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排
跑馬排是山西省陽泉市娘子關鎮下東寨村春節期間特有的民間社火形式。跑馬排起源于漢代,最初是下東寨村民模仿軍事使者騎馬傳遞信息的活動而制作的受當地農耕文化和村民的影響明清時期信仰神靈,主要用于祭祀和祈福、消除邪惡,保佑村莊風調雨順新中國成立后,在當地農業和商業文化的影響下,東寨村的一項民間體育活動逐漸發展起來。
快樂馬場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舉行、十六賽馬活動的形式主要有“儀式”和“操演”兩部分進行。活動內容豐富,觀看效果好隨著快樂馬場越來越受歡迎,它給當地村莊帶來了歡樂,并創造了一定的精神、物質財富。在這個過程中,賽馬排顯示出犧牲精神、健身、娛樂、經濟、身份等社會和文化價值。
跑馬排已成為下東寨村每年必不可少的民俗體育活動,村里專門成立了“跑馬排民俗傳習所”,買了馬,現在已經登上了國際舞臺,并被全球媒體平臺報道。2013年入選第四批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1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
活動形式 編輯本段
跑馬排”它是下東寨村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動,每年正月十五舉行、十六。跑馬排”活動的形式主要有“儀式”和“操演”兩部分進行。其儀式感主要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首先是報燈官,燈官是村兩委選出的總經理,管理春節期間正月十五生火的全部事宜;其次,租馬以前活動中使用的馬匹是由村里的各個家庭飼養的然而,改革開放后,馬匹慢慢流失了,所以每年都有人被派往河北省租馬根據需要,每年租用八匹馬,其中三匹用于接送官員,其余五匹用于跑步;第三,成立一個組織每年正月初十前后,村里都會召開賽馬組委會會議,安排正月十六賽馬的具體事宜;第四,正月十四上午,大燈官和二燈官將穿上古代官服,步行到圣一母廟為三官燒香祭拜;第五,檢查燈光,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在第十五天晚上,燈官和他的家人騎馬在街上四處檢查燈光,對人民表示同情;第六行香火,正月十五上午九時左右,大燈官在衙役的護送下,將按照圣母廟的順序,前往各個寺廟燒香、老爺廟、龍王廟、觀音廟、呂祖廟,祈禱整個村莊都平安無事,來年糧食豐收大約八點鐘晚上10點鐘,隨著村子里響起三次鑼鼓聲,頭燈官出去觀察百姓 s感受和享受的人;第七,賽馬,這是一種民間體育活動,是對下東寨祖先的紀念,這逐漸演變了古代軍事騎馬來傳遞信息。
操演
操演”一部分主要圍繞著過街燒香祈福、熱身跑和正式跑是三個方面。正月十六,是下東寨村賽馬的日子。賽馬的前八名騎手需要祭拜三位官方神,燒香和祈禱。然后他們都聚集在一個100米長4米寬的古巷里大約八點鐘凌晨打卡,騎手們先熱身,再跑步熱身跑第一階段結束后,有社火表演和燈光官員“出巡,身著“官服”的“官老爺”騎著駿馬,帶著“家眷”隨從”,過街亮相。社火表演也很精彩,演員們都穿著古裝、畫著臉譜,手持“兵器”在街上“打斗”,熱鬧非凡。
十點以后時鐘,正式的賽馬比賽將開始。八名騎手每個人都穿著毛巾和夾克,由一件毛皮大衣帶領,攜帶官方文件和一個木制框架,上面寫著“十萬火急、速報京師”軍情緊急、不得延誤”等等,還會在木架上掛一串鈴鐺;第二匹馬立即帶著背包坐下,最后六匹是為了保護官方文件。跑馬排”活動內容動作難度系數較大、高風險系數。參加賽馬排排活動的馬匹背上沒有馬鞍軸,腹部也沒有踏板只有騎手坐在馬背上,夾緊雙腿,搖動韁繩才能驅使馬匹馳騁。這樣一個高難度高危險的動作,對于下東寨的百姓來說,就是一個小技能。為了防止跑步時滑倒,人們還特意在古巷道上撒了很多灰,馬跑過時塵土飛揚,氣氛非常好。無論你是青少年還是60歲的老人,你都可以騎上馬,展示你的英雄姿態。娘子關里有句俗話“我寧愿熬夜也不愿錯過賽馬”賽馬排排活動內容豐富多樣,人數眾多隨著媒體在活動現場的大力宣傳,賽馬排兵布陣活動具有吸引力強傳播面廣的特點。方圓百里的人們在這一天都來這里看賽馬,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當時間達到11 時,一年一度的賽馬比賽正式結束,村里的鑼鼓隊和社火隊再次表演,一直持續到下午2點左右。
文化價值 編輯本段
下東寨村的跑馬排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歷史活動,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和積淀,具有獨特的民俗文化魅力。其文化價值主要體現在(一)祭祀文化:下東寨村賽馬游行前需要舉行一系列祭祀儀式,這對國家和人民都有好處、萬事如意、五谷豐登、祝好運和平安;二)體育文化:下東寨人 在賽馬和排兵布陣活動中,他們的身體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體型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三)娛樂文化:賽馬可以幫助人們在高壓下解決問題,將人們拉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在身體和心理上達到健康的狀態,并為當地人民創造一定的精神財富;四)經濟社會文化:下東寨的賽馬排推廣了當地的農家樂、酒店等服務業和旅游業的發展為當地村民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解決了人口流失和就業難的問題,為當地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自身價值不斷凸顯;五)文化認同:歷經千年,下東寨的賽馬仍以其最原始的方式傳承著,這是下東寨人文化認同的亮點。
傳承保護 編輯本段
新中國成立以來,由于交通優勢的喪失,下東寨村逐漸衰落“跑馬排”春節習俗的影響力也大不如前,下東寨村的社會關系也因現代化進程而重組、生產方式的改變和農村人口的流失導致了這一時期“跑馬排”組織和績效進入低谷期。進入21世紀后,在國家政策的影響下,下東寨村重新崛起為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跑馬排”作為重要的文化之都,春節習俗與娘子關地區豐富的旅游資源相結合,成為下東寨村重要的經濟支撐,重新受到村民的重視。
2013年“跑馬排”民間體育成功入選山西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大力支持。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化,泡饃牌民俗體育活動的傳承和發展將有助于加強下東寨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今日 s賽馬排排已成為下東寨村每年必不可少的春節習俗。
2014年春節期間,下東寨人到娘子關鎮開展民俗表演。
2016年春節,快樂賽車紀錄片《猴年馬事》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郭東升執導),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而下東寨賽馬排的影響力也大大加強。
2017 年春節,下東寨賽馬首次迎來外國友人。新華社山西分社現場直播“跑馬排”表演。下東寨村于2018年11月 日成功舉辦了歡樂谷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吸引了數千人觀看演出。
2019 年,在平定縣文化局和下東寨村委會的領導下,該村成立“跑馬排民俗傳習所”購買了馬匹、服裝道具,吸納新生力量,通過老藝術家傳承技藝。據統計,在2015年至2019年的四年間,多達1萬人觀看了賽馬比賽,這大大提高了當地的經濟效益。
2021 年5月24日,“跑馬排”成功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央視《記錄鄉愁》欄目組專程報道了這一民俗活動。
2023年正月十六,新華社山西分社再次進行網絡直播“跑馬排”演出時,觀看人數突破百萬。Subsequently, Twitter、三個海外媒體平臺YouTube和Facebook3將是正確的“跑馬排”表演進行了錄播。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