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蠑螈,屬于蠑螈亞目、蠑螈科、蠑螈屬。中國有6屬23種,占世界20屬77種的30.3%與29.9%其分布范圍北起秦嶺南麓,南至南海,西起四川大涼山和云南騰沖盈江,東至福建、浙江沿海地區和臺灣省等島嶼位于中[閱讀全文]
摘要: 馬達加斯加狐猴屬于狐猴科,是一種靈長類樹棲哺乳動物,生活在馬達加斯加海岸的森林中。它大約1米長,包括一條大約一半長的尾巴。他們有小腦袋和大眼睛。大耳朵一半藏在長發里。體毛的顏色通常是帶有黑色斑點的白色。[閱讀全文]
摘要: 北極海象和海豹同屬一個家族,但它的皮膚粗糙,像老橡樹的皮膚,鰭狀肢異常短,還有一對長長的牙齒和觸須,身體巨大丑陋。它的兩顆獠牙不僅用來挖貝類食物,必要時還用作進攻武器。現在只存在于格陵蘭島北部、在白令海[閱讀全文]
摘要: 北極柳(學名:Salix arctica北極北極)它屬于楊柳科的柳屬。分布在歐洲、遠東和新疆,中國大陸,生長在海拔2000米至28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高山苔原,未經過人工引種栽培。形態特征北[閱讀全文]
摘要: 鹽堿地是一種積鹽,是指土壤中所含的鹽分影響了農作物的正常生長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糧農組織的不完全統計,全世界鹽堿地面積為9.5438億公頃,其中中國9913萬公頃。我國堿化土和堿土的形成大多與土壤中碳酸[閱讀全文]
摘要: 軟砂巖是一種松散的巖石,特指古生代二疊紀(約2.5億年)和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厚砂巖、由砂頁巖和泥質砂巖組成的巖石夾層。軟砂巖是一套陸相碎屑巖系,因為上覆地層厚度小、壓力低導致成巖程度低、砂粒[閱讀全文]
摘要: 自養生物(autotroph)作為一個生態詞,也叫獨立的營養生物,對應的詞是異養生物。靠無機營養生存和繁殖的生物,就是有機營養生物的對應詞。利用從呼吸或光化學反應等化學暗反應中獲得的能量進行碳同化的生物[閱讀全文]
摘要: 鹠是鴟鸮的一種,羽毛棕色,有橫斑,尾巴深棕色,腿白色。外貌與貓頭鷹相似,但頭上沒有角狀羽毛。捕食鼠、兔子有益于農業,但在古籍中常被視為不祥之鳥。其中,花頭鷸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Scientific na[閱讀全文]
摘要: 益鳥是指捕食害蟲的鳥、經現代科學證明對人類直接或間接有益的害蟲或鳥類。有益的鳥類有很多種,在生活環境中、生理結構、生活習慣千差萬別。基本簡介人鳥和諧有益的鳥類有很多種,在生活環境中、生理結構、生活習慣千[閱讀全文]
摘要: 兀鷹是一種大鳥,是晚婚的典范它不用拍動翅膀就能飛,而是利用氣流翱翔。山區高巖石上的集體繁殖以腐肉為食,以大型哺乳動物的尸體為主要食物來源,近年來數量迅速減少。 身體結構兀鷹白色和藍白色的毛狀羽[閱讀全文]
摘要: 蛇鷲[shé,jiù],學名:Sagittarius Ophiuchus(J.F.Miller)鷹形目大型陸棲猛禽,只有一個種,沒有亞種分化。它像鶴一樣,體長1.25-1.5米,體高1.2[閱讀全文]
摘要: 白肩雕(學名:Aquila heliaca)也被稱為帝國之鷹,是一種大型猛禽。體長73-84厘米。體羽深褐色,頭頸淺色,肩部有明顯的白斑,在深褐色的體羽上非常醒目,遠遠就能看到這是區別于其他雕[閱讀全文]
摘要: 固定劑最早用于光學顯微鏡,但光學顯微鏡使用的沉淀和凝集蛋白固定液并不特別適合電子顯微鏡。于是人們引入了四氧化鋨和中性甲醛進行固定。在早期的電鏡生物樣品化學固定方法中,采用四氧化鋨進行單一固定,但四氧化鋨[閱讀全文]
摘要: 折疊機是服裝加工的輔助設備。控制布料輸送系統的速度和定位,測量布料長度并計算折疊長度,通過氣流的噴射和折射完成水平折疊和交叉折疊。常見種類有:無紡布折疊機抹布折疊機布料折疊機濕巾折疊機等。用于洗衣、賓館[閱讀全文]
摘要: 焊接電弧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兩個電極之間強烈而持久的氣體放電現象。焊接電弧不同于普通電弧,它具有由點到面的輪廓。該點是電弧電極的末端;表面是電極覆蓋工件的區域。電弧從電極頭延伸到工件,其溫度分布不一致從截[閱讀全文]
摘要: 陽離子,也稱正離子,是指外層失去價電子以達到相對穩定結構的離子形式最簡單的陽離子是只由一個原子組成的金屬陽離子。基本簡介離子是指原子由于自身或外界作用失去或獲得一個或多個電子,使其達到最外層有8個或2個[閱讀全文]
摘要: 電解電容器是電容器的一種,金屬箔是正極(鋁或鉭),并且陽極靠近金屬氧化物膜(氧化鋁或五氧化二鉭)是電介質,陰極由導電材料制成、電解質(電解質可以是液體或固體)和其他材料由于電解液是陰極的主要部分,電解電[閱讀全文]
摘要: 金屬箔是由金屬延伸出來的薄金屬片。主要有紅色金箔燙印、純銀箔和燙金。金屬箔是一種非常薄的金屬薄片,通常由錘鍛或軋制而成。大多數金屬箔將由具有良好延展性的材料制成,例如鋁、銅、錫及金。金屬箔一般因自重而彎[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