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樓
煙雨樓是浙江省嘉興市南湖風景區的一座樓閣建筑,位于南湖中央的島上。一般來說,煙雨樓不僅指混凝土建筑,還指湖中央島上以煙雨樓為主體的古代園林建筑該建筑群兼有亭臺樓閣,具有典型的江南園林建筑風格,是南湖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
燕語樓原位于南湖之濱,五代十國時期(大約在公元940年)興建。唐代時以“朱珠飄著輕煙,微風即將來臨”并大加贊揚,南宋重修后小有名氣。在明代,禹巖大廈進行了幾次重建,并增加了雕鰲記、大士閣(觀音閣)等景觀。在清朝,為了迎接乾隆皇帝 南巡時,禹巖樓多次修繕,名聲遠播,還加建了清惠殿、凝碧閣等建筑。1921年,中國共產黨“一大”禹巖大廈在南湖秘密舉行,已被載入中國革命史冊。人民政府成立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禹巖大廈進行了多次翻修1959年至1991年,作為南湖革命紀念館對外開放直到1991年,南湖革命紀念館將會址遷至南湖東岸。
煙雨樓建筑面積約64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屬于斜山式重檐建筑,五間寬,五間深,里面保存著沈邁士、劉海粟、沈鈞儒等人的作品。煙雨樓建筑群占地約11畝,以煙雨樓為核心,入口處有清慧堂小門廳,后面是寶美亭、觀音閣(大士閣)和其他建筑,兩邊都有售貨亭、東御碑亭董其昌等建筑也保存在建筑內“魚樂國”碑、乾隆詩碑等文物。
元代畫家真武將煙雨樓列為嘉興八景之一“春波煙雨”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時多次進駐禹巖樓,仿承德避暑山莊禹巖樓的景觀,一般稱為嘉興禹巖樓“南煙雨樓”,河北煙雨樓為“北煙雨樓”人民政府成立后在中國,《江南園林志》年由佟茂撰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園林法將煙雨樓列為嘉興三大名園之一。在1961年和1981年,人民 浙江省人民政府兩次將南湖禹巖樓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國務院將“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嘉興南湖”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9月,南湖風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五代至元
五代十國時期,大約在公元940年,吳越國主錢镠的兒子錢元霖建造了禹巖樓,用來招待客人和欣賞風景按照人間仙島的意境,它不是作為私人場所招待客人而對公眾開放的后來,禹巖大樓毀于戰爭。在北宋,燕語樓 他的名聲并不明顯,在歷史書上也很難找到它逐漸從政府所有的資產轉變為私人產業。南宋寧宗年間,禮部尚書王希祿帶領鄉紳在五代舊址上重建禹巖樓再加上吳倩 許多人都知道禹巖大廈從那以后,禹巖大廈成了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許多詩人和詩人在這里寫下了許多詩篇和歌曲,禹巖大廈的所有權在民間幾經易手。元代,煙雨樓先后被用作弓玄書院和三賢祠。
明清時期
明朝以前,南湖叫老虎湖,西南湖叫鴛鴦湖禹巖大廈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最初建在鴛鴦湖上。明朝嘉靖年間,嘉興知府趙瑛進行清淤工程,大力興修水利考慮到農業灌溉和乘船游覽的方便,他將淤泥轉移到老虎湖中,形成一個島,即湖中島,并在島上建了煙雨樓,保留了舊名(有人稱之為疑雨樓)從那以后,鴛鴦樓從鴛鴦湖搬到了胡彪湖中央。此時的煙雨樓坐東南朝西北,面向嘉興城,視野更開闊,氣勢更宏偉。隆慶時期,在浙江沈奎重建了禹巖大廈,但效果不是很好第二年,當官的吳鵬做了《水調歌頭·題煙雨樓》。萬歷年間,煙雨樓又搖搖欲墜,嘉興知府龔勉下令重新修建,上書《重修煙雨樓記》,并加建了沈奎用疏浚泥修建的石臺,命名為“釣鰲磯”這意味著嘉興學生率先參加考試,并在禹巖大樓前為觀音建了一個宏偉的亭子后來,修水縣的一名學生獲得了頭獎,并鼓勵建造吳 湖中央島上的一座寺廟、文昌祠、凝碧亭、浮玉亭和其他許多建筑一樣,命名為“瀛洲勝境”桃李等花木也廣泛種植在刁岙基。龔勉禹巖大廈重建后,風景比以前更好了但崇禎年間,由于年久失修,游客眾多,禹巖樓逐漸不堪重負,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毀于一場大火,嘉興知府李華民重修禹巖樓,岳題寫《重修煙雨樓記》。
清康熙年間,禹巖大廈經歷了四年的修建,雍正年間又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修繕。乾隆年間,皇帝六次南巡,八次登島并駐禹巖樓,甚至在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建了禹巖樓,使禹巖樓名揚天下。嘉興當地政府為了迎接乾隆皇帝,配合尊南禮儀,自明代重建以來,將禹巖建筑結構由坐北朝南改為坐北朝南,且多處拆改,幾乎改變了禹巖建筑的原貌。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軍隊攻占嘉興,禹巖大樓被夷為平地。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嘉興知府許瑤光著手重建禹巖塔,加建清暉堂等建筑,拆除寧碧閣扶余閣,改建成寧碧閣同時,增加了一些植物景觀,禹巖塔被列為嘉興市“南湖八景之一”
民國及以后
民國時期,嘉興縣令張長青在煙雨樓舊址上修建了三座建筑,并在周圍修建了回廊,將原建在釣鰲基上的巴雍亭遷至嘉興市區的瓶山野。1912年(民國元年)孫中山與各界代表一起參觀了南湖,并在禹巖大廈前合影留念。1921年8月,中國共產黨的一個秘密轉移到禹巖大廈旁的南湖,使禹巖大廈和南湖成為紅色文化的一部分。抗日戰爭期間,燕語樓是座大石閣(觀音閣)被炮火摧毀,禹巖大樓成了日軍的“華中鐵路公司食堂”室內裝修改成了日式風格。解放后,禹巖建筑恢復了舊體制,保持了民國以來的舊面貌,幾乎沒有什么變化。從1959年到1991年,禹巖大樓作為南湖革命紀念館向公眾開放后來,南湖革命紀念館舊址遷至南湖東岸禹巖大廈作為歷史建筑展出,但其中仍有許多紅色文化元素。2004年,有關單位對禹巖大樓進行了翻修,并于次年開放修繕后,禹巖大廈更加宏偉,江南名樓的風格更勝一籌。
景區布局 編輯本段
嘉興地處江南水鄉,地勢低洼,水網密布,湖泊眾多、河、海共存,這樣的自然環境導致了煙雨樓等建筑依水而建的特點。嘉興氣候潮濕,多雨,經常導致南湖上云、蒼茫縹緲,為“煙雨”一個提供了現實的基礎。煙雨樓古建筑和大多數江南園林一樣,屬于自由式園林布局,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曲折有致。
湖中央島外有中共“一大”紀念船,著名的“南湖紅船”紀念船北面的島上有一個生活池,與南湖相連它被稱為元寶池,更好的說法是元寶池“煙雨樓前的荷花池”也是南湖菱角的原產地。元寶池東西兩側是游覽亭和西域碑亭,北面是禹巖樓。禹巖樓的兩側是建亭和東裕碑亭,其次是觀音閣(大士閣)寶梅亭和來許亭。
重要景點 編輯本段
煙雨樓
現存的禹巖大樓建于1918年,占地640多平方米,高14米它建在一個高平臺上,周圍有花崗巖欄桿。煙雨樓是一座重檐依山而建的建筑,磚木結構,上下兩層,寬五間,深五間屋頂主脊兩端飾以吻,樓上樓下設回廊。樓前懸掛的是董1965年題寫的題詞“煙雨樓”匾額。
禹巖大廈一樓大廳懸掛著褚福成題寫的匾“分煙話雨”,比較精巧的是“雨”字,褚福成把它從原來的四分改成只有兩分,因為嘉興雨水多,水災頻繁這里想少寫點,因為希望嘉興少下雨,保證嘉興豐收。堂柱聯是董題寫的“煙雨樓革命誕生的時候這里就有火花,每年春天 風云世界被喚醒,到處都聽到”陳展讓沈邁士在大廳里、劉海粟、沈鈞儒等人的作品。
在禹巖大廈的二樓,業主想展示它的歷史特色,一個由畫家和篆刻家王個簃題寫的牌匾掛在大廳里“湖天一覽”,抱柱聯為“若坐天,賓客皆仙,煙雨比南朝塔數還多;方舟在水中最快樂,湖中的波浪比西方更好”正殿東西兩側各有三塊石碑,刻有明清禹巖建筑風格,東屏鐫刻著楊萬里吟詠南湖的詩句,西屏鐫刻著禹巖建筑史上的重要重建記錄。
清暉堂
清輝堂位于胡鑫島東側,禹巖大廈入口處是上島后看到的第一個主體建筑這是一座坐落在山頂上的建筑它是由清同治年間的嘉興知府許瑤光所建,然后在大殿兩側建有靈香水榭(又稱小蓬萊)和菰(gū)云簃(yí)兩座廂房。堂內大廳曾懸掛“六龍曾駐”這塊匾表明皇帝曾駐扎在這里。清代順治年間紀應龍所撰之書,嵌于清輝殿北墻上“煙雨樓”三個大字。
亭類
煙雨樓古建筑群擁有數量最多的樓閣,其中包括甘龍渝北閣、來許亭、寶梅亭、鑒亭等。乾隆御碑亭分為東、西邊有兩棟大樓東御碑亭位于禹巖大廈的東北面,是滾棚的屋頂這堵墻建在西邊墻上有門,北面有窗,在整體造景中起到框定景觀的作用西御碑亭位于禹巖建筑的西南面,是一個單檐的金字塔形屋頂兩亭的石碑上刻著乾隆的詩詞。來許亭、寶梅亭、劍閣等都屬于封閉式的亭子,四面有墻,外面有回廊。寶美亭有來自彭玉麟的梅花石雕,北墻外種著紅梅、白梅、臘梅、綠色萼片和其他梅花。建亭由題寫,大石閣由題寫,亭由程世發俞平伯題寫。
假山
湖中央的島上有許多假山,最好的一座位于禹巖大廈的北面它是由明末著名的園藝師制作的,民國重建時由山水畫家沈重新整理。這座假山是用太湖石砌成的,是一個山洞、石壁、有各種奇峰異態,各種形神兼備的動物,從不同角度都能找到,比如豹子、兔、獅、熊等。
南湖革命紀念館
從1959年10月1日至1991年,禹巖大樓作為南湖革命紀念館開放,樓內展示了有關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圖片、文字和實物資料,以及老一輩革命家的題詞。1985年,鄧小平用宋慶齡題寫了南湖革命紀念館、董必武、江澤民、李先念和其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的領導人參觀了南湖革命紀念館并寫了詩、題詞、題字。紀念館遷至南湖東岸后,占地3800平方米,1994年由浙江省委嘉興市委命名“浙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嘉興紅色文化走廊”1997年,它被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公布(簡稱中宣部)確定為“國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南湖紅船
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轉移到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即“南湖紅船”人民政府成立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禹巖大廈已修復多次樓前有一艘仿董的紀念船s內存停泊,外形和陳設接近原郵輪。為紀念船長,是一艘寬3米的中型木畫船,俗稱單夾絲印船前艙蓋著涼棚,中艙是客廳,有八仙桌和座椅,后艙是客廳,有床和爐灶。
花木
湖中央的島上有許多花草樹木,包括香樟、銀杏、桂花樹等17棵百年老樹,尤其是煙雨樓前的兩棵銀杏樹,是明代種植的,已有450年歷史,冠高15米,胸徑0.9米,歷經滄桑依然充滿活力。煙雨樓古建筑群里有很多花,其中就有廣玉蘭、荷花、牡丹、山茶、梅花等,在歷代詩人的作品中常被傳唱,如民國唐培金的《煙雨樓種梅詩》。
相關文物 編輯本段
煙雨樓景區有很多石碑,比如乾隆詩詞碑、《釣鰲磯》片劑、《魚樂國》片劑、《重修煙雨樓記》紀念碑等,包括殘碑在內,共有67座,其中就有董其昌、黃庭堅、蘇軾、蘇轍、米芾等名家作品。
龔勉《釣鰲磯》片劑
這座紀念碑是明朝萬歷年間時任嘉興總督的龔勉重建禹巖大廈時豎立的這一次,修建于隆慶時期的石臺是用疏浚泥沙建成的,這個石臺被命名為雕鰲集,所以豎立了這個紀念碑。此碑位于湖中央蓮花池北石壁,高90厘米,寬216厘米。
董其昌“魚樂國”碑
此碑為明代萬歷三十三年書法家董其昌赴湖北督學,途經嘉興所寫有人建議把標湖改名為方勝湖,合并“魚樂國”三個字,時任嘉興知府的車大人寫了《魚樂國記》記載此事。此碑位于湖中央寶美亭北側墻的下部,高190厘米,寬87厘米“魚樂國”行書。
乾隆詩碑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禹巖,寫了幾十首詠懷禹巖塔的詩,如《題煙雨樓》《再題煙雨樓》《煙雨樓即景》。這些詩刻在石碑上,分東西兩部分、南碑矗立在禹巖大廈西南的御碑亭中,高186厘米,寬79厘米,厚24厘米;東碑立于清輝堂西廊,長寬高與南碑相近。東、南兩碑的正、反面刻有篆書“御筆”兩個大字,石碑的四面用行書刻著御詩。
南湖八首序和南湖八景詩畫碑
這組碑文的序和詩是清同治年間嘉興知府所作,畫是秦所作,包括“南湖煙雨”東塔朝暾(tūn)茶禪夕照”杉閘風帆”漢塘春桑”禾墩秋稼”韭溪明月”瓶山積雪”八景。《南湖八詠序》使用兩片,“南湖八景”繪畫用6片,《南華八景詩》用4片。這首詩的繪畫完成后,許瑤光在禹巖樓的南面建造了巴戎亭,并將其嵌入亭中民國時期,巴戎館遷至嘉興市瓶山現在這12塊石碑被嵌在禹巖大樓后面的假山西走廊的墻上。
蘇軾送給李一匹馬券一塊石頭和蘇轍 的詩、黃庭堅等跋殘碑
這組碑文共有7處,包括《蘇軾贈李方叔馬券帖》殘碑和蘇轍 的詩、黃庭堅 殘碑后記、翁方綱、姚晉錫、姚基倫 黃庭堅的石碑、陸青 后記碑,黃庭堅 的跋板和梁森 的后記碑,姚樹智 詩碑與許瑤光 ■詩碑。這一組殘碑長、寬、高低不一,很難對刻字年代進行細致的考察,列在湖心島的亭子里。
米芾寫了一首唐高宗的詩碑
這個紀念碑的內容是唐高宗的前八句話 s詩《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這是米菲的原作碑體兩側刻有許瑤光《鑒亭之銘》,高154厘米,寬81厘米它嵌在湖中央建亭的北墻上,有米菲 的作品面向室外和許瑤光 ■工作面向室內。
文化活動 編輯本段
黨史專線游
南湖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個重要地方為了更好地記住革命歲月,學習中國革命史和中共黨史,南湖風景區規劃了一條專門的黨史游覽路線游覽路線是胡鑫島——南湖紅船3354水黨班——王虎廣場3354初始郵局游覽期間的主要活動包括在胡鑫島聽黨史,在紅船旁聽水上黨課,唱紅歌,寫寄語。
紅色研學
南湖景區設計有針對青少年的紅色研學活動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志愿服務,——,主要是協助安檢、宣傳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結束后,我們將學習黨史,在南湖紅船旁和游船上學習中國近現代革命史共產黨和少先隊史、共青團的關系等知識,以及參觀南湖革命紀念館、南湖紅船書院學習等鏈接。
春節游園
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末,是南湖景區慶祝春節民俗的時間,南湖景區的活動有爬山祈福等、敲鐘祈福游園會等活動,表達對來年的期望和對游客的殷切祝愿。
清明踏青
乾隆皇帝曾在他的詩《煙雨樓用韓子祁詩韻》中描寫了春天煙雨樓臺的美景:春云欲旋又旋,百頃南釀一瞥。回過頭來看,還是迷上了柳綠,到了會分辨梅花。It 陽臺上真的是煙雨蒙蒙。想某以鐵笛,明月照曲水水晶宮。這種景色為清明踏青提供了一個好去處清明時節,南湖景區風景如畫,游人如織游客們或漫步或劃船在煙雨樓前享受春游。
端午民俗
在嘉興市政府的指導下在努力建設全國端午節民俗文化展示基地的政策下,南湖風景區每年都會舉辦大型的龍舟比賽,除了龍舟比賽,南湖風景區還會舉辦白舟、裹粽比賽、香包制作比賽,以及百宗宴長街宴等文化活動。
荷誕七夕賞燈
據嘉興市記載,從前,每逢荷蘭人生日(每年農歷二十四日的賞荷節),蘇州、無錫、杭州的游客會去南湖劃船去搶荷花(水上拔河)爬煙雨樓雷祖殿上香放蓮花燈等民俗活動。從2001年開始,南湖風景區逐漸恢復了過生日的習俗(今稱荷花燈會)除了荷花生日,每到七夕,南湖景區都會有船只聚集,湖中也會放滿荷花燈游客可以欣賞和放上燈籠,觀看各種民間藝術表演。嘉興南湖荷花燈會已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采菱活動
有相當面積的南湖特產——南湖嶺,又名青嶺嶺,種植于南湖之上、沅陵等,因產于煙雨樓前的荷塘而得名,又因菱角呈圓形而得名“和尚菱”無角菱”據文物發掘資料顯示,南湖嶺距今已有5000年,嘉興是歷史悠久的南湖嶺的起源地。每年810月是南湖嶺上市的季節在這個節日期間,南湖的凌農們會一大早就來南湖采凌,游客們可以在這個時候觀看具有江南特色的采凌活動,這也是游客們來南湖品嘗新鮮南湖凌的季節。
開發保護 編輯本段
開發工作
1959年至1991年,禹巖大樓作為南湖革命紀念館展出在1961年和1981年,人民 浙江省人民政府曾兩次將南湖禹巖樓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湖革命紀念館遷至南湖東岸后,禹巖樓成為南湖風景區的重要景點,也是南湖紅色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南湖風景區被浙江省旅游局授予“浙江值得去的五十個景點”2011年9月,南湖風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A風景名勝區。
隨著旅游業的繁榮,包括煙雨樓在內的南湖風景區已經建設了比較完善的旅游設施,形成了比較健全的旅游主題,如紅色旅游、夜游環城河、休閑乘船旅行等,此外,它還開辟了一個水茶吧、水上會議、水上黨課、南湖游泳吃船菜等項目建設得很好。南湖景區還協助月河歷史街區等景區推出夜市游船、登上月球和其他民間活動。
保護工作
2001年6月,國務院將“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嘉興南湖”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政府相關單位對禹巖樓進行了修繕,并于次年再次對外開放。相關單位對煙雨樓的保護,既是對其建筑遺存的保護,也是對建筑群內花草樹木的精心養護和管理煙雨樓建筑群內花木繁多,其中不乏百年古樹,尤其是煙雨樓前的兩棵銀杏樹,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為了保護這些古樹,嘉興市園林局每年都安排專人管護,對將要折斷的樹枝設立支架。
重要事件 編輯本段
煙雨樓作為南湖的著名景點,歷史悠久,與許多重要的歷史人物有關聯。1910年,民國元年,孫中山與各界人士游覽南湖,禹巖大廈成為他們選擇的拍照地點。1921年,中國共產黨“一大”遷到南湖,煙雨樓見證了中國的革命歷史、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歷史時刻載入史冊。1932年,南韓領導人金九在嘉興避難,煙雨樓見證了韓國國務委員會的成立美國臨時政府在南湖游船上舉行。
1959年到1991年,禹巖大樓作為南湖革命紀念館向公眾開放1985年,鄧小平將南湖革命紀念館命名為宋慶齡紀念館、董必武、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參觀了紀念館,并為其題詞、題詩、題詞。1994年,南湖革命紀念館先后被浙江省委嘉興市委命名“浙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嘉興紅色文化走廊”1997年,被中共中央宣傳部確定為“國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6月,國務院將“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嘉興南湖”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9月,南湖風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