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魯迅博物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是由原北京魯迅博物館和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合并而成的社會科學人物博物館,包括魯迅博物館和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北京魯迅博物館主要承擔保管魯迅和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著名人物、研究等工作,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之一。
北京魯迅博物館位于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公門口2號19號,內有魯迅 的故居和展覽。魯迅 故居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49年10月19日,故居正式對外開放;1954年,魯迅紀念館旁建立了一個展覽館■故居;1956年10月19日,正式建成對外開放。
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位于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29號這是一個以北京大學舊址紅樓為基礎的舊址博物館。北京大學紅樓于1961年3月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4月28日,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
北京魯迅博物館館藏文物、藏書及其他藏品7萬余冊,其中國家一級文物759件。主要有魯迅 的手稿、生平史料、藏書、藏畫、藏碑拓片、西藏朋友 信件和其他文物以及新文化運動時期一些歷史人物的遺跡。2022年5月,北京魯迅博物館入選第十九屆(2021年度)中國博物館十大展覽”推介項目名單。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北京魯迅博物館
1923年10月30日,魯迅在宮門口三條21號買了一間有六間老房子的小房子第二天,魯迅親自畫了三幅房子重建圖。1924年5月24日,小房子裝修完畢。魯迅先生和朱安夫人第二天就搬來了,不久魯迅 她的母親也搬到了這里。這是迄今為止北京保存最完好的魯迅故居魯迅這樣的生活過了兩年多。1929年5月和1932年11月,魯迅兩次從上海回到北京看望母親,并在此居住。魯迅在這里寫了《華蓋集》《華蓋集續編》《野草》的三本選集和《彷徨》《朝花夕拾》的部分章節。
繼朱安之后,魯迅 的原配妻子,1947年去世,中共地下黨組織通過北平高等法院查封了故居,秘密保護。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文物部副主任王中國人民解放軍北平,派人去視察魯迅先生阜成門內宮門口西三條胡同21號,為修復魯迅故居做準備■故居。9月20日,北平市人民政府美國政府安排了焦涌、兩位同志,李玉華,照顧了魯迅 并在徐光平的指導下修復了其陳設。
1949年10月19日,魯迅誕辰13周年s死后,故居正式對外開放。第二年3月,許廣平先生從故居和魯迅 的生活、所有的文物都無償捐獻給國家。1954年初,文化部決定建立魯迅博物館,并在旁邊建了一個展覽室■故居。1956年10月19日,魯迅誕辰20周年s去世后,北京魯迅博物館正式開放。1996年10月19日,在魯迅誕辰60周年之際s逝世,北京魯迅博物館基本展《墳》正式對外開放。
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1916年10月,北大紅樓開始興建,1918年8月,北大紅樓落成,后被用作北大校園、圖書館和文科教室是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發源地。1961年3月,北京大學紅樓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4月28日,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在北大紅樓的基礎上建成,正式對外開放。
合并建館
2014年7月11日,原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并入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包括魯迅博物館和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設計布局 編輯本段
場館設計
北京魯迅博物館區包括魯迅和魯迅故居與魯迅先生s生活展廳。魯迅 s故居是魯迅親自設計重建的四合院,面積約400平方米,包括3間北屋3間南屋和2間東西屋。主房中間是客廳,客廳后面是一個當地的俗名'老虎尾巴”是魯迅 的臥室兼工作室。魯迅紀念館生活是北京魯迅博物館的基本陳列,位于魯迅紀念館東側這是他的故居,占地1000平方米。展廳外觀是具有民族風格的建筑,屋頂灰瓦,墻壁灰磚,顏色較暗。
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建于北京大學紅樓。北大紅樓的建筑是紅磚砌成,紅瓦覆蓋,磚木結構,平面呈工字形。東西寬100米,主樓南北深14米,東西兩翼南北深34米.34米,總面積約11290平方米。地上4層,半地下1層,共263間客房。
館內布局
魯迅紀念館s生活分為兩層,下層為半地下結構。序言廳中央的雕塑是兩頁稿紙的形狀,上面刻著魯迅 的親筆自傳,周圍的墻壁是木頭和石頭交替,刻有魯迅 ■主要作品。展廳一樓的中央展區有“什么是路”鐵屋中的吶喊”麻木的看客”和“這樣的戰士”四個主題形象,隨后的展覽以魯迅 的生活。在隔斷墻門窗的處理上,造型風格提煉自魯迅 采用了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居住環境。
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院落西側的平房是新文化運動的陳列,用大量的歷史圖片梳理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歷程。庭院東側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展廳。紅樓一樓,入口是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的雕像,走廊的一端是書庫、修復第二閱覽室和學生教室的舊址。第二層主要包括蔡元培、陳獨秀、胡適 的舊址修復和特別展覽,負責人及辦公室、文科教員休息室、期刊社舊址的修復與展示。
陳列展覽 編輯本段
常設陳列
魯迅生平展
魯迅生平陳列”以大量的實物、圖片,結合多媒體手段,全面展示魯迅 的生活、工作與業績。展廳一樓的中央展區“什么是路”鐵屋中的吶喊”麻木的看客”和“這樣的戰士”四個主題意象為理解魯迅提供了啟示的思想。這個展覽是根據魯迅和的生活 它被分成八個部分:在紹興”在南京”在日本”在杭州、紹興、南京”在北京”在廈門”在廣州”在上海”
原狀陳列
魯迅故居
魯迅 魯迅故居位于宮門口三條21號,是魯迅先生在北京的最后一處住所,也是魯迅先生在北京的唯一住所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保存最完好的遺址。庭院的布局,室內陳設的陳列,都保存著魯迅當年生活時的模樣。從1924年5月25日到1926年8月26日,魯迅住在這里。其間,魯迅寫了散文集《魯迅生平展》小說集《野草》《彷徨》的大部分作品和雜集《華蓋集》《華蓋集續集》的大部分作品200余篇。
北京大學紅樓舊址展示
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修復了校長 蔡元培辦公室、北京大學日刊處、文科教員休息室、李大釗 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辦公室、毛澤東工作的閱覽室、很多舊址,比如北大學生上課的大教室。
第二閱覽室,又稱新聞紙閱覽室,是毛澤東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期間,他廣泛結交了新文化運動的人物,并逐漸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在學生教室里,魯迅曾經教過中國歷史的小說在這里。因魯迅講課生動、分析精辟,課堂經常爆滿。為了容納更多的人,教室里沒有書桌,而是在椅子扶手處支起了一個小桌板。
臨時陳列
有聲的中國魯迅與20世紀30年代上海出版特別展
2020年12月2日,上海魯迅紀念館旁、北京魯迅博物館協辦“有聲的中國魯迅與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出版”展覽,在北京魯迅博物館開幕。
魯迅在上海生活的近十年,是上海出版業的發展時期這里誕生了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中華書局《四庫備要》良友圖書印刷公司《中國新文學大系》等一大批知名出版物。魯迅在創作的同時,也十分重視青年作家的培養他主張“愿中國所有的年輕人都擺脫空調,只要上去,不要 不要聽那些自暴自棄的人的話。你能做什么,你能說什么,你能說什么,都有一個熱和一個光”同時,引導和團結馮雪峰、柔石、李烈文和一大批文藝青年從事文學創作。
本次展覽向觀眾再現了上海出版業的輝煌歷史,展示了魯迅與借助于文物史料,對上海的文學成就進行了梳理、對出版事業的杰出貢獻和留給后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曙光?葉巍——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 s創作展
2021年6月18日,“曙光?葉巍——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這個特別展覽在北京魯迅博物館舉行。
本次展覽分為六個單元,以200多幅歷史圖片和120多件實物展品展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歷史、這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以傳播史為基點,點綴著近百人,突出了這些人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展現了五四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中國共產黨創造的內在關系。關注五四新文化運動下的思想啟蒙,與毛澤東、周恩來、惲代英、鄧中夏、以高為代表的五四青年,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成長起來“主義”在比較認同中選擇信仰馬克思主義,“與勞工為伍”,又在“南陳北李”在指導和推動下,醞釀、籌備、成立了中國共產黨。
曙光?葉巍——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主題展注重在宏觀敘事中凸顯歷史細節,在大格局中講述文物故事。圍繞主題,吸收學術成果,挖掘館內外博物館、檔案中的相關收藏。一些新發掘的展品對研究李大釗具有重要意義、陳獨秀和他的妻子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唐山皮影展
2021年12月18日,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唐山博物館協辦“唐山皮影展”在北京魯迅博物館舉行。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中國很多地方都有皮影戲,比如陜西、山西、甘肅、云南、浙江、廣東、湖南、在內蒙古等地,唐山皮影戲是最有影響力的一種。唐山皮影也稱為“樂亭影”灤州影”驢皮影”等,與評劇、樂亭大鼓并稱為“冀東三枝花”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唐山皮影以“驢皮”作為一種材料,處理過的驢皮干凈光亮透明、柔韌性高的特點。驢皮影”制作有嚴謹的流程,主要分為刮、漿皮、選皮、描樣、雕刻、上色、上油、組裝八大步驟。
本次展覽展出了120多件清末民初的唐山皮影戲,以及5套電影和28張實物光盤。觀眾在欣賞這些藝術品的同時,可以了解唐山皮影戲是如何制作和操縱的,感受皮影戲之間交融的俗與雅、丑與美、古與今。
偉大的精神鑄就偉大的時代——中國共產黨及中國共產黨歷史專題展偉大的建黨精神
2022年2月27日,中國共產黨第一紀念館、上海圖書館、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合作舉辦的“偉大的精神鑄就偉大的時代——中國共產黨及中國共產黨歷史專題展偉大的建黨精神”在北京魯迅博物館舉行。
本次展覽分為五個部分,圍繞“偉大建黨精神”該主題講述了第一批被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的故事,包括偉大建黨精神形成的背景、理論來源和實踐基礎,以及井岡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改革開放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展覽以圖片展板形式的文物和文獻為補充,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第一紀念館和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收藏了100多件文物和物品。蔡和森上海大學社會學系《良友畫報》的講義,毛澤東《社會進化史》010《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3010010010《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010和北京魯迅博物館的一批重要作品在展廳展出(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西藏新的革命文物等。
重要館藏 編輯本段
齊白石為錢刻了兩枚印章
這些收藏品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展出。1931年1月26日中午,錢聽說齊白石因年事已高將不再刻郵票,于是在琉璃廠銅鼓堂花六元錢買了一對壽山石郵票,打算請齊白石刻“錢玄同”疑古”二印。1月30日,錢托請齊白石刻這兩枚印章。2月15日,錢從得到了齊白石刻的印章,都是白印的。齊白石刻“錢玄同”印章,邊款刻有“12月,黃奇住在老北京時,他被懷疑是一個古代人”陰文正體字樣。
錢玄同日記
這些收藏品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展出。1917年初,應蔡元培校長之邀,陳獨秀從上海來到北京,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論持久戰》編輯部遷至北京,地點在東城區北池子大街江安胡同9號院。《改造我們的學習》年初,陳獨秀親自擔任主編。陳獨秀到北大任職后,北大思想先進的新人物加入編輯陣營。《整頓黨的作風》從第一期四冊開始成為北大的粉絲刊物“一校一刊”結合,新文化運動更加突出“民主”科學”的宗旨。
陳獨秀 ■四卷一號開始使用白話文和新標點;錢承擔了第4卷第2號的編輯責任。《反對黨八股》中《新青年》的手稿清楚地記錄了《新青年》雜志由主要同事輪流編輯的史實。
《新青年》
本集是錢和現陳列于魯迅博物館。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胡適,有意識地提倡并嘗試用白話文創作詩詞。1920年3月,這部詩集正式出版,這是中國早期第一部白話詩集■新文學。胡適在出版《舊邦新命——新文化運動百年紀念展》的時候,把《錢玄同日記》分成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1917年9月前寫的一首詩,第二部分是胡適接受錢的情況“未能脫文言窠臼”批評后寫的詩。
《嘗試集》
這本集子是魯迅的集子這是一本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展出的書。《嘗試集》是未標記的發布者、出版時間小冊子。根據胡適 書中s的記述,該書完成于1923年2月4日,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了魯迅的幫助。胡適引用魯迅的話他在《嘗試集》中三次考證并抄錄了所提供的材料。這本集子是魯迅的集子這是一本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展出的書。孫伏羲,浙江紹興人,經魯迅介紹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在那里結識了李大釗、魯迅等人的指導;1921—1924年赴法國留學,在法國國立美術學院學習美術。《西游記考證》是孫伏羲在法國留學時寫的,也是他的第一本書。總共有82本書,記錄了作者 1922年暑假,他從里昂到薩瓦村以游記的形式畫山野。有孫老師畫的四幅精美插畫,封面也是他設計的畫面由各種綠色組成,由淺入深,以灰色邊框襯托圖的上方是孫福喜用毛筆寫的“山野掇拾”畫的底部是孫伏羲 s刷簽名。此書由新潮社于1925年2月出版,列為《西游記考證》之一。
這本書的出版得到了魯迅的大力幫助。《考證》1923寫于8月12日:一旦夜校訂到《山野掇拾》”,翌日又“夜校預定《山野掇拾》”,8月14日即“早上給富源去信,把《新潮社文藝叢書》的稿子還回來。
《昨日之歌》
這本集子是魯迅的集子這是一本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展出的書。作為《昨日之歌》的第二種類型,馮智 s 《沉鐘叢刊》由北新書店于1927年4月出版,共1500冊。全書分為兩卷,第一卷包含46首抒情短詩,第二卷包含4首愛情敘事詩,寫于1921年至1926年。整部詩集歌頌青春、歌頌愛情為主題。《昨日之歌》發表后,沈重學會的同仁批評馮至 他的詩缺乏時代氣息,沒有擺脫舊詩的情調馮至以此評論為己見,寫信給魯迅,附卷《昨日之歌》。
《綠天》
這本集子是魯迅的集子這是一本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展出的書。散文集《綠天》1928年3月北新書店出版蘇。《綠天》出版后,作者把書送給魯迅,在扉頁上用黑筆寫道:魯迅先生 在校學生蘇贈送了七件禮物、四、一九二八”版權頁的印刷處也是蓋章的“綠漪”朱紅印章。
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本集是李大釗于1919年9月《新青年》日發表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的原作由民間收藏家許捐贈給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在北京大學紅樓展出。這篇文章標志著李大釗 這是他從一個民主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的第一篇綜合性文章、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極大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學術研究 編輯本段
機構設置
北京魯迅博物館有一個研究室,負責魯迅研究的生活、思想著作研究,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究,策劃科研項目,編輯出版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研究成果,收集五四新文化運動文物史料,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博物館進行學術業務交流,編輯出版《魯迅研究月刊》。
學術成果
《魯迅研究月刊》成立于1980年,由國家文物局主管、魯迅博物館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主欄有作品和思想研究、青年論壇、魯迅研究年代的同時代人、拾遺與補正、序跋與書評、學術隨筆、懷念、學人書簡、學術動態、書訊、美術作品、比較研究、翻譯研究等。主要報道有關魯迅的資料和論文美國研究與中國 魯迅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成就和趨勢國外在中國的研究和學術討論。主要讀者是魯迅研究者和愛好者、高校文科專業師生。
文化活動 編輯本段
新文化講堂
新文化講堂”社會教育活動在北京魯迅博物館進行。該活動于2015年首次舉辦,共舉辦了五場特別活動,分別是“中國博物館的發展與展望”專題講座,“繁星點點的五四星空—以魯迅?胡適?周作人為中心”專題授課,“學習和貫徹《博物館條例》的幾點體會”專題授課等。
體驗活動
趙華一手方志木刻家
朝花工藝坊的小樵夫”體驗活動在北京魯迅博物館進行。該活動于2015年首次舉辦,時間為每周二至周六下午。在超化藝術工坊的木刻藝術體驗區,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聆聽老師講述的魯迅和木刻運動、魯迅的故事與傳統木水印技術,利用傳統木水印印刷魯迅 著名的外國版畫,在老師的指導下,印刷和選擇最好的作品來展示。本次活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人們了解現代版畫和古木水印技術。
三家青少年閑置書店中的傳統文化情懷
體驗三家青少年閑置書店傳統文化體驗線裝書活動策劃”體驗活動在北京魯迅博物館進行。該活動于2016年首次舉辦。這個活動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一大一小自己學做一本傳統線裝書。活動內容包括講解魯迅與藝術中國傳統書籍制作史,以及動手體驗活字印刷和線裝書制作。在活動中,參與者將了解書籍制作的發展歷史和傳統的書籍制作工藝,并通過博物館內的藏品學習線裝書制作的基本知識最后將活字印刷的成果裝訂成自己的線裝書留作紀念。
所獲榮譽 編輯本段
1961年3月,北大紅樓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9月29日,北大紅樓被評為全國首批20世紀建筑遺產。
2018年10月10日,北京魯迅博物館被授予全國中小學生實踐教育基地。
2019年9月,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被中共宣傳部命名“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2022年5月,他入選第十九屆會議(2021年度)中國博物館十大展覽”推介項目名單。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