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珠算博物館
中國珠算博物館是于2004年12月6日開館,該館位于江蘇省南通市,坐落在風光綺麗的濠河之畔,由南通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珠算協會共同興建,是世界上最大的珠算專題博物館,2007年12月底由國務院辦公廳批準冠名。
博物館占地30畝,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館藏珠算文物史料10,000余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珠算專題博物館。
博物主體建筑新穎獨特、錯落有致,分博古鑒今館(展廳),開心啟智園(少兒珠心算學校)和濱河風情區(qū)(景觀)三部分,集展示、研究、教學、交流、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環(huán)城而繞的濠河,被譽為“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項鏈”,中國珠算博物館成為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明珠。
南通珠算博物館由珠算展覽廳、學術報告廳和少兒珠心算培訓基地等三部分組成,集展示、研究、教學、交流和旅游等功能于一體。
相關文物 編輯本段
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11562件/套。
館舍功能 編輯本段
中國珠算博物館
中國珠算博物館
展示、教育的平臺——當你拾階而上步入展廳時,精美的展品、古樸的色調、濃郁的文化氛圍,讓你在時空的嬗變中,在歷史與未來的交融中,感受珠算的悠久歷程與深厚的底蘊,了解珠算在社會經濟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驚嘆算盤精品的美輪美奐,看到珠算對世界文明做出的偉大貢獻。館內設有珠算史廳、算盤精品廳和紫檀算盤廳。珠算史廳通過精美的展品、古樸的色調,展現了中國珠算的悠久歷程與深厚底蘊;算盤精品廳內陳列著大小、形狀、質地各異的古今算盤,讓觀眾感受到中國算盤精品的美輪美奐與算盤文化的博大精深;紫檀算盤廳內造型古樸、結構獨特的巨型紫檀算盤,集算盤制作和紫檀工藝于一身,無不向世人彰顯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燦爛與輝煌。
學習、科研的基地——與展廳毗連的南通少兒珠心算學校,有寬敞明亮的教室,有設備先進的多媒體教學系統,有可容納二百人的競賽廳,這里又是中國珠算協會少兒珠心算培訓基地。
旅游、休閑的場所——在館區(qū)內,你可以漫步“河畔步道”,欣賞濠河兩岸的旖旎風光;也可以歇足“印月潭”,享受雨后垂釣的休閑之樂;更可以小坐“心怡榭”,一品香茗,感悟人生之真諦。
2008年10月底,國家旅游局發(fā)文批準中國珠算博物館晉升為國家級AAAA旅游景區(qū),為南通環(huán)濠河風景區(qū)增添了一道亮麗風景。
建筑布局 編輯本段
(一)史海攬要廳-----從珠算的萌芽、形成、發(fā)展、成熟、普及五個階段展示了中國珠算的發(fā)展歷程,讓觀眾在時空的嬗變中,感受中國珠算的悠久歷程與深厚底蘊。
(二)專題選萃廳
1、通商惠工展區(qū):展示了珠算在促進經濟發(fā)展、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2、涉海渡洋展區(qū):再現了中國珠算傳播到世界各地的過程及對世界文化的影響。
3、繼往開來展區(qū):表現的是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國家領導人對珠算事業(yè)的高度重視,以及中國珠算協會的建立推動了珠算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4、薪傳火繼展區(qū):對中國珠算教育的歷史回顧與展望。
(三)算盤精品廳-----薈萃了古今中外各種算盤精品,讓大家感受到珠算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紫檀算盤廳-----造型古樸、結構獨特的巨型紫檀算盤,集算盤制作和紫檀工藝于一身,無不向世人彰顯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燦爛與輝煌。
珠算來由 編輯本段
中國珠算博物館
中國珠算博物館
二、始于秦漢。最早出現“珠算”一詞的,是東漢徐岳所著《數術記遺》。書中一共記載了我國漢代以前的十四種算法及算具,即積算、太一、兩儀、三才、五行、八卦、九宮、運籌、了知、成數、把頭、龜算、珠算、計算。其是對“珠算”方法的記載原文為:“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這種“珠算”被稱為“游泳算板”,它與現在所使用的算盤有所不同,但其計算原理已是五升十進制,所以可視為現代算盤的前身。
子玉算盤
中國珠算博物館
史料一:巨鹿算珠。宋徽宗大觀二年,即1108年,河北省巨鹿縣故城因黃河泛濫而被湮沒。1921年7月,前北平國立歷史博物館派員前往巨鹿三明寺故址發(fā)掘,獲得王、董二姓故宅地下的木桌、碗箸、盆、石硯、圍棋子、算盤子等到二百多件,其中掘得算盤珠一顆,此珠木質,扁圓形,與如今通用的算盤珠大小相仿,只稍扁,這顆算珠現由北京歷史博物館收藏。
史料二: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大畫家張擇端的著名作品。這幅畫生動地再現了當時東京汴京城內人民的生活、生產、商業(yè)貿易以及集鎮(zhèn)、農村的真實面貌。在接近全圖的最后部分,也即畫卷的最左端有一家稱作“趙太丞家”的藥鋪的柜臺上放著一架算盤。
《清明上河圖》雖出于宋代,但這幅畫中所表現的算盤,必然是在這張畫完成相當長的年代以前,早就出現了的東西。北宋之前五十三年是戰(zhàn)亂頻繁的五代十國,在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的情況下,還談得上什么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呢?因此可以推斷《清明上河圖》中的算盤顯然是在唐末以前便已經出現了。
珠算故事 編輯本段
毛澤東巧用算盤諺語
中國珠算博物館
周恩來不把算盤丟掉
中國珠算博物館
陳云興致勃勃打算盤
江澤民關心珠算教育
江澤民關心珠算教育
中國珠算博物館
上二下五珠
中國珠算博物館
原因之一我國古代計算重量時采用的是“16兩制”即一斤等于十六兩。我們現在常說某兩個人半斤八兩,這是指他們彼此一樣,不相上下,但是半斤是半斤,八兩是八兩,怎么會相等呢?
原來,我國古代重量單位制中規(guī)定一斤等于十六兩,所以半斤就等于八兩了。
上二下五珠,每一檔可計算到“15”,這樣“滿16”就向前一檔進一,所以我國傳統的上二下五珠算盤是為適應十六進制而形成的。
原因之二是古代乘法采用“留頭乘”,上一珠不夠用,必須要上二珠,到目前止一些老財會人員受了長期習慣影響,仍喜愛使用上二下五珠算盤,但目前國內外使用的均是上一下四珠算盤。
大事記錄 編輯本段
中國珠算博物館2016年大事紀要
1、2016年1月11-13日,我館組織珠心算實驗學校開展珠心算能力水平測試。我館科教部人員赴海門市、如皋市、啟東市及崇川區(qū),共11所學校,組織近6000名珠心算學生參加了珠算、心算項目的能力水平測試。
2、2016年1月13日,鎮(zhèn)江市珠心算協會來我館交流。
3、2016年1月,我館通過公開招聘,新招聘一名講解員。
4、2016年2月17日,我館工作人員赴四川成都,與珠算收藏家陳履蘭,開展了關于珠算文化和珠心算教育的交流與探討。
5、2016年3月23-25日,襄陽市珠心算協會來我館進行珠心算專題交流。
6、2016年4月8日,神墨珠心算教育考察團來我館交流。
7、2016年4月14日,北京珠算協會珠心算考察團來我館交流。
8、2016年4月24日,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與我館聯合舉辦的“運籌千秋——中國珠算文化海外巡展”預展在北京奧加美術館舉行。
中國珠算博物館
10、2016年5月14日,張嘏月主任赴淮安參加江蘇省博物館日研討活動。
11、2016年5月21日,張建主任帶隊,我市珠心算選手赴南京參加江蘇省隊選拔世界珠心算比賽選手。我市四名選手入選江蘇省隊,擬于2016年7月下旬赴香港參加世珠聯珠心算比賽。
12、2016年6月2日,海門市中等專業(yè)學校舉行了珠算等級鑒定考試。我館代表南通市珠算協會派員組織了此次考試。
13、6月7日至8日,由南通市教科研中心、中國珠算博物館主辦,南通市北城小學承辦的“南通市小學珠心算教學專題研討活動”在北城小學舉行,全市各縣(市)、區(qū)的數學教研員及一線珠心算教師共計200多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