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竇山
雪竇山位于浙江省寧波市,是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該景區建立于1985年,占地面積54.8平方千米,有“海上蓬萊,陸上天臺”的美譽。
雪竇山風景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季溫暖濕潤,夏季炎熱多雨。景區內主要地層以中生代火山熔巖為主,在長期的地質運動中形成了典型的丹霞地貌,地形地貌中部平緩、四周高聳的態勢。山的海拔約300 ~ 600米,最高海拔978米,中部地勢平緩、四周高。景區內有野生高等植物1500多種,野生動物1600多種,還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雪竇山宗教文化濃厚,曾是浙東禪宗文化的交流中心“四明第一山”主要景觀是千丈巖、雪竇寺、妙高臺、徐鳧巖步云谷、三隱潭、彌勒大佛等。
雪竇山風景區在改革開放前遭到破壞改革開放后,雪竇寺首次被批準重建。1985年8月,193356,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1994年,雪竇山風景區被國務院列入第三批國家風景名勝區。自2008年以來,雪竇山每年都舉辦彌勒文化節。2010年,雪竇山風景區被批準為國家AAAAA旅游風景區。自2015年以來,景區一直嚴格執行“退花還林”政策,逐步恢復生態。2021年,景區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41人次.8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1.2億元,旅游綜合收入為24.4億元。
自然地理 編輯本段
位置
雪竇山位于浙江寧波奉化區溪口鎮西北部。景區東起溪口鎮,西至敘府巖;南起東山北麓,北至思明上方崗、奶部山。景區經緯度范圍為東經121° 10′~121°17′北緯29度38分′30″~29°44′東西跨度12公里,南北縱深約9公里。它從東到北與鄞縣接壤,東南與象山港和寧海縣接壤,西南與新昌縣接壤,西與嵊州接壤,西北角與余姚縣接壤。全境面積85.3平方公里,景區面積54.8平方公里,外保護區面積30.5平方千米。
氣候
雪竇山位于中國東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季節性明顯,冬季溫暖濕潤,夏季炎熱多雨。景區年平均氣溫 16.2℃,相對濕度 82.4%年降雨量為 1538.833,356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5月以后幾乎天天下雨,平均雨天17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710~2100小時。
水文
雪竇山風景區的主要河流是山Xi。有兩條支流,席暉溪和山源,分別流向西北和西南,三條支流在公塘匯合。以下有干溪、沙堤溪、周坑溪、夾溪等支流。通江發源于修尖山,全長75.5公里,雨水收集面積為454平方公里汛期主要集中在4月。席暉河的源頭位于岫巖山東北部,全長38公里,屬左流、茶坑溪、軍溪東鄉溪等主要支流。山源又名三十江,發源于新昌縣老安吉山,全長25.5公里,集雨面積為79.8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大坑河和巖頭河。
此外,景區內還有亭下湖水庫、四明水庫。亭下湖水庫于1985年建成,面積5.9平方公里,水深3040米,最深處60多米,蓄水量1.53億立方米。景區內還多泉眼、瀑布。其中,千丈巖瀑布的高度為186米,高度為128米,是吸引游客的景點之一。
地質
雪竇山位于閩浙地盾東北部,屬于華夏古陸。主要地層以中生代火山熔巖為主,景區內還有流紋巖、凝灰巖,上方崗周圍地區被玄武巖覆蓋,一些山脈邊緣有花崗巖侵入體ao被泥巖和紅色粉砂巖覆蓋。雪竇山約為1.自45億年前的第一次火山爆發以來,在接下來的1000萬年里,發生了3次火山爆發和4次海進海退
地貌
雪竇山屬于天臺山中四明山的支脈,是四明山的最高峰,平均海拔800米。山的海拔約300 ~ 600米,最高點海拔978米部分地區的身高差極高,達到200-300米;中部的地形特征平緩、四周高聳的態勢。雪竇山在長期的地質運動中形成了典型的丹霞地貌,峰巒疊嶂,懸崖峭壁眾多,在千丈巖和下銀灘仍能看到巖層流動的痕跡。整個山脈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山頂較為平坦,雪斗寺附近有一個小型構造盆地。山的南側有許多斷層和柱狀節理,因此形成了奇峰懸崖和瀑布等奇特的自然景觀,如奇妙的山峰、千丈巖、徐鳧巖、三隱潭等。
生物
雪竇山的植被多為次生植物,植被類型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深谷陡坡多常綠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種植經濟林和綠色林地。景區內有野生高等植物180余科1500余種。其中,竹類有60余種,以毛竹為主、毛竹等,景區栽培植物300余種,還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杜仲國家三級保護植物浙江楠等珍稀植物、凹葉厚樸、青檀等,是浙東野生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景區內野生動物資源也十分豐富,有野生動物1600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20多種。有野生動物1600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20多種。元代雪竇山地區“日出時沒有人,但森林深處卻充滿了老虎”清朝光緒年間,鹿群成群。20世紀50年代初,這里有云豹。
景區布局 編輯本段
雪竇山景區以千丈巖瀑布和雪竇古寺為中心,東部有五礦、桫欏、東有崔等山峰,西有屏峰,南有天馬、青山等景區,西南有象鼻峰、石筍峰、馮如的中心是一片廣闊平坦的土地。景區雪竇山作為“四明第一山”,以美麗的自然風光著稱,主要景點有千丈巖、雪竇寺、妙高臺、徐鳧巖步云谷、三隱潭、彌勒大佛等,有“海上蓬萊,陸上天臺”之美譽。
重要景點 編輯本段
千丈巖
千丈巖是雪竇山的著名景點,位于雪竇山中心的——雪竇寺前水從千丈巖頂部落下,形成瀑布。瀑布高186米,以其壯觀而聞名。北宋真宗曾經給了這個名字“東浙瀑布”,壁中的“千丈巖”這三個大字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黃琦先生于1992年書寫的。實際上,這是一個宋代的古池塘,由南宋詩人張命名“錦鏡池”千丈巖瀑布呈現飛雪狀,具有“飛雪瀑”北宋著名作家曾鞏這樣形容它“掛玉處雪花翻,六月四序雷冷”
雪竇寺
雪竇山景區內佛教建筑群最多的雪竇寺位于雪竇山中心地帶,包括天王殿、大雄寶殿、彌勒堂等著名佛教建筑。建筑布局是七座寶塔、山門、放生池、照壁、售票房、檢票房、龍珠橋、天王殿、彌勒寶殿、大雄寶殿、乳峰泉(橋)藏經樓、頌古堂、圓覺軒、宗鏡閣;東軸是有 顆珠子的亭子、潮音樓、鐘樓、客堂、觀音殿、玉佛殿、延生堂、應供堂、藥師殿、聚賢樓、香積廚、染香樓、朝日堂、山神廟;西軸線為公廁、五百羅漢堂、鼓樓、佛教接待和倉庫、地藏殿、祖堂、往生堂、凝遠樓、云水察、彌陀殿。其中彌勒殿建筑面積1218平方米,屋頂重檐,覆金色琉璃瓦。在 號大殿的中央,供奉著五代奉化布袋和尚化身的彌勒佛像佛像高5米,立于青田石雕的須彌座上,飾以九龍圖案。雕像后面是韋陀 寺廟的兩面墻上有成千上萬的彌勒佛雕像。
妙高臺
妙高臺也被稱為妙高峰、雪竇山景區最高峰天柱峰距千丈巖約500米,海拔396米它背靠大山,中間凸起,三面懸崖,底部是深淵,地勢險峻。狹義的妙高臺是指妙高臺東面一個面積約350平方米的平臺、 西、南三面有懸崖峭壁,平臺是雪竇山風景區的最佳景點。妙高臺后面的建筑是蔣介石于1927年建造的私人別墅別墅二樓中間的眉毛上掛著白底黑字“妙高臺”橫匾。1949年1月,蔣介石第三次退位后,妙高臺成為他的幕后指揮部,成為當時的臨時政治軍事中心。
徐鳧巖步云谷
徐玉燕步云谷位于雪竇寺西北7.5公里外,景區內有徐福巖瀑布、懸崖玻璃棧道、懸崖鋼索棧道、步梯等娛樂設施和景點,是一個集自然觀光、戶外運動、餐飲住宿、集團體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性休閑旅游度假區。徐福巖瀑布落差200米,被譽為浙東第一瀑。步云谷玻璃棧道是寧波最早修建的玻璃棧道之一它建在200多米的懸崖上,全長260米,其中160米。2021年,徐嚴復步云谷入選長三角地區精品體育旅游項目“精品體育旅游目的地”
三隱潭
三陰潭因雪竇山三條瀑布匯合而得名,有三潭清水。作為一個貫穿景區的巨大水池,陰三潭全長1600米,分為兩部分、中、接下來的三段,每段都有不同的風景。上音潭的景觀更令人嘆為觀止由于落差巨大,崖頭溪從三四十米高的瀑布口傾瀉而下形成瀑布“一線天”奇觀中,瀑布一分為二,兩條瀑布,一條傾瀉,一條垂直;較低的瀑布也分為兩條支流,一條從巖石的裂縫中沖出,另一條從一個大洞穴中傾瀉而下。
彌勒大佛
(大慈佛國建筑群)
這座古寺位于雪竇之東,四面環山,視野開闊。它長650米,南北高度差55米,建筑面積24618平方米,共有344個大廳,其建筑風格與唐宋時期相似。占地522畝,是以彌勒文化為主題的慈悲佛國建筑群的一部分。彌勒大佛于2006年12月29日開工建設這尊佛像由鑄造錫和青銅制成,高56.74米,佛像凈高33米,佛首高10.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露天彌勒佛。大佛位于海拔369米處,右下方為萬年閣,左下方為萬歲水晶塔,均為八角七層建筑。
重要事件 編輯本段
1994年,雪竇山風景區被列入第三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2008年,雪竇山景區首次舉辦彌勒文化節。
2010年,雪竇山風景區被批準為國家AAAAA旅游風景區。
開發保護 編輯本段
開發
雪竇山開發較早由于其獨特的宗教文化,雪竇山的開發自近代以來從未停止。民國時期,雪竇山已經開始發展由于姜 在這一時期,景點得到了極大的建設,文化景觀不斷涌現,融合了各種風格和元素。1934年,為改善基礎設施,陳光甫先生在雪竇山建立了上海中國旅行社雪竇山招待所。
2008年起,雪竇山開發彌勒文化節,結合佛教特色宣傳景區樹立文化品牌,取得良好效果。
2010年,雪竇山風景區被批準為國家AAAAA旅游風景區。
自2014年起,雪竇山景區正式開啟五大佛教名山建設。
2016年4月,國務院批準《雪竇山風景名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6-2030年)》號文。
2018年,徐玻璃棧道投入試運行。近年來,雪竇山景區不斷得到提升“智慧景區”等數字化應用場景,驅動智慧旅游管理。2021年,溪口景區奪冠“浙江十大數字智慧景區”稱號。
保護
文革期間,雪竇寺遭到嚴重破壞。19843356年12月25日,奉化縣雪竇寺修復領導小組成立。1985年3月29日,奉化縣修復雪竇寺領導小組在溪口鎮召開成立大會。1985年8月,193356,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1988年1月1 日,雪竇寺正式對外開放。
隨著雪竇山風景區的不斷發展,巨大的環境問題也隨之產生。監測該地區細顆粒物的PM2.5、臭氧環境監測數據高分辨率衛星遙感植被監測數據,以及雪竇山景區的客流數據顯示,該地區的生態旅游需要持續建設。自2015年以來,雪竇山地區一直嚴格執行“退花還林”政策提出,將坡度超過25度的區域列為禁止開發區域,逐步恢復生態。
2017年,在2007年立界碑的基礎上,劃定了42公里的邊界線、界樁280處,進一步明確了核心景區的保護范圍。
2019年,雪竇山景區開工《溪口鎮域自然保護地體系專題研究》《雪竇山風景區總體規劃實施評估》同時編制了《核心景區美化彩化規劃》《溪口鎮道路交通組織規劃》等專項規劃,恢復景區內森林生態、水體污染治理、景區業態的提升等方面將同步研究。同年開展大規模綜合整治行動10次,查處違法行為5起,上報流動攤點整改情況、存在跨門經營等違法問題1000余起,有效保護了景區資源,凈化了旅游環境。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