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
東江,古稱湟水、珠江流域三大水系之一的龍川江是香港的主要水源,全長562公里,流域面積35340平方公里。東江發源于江西省尋烏縣瑤姬博山,在東北方向-西南,流經廣東省河源市、惠州市、東莞市注入獅子海洋。東江的上、中游以丘陵山地為主,下游地勢平坦,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水熱充沛,水質良好,生物多樣性豐富。
1949年后,東江流域修建了新豐江水庫、楓樹壩水庫、白盆珠水庫仙崗水庫等大型水庫。1965年,沈東供水工程竣工,主要向香港供水,被視為香港的基石繁榮和穩定。東江也被稱為廣東省“政治水、生命水、經濟水、生態水”東江文明是嶺南文明和珠江流域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位置境域 編輯本段
東江是珠江流域第三大水系,總面積3534萬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總面積的55.96%,發源于江西省尋烏縣雞脖山其廣義震源在吉伯山頂附近的槽流曲線和波流面交匯處,詳細位置為東經115° 32'53'北緯25度12分'07'狹義源頭(有一個地下水源,泉水常年流出)它位于東經115° 32'56'北緯25度12分'04',這一點也被確定為“東江源”
東江干流全長562公里,東江流經廣東省的源頭龍川、東源、紫金,其次是惠州的惠城、博羅,即東莞的石龍,最終以南北兩個方向流入東江三角洲凈河地區的獅子洋,經東莞虎門入海。盆地北端與江西南部的安遠縣相連,西北與廣東的韶關清遠相連,東與梅州的汕頭相連,西南與廣州相連,南與北緯22° 38°的南海相連'一25°14'東經113° 52'一115°52’內。
上游
東江上游段為尋烏水,從江西鴨基泊流入廣東龍川河壩上游河段長138公里,占東江干流全長的26.54%全河段位于丘陵地帶,河床陡水位淺河道窄,平均比降2.21%
中游
東江中游從廣東龍川河壩流向廣東博羅觀音閣,全長232公里,占44.61%這條河的平均坡度為0.31%沿河多為山地地貌,沿河流方向逐漸發育。
下游
東江下游段自廣東博羅觀音閣至東莞石龍,全長150公里,占東江干流全長的28.85%這條河的平均坡度為0.17%下游段進入平原區,河道寬度大于上中游,河道內沙洲較多,河床覆蓋較深,河流流速開始減弱。
地理特征 編輯本段
氣候
東江流域全年氣溫變化不大,屬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光熱充足多年平均氣溫在20至22攝氏度之間,多年平均日照時間在1680小時至1950小時之間無霜期較長,南方無霜期為350天,北方無霜期為275天。在降雨量方面,東江流域的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毫米至2400毫米之間,中下游的降雨量通常比上游多,而西部和南部的降雨量也比東部和北部多,從南部到北部逐漸減少;11月至次年3月是旱季-9月是雨季,約占全年降雨量的80%流域年均水面蒸發量為1000毫米至1400毫米,呈西部和南部多東部和北部少的狀態。
地質
東江流域的地質構造以斷層為主,東江也是沿著東江斷裂帶形成的同時,由于構造運動過程中小巖體和斑巖在高溫環境下發生重結晶作用,斷裂活動為巖漿提供了必要的導流通道和成礦環境,這條斷裂帶也是一條成礦帶。東江流域五華、惠東、惠陽、深圳有另一代五華-深圳斷裂帶起源于早古生代加里東運動,被劃分為五華斷裂、高潭斷裂、深圳斷裂帶斷層線上有斷崖斷裂帶東側為陸源剝蝕區,西側為惠州凹陷。在東江斷裂帶和五華-在深圳斷裂帶之間,有一條紫金斷裂帶、博羅、它沿東莞方向分布,呈東北至西南走向的斷層斷裂帶形成于印支運動和燕山運動期間,洼地多分布在聚落中,如惠州的惠城博羅等;同時,角礫巖沿斷裂帶發育、糜棱巖化巖石,該斷裂帶上的巖石通常具有很強的片理性、硅化、片麻理化等構造。
地貌
東江流域地貌特征在空間上差異很大,但多為低山丘陵,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海拔50至500米的丘陵和低山區約占78.1%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比例約為14.4%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區約占7.5%東江流域有三座平行的山脈貫穿整個流域,東部是“東江梅江流域山脈”西北山區統稱為“九連山脈”主峰位于連平縣東部,海拔約1300米。九連山海拔600多米,該區沿斷層線發育的河谷呈深V型,縱剖面呈階梯狀,落差大,水流急,多急流瀑布。位于粵北九連山,東江流域,主要巖系主要由變質砂頁巖和花崗巖組成。
東江流域東南部的山脈統稱為“蓮花山脈”,分布于東江流域南部兩岸左岸蓮花山和茅山頂的高度均為1336米,是東江流域廣東省的最高峰左岸有許多高度超過1000米的山峰,它們都是東北至西南走向;右岸有海拔約1256米的河源桂山和海拔約1280米的博羅羅浮山,呈西北東南走向。
It 主要是山地和丘陵、與小規模河谷盆地地貌混合的紫金山丘陵區,順流而下至中游相對平坦的東江河谷,河谷兩岸群山環抱;河谷北部的龍川等地多為地勢較高的臺地,中部的河源等地多為斷陷盆地和河漫灘,南部的博羅至惠城多為河流沖積平原臺地。
東江流域南部呈現出不同的面貌與盆地中部和北部的丘陵山區相比,東江流域南部更為平坦,地勢北高南低,沿河為平原、緩坡臺地、低洼地和三角洲沖積平原是主要地區。
水文
東江干流全長562公里,年均徑流量326.6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為268.74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量為268.6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76.05億立方米,是廣東省的源頭、東莞、惠州、深圳和廣州東部是主要的供水水源,也是香港重要的用水水源,總供水人口近4000萬人。
東江干流水質良好,其中2001年-2015年水質總體較好,以ⅱⅲ類水體為主。然而,隨著東江水資源的快速開發和利用,西枝江流域下游、淡水河、石馬河、東引水渠等水體水質相對較差,水質呈逐年下降趨勢;同時,由于地表水源的污染,東江干流的水質在豐水期會比枯水期差。
根據多年平均來水量統計,東江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26 ~ 29.3%是廣東省主要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區,接近國際公認的地表水合理開發利用程度的30%界限。自2008年以來,《東江分水方案》的引入將東江最大年取水量鎖定為106.64億立方米,實現了水資源的時空平衡,保障了東江流域供水安全。
據統計,2022年,東江流域占18個%水資源量,支撐廣東省44%GDP,被稱為廣東省“政治水、生命水、經濟水、生態水”
生物
東江流域面積廣闊,因此選擇以下代表性區域作為生物多樣性的參考,三白氣候適宜,森林茂密,有高等植物271科1702種,其中包括300多種珍稀植物;因為它的森林覆蓋率達到98%它也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目前已發現野生動物1361種,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有38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西藏酋長猴、中華鬣羚、豹貓、白鷴、麂;因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被譽為中國南方重要的生物基因庫。
自然保護區 編輯本段
龍川楓樹壩省級自然保護區
龍川楓樹壩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河源龍川,被譽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廣東生態保護發展示范區”2021年,保護區聘請項目組在保護區進行科學考察,發現保護區內有維管束植物122科338屬468種,并發現了金毛、福建觀音座蓮、蘇鐵蕨、建蘭、野生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金線蓮等。與此同時,該團隊還對保護區內的兩棲動物感興趣、爬行類、鳥類、調查了獸類,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種,其中以虎紋蛙為代表、蟒、白鷴、斑林貍、豹貓,以及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果子貍;保護區共有18種CITE附錄物種,黃腹黃鼠狼是其中的代表、黃鼬、果子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中有8種,代表性的是白眉山鷓鴣、仙八色鶇。另外,還有“三有”有96種動物,8種中國特有種,22種列入《2015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
廣東東江國家濕地公園
廣東東江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廣東省東源縣這個公園水資源豐富、濕地資源類型多樣,形成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園內共有維管束植物356種,其中包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生稻;濕地植被類型豐富,包括挺水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濕生草甸群落等。這個公園也是魚類和其他動物的理想去處公園內有魚類68種,野生陸生脊椎動物137種,其中兩棲動物10種,爬行動物22種,鳥類85種,哺乳動物20種;其中黿、蟒蛇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也有10種。
呂萬湖國家濕地公園
呂萬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廣東省東源縣呂萬湖濕地公園水系發達,濕地生態系統保存完好,生物多樣性豐富公園里有1000多種植物,包括水杉、異形多花薔薇和蘇鐵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國家二級保護植物7種,其中以金毛犬為代表、水蕨、蘇鐵蕨、桫欏。園內還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鯰魚43種、中華秋沙鴨、黃腹角雉、云豹、蟒蛇、圓鼻巨蜥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37種,其中列入《瀕危野生動物國際貿易公約》的野生動物有34種,代表性的是黃嘴白鷺、鴛鴦、黑翅鳶、黑冠鵑隼、鳶、蒼鷹;此外,該公園也被稱為“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等珍稀瀕危物種。
重要支流 編輯本段
東江流域支流眾多,一級支流有25條;主要支流是安源水、浰江、新豐江、船塘河、秋香江、淡水河、石馬河、西枝江、公莊河、增江,其中新豐江是最大的支流,西枝江次之。
新豐江
新豐江是東江最大的支流,東江古稱江秀,全長163公里,流域面積5813平方公里新豐江發源于紀昀,流經新豐、連平、東源后在源城流入東江。
西枝江
西枝江是東江第二大支流,全長176公里,流域面積4120平方公里它起源于朱敖在紫金河畔,自東向西流經惠東、惠陽、惠城等地區在惠城龍鳳與東江匯合。
石馬河
石馬河是東江下游的一級支流石馬河干流發源于深圳寶安的丹腦殼山整條河長88公里,流域面積1249平方公里它向北流經深圳寶安的油松、清湖、經觀瀾后進入東莞,在東莞橋頭枧塘東南與東江匯合。
增江
增江是東江下游的主要支流,發源于信豐七星嶺,全長203公里,流域面積3160平方公里,流經從化、龍門、增城,其主要流域位于增城,因此得名增江。
淡水河
淡水河發源于深圳吳彤山,全長95公里,流域面積1308平方公里它屬于東江的二級支流,而淡水河則流經深圳龍崗,在秋意悠長的西湖村進入惠陽,在惠城的紫溪河與東江的一級支流西枝江匯合。
風景名勝 編輯本段
萬綠湖
呂萬湖又名新豐江水庫,因碧波蕩漾而被稱為呂萬湖、湖水清澈;呂萬湖是1958年修建新豐江水電站時在新豐江下游筑壩蓄水形成的人工湖它也是華南最大的人工湖。呂萬湖的水域面積約370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68倍這里有300多個島嶼,周圍的森林占地1100平方公里動植物種類繁多,有新豐江國家森林公園和河源新港省級自然保護區;呂萬湖水清澈純凈,富含天然礦物質元素,達到國家一類地表水標準,可直接飲用由于其優質的水源,它還被選為供港用水,著名的飲用水品牌農夫山泉也在這一地區設立了工廠進行生產。
圣跡蒼巖
盛基蒼巖是李安平內灣石炭紀的一個天然溶洞景觀分為干洞和水洞,共三層,高89米,面積400多平方米,可容納數千人。干燥洞穴中的鐘乳石有各種形狀,包括“姜太公釣魚”九龍過江”石觀音”大佛坐禪”層巖石佛”等姿態;水洞被一條地下河貫穿,天然河道呈現玉帶狀。
古代神圣的蒼雁軍銜“連平八景”第一名,還有一首同名詩——“奇怪的巖石和奇怪的山峰創造了另一個世界,但人們懷疑山洞里有神仙。游客很難用筆墨書寫,并贏得青巖的永恒傳記。
七目嶂
七目嶂是河源龍川最高峰,位于紫市鎮南端,海拔1318米,由三座海拔1300多米的山峰組成(雙丫山、黃毛幢、人字幢)構圖上,洞穴是連續的、怪石林立,有“觀音出浴池”石馬山”等景觀;山上到處都是野生鳥獸,還有種類繁多的植物,其中就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觀光木、香椿等植物,以及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桫欏。
東源五指山
東源五指山位于河源的增田和嵐口、在柳城交界處,主峰海拔近1000米,附近有玉湖林場和梅花林場,而北側的登仙湖被大面積開發成茶園,水土流失嚴重。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