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微量元素是指人體內不到體重十分之一的元素,微量元素主要通過腸胃道和呼吸道吸收,有些微量元素也可以通過皮膚吸收,如職業接觸。其中必需微量元素是生物體不可缺少的元素,如鐵銅等、鋅鈷、鉻、錳硒等,不能在體內產[閱讀全文]
摘要: 維生素B?(vitamin B?, VB?)又稱核黃素,屬于B族維生素,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水溶性維生素,是維持機體正常結構和功能的必需營養素,具有多種生理功能。當人體缺乏維生素B時,新[閱讀全文]
摘要: 野生食用菌,俗稱野蘑菇。指生長在深山老林中的、自然界完全野生的野生食用菌。當生長環境改變或受到外界污染時,野生蘑菇可以 不會生長,甚至消失,這是非常罕見和珍貴的。經常吃野蘑菇的人一般不適合感冒,身體抵抗[閱讀全文]
摘要: 野生菌是云南省特有的野生食用菌,生長在海拔2000米的地方-4000米,地形復雜的立體氣候。云南野生食用菌分為兩類、十一個目、三十五個科、九十六個屬、約二百五十種。野生菌占世界食用菌的一半以上,占中國食[閱讀全文]
摘要: 梭子蟹,在動物分類上,屬于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其頭胸甲前緣左右兩側備有九枚鋸齒,最后一齒最為長大,橫向側方突出,使頭胸甲中部寬大,兩側尖細,形似織布用的梭子,故而得名。梭子蟹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鮮、馬來群島[閱讀全文]
摘要: 金槍魚族(學名:Thunnini):是硬骨魚綱、鯖形目、鯖科下的一族海洋魚類。該族包含5屬15種金槍魚,各物種之間的體型差別很大,最小的金槍魚是圓舵鰹,其最大長度為50厘米,重量為1.8千克;最大的金槍[閱讀全文]
摘要: 章魚(學名:Octopus vulgaris):體長(包括觸手)約60厘米,觸手的長度約是軀體(所謂的“頭”)的3倍,不過軀體可以自由伸縮。身體表面的疣密生,皮膚色素細胞全身分布。能隨周圍環境[閱讀全文]
摘要: 海蛇,是蛇目眼鏡蛇科的一亞科,是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動物。在距今7千萬至2億3千萬年前的中生代晚期,兩棲類動物中的一部分終于徹底告別水鄉,完完全全在陸上定居了,從而進化為爬行動物——蛇??墒?,還有一部[閱讀全文]
摘要: 海豚是海豚科(學名:Delphinidae)的一類水生哺乳動物的統稱,為小型或中型齒鯨,廣泛生活于世界各大洋,在內海及江河入海口附近的咸淡水中也有分布,個別種類見于內陸河流。通常喜歡群居,捕食魚類、烏賊[閱讀全文]
摘要: 隱翅蟲(rove beetle)又被稱為“影子蟲”、“青腰蟲”,是鞘翅目隱翅蟲科甲蟲的通稱,屬昆蟲綱,鞘翅目,隱翅蟲科。是鞘翅目中物種最豐富的一科,已知全世界有58500多種,世界各地均有分布[閱讀全文]
摘要: 竹鼠(學名:Rhizomyiidae),是屬竹鼠科、竹屬動物。以竹子、芒草、植物莖稈等為食。因吃竹而得名。這種野生種非常珍貴,全世界有3屬6種:非洲竹鼠屬2種(東非的特有種)竹鼠屬3種、小竹鼠屬1種(亞[閱讀全文]
摘要: 野牛以其巨大的身體而聞名,體長250-330厘米;尾長70-105厘米;肩高165-220厘米;體重650-1000千克。雄性較大。它是目前最大的牛種。從肩膀到前背部有一個瘤樣突起。體毛大部分是棕色的、[閱讀全文]
摘要: 暹羅鱷(學名:Siamese crocodile )作為一種中型鱷魚,成年鱷魚最長可達4米,普通鱷魚長達3米,幼鱷魚孵化時長約25厘米。暹羅鱷 吻部中等長度,略凹,長度約為吻基部寬度的1.5[閱讀全文]
摘要: 河口鱷魚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大的爬行動物。成年河口鱷魚可達5只-7米,重500-1400千克。河口鱷魚兇猛強壯,是游泳好手它們分布廣泛,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南亞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和馬來群島,最集中在澳大利亞北[閱讀全文]
摘要: 長頸鹿(學名:Giraffe camel)它是生活在非洲的反芻類偶蹄動物,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陸生動物。成年雄性個體可以達到5.88米,最大體重可達1930公斤,成年雌性比雄性小。長頸鹿全身覆[閱讀全文]
摘要: 野狗,毛色凌亂,包括黑色、黃色和白色等,每個人 被毛的顏色標記不同。前肢無爪。前臼齒很大,可以磨大骨頭,類似鬣狗。群居,靠打電話定位。狩獵中型有蹄類動物靠群體合作,追擊速度可達每小時45公里。分布于非洲[閱讀全文]
摘要: 印度禿鷲(又名紫檀,英文名:Vurtulindi)有淡黃色的嘴,蒼白,巨大,圓眼睛,巨大的作物和鉤嘴,光頭和無毛的頭?;窘榻B印度禿鷲印度禿鷲,紫檀,是鷹科中一個古老的世界,鷹科還包括鷹雕兀鷲和鷹隼,舊[閱讀全文]
摘要: 象牙喙啄木鳥(學名:primary)體長48-53厘米,翼展約84厘米。頭大,但頸長,口韌而直,輪廓分明,舌長而靈活,頂端襯有短鉤;腳稍短,有3或4個腳趾;尾部扁平或楔形,羽軸堅硬有彈性,啄木時支撐身體[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