個干妹妹懷里摟抱。恨不得變一只波斯花貓,跟在我的干妹妹腳前腳后繞。《四句頭》猛聽哥哥一聲喊,小妹子房中忙打扮。口紅撣在鼻尖上,錯把個褲子當汗衫。
這三首歌詞中,第一首營造了詩一般的愛情意境,月亮和星星,大樹與蘿藤,信手拈來的比喻,抒發了真摯的情感;第二首則表現出一種對純真愛情的渴望與追求,三個“恨不得”,連續排比,造成了一種急切的語勢,讀起來令人為之感動;第三首的筆調顯得輕松、調侃,聽到情郎呼喚,急忙裝扮自己,慌亂中把口紅抹到鼻尖上,真是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活生生塑造了一個初戀少女會情人之前既興奮又緊張的奇妙心態。
金湖秧歌描繪生動的趣和意
金湖秧歌在歌詞方面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生動細膩的細節描寫,大膽描繪勞動人民生活中的情趣與意境。下面這首金湖秧歌《五句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女)天上下雨爛坯坯,姐叫情哥哥不要來。姐家沒有磚天井,踩出腳印子有人猜,小情才,無影子說出有影子來。(男)天上下雨爛坯,叫我不來偏要來。我把鞋子倒著走,只見出去不見來,小妹子,叫他神人也難猜。
歌詞講述了一個故事:一對情人相約,不巧天公不作美,下起雨。姑娘叫情人別來,原因是留下的腳印會招來風言風語;而情郎哥卻不以為然,下雨也要去,只是他想了個絕妙的主意,把鞋子倒著穿,讓人以為是出去而不是進來,“叫他神人也難猜”,風言風語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我們不得不驚嘆勞動人民那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把鞋子倒著走”這個細節描寫,真是匠心獨具,奇特而又在規定情境之中。
這樣的情歌讓人嘆為觀止。湖水煮湖魚,金湖人唱起金湖秧歌更是委婉纏綿、韻賽膠漆。歌中那個“爛坯坯”的“坯”,方言讀作“pái”,既狀地面泥濘,又含嬌羞慍怒,神情兼備,一石雙鳥。

藝術特色 編輯本段

曲調風格別致
金湖秧歌的曲調節奏明快、清新悅耳,既有北方民歌的高亢豪放,又有南方的民歌的舒緩流暢。調名有:“四句頭”、“五句半”、“搶八句”、“串十字”等,曲調富于變化,表現力很強。我省音樂界的一些專家學者認為:金湖秧歌音調非常優美,它的旋律中具有“變宮為角”、“變徴為角”、“以商為宮”等多種調式的轉換手法,特別是在短短的單樂段中,竟有三個不同宮調系統的調性作連續的同調式的變調,這種復雜的調性運用手法在中國民歌中是獨特的,它的音樂具有相當的研究和應用價值。
演唱方式獨特
金湖秧歌在演唱上分職業和業余兩種。職業歌手即“鑼鼓師傅”,不參加插秧勞動,專門唱給插秧人聽。兩人配對,一人打鼓,一人敲鑼,邊敲邊唱,這類秧歌又稱為“鑼鼓秧歌”。業余歌手一邊插秧一邊唱秧歌,由一人唱“格冬代(俗稱‘打鼓號子’)”代替鑼鼓伴奏,另一秧歌手主唱。業余歌手與職業歌手所唱曲調盡管相同,但業余歌手的唱法上更為自由,唱腔高亢悠揚,委婉抒情。
唱詞內容豐富
金湖秧歌通俗易懂,形象生動,內容十分豐富,重要分情歌和生活歌兩大類。其中以情歌最為優美動人,且占相當大的比例,是金湖秧歌的精華所在。金湖秧歌的唱本和唱段很多,到目前為止,收集整理的歌詞等文字資料就有20多萬字之多,內容涵蓋了這一地區的近百年來的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對于研究當地的風俗民情、生產、生活狀況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東海孝婦傳說    下一篇 金山寺水陸法會儀式音樂

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野县| 昌乐县| 当雄县| 台前县| 驻马店市| 商南县| 罗田县| 芒康县| 分宜县| 宁德市| 天镇县| 福安市| 大丰市| 尼勒克县| 延安市| 彰化市| 六盘水市| 江达县| 太谷县| 泸水县| 当阳市| 墨脱县| 莱西市| 新丰县| 合肥市| 五大连池市| 深圳市| 阜南县| 辛集市| 黔南| 新野县| 尼勒克县| 临安市| 西宁市| 宣汉县| 健康| 维西| 阳西县| 余姚市| 陇川县| 闻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