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石鎖
撂石鎖是一種古老的武術功力項目,產生于唐宋時期。長期在開封回族群眾中廣為流傳。清代及民國時期,開封曾涌現出周開元、沈少三等不少撂石鎖高手。1953年,開封石鎖名家沈少三還被請到中南海懷仁堂做石鎖表演,贏得了毛澤東主席和中央首長的拍手稱贊。多次獲得一等獎,從而使開封石鎖名揚全國。

概況簡介 編輯本段
撂石鎖起源于唐代軍營士兵用石鎖等鍛煉身體,后流傳至民間,演變為一項集角力、競技、健身于一體的傳統體育項目。海陵撂石鎖盛于清道光年間,系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之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擴展項目。
撂石鎖的要點是對握力、腕力、臂力及腰、腿部力量的把控。石鎖舉法主要有抓舉和擺舉,以正擲、反擲、跨擲、背擲等擲法和手接、指接、肘接、肩接、頭接等接法組合成各種花色技巧。小石鎖以花色動作為主,一般喜愛者皆可練習并表演。表演時,石鎖在表演者滿身上下飛舞。有扔高、砍高、接高、扔荷葉、接荷葉、扇梁子、砍跟斗、撤荷葉、嘴巴荷葉、單花、雙花、翻花、飄花、打花、推礱、磐頭腦、盤地翻、捅螃蟹、翻麻雀、開四門、頭頂、撥朗鼓、鎖上拳、鎖上肘、鎖上指、別膀、雪花蓋頂、腰穿上拳、騙腿上拳、蘇秦背劍、張飛跨馬、關公脫袍等諸多名目。 20公斤以上的大石鎖則必須具有相當實力的練家才能練習表演。
撂石鎖可一人單撂,一人撂兩個石鎖稱之為“雙石頭”;也可雙人對撂。競技時可由兩人或三人參加,把石鎖扔在空中,然后接住,以高、飄、正、穩、活評判高下。扔法有正面扔、背后扔、掏襠扔、片腿扔等;二個人以上競技時還要互扔。撂石鎖是一種強身健體的民間體育運動,場地條件要求不高,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具有觀賞價值,更有供群眾鍛煉體魄、愉悅身心,豐富群眾業余生活的社會價值。
歷史淵源 編輯本段
藝術特征 編輯本段
保護現狀 編輯本段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