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
世界觀是什么、用什么樣的時間段來看待和分析事物,這是人的反應 對事物的判斷。這是人與自然對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觀點。
世界觀是實用的,人 的世界觀不斷更新、不斷完善、不斷優化的。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意識和物質、根據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可以分為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類型,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
概念定義 編輯本段
作為一個人,世界觀總是符合他的理想、信仰是有機聯系的,世界觀始終處于最高層次,對理想信念起著主導和導向作用;同時,世界觀也是最高層次的人格傾向,是人類行為的最高調節器,制約著人 并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心理狀態的人格品質。可以說,世界觀決定一個人 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價值觀是指對人的評價美國人對客觀事物的需求,包括他們對人的意義的看法的存在和生活,也就是他們的人生觀,這屬于人格傾向的范疇。價值觀有廣泛的含義,包括對個人生活的基本價值取向對具體事物的態度。人生觀被認為是對生命的意義和目的的根本看法。一個人是否 一個人的世界觀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他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三者統一
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統一的: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人生觀,什么樣的人生觀就有什么樣的價值觀。
世界觀是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的反映同時,任何世界觀的形成和確立,都要利用過去遺留下來的現成思想材料這樣,新世界觀和舊世界觀之間就有了歷史傳承關系。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態度和方法,最終是由世界觀決定的。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確的方向,而錯誤的世界觀則會給人們帶來方向性的錯誤實踐活動。
世界觀來自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人類自誕生以來,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就必須生產物質資料,并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形成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社會關系。人們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對世界的看法以及人與世界的關系。世界觀是人與自然他們對自己所處的世界以及人與世界的關系的總體看法和根本看法。
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著人們的奮斗目標實踐活動、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態度。要理解人生的真諦,首先要正確“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質是什么”有科學的認識。人與自然自我認識不僅是一個古老的問題,也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在中外思想史上,許多思想家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見,為科學揭示人性提供了大量思想材料。馬克思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揭開了人性的奧秘。他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固有的抽象的東西,而是現實的,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由此,人性的問題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學的解釋。
每個人都是在一定社會關系中從事社會實踐的人。社會屬性是人和的本質屬性,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自然屬性也深深地打上了社會屬性的烙印。從他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天起,每個人都屬于某個社會群體,都與周圍的人有著各種社會關系,比如家庭關系、地緣關系、業緣關系、經濟關系、政治關系、法律關系、道德關系等。這些社會關系的總和決定了人的本質。人們正是以這種客觀的方式、現實的、在千變萬化的社會關系中塑造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成為一個有個性特征的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不斷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逐漸了解和領悟生活。到了一定年齡,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人都會形成自己的生活經驗、實踐經驗與人生的根本觀點密切相關、價值判斷和人生態度是一個人 的人生觀。
世界觀和人生觀是緊密相連的。一方面,世界觀決定人生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人生觀。正確的世界觀是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對人生意義的正確理解需要建立在對世界發展客觀規律的正確認識之上。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可以說,人生觀是從屬于世界觀的,只有有了正確的世界觀,才能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另一方面,人生觀鞏固了世界觀、發展和變化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果一個人 一個人人生觀的改變,往往會導致世界觀的改變。現實生活表明,即使一個人已經建立了正確的世界觀,如果他能 生活實踐中不能容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人生觀的侵蝕,放棄了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正確的世界觀必然會喪失。
形成原因 編輯本段
世界觀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產生并逐漸形成的。在實踐中,人們首先形成對現實世界中各種具體事物的看法和意見。久而久之,人逐漸形成了世界的本質、人與客觀世界的關系等普遍的根本的觀點,就是世界觀。總的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并用它來觀察和處理問題。在階級社會中,世界觀的運用是以階級為導向的,不同階級的人會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各種世界觀的對立和斗爭,歸根結底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不同的世界觀會引導人們采取不同的行動,從而促進或阻礙社會的發展。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唯一完整的科學的世界觀,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理論武器。
特殊場合
當世界觀與“游戲”小說”影視劇”與名詞如連用,形式如“游戲世界觀”當等待一個短語時,它的意思不再是某個觀點或看法,而是接近了“故事背景”或者“自然法則”,是游戲的客觀規律還是文學作品的其余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說,“世界觀”類似于數學證明中的情況“題設”或者公理化方法中的公理。例如,俄羅斯方塊 s游戲世界觀:這是一個想象中的世界,四顆寶石經常成群出現在天空,在與現實世界相同的重力下落入一口井里。寶石碰到井上沿,世界就毀滅了。如果寶石填滿了井的所有層,這一層的寶石就會全部消失,堆在上面的寶石也會落下來填滿空間。這時,一個勇敢的人出現了他可以用自己的意念控制旋轉,改變寶石在空中的位置他的任務是把寶石放在正確的地方,以阻止世界的毀滅…
注意,這個敘述不是對客觀世界或游戲世界的主觀看法,而是游戲世界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世界觀”在這里,這個詞沒有使用它的本義,而是使用了引申義,可以直接理解為故事背景或“游戲世界的客觀規律”或者也可以理解為“游戲規則”
客觀規律
1.世界觀(以下略)自然是客觀獨立的,它的存在和發展是獨立于人的意識的方法學(以下略)這就要求我們在改造自然的同時,尊重自然的客觀性。
2.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動態反映.這就要求我們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符合客觀,實現主客觀具體歷史的統一。
3.意識對物質有負面影響正確的意識能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會阻礙事物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更加重視意識的能動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
4.法律是普遍和客觀的,(法律是不可抗拒的,違法必究)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客觀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5.實踐和認識是辯證統一的,實踐決定意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源泉動力和唯一檢驗標準.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使理論與實踐達到具體的歷史統一。認識對實踐起反作用,科學理論能促進實踐,錯誤阻礙人 的做法。這就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認識,發揮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
7.知識是重復的無限的,追求真理是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們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8.聯系的普遍性:所謂聯系,就是事物與事物內部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 系統聯系是普遍的,整個世界是一個具有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聯系的普遍性原則要求我們從聯系的角度看問題,反對形而上學的孤立。
9.聯系的客觀性:聯系是客觀的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依賴于人的意志。A.聯系的客觀性要求我們從事物的內在聯系中去把握事物,避免主觀性和隨意性。B.連接是客觀存在的,不代表人沒有能力與事物連接人們可以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并根據其固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
10.聯系的多樣性;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具體和有條件的。聯系的多樣性要求我們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使一切都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11.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原則:整體與局部互不相同,相互聯系,不可分割,這就要求我們樹立整體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達到整體的最終目的,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時,必須重視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以局部的發展帶動整體的發展。
12.系統優化: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與要素的關系該系統是一個由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組成的整體系統的基本特征是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勢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和有序性,把它們結合起來,使整體功能具有強化的特點。
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去認識事物,不僅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還要把事物和系統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把事物和系統的各個部分和要素聯系起來進行考察,統籌考慮,優化組合,最終形成對這件事情的完整準確的認識。
13.發展的:發展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在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發展的眼光,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和處理問題,反對事物一成不變的思想,擺脫僵化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沾沾自喜的舊觀念。
14.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既要看到前途光明,對未來充滿信心,積極鼓勵熱情支持精心保護新生事物的萌芽,促進其成長壯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驗,在曲折的道路上爭取事業的輝煌。
15.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兩種不同狀態。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的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事物的發展就是從量變到質變。
⑴.要從小事做起,積極積累量,為事情的質變創造條件.量變到了一定程度,只有改變事物本來的性質,才能前進。
16.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矛盾是客觀存在的,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矛盾是普遍的,即凡事都有矛盾,時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認識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正確對待矛盾的前提要善于綜合分析矛盾,堅持一分為二的綜合觀點,反對片面觀點。
17.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的事物及其每一面都有自己的特點第一,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第二,同一件事在不同的過程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矛盾第三,同一件事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特殊原理 編輯本段
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之間的矛盾各有特點;矛盾雙方各有特點;每個矛盾階段都有自己的特點。要求我們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分析具體問題)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是矛盾的普遍性和個體性的關系,二者是相互聯系的一方面普遍性在于特殊性,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
這就要求我們在矛盾普遍性原則的指導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斷實現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歷史統一。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在復雜事物的發展中,有許多矛盾,其中必然有一個矛盾,它的存在和發展決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這種在事物發展中占主導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他從屬于事物發展,對事物發展沒有決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依賴,互相影響,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
做事要善于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學會統籌兼顧,妥善處理次要矛盾。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矛盾中,一方處于主導地位,起主導作用,另一方處于主導地位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它們在一定條件下是互相排斥互相依存互相轉化的。
看問題要全面,也要區分主流和支流,重點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不要忽視支流。
4.矛盾的觀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兩個方面,它們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矛盾具有斗爭和統一的基本屬性。
這就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來看待問題,同時要積極創造條件,促進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
社會影響 編輯本段
這個術語指的是作為人類實踐和人類存在的世界的中介,即綜合意見的集合。世界觀作為一個框架,影響著人類的感知和體驗,也影響著社會的很多層面:知識、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科學和道德。
比如理解因果關系的世界觀,有各種各樣的面,可能是單向的,可能是循環的,也可能是螺旋的。這樣的認知結構反映了對世界不同的系統理解在中國,我們把這樣的世界觀稱為「世界史觀」單向的世界史觀會認為世界史只有一個方向,世界有一個極端研究的初始狀態,會在某一點結束,就像基督教說的那樣「我是開始也是結束」伊斯蘭教也有同樣的觀點。另一方面,循環史觀認為世界的狀態是系統的連續的,就像四季不斷變化一樣,比如祆教、波斯崇拜與印度教。
世界觀對因果關系的理解不僅影響宗教傳統,也影響人類思想的其他方面,比如歷史目的、政治和經濟理論、還有很多其他系統的想法:民主、獨裁、無政府主義、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隨著對線性歷史觀和非線性歷史觀的不同理解,科學思維中會出現各具特色的抽象制度。比如對世俗普遍行動和事件的不同理解,就會導致決定論和自由意志之間的各種對立。自由意志的世界觀認為,世界的原則是簡單的法則,它們永遠保持穩定在科學上,它們被稱為經驗主義;與此相反,決定論世界觀認為世界的原理是由動態系統組成的,這在科學方法上被稱為理性主義。
某些形式的哲學自然主義和唯物主義反對實體因為自身的局限性而不能從事自然科學的命題,認為科學方法是最可靠的、建立一個了解世界的模型的最好方法。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