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古鎮
沙溪古鎮位于大理自治州劍川縣南部,介于大理景區和麗江古城之間,總面積28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100米,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氣候垂直特征顯著。由于氣候適宜,沙溪已成為劍川縣的主要產糧區之一“魚米之鄉”2012年,它被評為國家AAAA風景區。
沙溪古鎮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沙溪因當地有大量銅礦而成為云南青銅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沙溪古鎮是茶馬古道上鹽井產鹽的集中地,貿易的主要商品是鹽、茶和馬。該地宗教、文化豐富,有白、漢、彝、傈僳族和其他民族,其中白族占90%以上。著名的文化景觀有:寺登街、四方街、興教寺、古戲臺、寨門、玉津橋等。民俗節日有:太子會、火把節等。
2001年,世界紀念建筑保護基金會(WMF)2002年被列入值得關注的101處世界瀕危建筑遺產名錄。2005年,沙溪古鎮保護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杰出貢獻獎。2012年被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2021年4月1日云南省政府命名劍川沙溪古鎮為“云南省特色小鎮”
地理環境 編輯本段
位置
沙溪古鎮位于云南省大理自治州劍川縣南部,南與洱源縣喬后鄉接壤,北與劍川縣甸南鎮相連,東與洱源縣牛街鄉相連,西與劍川縣彌沙鄉相連,西北瀕臨金沙江、瀾滄、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87平方公里。
氣候
沙溪古鎮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氣候立體垂直變化明顯,年溫差小,干濕分明。年降水量790毫米,壩中部是全縣降水量最少的地方,降水量671毫米,無霜期約215天。
地貌
沙溪古鎮北高南低,平均海拔2100米全國海拔最低點為壩子南端的米子坪村,約1973米,海拔最高點為最東端的三克莊村,約3150米。東西水平距離為28公里,南北垂直距離為35公里。
生態
沙溪古鎮生態環境良好,物產豐富,內部分布著眾多水系瀾滄江支流黑惠江自北向南貫穿大壩,常年水量充沛,對古鎮小氣候環境起到了很好的調節作用。
重要景點 編輯本段
沙溪古鎮是一座歷史人文重鎮,人文景觀豐富主要景點有:寺登街、四方街、興教寺、古戲臺、寨門、玉津橋等。
寺登街
沙溪古鎮的寺登街位于思登村的沙溪壩中心,在鰲峰山和黑水江之間它建于元明之交,由四方街組成、東巷、古市場在古代位于東部,由南北古宗巷四個街區組成、南、曾北有個寨子門(今僅存東門)從此,商隊商人從此經過,成為西南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如今,街道兩旁有各種各樣的商店、客棧是大多數游客住宿的地方。
四方街
四方街是司登街四大街區之一,始建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它是由泗登街市長趙靜用紅砂巖鋪成的,呈長方形。主街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100米,其中北街東西長約100米,南北寬約50米。東為古戲臺,西為興教寺,兩側房屋多采用前鋪后馬鋪的建筑形式
興教寺
興教寺是寺登街的核心,始建于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一進三號住院樓,就到了大廳、二殿、觀音樓和寺門是中國保存最大的建筑、具有代表性的白族“阿吒力”佛教密宗寺是典型的宋元風格建筑和密宗寺院,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殿為大雄寶殿(俗稱萬佛殿)南北長18米,東西寬14米.它高5米,高19米,內部無柱,明亮,外墻是永樂十五年沙溪白族畫家張寶玉的作品(1417年)畫有《羅迦佛母降魔圖》《五方佛圖》《南無降魔釋迦如來會圖》等20多幅明代壁畫,色彩厚重,筆觸金黃、線條流暢、造型生動、層次分明,藝術風格與宋《大理國梵像卷》相同。第二大殿為天王殿,南北長19米,東西寬16米.5米,高17米,46根柱子,每間房13根梁,檐緊柱密,結構嚴謹。
古戲臺
古戲臺又名奎閣,位于四方街東側建筑群的中心位置,整體呈東西向它是沙溪古鎮思登四方街最高的建筑。古戲臺的主體建筑結構為魁星閣,為三層土木建筑(實為四層)前面是舞臺,后面是高高的亭子,有14個角伸出屋檐,底部架空伸出街道。它主要是白族居民崇拜魁星的地方,大多數文人來這里祈求魁星保佑他們成為第一名次要功能是舞臺。古戲臺建于清朝嘉慶年間(從1796年到1820年)期間多次被燒毀,民國重建,2004年進行最后一次修繕,建筑風格基本保持不變。
寨門
沙溪古鎮的寨門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有門樓和碉堡預計該洞可用于駐軍防御,主要用于防御土匪。原有東、南、北部有三條,其中東寨門通往大理,北寨門通往西藏,南寨門通往沙溪南部的各種鹽井。如今,只有東寨門保存完好,而北寨門早已消失,南寨門也已重建。
玉津橋
玉瑾橋位于沙溪古鎮的黑澮河上,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
重要事件 編輯本段
2001年10月1日,沙溪古鎮寺登街被世界紀念性建筑保護基金會保護(WMF)2002年被列入值得關注的101處世界瀕危建筑遺產名錄,其中指出中國沙溪(寺登街)該地區是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市場,劇院完好無損、旅館、寺廟、翟門等,使這個市場功能相當齊全。
2016年12月7日,沙溪鎮被列入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名單。
2017年1月23日,《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建設了100個特色小鎮名單。
所獲榮譽 編輯本段
2003年,寺登街修復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緩解當地貧困的可持續實踐項目框架”在示范案例中,又獲得了世界紀念建筑基金會的杰出工程貢獻獎。
2005年,沙溪古鎮保護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杰出貢獻獎。
2006年,沙溪古鎮被美國雜志《休閑和旅游》授予“全球佳境獎”
2012年8月14日于石寶山-沙溪古鎮景區被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為國家4A級景區。
2020年11月13日,沙溪特色小鎮被中國旅游協會評為中國最美小鎮。
2021年4月1日云南省政府命名劍川沙溪古鎮為“云南省特色小鎮”
開發保護 編輯本段
2001年,沙溪寺登街被授予世界紀念建筑基金會(WMF)被列入世界瀕危建筑遺產名錄后,當地政府意識到保護沙溪古鎮的重要性。因此,劍川縣人民 美國政府與瑞士聯邦理工大學空間與景觀規劃研究所簽署備忘錄,共同組織實施沙溪寺登街復興項目,基本保持了古鎮的原真性。
2003年,沙溪古鎮復興項目正式啟動,項目分為:四方街修復工程、村莊景觀保護工程、沙溪壩發展工程、衛生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村鎮脫貧工程、成果發布在六個方面盡可能利用舊物傳統工藝和原始材料保護沙溪古鎮整體景觀。
2010年,沙溪古鎮的寺登街完成了東寨門、南寨門,老馬店、段家登戲臺、對興教寺大雄寶殿和二雄寶殿進行了維修和修繕,并修復了大雄寶殿的兩幅壁畫。
2012年,沙溪古村的人文景觀已基本恢復這一保護開發項目也被認為是我國古村落保護開發的典型案例,值得推廣和學習。
2006年,中瑞合作實施“沙溪復興工程”國家級鎮示范試點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等項目對沙溪古鎮進行了修復,基本保持了原貌。
經過一系列的保護和開發項目,沙溪的游客數量逐年增加,古鎮也得到了不斷的發展截至2011年,沙溪鎮建成區面積為1.2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22.58%
2017年,該鎮共接待了108名游客.9萬人次,其中境外游客5人.46萬人次,實現旅游社會總收入13.1億元。近年來,沙溪古鎮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形成了民宿旅游、觀光農業、民俗體驗、生態食品、民族工藝品帶動旅游業發展。依托沙溪 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濃郁的民族風情、豐富旅游資源,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將低碳休閑與文化創意有機結合。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