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av网_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亚洲欧美一级_欧美成人合集magnet

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地理百科    景觀景點   

高黎貢山

高黎貢山(英文名:Gaoligongshan  )位于云南省西部中緬邊境地區,經緯度范圍為東經98° 15'~99°03',北緯24° 25°'~28°23'北臨青藏高原,南接中南半島,東臨橫斷山脈的女山山脈,西臨印緬山脈。這座山南北長440公里,東西寬15~40公里,總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嘎瓦嘎普峰,海拔5128米。

高黎貢山是印度大陸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碰撞過程中構造擠壓形成的,主要經歷了晉寧期、在印支期和燕山期地質演化階段,山體巖石為大理巖、片麻巖為主。高黎貢山屬于橫斷山脈西支,南北走向,山分南北、中、南三段,地貌自北向南為冰川槽谷冰湖等冰川地貌、火山地貌、高山和山谷交替的地形、盆嶺地貌、面狀高地。高黎貢山地處亞熱帶西部季風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兼具大陸性和海洋性氣候特征全年盛行偏南風,山區南部干濕季節明顯,北部具有雙雨季的特點。高黎貢山生物多樣性豐富,有維管植物264科1361屬5726種和變種,有云南紅豆杉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0種、大樹杜鵑、杏黃兜蘭等;動物2774種(含亞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48種、有馬來熊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84種、云豹、金錢豹、孟加拉虎等。

高黎貢山是滇西最早的人類聚居地,區域內有漢族、傣、傈僳、景頗、怒、獨龍、世界上生活著阿昌族等14個民族,少數民族文化豐富。山區地質結構復雜,交通不便主要有獨龍江公路、達魯伊鐵路穿過這里。高黎貢山有很多世界級建筑、三江并流等全國優質旅游資源、騰沖熱海風景區、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等。

目錄

歷史成因 編輯本段

高黎貢山是青藏高原東南緣的一部分,是印度大陸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碰撞過程中構造擠壓形成的。高黎貢山構造帶及其兩側地塊具有復雜的地質演化過程,主要經歷了晉寧期(區域動力熱流變質,低角閃巖相)印支期(區域低溫動力變質,低綠片巖相)及燕山期(區域低溫動力變質,低綠片巖相)三個階段。

晉寧期發生在中元古代晚期。參與變質作用的地質體是中元古界高黎貢山群和中元古界逢蒙單元。黑云斜長變粒巖、黑云斜長片麻巖較為常見,但震旦系寒武系及以上地層中未見此類構造結晶面理,變質程度較低。變質強度達到低角閃巖相,為低壓型,并伴有混合巖化作用變質作用類型為低壓區域動力熱流變質作用,變形構造環境屬于中央構造相。

印支期,發生于中三疊世中期至晚白堊世晚期,該期變質作用除中元古界高黎貢山巖群有明顯的疊加外,還波及到整個高黎貢山變質巖帶、除中元古代逢蒙單元外,三疊紀巴東單元仍帶有明顯的變質烙印。高黎貢構造區長期處于自西北向東南的擠壓收縮狀態,導致該區沉積物大量缺失,該區遭受了強烈的構造變形變形地質體主要是高黎貢山巖群和中元古界逢蒙單元的片麻巖花崗巖。在某些剖面上,水平拉伸線理和具有相同鉸鏈傾向的斜向褶皺與剪切糜棱巖面理共存,導致局部平移走滑。印支燕山期,兩次逆沖,并伴隨平移走滑的復合構造作用,為高黎貢山主體構造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第三紀發生的燕山期,由于喜馬拉雅運動的不平衡隆升,導致第四紀沖積階地的發育。變質巖屬糜棱巖系,變質帶內變質作用強度不均勻這一時期的變質巖形成于中淺部,疊加于印支期變質巖之上。巖石的變質程度大致低至綠片巖相(絹云母~綠泥石級)變質類型為區域低溫動力變質(糜棱巖型)喜馬拉雅期的脆性變形最終形成了今天高黎貢山的構造格局。

位置境域 編輯本段

高黎貢山是滇西橫斷山脈西側的一座大山,位于云南省西部中緬邊境地區,行政區劃屬保山市隆陽區、怒江州的騰沖縣和瀘水縣,經緯度范圍為東經98° 15°'~99°03',北緯24° 25°'~28°23'高黎貢山主要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地區西部邊境一部分是中間的中緬界山該山北接青藏高原,南接中印半島,東接橫斷山脈的女山,西接印緬山。南北長440公里,東西寬15~40公里,總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

地理特征 編輯本段

氣候

高黎貢山位于中國亞熱帶西部季風區,具有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征,兼有大陸性和海洋性氣候風向沒有季節變化,常年盛行偏南風。年平均氣溫9~13℃,最熱月出現在7 ~ 8月,平均氣溫14~18℃,冷月出現在1月,平均氣溫2~7℃。年均無霜期234天,年均日照2153小時。年降水量從北到南從山頂到山腳逐漸減少,南部山區干濕季明顯,雨季降水量約占全年的74%~84%山區北部具有雙雨季的特點,全年降水分布均勻,雨季長達9個月。

從降水的空間分布來看,高黎貢山的降水與地形有關,主要受地形動力隆升引起的山谷風活動和地形熱力作用的影響。高黎貢山的雨季是511月,旱季是124月。雨季的降雨量占全年的87%,相對濕度80%~90%最大降水高度在山脊,即海拔3210米,降水量為3600毫米。千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3%,相對濕度15%~20%最大降水高度海拔2660m,降水量600mm。全年降水日數(日降水量≥0.1毫米)為219天,約占全年天數的60%最大日降水量出現在6月至8月。其中,降水在中雨以上(≥10毫米)總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2%降水天數為93天。

地質

地質上,高黎貢山是古南方大陸中的山馬來亞板塊的北部,是岡瓦納古陸的一部分。這個板塊在中生代與中國大陸有關(歐亞板塊的一部分)縫紉,成為東亞大陸的西南邊緣。中新世以來,由于印度板塊與青藏塊體的碰撞,山馬來亞板塊從赤道熱帶向北移動并右轉,使高黎貢山復活、強烈的隆起,形成了怒江河谷和北高南低的地理走向。多個造山旋回的升降、褶皺、斷裂侵蝕和夷平,加上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造成的山體抬升和山谷下切,形成了高黎貢山地質構造的轉換和演化。

高黎貢山高黎貢山

高黎貢山變質巖帶經歷了多期造山運動和新生代陸內造山運動的強烈疊加改造,導致部分花崗巖卷入強烈的變形變質作用,其中龍崗變質巖進一步劃分為龍崗閃長片麻巖、烏云二長花崗巖片麻巖、片麻巖黑云母二長花崗巖和片麻巖花崗閃長巖等不同地質體。

到印支期燕山晚期,成土母質主要由風化斜坡沉積和變質巖殘積物組成。高黎貢山變質帶中的變質深成巖為晚期侵入巖,可分為陽飛水的角閃石黑云母花崗閃長巖片麻巖、芹菜塘花崗片麻巖是兩個變質地體單元,早白堊世花崗閃長質侵入巖形成于造山前同碰撞火山弧環境;晚白堊世二長花崗巖侵入巖形成于造山前碰撞造山環境,沿斷裂帶強烈侵位。喜馬拉雅早期韌性剪切帶的原巖動力變質作用(千糜巖化)變質強度達到高綠片巖相或低角閃巖相,形成花崗質片麻巖。

地層特征

高黎貢山地層分為底部片巖與大理巖互層帶中部片麻巖帶上部大理巖與片巖互層帶頂部石英片巖和云母片麻巖帶。片巖和大理巖的夾層帶:主要為層狀無序的中元古代高黎貢山巖群,巖性為淺灰色、灰色閃長巖黑云母麻粒巖、透輝變粒巖、烏云斜長麻粒巖混粗粒大理巖。片麻巖帶:包括高黎貢山群角閃石段,主要巖性為深灰色角閃石黑云母麻粒巖、角閃斜長變粒巖、角閃斜長片麻巖、斜長角閃巖夾二長變粒巖;高黎貢山群黑云母剖面主要由淺灰色黑云母斜長片麻巖組成、黑云斜長變粒巖、黑云二長變粒巖、偶數角角閃巖片麻巖。大理巖和片巖夾層帶:巖性可見板巖、砂巖、礫巖、大理石等,巖石已強韌性變形為糜棱巖,糜棱巖出露寬度可達2公里。石英片巖和云母片片麻巖帶:晉寧期早期片麻狀黑云母二長花崗巖和印支期晚期斑狀黑云母二長花崗巖。

礦產資源 編輯本段

高黎貢山盛產錫、金、鉛、鋅、鎢、鐵、鈮、鉭、金屬礦物如鈾銅和云母、電氣石、石棉、綠簾石、硅、大理石、石灰巖、硅藻土、非金屬礦物,如硅灰石和高嶺土。其中大理石資源最多,儲量超過43億立方米,鋁土礦資源超過1億噸,錫資源9.3萬噸,鉛鋅金屬資源量為31.7萬噸,銅儲量3萬多噸,鐵礦石近1000萬噸,鈉鹽2億多噸,板巖2億多立方米。典型的礦帶是高黎貢山錫礦帶:位于滇西騰沖梁河地區,南北長約85公里,有25個錫礦床,其中中型錫礦床4個,小型錫礦床5個礦床類型為矽卡巖型和熱液型。騰沖小龍河等典型礦床是以錫石為礦物成分的熱液脈狀錫礦床、毒砂、黃鐵礦、黑鎢礦等。黑馬鋰云母礦床:位于“三江”成礦帶中的公山福貢云母帶位于公山縣東南8公里怒江峽谷東側的羅比雪山上。礦區內已發現30多處偉晶巖脈,分異不良或不完全,以塊狀構造和交代結構為主,主要稀有金屬礦石類型為鋅鋁榴石、綠柱石、鈮鉭鐵礦。公山丹竹錫鈹鈮鉭礦床:位于公山縣以南約10公里處,有許多偉晶巖脈,它們產于古生代變質巖中,圍巖主要是大理巖、片巖、片麻巖、一些地區出現混合巖石。主要造巖礦物是斜長石、鉀長石、石英、白云母;稀有金屬礦物是綠柱石、電氣石、獨居石、鈮鐵礦和錫石等。

各種各樣的巖層在高黎貢山孕育了一條巨大的寶石帶,里面有藍寶石、海藍寶石、綠柱石、金綠寶石、天河石、綠碧璽、黃龍玉、瑪瑙水晶石等多種寶石。典型的礦帶是黃龍玉礦:黃龍玉原生礦分布在保山市龍陵縣,礦區地質儲量為38.86萬噸。瑪瑙礦:位于保山市隆陽區,區內有一條南紅瑪瑙礦脈。保山瑪瑙因顏色鮮艷,紅得像熟透的柿子和熟透的南瓜肉而得名“南紅瑪瑙”

地形地貌 編輯本段

高黎貢山屬于橫斷山脈的西支,呈南北走向該山被東北騰沖市和瀘水市交界處分為南北兩部分、中、南三段。

北段

位于公山縣,海拔相對較高,平均海拔4500多米主峰加瓦加普峰海拔5128米山勢高大,終年積雪,冰斗廣泛開展、刃脊、角峰、懸谷等侵蝕地貌、冰磧地貌與現代冰川凍土地貌。主峰附近自北向南懸掛著五條現代冰川最大的一個占地約2平方公里,在冰舌下延伸至海拔4000米。

中段

位于福貢縣、瀘水市和騰沖市北部,平均海拔3000米,多為中緬邊境山區。最高的山峰是崖壁山,海拔4161米山脊區域被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的原始森林覆蓋,怒江在山腳下怒江峽谷的主體大部分也出現在中段。騰沖高黎貢山東坡深受怒江影響谷底最低點海拔700米,谷底到山頂相對高差2000~2500米;西坡切割較淺,谷底到山頂的相對高差在1500米以上西坡分布有第四紀火山群,火山噴發后形成火山地貌。

南段

位于保山市和德宏自治州,橫跨騰沖、隆陽、龍陵、盈江等地。瀘水六庫之上,平均海拔4000多米,東西寬30多公里,以山為特色、河谷相間地貌。從六庫到騰沖,山變得狹長,寬度不到20公里,海拔3200~3780米。騰沖丹腦山以南山體西側,邊界頭發育、騰沖、芒棒盆地,盆地下部海拔1300米,與山脊高差2480米,呈盆脊地貌;山東側的怒江河谷寬闊,山體直線延伸至龍陵鎮 安,變成海拔2000米左右的平坦高地。

水文特征 編輯本段

高黎貢山是怒江和伊洛瓦底江的分水嶺,是這兩條國際河流的重要水源以高黎貢山山脊為界,有近90條大小河流在東坡呈扁平狀匯入怒江干流;西坡分為南、北部兩河流域中,北部為恩美開河支流門腦廠卡河上游源頭,小江流域呈樹枝狀水系結構,南部為龍川河及其支流名創河、四道河、奧德河等,水系呈羽狀。

怒江

吉日白鴿,發源于唐古拉,位于西藏自治區東部和云南省西部邊緣。全長2103公里,流域面積14.27萬平方公里,高黎貢山的徑流深度從山谷的200毫米增加到山頂的3500毫米,年均徑流63.6億立方米。嘉魚橋上方,是上游,平緩起伏,河谷較淺。河床坡度較陡,支流屬于羽狀水系。陸水以下為下游,沿河山脈海拔降低,水面寬闊,谷深500~1000米。怒江流經高黎貢山、碧羅雪山、女山等,形成舉世聞名的巨大峽谷區。

龍川江

龍川江發源于高黎貢山西側,是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級支流其上游流經騰沖火山巖分布區,中游流經騰沖芒棒盆地,最終匯入緬甸伊洛瓦底江。流域面積9254平方公里,全長約254公里,最大洪峰流量1390立方米/m,平均流量為1.92米/秒。

獨龍江

獨龍江發源于西藏察隅縣博舒拉山南麓的山峰莫然日附近,向南流經丹當力克山和高黎貢山之間的峽谷,再向西流入緬甸克欽邦,在那里被稱為恩美開河。獨龍江全長250公里,境內流量80公里,流域面積1947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63億立方米,總集水區面積2057.6平方千米。獨龍江流域地處高山峽谷,原始森林面積達96%它是由山區融雪水和泉水匯聚而成,區域性降水是由于“雨季中斷”呈雙峰型,降水豐富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 ~ 2000毫米以上,降水過多時可達4000毫米“雨害”之嫌。

土壤特征 編輯本段

高黎貢山北高南低,最大相對高差4918米土壤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布規律,土壤類型自下而上分為干燥紅壤、紅壤(紅壤可分為黃紅壤、紅壤、棕紅壤和棕紅壤)黃壤、黃棕壤、棕壤(山地棕壤亞類)暗棕壤、亞高山草甸土。土壤總體質地較輕,砂質較粗,含泥量高,粘粒含量低,抗侵蝕能力弱。

紅壤:分布在海拔1000m ~ 2200m,土地粘稠、強酸性,土壤的母質是花崗巖、片巖、砂巖等。土壤分布區植被茂密,農作物試種廣泛,是該地區茶葉生產的主要基地。而紅壤區淋溶作用強,土地薄,水土流失嚴重。

黃棕壤:分布在海拔22002700米植被為落葉闊葉林,但有常綠闊葉樹。它既具有黃壤和紅壤的鋁化特征,又具有棕壤的粘性特征。它呈弱酸性,自然肥力高。

棕壤:分布于海拔27002900米,土壤中膠結作用強,淋溶作用明顯,粘土顆粒向下沉積。土層較厚,質地粘稠,表層有機質含量高,呈微酸性。

暗棕壤:分布在海拔2900米至3200米,土壤呈酸性與棕壤相比,它有更豐富的有機質,表層積累的腐殖質也更多,是一種比較肥沃的森林土壤。

生物植被 編輯本段

高黎貢山生物多樣性豐富,有維管植物264科1361屬5726種和變種,特有植物382種,云南紅豆杉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0種、光葉珙桐、長蕊木蘭、大樹杜鵑、杏黃兜蘭等;動物2774種(含亞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48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84種,其中高黎貢山白尾雉等鳥類749種,白眉長臂猿等靈長類動物10種。

植物

高黎貢山植物區系屬于泛北極植物區系,中國喜馬拉雅森林植物區系亞區,以高黎貢山山脊為界,跨越橫斷山植物區系和緬北植物區系。

其植物種類豐富,科研記載的自然種子植物有170科809屬2808種(包含亞種50、變種270)該地區有239種特有植物。其中裸子植物隸屬于5科12屬26種(含6變種),如西藏紅豆杉、貢山三尖杉等;共有被子植物2782種,隸屬于165科797屬(含亞種50、變種264),如長蕊木蘭、光葉珙桐等;有蕨類植物593種和變種,隸屬于46科110屬、扇蕨等。珍稀瀕危植物40余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4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20種。藥用植物有1000多種,包括珍稀藥用植物、保健藥用植物、民族民間藥用植物(傈僳藥、怒藥、納西藥、藏藥、獨龍藥)和大量的中藥植物。觀賞植物種類繁多,包括野生觀賞植物62科137屬460~600種,杜鵑花科187種,蘭科433種,竹類46種,其中包括大葉杜鵑、絨葉含笑(木蘭)綠絨蒿、馬先蒿、苦苣苔等。可食用的植物大約有300種(含菌類)種,用來代替蔬菜、水果、糧食及食用油等。

動物

高黎貢山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陸生脊椎動物928種,包括高黎貢白眉長臂猿等特有動物、怒江金絲猴、貢山麂、裸重唇魚等12種。其中獸類205種,隸屬10目32科,國家一級保護16種,國家二級保護18種,如馬來熊、云豹、金錢豹、孟加拉虎等;哺乳動物分屬于8目25科74屬106種86亞種,其中一級保護3種,二級保護12種,如熊猴、豚尾猴、菲氏葉猴等。

兩棲動物有22種和亞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種,云南特有動物7種。其中,中亞科青藏地區有1種,即貢山香椿;中國西南印度亞邊界有13種,包括中華大蟾蜍、緬甸蟾蜍、緬北棘蛙、中國林蛙亞種昭覺、華西雨蛙公山亞種等;華中的一種,即小角蟾;華中至華南5種,包括非洲爪蟾、黑眶蟾蜍、澤蛙、虎紋蛙、斑腿樹蛙;華南地區有兩種,分別是白頜大腳蛙和薩巴樣蟾蜍。除公山的紅椿屬古北界外,其余均屬東洋界。

爬行動物有27種和亞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3種,云南特有4種。其中,中國西南印度亞區有12種,主要分布在云南隴西、方花小頭蛇、黑頸劍蛇、眼鏡蛇孟加拉亞種等;一種在中國中部,即文立龍Xi;四種廣泛分布于華中華南地區,分別是龜和蚋、黑眉錦蛇、翠青蛇;華南有10種,包括棕背樹、尖尾兩頭蛇、白唇樹晰、眼鏡王蛇等。

共有鳥類525種,隸屬于4亞科19目58科。鳥類區系以東洋界成分為主,其中262種主要繁殖于東洋界,只有15種繁殖于古北界。雀形目鳥類占絕對優勢,共有266種,占總數的74.51%非雀形目鳥類91種,占總數的25.49%在科的水平上,畫眉鳥是最豐富的鳥類,有58種,占我國畫眉鳥的495.15%其次是畫眉和鶯,分別有41種和27種。525種鳥類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10種,如金雕、白尾梢虹雉、黑頸長尾雉等;林雕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有57種、血雉、白腹錦雞等。

魚類有6目12科8亞科70種,土著魚類有13種。高黎貢山東西水系的魚類主要由鯉科和鯽魚科組成,鯉科有11屬21種,其中個頭較大、生長快的鲃亞科、大鯢亞科的種類主要分布在海拔稍低的南方、水溫較高的地區;木槿屬有8屬14種。代表性的裂腹魚很大、生長慢、性成熟晚,廣泛分布于海拔較高的干流和支流,是高寒地區的主要經濟魚類。

昆蟲1690種,隸屬于20目167科,《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列有9種。污色無翅刺蟲、葉蟬科是云南特有的;寬嘴象是高黎貢山特有的動物。山區大型蛾類有1005種,我國蛾類資源豐富。

主要山峰 編輯本段

嘎娃嘎普峰

高黎貢山最高峰海拔5128米,位于公山縣丙中洛鄉西部。它是一座由燕山期花崗巖構成的褶皺斷塊山,山高坡陡、終年積雪,雪線以上有五條現代低緯度海洋懸浮冰川雪線以下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眾多的山川湖泊。怒族、藏族和獨龍族生活在這里,以獨龍族命名獨龍族語,意為“高大的雪山”藏族同胞把嘎瓦嘎普峰列為八大神山之首“更念其布”來崇拜。

擔當力卡山

高黎貢山西支,主峰3500多米,主峰南為王拉卡,海拔4964米。該山北起中緬邊境的戴南王山口,南至庫日拉拉山南界的界河源頭,縱貫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北邊境,是中緬兩國的界山。位于東經98° 09′~98°16′,27 40 N′~28°13′介于,南北之間,全長80公里,面積約1500平方公里。山區由古片麻巖和混合巖組成,屬構造斷塊山由于第四紀冰川作用的影響,冰川地貌和古冰川遺跡很常見。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山地溫暖濕潤,山地寒冷多雨,年最大降雨量超過4000mm,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葉林、高山草原灌木和其他植被。

龍陵大雪山

高黎貢山尾山脈位于龍陵縣境內,山勢高大、冬季積雪得名。位于東經98° 51′~99°01′,北緯24° 27°′~24°45′山勢險峻,長30公里,寬16公里,面積260平方公里。主峰大雪山位于鄭州市安,龍陵縣,海拔3001米。這些山脈主要由花崗巖構成、片麻巖和其他巖石,富含金屬礦床,富含貴橄欖石。氣候多雨潮濕,常綠闊葉林、山上的苔蘚灌木叢和其他植被。

尖高山

高黎貢山西南支脈的山峰,因山勢高聳險峻而得名。位于騰沖西北部,東經98° 09′~98°11′北緯25度30分′~25°37′這座山長18公里,寬10公里,平均海拔2500多米同名主峰海拔3302米。夏普山是由燕山期花崗巖組成的構造侵蝕形成的,主要巖石是花崗巖、砂頁巖、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包括錫、鎢、鉛、鋅和大理石等金屬礦物、水晶石、漢白玉、等非金屬礦藏。夏普山高大,垂直溫度變化明顯,有針闊混交林、松林、冷杉林等植被。

人類活動 編輯本段

民族生活

高黎貢山是滇西最早的人類聚居地,也是多民族遷徙和文化融合的地區。地域內分布有漢、傣、傈僳、景頗、怒、獨龍、阿昌族和其他14個土著民族約有170萬人,分布格局為“大雜居,小聚居”其中漢族人口相對較多、傣族、傈僳族、景頗族、怒族、獨龍族、阿昌族等。高黎貢山山谷縱橫交錯,形成無數被高山阻隔的小區域,其間交通不便,形成了多種民族,即邊強民族、百越族群、白普族和三苗族。

氐羌族群

活躍在中國西北地區的邊強民族是在新石器時代“藏彝走廊”不斷南移,廣泛分布于云貴高原。邊強有許多部落在遷徙中分化出許多小的分支,并出現了越來越精煉的民族名稱,包括獨龍族、怒族、傈僳族、景頗族等,在高黎貢山留下了多民族分布的邊強人。其中(1)獨龍族屬于古代邊強人,他們居住的獨龍谷屬于唐宋時期“南詔”及“大理”政權管轄;元、明、清代三代納西族對麗江木土司的統治。獨龍族和獨龍族美國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長期遭受土司統治和多重剝削,人口不斷減少到了建國前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只剩下1700多人。2)怒族是怒江和瀾滄江兩岸的古代居民。怒族在16世紀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除了使用石鋤外,還使用木鋤和竹鋤。這是記錄在乾隆余慶元《維西見聞錄》:怒族有“紋在臉上的,第一顆紅色藤蔓”之俗。3)傈僳族的祖先分布在四川雅礱江與川滇交界的金沙江兩岸的廣大地區后來,由于不滿元明時期麗江路軍民院和麗江土治院的統治,以及怒江自然災害頻發,傈僳族經歷了數次大規模西遷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了今天的傈僳族的發行版原型。

百越族群

浙江錢塘江到云貴高原月牙形地區,先秦時期有一個龐大的南方民族百越,西南屬壯侗語、布依、傣、水族和其他民族都屬于百越民族高黎貢山地區的傣族是古百越群中的滇越兩個民族,至少從公元前1世紀開始就已經生活在世界上了。元、明、到了清代,隨著中原漢族向滇西遷移,傣族逐漸南遷。到民國時期,高黎貢山地區只有怒江西岸的狹窄河谷龍川河谷和騰沖縣大營河谷的低壩有傣族居住。根據2006年人口普查數據,高黎貢山德宏州有傣族352223人,占德宏州少數民族人口的60.78%

百濮族群

白普是中國西南地區的一個古老民族,分布廣泛,分支眾多。其中,哀牢溥儀人(即永昌郡濮人)西起瀾滄江東至伊洛瓦底江上游,南過西雙版納至緬甸東南部的廣大地區生活。根據歷史記載,德 昂族是居住在高黎貢山地區最早的民族之一,不同于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中的佤族、布朗族、克木人起源于古代“百濮”民族是古哀牢國永昌鋪人的后裔。漢朝以后,漢族移民遷入“濮人”四處遷徙。元明以后,傣族勢力崛起、明朝政府鎮壓和“三征麓川”作為戰爭的結果,德 昂人遷移到緬甸,退居山林,一部分遷移到怒江以東,被同化。清代以后,保山、De 的數量德宏地區的盎人已經大大減少了。在現代,德 昂人在中國只生活在龍軍臨滄地區鎮康縣德宏州瀘西縣三臺山和高黎貢山東坡的瀘江壩芒延村。

三苗族群

苗族是中國西南地區數量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作為一個古老的民族,苗族先民的記錄和傳說活動可以追溯到古代“三苗”南蠻”甚至在神話傳說中“盤瓠”高黎貢山地區寶山有苗族聚居區,明清時期大多開化(今文山)該地區已經搬遷了幾次,在芒寬、汶上、瓦馬、丙麻、瓦都等鄉鎮有人居住,一部分居住在山區,另一部分居住在怒江低熱河谷。由于歷史上不斷的遷徙,苗族人住房簡陋,喜歡遷徙。現在雖然定居了,但一般也只是二三十戶的小村子,也有三四戶或者一村一戶的。

交通運輸

公路

獨龍江公路于1995年10月1日正式開工;1999年9月9日,獨龍江公路全線貫通,全長99.2千米;2010年云南投入7.8億元改造獨龍江公路,并修建6.全長68公里的獨龍江隧道穿越高黎貢山,將改造后的獨龍江公路縮短至79.982千米;2015年,獨龍江公路高黎貢山隧道附屬工程全部完工,徹底解決了長達半年的積雪封閉問題。

龍江大橋,位于云南省西部的龍江縣,連接高黎貢山和騰沖,直通緬甸。2016年4月20日建成并成功通車,是亞洲山區跨度最大的鋼箱梁懸索橋,有云中之路的美譽。龍江大橋全長2470.58米,甲板寬度33.5米,雙向四車道設計,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大橋主橋為雙塔單跨簡支鋼箱加勁梁懸索橋,主跨1196米寶山銀行橋塔總高度為169.688米,騰沖銀行橋塔總高度為129.703米。

鐵路

達魯伊鐵路東起云南大理,途經漾濞,全長330公里、永平、保山、龍陵、芒市至中緬邊境瑞麗。全線走大理到保山、保山至瑞麗分段建設模式。大理至保山段于2022年7月建成運營;保山至瑞麗段于2015年12月1日開工建設,其中高黎貢山隧道34座.548公里,是大瑞鐵路的咽喉控制工程。截至2022年9月14日,高黎貢山隧道正洞已完成16.87公里,占48.9%,剩余17.66千米;水平向導完成17公里,占總長度的495.3%,剩余17.49千米。

風景名勝 編輯本段

高黎貢山位于滇西北旅游區,包括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騰沖市等區域。擁有眾多世界級、國家級優質旅游資源,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很多國家級景區,比如騰沖熱海景區、許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如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等。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西岸行政區域涉及云南省保山市和怒江州,經緯度范圍為東經98° 08′~98°53′北緯24度56分′~28°23′其中,屬于森林和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為4055.49平方公里,包括35個自然保護區實驗區.52平方公里,占7%它是云南省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保護最重要的地區之一。1983年,經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經美國政府批準,高黎貢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高黎貢山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內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47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85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5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24種,省級重點保護植物30種。保護區包括百花嶺、百花嶺江居西南絲綢之路生態走廊和江居三個景點,主要景點有南寨公房、藥用植物圃、馬溝水鹿園等。

三江并流風景區

三江并流風景區是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是以峽谷景觀為主要特征的世界自然遺產自然風景旅游區。金沙江發源于青藏高原、瀾滄江和怒江平行流過,稱為“三江并流”,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橫跨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等5個市的11個縣(市、區),由高黎貢山地區、白馬~梅里雪山地區、千虎山地區等八大區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占地3.4萬多平方公里,山高谷深、河水湍急,具有典型的高山峽谷自然地理垂直帶景觀,動植物資源豐富,包括高等植物6000多種,哺乳動物173種,鳥類417種,爬行動物59種,兩棲動物36種,淡水魚類76種,蝴蝶31種是珍稀瀕危動植物的避難所,是歐亞大陸動植物分化和起源的主要中心。

怒江大峽谷

怒江大峽谷是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核心部分之一是峽谷般的自然風景旅游區,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全長316公里,從北到南貫穿怒江全州。西部高黎貢山,東部羅比雪山,分水嶺距離25公里,相對高差4000多米,2005年被中國地理雜志評為中國十大最美峽谷之一。怒江大峽谷位于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板塊俯沖的縫合帶地質結構復雜,顯示“四山夾三江”的高山峽谷奇觀。谷內傈僳、獨龍、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世代生活繁衍,文化各異、風情濃郁。更著名的景觀是生命之湖、下石門關、臘烏崖瀑布等。

石月亮風景區

石月亮景區位于高黎貢山山脈中北部的福貢縣石月亮鄉屬于地質地貌自然風景區,1995年對外開放。景區海拔在2200至5000米之間,總面積約80平方公里,由30多個主要景點組成。其中,石月是由大理巖溶解形成的,是地殼隆升過程演化形成的屬于山體穿洞景觀,洞底海拔2788米,洞深約10米,洞寬約40米,高約60米。此外,還有張 e洞、臥虎峰、神娃峰、神指峰、萬丈崖、一線天等景點。

騰沖熱海風景區

騰沖熱海位于騰沖縣城西南20公里處它是一個度假型的自然風景區,也是國家AAAA風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和地質公園。熱海總面積約9平方公里,景區內青山環繞,澡堂河依山蜿蜒,形成景點分散分布、立體結構的特色景觀。熱海地熱效應的特點是注氣孔、熱沸泉、熱水爆炸等7種景觀,全區已發現64處地熱活動區和大型氣泉、溫泉80多處,大滾鍋風景名勝區是目前已開發的主要景區、珍珠泉、鼓鳴泉、蛤蟆嘴、熱龍抱珠等。

科研發現 編輯本段

騰沖掌突蟾

2016年3月,云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理局騰沖分局科技人員發現了兩棲類科學新物種,并以其原產地騰沖命名“騰沖掌突蟾”蟾蜍騰沖,屬于兩棲動物無尾目,體型很小,大約2到3厘米;身體背部散布著一些紅色的小疣粒,身體兩側有明顯的黑色斑塊,對棲息地要求較高,只生活在未被污染的山澗環境中。

高黎貢比氏鼯鼠

2019年7月,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李泉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一個新的大腳種群,經研究命名為高黎貢山大腳。該研究成果發表在7月18日的國際生物學雜志《ZooKeys》上。鼢鼠屬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哺乳動物之一該物種以前在世界上只發現過兩個標本,它們屬于兩個不同的物種,分別是印度的鼢鼠和老撾的鼢鼠,而且是首次發現該物種活著。根據高黎貢山鼢鼠的毛色、頭骨、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牙齒的特征,將這種飛鼠與其他飛鼠區分開來,確定高黎貢山新發現的飛鼠種群是一個新物種。

貢山菠蘿蜜

2022年5月,由專家委員會高級工程師譚帶領的植物多樣性調查隊和保山管護局科技人員組成的調查隊在高黎貢山保山段發現了野生植物菠蘿蜜極小種群的野生分布。公山菠蘿蜜是一種常綠喬木,屬于桑科波羅蜜屬,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覆蓋的高黎貢山特有植物(IUCN)列為極危(CR)物種。1982年,在公山獨龍江下游的欽浪當地區采集到模式標本后,在西藏墨脫僅采集到公山的菠蘿蜜植物該物種的資源背景資料較少,具體分布和數量尚未掌握。這一發現填補了高黎貢山公山菠蘿蜜的基本分布信息,對野生植物極小種群的種質資源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貢山花楸

2020年,在公山發現了一個新物種,因為模式標本是從公山采集的,所以被命名為公山花楸。貢山花楸,薔薇科灌木或喬木,高2~3米。其形態表現為小枝幼時蓬松,老時無毛;芽卵圓形;羽狀復葉;葉片背面蒼白和正面深綠色。貢山花楸57月開花,910月結果,生長在海拔25003000米的闊葉林或巖石坡上。

環境保護 編輯本段

環境問題

森林遭破壞

高黎貢山地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煤炭資源匱乏,交通不便,煤炭運輸成本高木柴已成為農村地區最重要的取暖方式、生活能源;同時,經濟基礎薄弱,經濟以農業為主,但農村耕地面積少,使得當地很多居民大量砍伐森林、林地用于農業;而且隨著中國的深入 改革開放以來,當地政府為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在高黎貢山大面積種植甘蔗和熱帶水果、發展烤煙會不同程度地破壞森林資源。

土地利用不合理

高黎貢山區亂砍濫伐刀耕火種問題依然存在,導致大量生物多樣性資源喪失,生態環境惡化。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怒江流域東坡至山區邊緣的常綠闊葉林遭到嚴重破壞,甚至退化為零星山林。此外,無論是壩區還是山區,種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依然存在。

非法盜獵

高黎貢山中緬邊境長222米.7公里,兩國山水相連,國情和管理制度不同、邊境森林防火、在邊境管理方面,兩國執行不一致。一些緬甸邊民持槍進入山區偷獵野生動物,威脅怒江金絲猴、白眉長臂猿、白尾雉等山地明星物種的生存;山區盜伐珍稀植物,非法采集巴黎、三七、石斛等高價值非木質林產品,2011年至2017年,高黎貢山騰沖地區發生非法采伐紅豆杉事件、山果等珍稀樹種7例。

保護措施

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云南省開展了以沼氣為重點的農村能源建設,在高黎貢山周邊農村推廣節柴灶,減少木材消耗。大力推廣沼氣池,減少薪柴消耗。1988年,云南省政府公布《云南省省級野生動物保護名錄》;1989年,云南省政府宣布《云南省第一批省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成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2000年,國務院批準云南省“天保工程”實施計劃,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等工程。2003年,云南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云南省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執行法檢查的通知》開展執法檢查,加大對走私瀕危動植物的打擊力度。2010年環保部發《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通知,與緬甸建立跨境保護合作機制,禁止邊民跨境偷獵、盜伐。2010年,由怒江州保山市林業主管部門編制的《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總體規劃》,通過國家林業局審批,重點開發怒江峽谷生態旅游區、高黎貢山古鎮自然公園等景區,最大限度地解決當地的資源問題和經濟發展問題。

高黎貢山的森林覆蓋率從82.3%增長到93.7%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野生動物棲息地不斷擴大,種群數量逐年增加。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怒江    下一篇 北海銀灘

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游| 呼伦贝尔市| 景德镇市| 闵行区| 铜鼓县| 宁津县| 原平市| 广州市| 金溪县| 铜鼓县| 钦州市| 汉中市| 子长县| 兰西县| 虎林市| 鄂托克前旗| 湖口县| 库伦旗| 宁明县| 定陶县| 博客| 桂东县| 女性| 安西县| 栾川县| 固安县| 永登县| 博罗县| 稻城县| 睢宁县| 赣榆县| 台州市| 汾西县| 梁平县| 通榆县| 云林县| 富顺县| 时尚| 富锦市| 汕尾市| 桂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