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博物總館
南京博物院位于江蘇省南京市中華路257號,成立于2014年2月,包括南京博物院、南京民俗博物館、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渡江勝利紀念館、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江寧織造博物館、六朝博物館、南京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等8家博物館為南京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館長為徐強。2017年,南京自然歷史博物館被評為中國一級國家博物館。
南京自然歷史博物館有9萬多件可移動文物(套),珍貴文物4.7萬余件(套),館藏豐富。其中,南京博物院擁有10多萬件文物,上至古代,下至民國,其遺址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朝天宮;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有2800多件文物,瞻園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是紀念國共談判的革命歷史紀念館,館藏有相關文物、近萬件珍寶和材料;南京自然博物館還包括以六朝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斷代史博物館。
自2014年南京自然歷史博物館成立以來,該館取得了一系列學術研究和考古成果,與多地開展學術交流,長期舉辦文化講座文創大賽等文化活動,推動南京博物館發展和文化普及。
2023年五一假期,南京自然博物館共接待游客14人次.19萬人,與2022年同口徑相比累計增加412人.27%與2019年同口徑相比,累計增加36個%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基于歷史文化資源的整合、南京自然博物館以服務社會和自身發展為理念,匯聚南京博物院、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等8個文化藝術博物館于2014年2月正式成立,地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中華路257號。南京博物館的前身是南京市人民政府文物保護委員會1949年10月成立,1978年正式成立為南京博物院。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成立于1951年,1956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1977年在原址基礎上擴建,1978年正式對外開放。渡江勝利紀念館建于1984年2008年7月,三岔河新建博物館,2009年4月23日竣工對外開放。六朝博物館于2014年8月11日正式對外開放。江寧織造博物館于2013年2月8日更名為江寧織造府博物館,并開館試營業同年5月1日正式開業。南京民俗博物館于1986年開始建設,1992年11月18日對外開放。2009年,南京民俗博物館與南京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聯合成立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2010年1月19日,南京民俗博物館也被列為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
建筑布局 編輯本段
場館設計
南京博物院位于南京市秦淮區朝天宮4號,占地7萬多平方米。博物館所在地朝天宮,原是五代吳楊浦國王建造的紫晶宮,后來在清代遭遇火災現存建筑為清同治四年重修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位于南京市秦淮區展園路128號,占地面積15621平方米,建筑面積2882平方米。展園是一座花園式建筑,是徐達的西花園這是明代中山的一座大宅。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位于南京市玄武區漢府街18號-1博物館位于南京以東的梅園新村,由展廳和庭院組成,包括梅園新村17號、30號和35號。南京市民俗(非遺)該博物館位于甘熙故居甘府是南京保存較好的大型私宅,由四組相鄰的多進廳式古建筑群組成。故居的布局嚴格按照封建社會的宗法觀念和家族制度,廳堂由外向內依次、轎廳、正廳以及內廳等。杜江勝利紀念館位于南京市鼓樓區杜江路1號,占地3.5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隔江相望的勝利紀念館主展廳分上下兩層,形似木船。六朝博物館位于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302號,建筑面積2.3萬多平方米,博物館遺址是建康城遺址的一部分。六朝博物館由美國海灣建筑事務所設計,其中使用了海灣建筑模塊、貝殼建筑幾何和貝殼建筑光影等。江寧織造博物館位于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123號它建于清代江寧織造舊址上,是現代建筑與傳統園林建筑的結合體。
館內布局
由于南京自然博物館下屬的分館較多,缺乏布局方面的相關資料,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各個分館在各個博物館中經常列出的展覽的位置和布局,并選取一些基本的展覽進行詳細介紹。南京博物館有《龍蟠虎踞-南京城市史》《玉堂佳器-館藏精品展》和《雲裳簪影-館藏宋明服飾展》,位于南京博物館新館區一樓、三層以及崇圣殿。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經常陳列《太平天國歷史陳列展》《清江寧布政使衙署文物史料展》和《明中山王徐達史料展》,分別位于太平天國歷史陳列館、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有樓和閻 安廳,還有堂子街108號太平天國壁畫藝術館。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經常展出《梅園風范-中共代表團在南京》,位于梅園新村紀念館史料展廳。渡江勝利紀念館展覽號《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展》。六朝博物館永久陳列有《六朝帝都》《六朝風采》03010,位于六朝博物館一樓、二層和三層。江寧織造博物館經常展出《六朝人杰》《云錦天衣》010和《中國旗袍》,分別位于江寧織造博物館云錦館、中國旗袍展廳、江寧織造展覽館和紅樓夢展覽館。南京市民俗(非遺)博物館 s常設展覽有《江寧織造》《紅樓夢曲》《南邦巨族、江南甲姓-金陵甘氏家族歷史陳列及南京傳統民居建筑藝術展》《榴開百子 百年好合-南京育兒、婚嫁習俗展》,分別位于15號南部廳第一至第五進館15號南部廳西院展廳15號南部廳第一至第五進館17號南部廳。
陳列展覽 編輯本段
基本陳列
龍蟠虎踞-南京城市史
展覽位于南京博物館新館區,是2010年建成的基礎展覽。展覽面積為4200平方米,分為“山川勝于 宜居之地”六代傳承丁琪媛金陵 號”幾代人的興衰 經歷了風風雨雨”范慧杜南江山易通 號”以及“共和國開始 現代新都”五部分。展覽以南京城市的歷史發展為脈絡,以歷史舞臺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為內容,以南京六朝為重點、明代、民國三個時期的資本特征及其對中國歷史發展的貢獻。展現南京 陳展的歷史進程、南京古都的風采、南京文化的神韻。龍蟠虎踞展展出文物2100余件,用場景還原、模型復制、圖畫創作、借助多媒體視聽等現代手段,一幅南京 的古都已經展開。
玉堂佳器-館藏精品展
展覽位于南京博物院新館區三樓,面積近800平方米的陳展,以國寶為主“蕭何在月下追韓信屠美瓶”等約30件精品。展廳的設計以江南古建筑室內風格為藍本展廳被分割成幾個小空間,精美的文物散落在展室里。展覽分為青銅器展覽“吉金閣”供奉佛教文物的“唱經臺”展示王公貴族的文物“簪纓樓”以及收藏中國最早的斷代茶壺“壺隱居”等11個主題單元。所有展品都沒有使用現代元素,展柜有明式家具元素; 展板是清末以掛屏形式制作的。整個展廳的格局、形式、比例與色彩的和諧統一,烘托出文物的品質。
太平天國歷史展
展覽設在太平天國歷史陳列館它是由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的創始人羅爾剛于20世紀50年代創建的郭沫若題寫了展覽的名稱。目前,展覽將通史與專題相結合,展出400多件文物,包括太平天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等諸多方面,生動再現了清末太平天國運動。
梅園風范-中共代表團在南京
展覽位于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展出300多件(套)珍貴文物、文獻檔案、歷史照片和珍貴的歷史影像。展覽分為“在重慶進行和平談判”遷入梅園開放南京續談”審時度勢,控制嚴峻形勢”擴大統一戰線,開辟第二戰場”力爭跑路,當事人調解”抵制‘國大’,中共贏得人心”等6個部分,運用現代展示手段,充分展示了1945年國共談判的歷史,深得民心。
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勝利暨南京解放展覽
展覽設在渡江勝利紀念館,展出246幅歷史圖片、317件珍貴文物和文獻、圖表7幅。陳列分為“戰略上堅決地‘打過長江去’決戰千里, 億英雄過江”軍民團結 接管城市,開創新局”最后 ,革命要勇于追窮匪”以及“見證勝利 渡河精神代代相傳”五個部分。展覽使用大型雕塑、沉浸式場景、經典油畫、多媒體手段和互動展覽,以百萬英雄渡江戰役的進程為主線,通過10多個場景描述當年的血腥歷史。
六朝風采
該展覽位于六朝博物館二樓展廳,展示了公元三世紀至六世紀的吳棟、東晉、宋、齊、梁、陳文化遺址六朝。六朝處于承前啟后的關鍵階段,承前啟后,統一漢室。六朝藝術在這一時期產生,不同于漢代以來儒家思想的禁錮,表現為自由奔放、鮮活生動的風采。該展以“傳神寫照”氣韻生動”作為審美藝術觀的核心,不僅體現在顧愷之身上、王羲之和其他畫家 作品,并滲透到青瓷中、陶俑、在石刻等出土文物中,讓人感受到六朝的美。
江寧織造
展覽設在江寧織造博物館江寧織造展廳,展示清順治二年起(公元1645年)江寧織造局直到光緒三十年前才恢復生產(公元1904年)裁撤的歷史。展覽選取了近200件史料,集中展示了清代織造的沿革,突出了江寧織造部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用各種陳展形式展示了其興衰和江寧織造在江南地區的特殊地位。
劉凱白子 已經有一百年的歷史了-南京育兒、婚嫁習俗展
展覽設在南部會館西校區15號展區,主要內容包括育兒禮儀(催生、分娩、報喜、洗三、滿月、百日、抓周、成年禮),育兒經驗(或育兒實踐),育兒玩具(或育兒游戲)四部分。展區采用場景和小模型相結合的方式,生動展示婚禮現場。除了傳統的展示,展覽還設計了許多觀眾參與的項目,如把握一周、立夏稱重、迎親花轎等。讓觀眾自然融入展示,觀看禮儀用品,了解習俗流程,體驗禮儀品味。
臨時展覽
匠心憶夢——紅樓夢文創藝術展
匠心憶夢——紅樓夢文化創意藝術展南京文光新局、展覽由南京自然博物館主辦,將于2016年4月29日至6月16日舉行。展覽在江寧織造博物館拉開帷幕,集中展示了100多件以當代藝術創作形式衍生出的紅樓夢文化藝術作品,涉及《紅樓夢》年的山水、飾品、食物到相關的主要人物,再延伸到鋼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等傳統文化。
時代先鋒——周恩來鄧鷹巢與五四運動專題展
時代先鋒——紅樓夢文化創意藝術展南京市文化旅游局、周恩來鄧鷹巢紀念館、由南京自然博物館主辦,在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臨時展廳舉辦,展期為2019年4月30日至5月25日。此次展覽分為“每個人都對世界的興衰負有責任”五四狂潮, ,改革創新”和“鍥而不舍,三三三五六,無止境的追求”三個部分,包括照片、文獻、文物圖表等170余件展品。其中,《天津學生聯合會報》和《覺悟》雜志,周恩來 展覽中展出了他在柏林與朋友的合影以及其他珍貴資料。
東風西漸——清代外銷藝術展
東風西游3354清代外銷藝術展由鴉片戰爭博物館南京自然博物館主辦,在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舉行展覽時間為2019年5月25日至12月25日。在這次展覽中,有100多件清代出口藝術品(套),主要有瓷器、廣繡、廣雕、銀器、扇子和草畫等。清代展出的許多以外銷為主的藝術品,既有地方特色,又融入了西方元素,見證了當時中西交流,也反映了清代的手工藝水平。
1420:從南京到北京
1420:南京自然博物館舉辦的從南京到北京展覽、由首都博物館南京博物館主辦,開放時間為2020年12月18日至2021年4月10日。這個展覽匯集了北京、南京五大文博機構340件(套)文物展品,分為“洪武肇基”永樂開拓”國祚綿延”三個部分,講述600年前從南京到北京的故事。
館藏文物 編輯本段
三國吳?青瓷釉下五彩羽毛人字鍋
此藏品為三國時期的吳瓷,高32.1厘米,直徑12.6厘米,底部直徑13.6厘米。鍋壺為青瓷制,蓋為弧形,蓋鈕為鳥形。鍋口頸圓肚平底。瓷胎略呈灰白色,涂有青黃色釉。在上腹部貼四個鋪路頭一周、兩尊佛像、兩只連體的鳥長著兩個頭,排列整齊,用棕色勾勒出來。胎兒全身繪有褐色裝飾圖案,筆墨流暢用繪畫技術美化瓷器,是中國迄今見到的最早的物件。這件鍋壺出土于1983年,改變了釉下彩工藝始于唐代的認識,將釉下彩工藝的出現提前了近500年。
元?青花月下,蕭何追韓信屠美瓶
此藏品為元代瓷器,高44.1厘米,口徑5.5厘米,底徑13厘米。口短,口緣平厚,短頸呈階梯狀,肩部豐滿圓潤,肩部以下收斂明顯平底凹入淺圓腳,造型美觀挺拔。車身繪有青花圖案,共分六層:瓶口外壁繪雜寶蓋蓮紋,肩蓋蓮紋,枝丫糾結花心是石榴形的,葉子的形狀像葫蘆。美萍的主體的腹部繪有人物故事線,描繪了一幅漢代畫卷“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圖。畫面之中用松樹、竹葉、梅花、芭蕉、山石等紋飾點綴。加斯金繪有卷軸圖案和蓮花花瓣圖案的花朵,中間隔著蓮花花瓣圖案。畫面清晰,復雜但不混亂。根據專家 s鑒定,蕭何在藍月下追韓信的梅瓶燒制于元代中后期景德鎮官窯出品,國寶級文物,藏于南京博物館。
北宋?七寶阿育王塔
此藏品為北宋金銀器,高1.2米,底邊長0.4米。塔內為檀木胎,覆銀皮,表面鍍金,鑲嵌水晶、瑪瑙、玻璃青金石等數百顆五彩珍珠。塔分為蓋和體,蓋中間有塔閘,閘頂有球形珍珠,閘上有五相輪。塔蓋四角有山花芭蕉葉,每片芭蕉葉與塔剎之間有鐵鏈,鐵鏈下掛有風鈴。四座山花的芭蕉葉外側有19幅畫,講述佛祖釋迦牟尼的誕生、出家、懺悔等一系列故事。塔身為方形、空心,與塔連成一個整體,描繪了本省四幅喬裝佛圖。整座塔上掛滿了姿態各異的佛像和法器金剛,塔的每一個角落都立著一只大鵬金翅鳥。七寶阿育王塔是目前中國出土的最大的塔、擁有最復雜技術的阿育王塔。
明?漁翁戲荷琥珀杯
此藏品為明代琥珀杯,長12.8厘米,高4.8厘米。琥珀杯呈暗紅色,帶有黑色條紋,呈現透明質感。杯子的主體由荷葉狀的杯體和雕刻成漁夫形狀的手柄組成杯口光滑順滑,質地細膩。杯體一側淺雕一只魚鷹,看起來栩栩如生,另一側延伸出幾根蓮藕和藤蔓。與杯子相連的漁夫,高髻,赤裸上身,背上魚簍,腳上高筒靴,左手拿著一條魚鱗片清晰可見。漁夫 s眼睛微瞇,嘴巴大張,仿佛在笑,給人無限的藝術遐想。
明?一種帶有云龍圖案的鑲金玉帶盤
這個系列是明代的玉器,菱形8.8厘米,寬7.9厘米,鉈尾長8.4厘米,寬4.2厘米。用和田玉雕成的玉帶盤有14個,底部鑲嵌金托。主要的板狀裝飾圖案采用鉆孔和雕刻的方法,在重疊的層次中表現龍身的上下盤繞。龍的頭部雕刻精美,龍的胡須、眉、髯、鬃以及角、鼻、唇、下巴清晰可見。龍被靈芝般的祥云所環繞,像一條龍在云間穿行。14個玉帶盤精雕細琢,是我國古代玉雕工藝的杰作。
明?鳳凰形金插飾
這個藏品是明代的金器,其中一件長22米.3厘米,另一個長22厘米。與一般的釵針不同的是,這種釵針是扁平的,末端彎曲成鉤形,上端也是彎曲的,與釵頭相連。發簪頭的形狀像一只展翅飛翔尖嘴的鳳凰、羽冠、鳳眼,昂著頭,翅膀張開,尾羽飄飄。鳳凰形鑲金飾品是根據鳳凰各部位的特點,用金絲金珠分段制作而成。鳳頭和鳳爪交錯排列,用炸珠工藝裝飾;鳳眼、鳳嘴是錘打而成的;鳳身堆積成型,羽毛用金絲擰成一股,彎成羽毛,層層疊疊;鳳翅、羽尾和腳下的祥云是通過掐絲工藝和鋪絲工藝制作而成,最后各部分焊接在一起,制作工藝復雜。
別爾克小汽車
伯克公司的車是中共代表團在梅園新村時為了工作方便在上海買的。Belk汽車是1941年在美國制造的,車牌是“國滬17360”在國共談判期間,周恩來、董等人多次乘坐此車與國民黨代表談判、拜訪民主人士、護送地下黨員和重要人物。1965年,梅園新村紀念館通過與有關方面聯系,從上海收藏了這輛車。伯克車現為國家一級文物。學術交流
2017年7月6日,由中國博物館協會加拿大洛德文化資源公司主辦,中國博物館高層管理者學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行研討會的主題是博物館和城市軟實力。
2018年8月20日至21日,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費城市政府和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共同主辦“溫暖之約——中美文化遺產與城市發展論壇”美國費城舉行,南京自然歷史博物館受邀參加。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曹志軍在論壇上致辭“博物館與一座城”主旨演講,并與專家進行了富有成效的討論和交流。
2018年11月1718日,中國太平天國歷史研究會、南京大學南京自然博物館聯合主辦的太平天國與晚清歷史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太平天國史研究會第八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召開。
考古成果 編輯本段
1990年3月22日,在唐山葫蘆洞和雷公山發現大量化石。1993年3月13日,挖掘者發現了一塊骨骼化石(Ⅰ號顱骨)1993年12月10日至1994年1月16日,南京博物館與北京大學考古系合作,組成唐山考古隊進行發掘。這次考古發現發現了約35萬年前的兩個頭骨和一個牙齒直立人化石,以及1325個各種動物化石標本。
2003年8月至2004年7月,南京博物院組成考古隊,對明代包船廠遺址進行了調查“六作塘”進行考古發掘。清理、發掘面積19200平方米,從池底清理出造船基址遺跡34處,出土鐵器、木、石、1000多件磚陶瓷等文物。
2008年3月至10月,為配合城市基本建設,南京博物館在南京雨花臺區姚崗村30號進行了考古發掘。本次工作共完成發掘面積2000平方米,清理明代單釉窯14座燒成遺址1處護坡1處。
文化活動 編輯本段
文博大講堂
自2014年南京自然博物館開館以來,南京自然博物館分館江寧織造博物館已經成立、六朝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講堂長期開展文博講堂活動。2022年7月1日,南京自然博物館第七十期文博講堂在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舉行講座的主題是“像專家一樣思考,像白人一樣表達”文博講堂自舉辦以來,不僅豐富了南京自然博物館的文化活動,也向公眾普及了很多歷史文化知識。
文創活動
為引導和鼓勵南京市博物館和社會力量充分利用博物館文化元素,提高博物館文化產品的創意設計水平,南京自然博物館于2015年8月21日開始舉辦首屆文化創意衍生設計大賽,面向社會征集優秀文化創意作品。比賽分為家居用品組、飾品設計組、服裝設計組和辦公用品組,每組各評出一名、二、三等獎和優秀獎。 現在有一套六方印章酒具、六朝瓦當餅干套裝、文物年代尺等一系列文化創意設計作品。
所獲榮譽 編輯本段
1956年,太平天國壁畫藝術博物館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5年,江蘇省政府將贛西 s故居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辦公室舊址(梅園新村)經國務院批準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25日,瞻遠府被國務院批準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南京博物院《虎踞龍盤——南京城市史》展覽被評為第九屆展覽(2009-2010年度)國家博物館十大展覽。
2015年,南京博物院申報的《六朝歷史文明》展覽獲得第十二屆(2014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展覽和展覽推廣獎。
2017年1月19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第六屆第七次理事會議審議通過,南京自然歷史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2021年,杜江河勝利紀念館“京電號”小火船修復保護工程榮獲2021年全國優秀文物藏品修復工程。
2022年12月30日,杜江河勝利紀念館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2023年3月9日,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了第五批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南京民俗博物館作為“曲社清曲”保護單元包含在其中。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