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復技藝
古籍修復技藝是中國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項目編號編號:JS-04-Ⅷ-0094,屬傳統技藝,傳統的古籍修復技術在《 全國文物保護科技成果展覽》中接連向社會展出。

歷史溯源 編輯本段
古籍修復技術在中國擁有上千年的流傳史,至少在唐代便已出現和運用。許多文人墨客都曾參與和推動了這一技藝的發展,唐代的褚遂良、宋代的蘇東坡就曾親手從事裝裱。在其后的發展中又形成了流派紛呈的盛況,比如蜀派有絕技“借尸還魂”、京派有絕技“珠聯璧合”、津派有絕技“千波刀”等,使之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如今不但這些修復流派大多難覓蹤影,古籍修復技藝竟成為非遺的一種,這讓中華兒女不得不為之惋惜。
最好的保護便是傳承,希望古籍修復這種古老又極具現實意義的技藝能早日得到社會的認可,也希望更多的青年人能夠加入到古籍保護的行列中,做修復時光的文化使者,也做中華文明的傳遞者!
古籍修復工作要的就是“心靈手巧”。修復過程不僅需要高超的修復技術,還集版本知識、圖書保護知識、歷史知識、藝術審美能力等為一體,也是愛心和耐心的融合。
平攤著幾頁正在進行后期工序—— 晾曬的古籍書頁。它們已經被修補得平平整整,看起來字跡清晰、古色飄香。邢雅梅介紹道:“這是一冊經拆裝的。抽屜里有一冊待修復后卻是另外一副模樣,枯黃的紙張被折成一團,還散發著一股霉味,這套書因為在干燥的地方存放太久和紙質老化,變得又干又脆,稍一觸碰,就會裂開。它如何變得平整?先使用霧氣或用清水輕輕浸潤,讓之變軟,再用同色紙將破損處補齊,然后用排筆在書頁背后刷上很稀的糨糊,再裱上一層纖維紙托底,拂拭平整,逐頁進行,全部裱好后再截齊裝訂成冊。薄薄一冊書,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古籍修復歷史,為保護珍貴的古籍,我們的祖先總結發明了很多方法。從藏書樓的建造、書櫥的選料到古籍修復的配紙、制漿以及對應的各種修復手法,到民國時,古籍修復還存在滬、蘇、揚、京、蜀、徽、津等各家流派,各派皆有絕技:蜀派“借尸還魂”、京派“珠聯璧合”、津派“千波刀”、揚派、蘇派的“浴火重生”。后隨著藝人們的歲數增長,后續無人或相繼另尋它路,大部分在1970年左右消失。
目前,我國各地圖書館、博物館收藏的古籍文獻逾3000萬冊,殘損情況相當嚴重,亟待搶救性修復,但全國古籍修復人才極為匱乏。南京市莫愁中等專業學校秉承“傳中華文脈 育特色人才”理念,在全國率先開設古籍修復專業,聘請全國知名修復專家執教,使古籍修復技術由傳統的師徒傳承走上了正規教育之路,使這門面臨失傳的技藝得到新生。
十多年來,該專業茁壯成長,得到了國家教育部、文化部、省教育廳、文化廳以及國家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南大圖書館、南京博物院等全國各大圖書館、文物單位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在業內逐漸形成影響,與揚州廣陵刻印社、南京云錦研究所等單位合作辦學,并走向國際,開設了“中埃古籍修復論壇”,與臺南應用科技大學進行學術交流。
本專業培養文獻修復、書畫裝裱復制、雕版篆刻、檔案管理與保護等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系統學習古籍修復理論和修復技能,掌握多種修復手段,具有線裝書、精、平裝書籍修復、書畫裝裱、文博書畫復制的能力;具有熟練使用紙張分析測定儀等儀器,制定科學的古籍修補方案的能力。在校取得文獻修復師職業資格證書、計算機ATA證書、英語等級證書等。學生分往全國三十多個文博、圖書公藏單位實習。
文化傳承 編輯本段
古籍修復工藝亦稱古籍裝訂修補技術,它的歷史與書籍發展史息息相關。修補破損古舊圖書是一項特殊技藝,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脆弱的書籍經過聚散轉手、天災兵焚,許多遭受損毀,有的甚至千瘡百孔、破爛不堪。修舊如舊,化腐朽為神奇,是保護歷代古籍完整流傳的至關重要的一環。因而,各界人士將這項技藝譽為古舊圖書的“續命湯”。
從事裝訂修補工作不但要熟悉各個朝代書籍的形式和版本,還要了解各朝紙張、書皮及裝訂風格,更要有嫻熟的技藝。修補一本古書往往要經過十幾道工序,一招一式極為考究,對從事裝訂修補人員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
古籍修復工作看起來好像是個單純的技術問題,其實關系到祖國文化遺產的保存和利用。尤其是那些有歷史價值的善本書,它們本身就是一種珍貴文物。具有較強的藝術價值、審美價值、科學價值、社會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和實用價值。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書店傾入大量人力、物力,經過數代人的不懈努力,使古籍修復技術得以保護。幾十年來,在身懷絕技老師傅的細心傳幫帶下,中國 一批年富力強的技術骨干已經全面掌握了這項傳統技術,使這個古老而傳統的事業得以流傳,不至湮滅。
文化部擬啟動“中國古籍特藏保護計劃”,由中央和地方政府配套資金,分期開展全國古籍修復,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分層次培養古籍修復人才,并決定在北京、上海、江蘇三省市開展培養古籍修復人才試點工作。但至今為止,只有江蘇南京莫愁職業中學自2001年起開展了古籍修復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迄今已有數十名學生畢業,先后進入南京圖書館以及幾所地方大學圖書館工作。
傳承人物 編輯本段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籍修復項目傳承人杜偉生、張平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古籍保護要求、古籍破損情況、古籍修復原則與常用修復方法、傳統手工紙與耐久紙國際標準、古籍裝幀形式等內容,并與參考者一起切磋修復技藝。古籍修復的傳承要與現代教育相結合,只有吸收和采用現代科學技術,這門古老的技藝才能保持與時俱進的生命力。古籍修復是個新興職業,如果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對接的矛盾能夠解決,古籍修復將迎來一個美好前景。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