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av网_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亚洲欧美一级_欧美成人合集magnet

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地理百科    建設建筑    景觀景點    河流山脈    島嶼湖泊    其他地理   

怒江

怒江,藏語叫那曲,意思是“黑色的河流”中國西南最大的河流之一,西藏自治區第二大河流,屬于中國、怒江是泰國和緬甸共有的—薩爾溫江的上游。位于西藏東部、在云南省西部,發源于唐古拉山脈吉格格拜峰南麓安多縣的江買爾崗多層冰川全長3240公里,中國部分地區長2013公里,流域面積13.7萬平方公里,流經西藏自治區和云南省后出境,流入緬甸“薩爾溫江”它向南流經撣邦高原,最后在莫爾曼附近流入印度洋的安達曼海主要支流是索曲、玉曲、勐波羅河、南汀河等。

怒江,位于喜馬拉雅板塊邊緣,是典型的低緯度高山峽谷區,整個西北高、東南低,高原、高山、深谷、盆地交錯前行。屬于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從上游到下游降水逐漸增加、氣溫逐漸抬升、一年中,溫差逐漸減小多年平均降水量約900毫米,年平均徑流量1810立方米。盆地內礦產資源種類豐富,是目前中國唯一的電氣石產地,有陸生動物650種、魚類81種,維管束植物3138種、600多種高等植物。

怒江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地區,有藏族、傣、景頗、傈僳、白、彝、德昂、阿昌、回、布朗、拉祜、佤、苗、漢族和其他民族,包括澡堂、刀桿節等民族習俗。還有怒江大峽谷、三江并流景區等眾多景點。

目錄

歷史變遷 編輯本段

怒江并非形成于上新世,其源頭是藏北高原晚更新世古大湖——“羌塘東湖”怒江的一部分,后來被泄露,成為怒江的源頭根據怒江河谷第四紀地層,進一步確定怒江形成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時期。

怒江怒江

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早期,怒江中有一條與怒江規模相當的巨大河流———薩爾溫江中游的古怒江已經在現在的位置當時的古怒江河道已被切割到比今天更近更低的位置其谷底位于滇西高原,即街盆地的西南部由于西部高黎貢山南端的東支比東部的女山南段高,前者比后者帶來更多的松散沉積物,河床逐漸東移到今天 的立場。

到第三紀,怒江只是古紅河的一條支流,發源于青藏高原,向南進入紅河主航道,注入南海。

后來,隨著青藏高原進一步快速隆升及其主導的復雜地質運動,如橫斷山脈隆升,一些河流的高度發生了變化,溯源侵蝕的作用使相鄰的河流向上游進攻,從而使原有的河流成為一條破碎的河流,怒江獨立了。

位置境域 編輯本段

怒江和中國位于西藏東部、在云南省西部,經緯度范圍是東經98° 39°'~99°39'北緯25° 33°'~28°23'在主河道和眾多支流旁邊、樹枝和溝壑合成一體,發源于唐古拉山吉格格拜峰南麓安多縣江買爾崗多層冰川流經西藏自治區和云南省后,流入緬甸,途經西藏那曲、比如、邊壩、洛隆、八宿、左貢、芒康、察隅等縣,行政區劃包括怒江州的公山縣、福貢縣等;大理州的納西縣;保山市的施甸縣、龍陵縣等;臨滄市的永德縣、德宏州鳳慶縣和瀘西市流經云南省怒江州、保山市和德宏州出境進入緬甸后改名為薩爾溫江。

流域特征 編輯本段

水系組成

怒江,屬于怒江—薩爾溫江水系主要包括怒江干支流水系和分別出境的南丁河南卡河支流水系。從發源地唐古拉南麓算起,全長3240公里,總流域面積32.5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703億立方米。其中,中國的河流被稱為“怒江”,流域面積為13.7萬平方公里,海外段叫“薩爾溫江”或“丹倫江”,全長1660公里,其下游約130公里的河段是緬甸和泰國的界河。

干流

怒江全長2013公里,天然落差4840米,徑流面積22569平方公里它有四個主要的河流區域:怒江干流區、南亭河谷 、南滾河流域和南卡河部分徑流區。怒江干流全長621公里從西藏流入云南,由北向南流下,在東包洛河交匯處轉向東北,再轉向東南、在西南方向形成180度轉彎,最后沿西南方向直抵國境線,進入緬甸境內。

怒江干流按河道可分為三部分、中、河源等三個下游成員—嘉魚橋上游,青藏高原東南部,約818公里,由現代冰川發育而成,平均河床比為2.53%嘉玉橋—六庫是中游,河流蜿蜒在2000 ~ 3000米高差的深谷中該河支流眾多,平均河床比降為95%六庫—出口在下游,約410公里,河床平均比降至0.69%嘉魚大橋主要位于怒江干流上、貢山、道街壩共有3個水文站,其中道街壩為出境控制站,SWN14設在緬泰邊境河流上(Ban  Mae Sam Laeb)水文站。

主要支流

怒江流域狹長,支流眾多,但很少有又長又大的除流入河源的支流外,大部分支流沿構造線發育。西藏的分支包括熱彎曲、熱瑪曲、嘎曲、母曲、龔曲、次曲、羅曲、卡曲、姐曲、素曲、色曲、達曲、拉布希曲、美曲、卓瑪朗錯曲、巴曲、八宿曲、列曲、偉曲、然布曲等。流域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的一級支流只有夏秋渠、索曲、姐曲、色曲、達曲、德曲、八宿曲及玉曲(又稱偉曲)等8條。在云南,流域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的一級支流只有兩條,即下游的蒙波羅河和南汀河,其他大部分支流發源于高黎貢山或羅比雪山。

索曲

索曲,位于怒江上游,是怒江左岸的一級支流,也是怒江最大的支流它發源于聶榮縣,由唐古拉山南坡的本曲組成、索曲、連曲伊曲由四條貫通的河流組成,源頭海拔5180米,由西北向東南流過那曲地區的聶榮、巴青、索縣、比如四個縣,流域面積13930平方公里,河流總長282公里此曲與索曲流向索臭口地區后,與東北來的聯曲匯合,繼續向東南方向流動,到達索縣后,接受東北來的伊曲,形成唐古拉山南坡流域面積最大的索曲河流域。流域內落差1089米,河流平均比降3.86%,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40.10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水力資源理論儲量達到596兆瓦,主要集中在中國、下游河段。

玉曲

玉泉河,又名瞿偉,是怒江中游左岸的一級支流,發源于西藏自治區昌都區雷烏奇縣附近的瓦格山腳下,海拔約4954米,全長444.3公里,流域面積9379平方公里,從河源流向東南,南北有一條狹長的玉帶位于怒江與瀾滄江的分水嶺,塔年塔翁與龍里南山之間,流經昌都地區的洛龍縣、察雅縣、八宿縣、林芝地區的左貢縣和察隅縣在察隅縣查華榮鄉木壩村附近匯入怒江,年平均流量110立方米每秒,平均徑流量34.8億立方米。

勐波羅河

蒙波羅河,又名庫克河、位于中國云南省的灣甸河是怒江下游的一級支流。傣語“勐”為地方,“波”為泉水,“羅”對于森林來說,意味著大林區的河流。發源于老營后子山石牌東麓,從北廟峽谷流入保山市,途經伊稀、丙烷流入昌寧縣,名為庫克河,下部流經保山市施甸縣,向西南流入怒江,全長193公里,流域面積6646.4平方公里,總落差2280米,河床比降約3%,河流平均流量為1.82立方米每秒,平均流量為0.26米每秒。

南汀河

南汀江是中緬之間的一條國際河流,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臨滄市,被譽為quot臨滄人和南“母親河”它是怒江的一級支流,也是與薩爾溫江匯合的左岸更大的一級支流。位置是東經98° 41′~100°14′北緯23°18′0 ~ 24 20,發源于臨滄縣尚波鎮涌泉村西南梁山,全長272.9公里,流域面積8245平方公里,占臨滄 的陸地面積%源區高2320米。盆地內山巒起伏,河流縱橫交錯最高的永德雪山海拔3504米,最低的南汀河出口海拔450米,總落差1860米它在耿馬縣離開清水河,從上游到下游流經臨翔區、云縣、永德縣、耿馬縣、鎮康縣、滄源縣6個縣(區)

熱曲

熱曲位于西藏自治區東北部,藏北高原東部,是怒江左岸的一級支流。發源于昌都市丁青縣八大鄉,流域面積1461.21平方公里,河流33條.78公里,河流平均坡度為5.8‰經緯度在東經94° 45°之間′~94°33′北緯31° 36°′~31°27′其間從索縣絨布鎮闊達村流入境內,流經索縣絨布鎮闊達村、闊爾塔達村、西昌鄉四洞卡村鬧卡村強吉卡村、色昌卡村、亞沖村后最終流入那曲河,穿越索縣和定慶縣,分為東部流出區和西部流入區。其中,東部出流區包括瀾滄江、怒江和雅魯藏布江水系;西部流入區河流主要流入湖泊,較大的水系包括Selincoo水系、納木錯水系、讓永措河水系時,上游段叫巴曲,瑤曲在尤巴村附近匯合后叫澤榮曲,熱曲的支流在榮布鎮匯合后叫熱曲。大雄渠是右岸的主要支流、那曲和熱曲支曲,其中熱曲支曲位于索縣境內,左岸支流為瞿偉和柔浪曲,均位于索縣境內。

德曲

德曲,怒江中游右岸一級支流,發源于林芝地區波密縣康峪鄉金塔澤山南麓河流長約110公里,流域面積3794平方公里,自然落差1950米,河流平均比降17.73‰流經林芝地區的波密縣和昌都市的洛龍縣、八宿縣,其中上游稱為康峪曲,康峪鄉有長葛農八曲、毛熱曲、拉瓦錫曲等支流匯入康玉曲,由南向北流經波密縣康玉鄉洛龍縣拉久鄉,在洛龍縣拉久鄉瓦通村匯入巴曲,才稱為德曲德曲在八宿縣永壩鄉永壩村下游約4公里處匯入怒江。流域面積200多平方公里的支流主要是巴曲、多則曲、凍錯曲、毛熱曲和拉瓦錫曲等。

卓瑪朗錯曲

卓瑪朗錯曲,位于西藏東部昌都市洛龍縣,是怒江上游右岸的一級支流發源于條多拉山北麓,由南向北,全長82公里,流域面積2492平方公里大部分流域海拔在3200米以上,自然落差約1760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為23.3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7.34億立方米,洛龍縣西鄉西湖村約35億立方米.5千米匯入怒江。劃分為上游-河源至阿拉貢,中游-阿拉里至榮瓊達,下游-榕瓊到怒江口,有中曲、達翁曲、加農曲等主要支流,以及卓瑪朗錯曲湖等淡水湖,地表水水質良好,達到ⅱ類水質標準,已建成徑流電站。

水文特征 編輯本段

徑流變化

由于怒江自然地理和氣候的復雜多樣,徑流量的區域分布差異很大,年徑流量不僅有地帶性分布規律,而且有明顯的垂直變化。在橫向分布上,西多東少、南多北少,地帶分布呈現明顯的高低交替。怒江上游大部分地區徑流深度在200 ~ 400毫米之間,越往源頭越小,右岸大壩周圍地區超過800毫米。怒江中游徑流深度逐漸增大,公山至嘉魚橋區間為400 ~ 800 mm,其中右岸的巴蘇地區和干流的下卡林地區徑流深度大于800 mm,公山以下徑流深度明顯增大—六庫斷面大部分徑流深度在800 ~ 1600mm之間,兩側坡面有3000 mm的高值區。怒江下游徑流深度多為400 ~ 1,200mm,六庫水庫下游道街壩以上地區存在3,000mm的高值區左岸支流水量豐富,徑流深度大多在800 ~ 1,600mm之間,多年平均徑流量達到63.6億立方米。

水資源

怒江流域平均水資源量為709.2億立方米,分中上游和下游,其中中上游地表水資源量為529.8億立方米,占74.7%它是流域的主要水源,地下水資源量為162.8億立方米。怒江下游地表水資源量為179.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64.9億立方米,上下游產水更加豐富。

怒江流域水電資源豐富、流量充沛,怒江下游至中緬邊境全長742公里,自然落差1578米,可開發裝機容量2132萬千瓦是我國重要的水電資源之一,裝機容量2132萬千瓦。

水源補給

怒江補給方式差異較大,主要來自雪山融水和現代冰川,降雨補給較小。上游徑流補給主要來自冰雪融水地下徑流和降雨、冰雪融水和地下徑流得到的補充較少。中游主要靠降雨補給,少量靠高山冰雪融水補給,下游全靠降雨補給。在時間分布上,冬季以地下徑流為主,夏季以降雨和融雪徑流為主降雨補給量從上游到下游逐漸增加,平均降雨量約900 mm,上游地區遠離水汽來源,降水稀少,僅丁青644 mm、索縣降水量576毫米,中游降水量600 ~ 1600毫米,下游降水量800 ~ 1200毫米。

地理特征 編輯本段

氣候

怒江屬于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受地形和大氣環流的影響,氣溫從北到南變化很大,從上游到下游逐漸升高可分為以下兩個不同的氣候區,年平均降雨量為896毫米,日降雨量為29%~60%

高原氣候區

位于怒江上游的那曲地區“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高原氣候區,海拔4500多米氣候極其寒冷,降水很少除洛龍站和八宿站年平均氣溫位于高山峽谷外,其余年平均氣溫均在5℃以下河源區附近的安多站和那曲站年平均氣溫甚至低于0℃,各站平均最高氣溫為4.7~18.7℃,平均最低溫度-9.0~7.6℃,平均氣溫為-2. 8~11.9℃,年平均溫差14.7℃,南北溫度梯度為3.7℃/緯度遠大于中國東部同緯度距離內的溫度梯度,氣溫日變化大,年平均氣溫日變幅為11.1~15.0℃。全年日照時間為1476小時.3~2855.6小時,由東南向西北遞增,其中左貢、巴蜀日照10小時以上,全年日照時數丁晴、八宿、 左貢呈上升趨勢,漲幅5.1~24.4小時,八晚增幅最大。

降水主要分布在夏季和春季、秋季次之,年降水量250.2~807.濕潤氣候區的茶角最高可達1102.7毫米,在干旱氣候區至少8個晚上才109.8毫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21毫米/隨著10年的增加,除了察隅夏季的降水量有所增加外,其他地方的降水量都呈增加趨勢,增加了18.4~34.7毫米/10a,其中左功、安多、那曲增幅在25.0毫米/10a以上。

季風氣候區

怒江流域中下游屬于季風氣候區,地處印度洋、太平洋的水汽交匯區主要受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的影響這個地區位于青藏高原向云貴高原過渡的橫斷山區,地形在海拔3000米以上由于南北氣流的侵襲,氣候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降水增加,形成“ 一山分四季,十里天不同”由于 的立體氣候特征,降雨情況復雜多變季節降雨集中度最低,月降雨集中度最強且強度逐漸增大。怒江下游,云南省瀘水縣六庫,以南部地區為云貴高原,海拔17002000米,暖濕氣流持續輸入,水汽充沛、降雨集中,降水量1000 ~ 1700毫米,平均氣溫12℃以上越往南氣溫越高,盆地南端的孟定站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盆地內各站年平均氣溫波動不大,在2~4℃之間,最高氣溫28℃,最低氣溫-3℃。

區域內各站年降水量為850~1850毫米,其中公山站年降水量最大,為1550~1850毫米,極端年降水量約為2400毫米,其次是騰沖和孟定,年降水量為1350~1700毫米,保山站年降水量最小,僅為850~1100毫米。最大射程超過1100mm, (貢山站)最小范圍是550毫米 (孟定站)各站降水濃度多為40%~70%而且是沿河遞增。

地質

地質構造

怒江位于喜馬拉雅板塊邊緣,穿越一系列大型區域性深大斷裂。怒江上游流經班公湖—怒江斷裂帶向下游延伸至緬甸,流經龍陵——瑞麗斷裂帶。班公湖—怒斷裂帶是由四條斷層組成的三條巨型弧形斷裂帶,發育晚三疊世至白堊紀的沉積地層在每個斷裂帶及其南北板塊中,從北到南依次有抬升的剝蝕帶和與之相關的坳陷沉積帶。龍陵——瑞麗斷裂帶是騰沖地塊和保山地塊之間的一條帶狀斷裂該斷裂帶是高黎貢山斷裂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龍瑞斷裂與高黎貢主斷裂之間的夾持區,主要是一系列斷裂帶和夾在它們之間的若干巖石薄片,是早白堊世怒江洋閉合時巖漿活動的產物。

地層特征

怒江流域地層發育,區內建筑類型多樣,有前寒武紀地層、中生代地層和新生代地層。前寒武紀地層中,最老的地層是中元古界昆陽群,高黎貢山群包含中元古界和石鼓群、蒼山群、以瀾滄群下古生界為主,中元古界各部分為半淺海半深海復理石沉積。所有古生代沉積物都是海洋沉積物除個別地區缺失個別系列外,所有體系沉積物總厚度均超過20000米,連續沉積于震旦系之上。中生代地層發育良好,大面積分布,最大厚度超過3萬米(早三疊世一夜中三疊世)主要是海洋活性沉積物,中期(晚三疊世晚期一夜侏羅紀)主要由海陸間雜色碎屑沉積組成,晚期,(晚侏羅世至白堊紀)為陸相紅層。新生代地層均為陸相,時空規律明顯,第四紀沉積類型多樣,反映地形復雜。

礦產資源

怒江流域是瀾滄江,地質條件復雜,成礦條件優越、怒江、金沙江“三江”作為成礦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礦產資源種類豐富。目前已探明有一定儲量的礦種有28種,其中銅是儲量最大的礦種、錫、鎢、金、沙金、鐵和大理石等金屬礦物、石墨、寶石、有色石頭等非金屬礦物。金屬礦山中,有瀘水縣石崗河錫礦、鎢已達到中型礦山規模,非金屬礦山大理石儲量豐富。

碧璽:怒江是中國唯一的電氣石產地16世紀中葉,葡萄牙探險隊在巴西首次發現電氣石,并將其命名為碧璽(托瑪琳),意為“多彩寶石”因其具有數百種顏色變化,成為寶石中色彩最豐富的單一品種,故稱“彩色寶石之王”,名列“世界十大大寶石”20世紀,怒江碧璽被發現,村民總能從泥石流中找到碧璽怒江產的碧璽有自己獨特的顏色,不同的村子出產的顏色也不一樣。其中,在怒江福貢縣,以粉綠色碧璽為主要礦物,發現的條狀碧璽原石很多,有幾十克甚至上百克。2018年底,“中國碧璽博物館”正式在怒江成立。

地形地貌

怒江是典型的低緯度山地峽谷區,整個西北高、東南低,高原、高山、深谷、盆地縱橫交錯,河流切割強烈,地形十分破碎,地表覆蓋以森林和草地為主,約占陸地總面積的80%上游地區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兩岸為海拔55006000米的高山,屬于高原地貌在西藏盆地,落差為3697米,平均坡度為2度.7‰它是一個寬闊的高原山谷和盆地,有許多蜿蜒的分支,谷寬1 ~ 3公里山谷中有許多湖泊沼澤和冰沉積,湖的兩邊是深谷和沼澤。中游地處橫斷山脈縱谷區,處于青藏高原向云貴高原過渡地帶,兩岸有高黎貢山、海拔50005500米的雪山冰川,如羅比雪山,主要在20003000米高差的深谷中穿行,河流縱向坡度較大、兩岸有許多高山支流。六庫下游以南是云貴高原,兩邊的山逐漸降低,海拔1700 ~ 2000米,多為丘陵、盆谷、壩子地形,比較平緩的地形。

土壤

這個盆地受氣候影響、生物、地質、地形等相互作用,土壤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橫向、垂直、區域性分布特點。流域內有32種土壤類型,其中16種分布在西藏,主要為耕作土壤,包括高寒草地土壤、耕作亞高山草原土壤、耕作亞高山草甸土、耕地山地灌叢草地土壤、耕種暗棕壤、耕種褐土、耕種新熾土、在黃棕壤的耕作中,山地灌叢草地土壤所占比例最大,灰褐土所占比例最小。

其余16種土壤分布在云南成土母質多為沖積湖積物,部分為紅壤紫色水稻土,多為中性微酸性,有機質為1.5%~3.氮磷養分含量高于旱地。其中,分布在怒江州的土壤有29個屬55個種和29種水稻土、旱地土壤有35種,主要是赤紅壤、紅壤棕壤和暗棕壤適合麻瘋樹的種植。大理州23個子類、76個土屬、236種土壤,包括紫色土和紅壤,都是柑橘類、蘋果、桃、梅、梨、茶、桑等生產基地。德宏州有18個亞類49個土屬7個地帶性土壤和5個區域性土壤,分別為亞高山草甸土、棕壤土、黃棕壤土、黃壤土、紅壤土、赤紅壤土、磚紅壤土、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沼澤地和水稻土。保山市有紅壤、紫色土、黃棕壤、石灰性土、水稻土等土壤類型,土壤多為酸性紅壤,土層深厚,保水性強、保肥性強,透氣性好。臨滄有72個土屬,348個土種,磚紅壤依次分布、赤紅壤、紅壤、黃壤、黃棕壤和亞高山草甸土透氣性好。

生物資源 編輯本段

怒江流域不僅有650種陸生動物、魚類81種,維管束植物3138種、有600多種高等植物和其他生物資源,還有包括怒江在內的高黎貢山和南滾河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黑山和永德大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動物

怒江流域陸生動物眾多,其中哺乳動物154種,云豹等、金錢豹等;有419種鳥類,如火尾太陽鳥、火尾綠鹛等;21種兩棲動物,如:虎紋蛙、紅瘰疣螈等;56種爬行動物,如棕背樹蜥、云南龍蜥、紫灰錦蛇等;昆蟲有1690種,比如鳳蝶、雷氏纖蚤等;其中有著亞洲象、羚羊、雪豹、白眉猿等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動物。在怒江州,有一種國家一級珍稀動物帽葉猴、羚羊、赤斑羚、大鼯鼠、黑鷴、灰腹雉和極度瀕危動物王蛇、怒江金絲猴、滇金絲猴、中國穿山甲、云豹、印度虎、黑麝、菲氏鹿、血雌、白腹啼雞、鹮嘴鷸、白尾雉等57種。魚類81種,隸屬于7目19科59屬,其中56種為土著魚類,如唇魚、寬額黑魚等怒江特有魚類有18種,如怒江裂腹魚、公山裂腹魚和公山雉雞等,包括國家二級保護魚類背鱸鯉、細絲是黑色的等等,而角魚、缺須盆辰魚、《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中列出了裸腹棕櫚長髯黑魚等四種魚。

植物

怒江流域的高等植物占中國的20%以上,包括200多戶、1200余屬、6000多種植物。植被類型為半濕潤常綠闊葉林、濕性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鐵杉林、冷杉林、高山灌叢草甸等。有許多原始類群和起源古老的珍稀植物,包括刺桫欏、禿杉、水青樹、傘花木以及松樹、冷杉和原始被子植物木蘭科、樟科、殼斗科、金縷梅科等,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水青樹、董棕、長蕊木蘭、紅花木蓮、星夜草、云南黃連、紫薇有20多種,省級保護的也有30多種。怒江州有種子植物4300多種,國家保護植物42種(多為喬木樹種)其中可食用的植物有蕨菜、野蒜、竹葉菜、山藥、地衣、樹衣等包括356種中草藥資源和314種藥用植物。并且擁有稀有的野生稻,是我國重要而珍貴的基因種植資源。

人類活動 編輯本段

早期人類活動

舊石器時代,距今12萬年前,怒江流域兩岸就有人類活動,流域內共發現7處舊石器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67處,可分為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中期、晚期。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是怒江流域已知的人類歷史起點,而蒲縹人 以湯子溝為代表的s文化屬于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曾兩次有先民居住。灣子鋪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早期,是怒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的源頭新石器時代,人類長期生活在火星山區,上限已進入新石器時代晚期,下限達到5000多年。在新石器時代中、怒江中中游晚期的亞熱帶、溫帶氣候中的湖泊、盆地周邊居民星羅棋布。

戰爭活動

1937年底,日軍攻占南京,滇黔川三省成為重要的抗戰根據地。因為日軍封鎖了中國沿海,中國 美國的國際運輸補給線面臨全面崩潰,滇緬公路成為重要的運輸物資道路1942年,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日軍為躲避中國遠征軍主力的攻取,開赴緬北,滇緬公路被切斷。怒江大峽谷上方一座橋的飛架,是滇緬公路的咽喉匯通橋,是連接怒江兩岸的唯一通道。當日軍扮成難民沖到匯通橋時,正在守橋的中國憲兵發現,它先點燃了匯通橋上裝滿炸藥的導火索,炸毀了匯通橋宋希濂將軍率部及時增援,消滅了渡江的日軍。日軍入侵受阻于怒江后,嵩山是核心、平達為右翼、騰沖是左翼,有龍陵、芒市、遮放、萬鼎等地是后方,建立了強大的防御體系。1944年5月6日,陳納德將軍“飛虎隊”的數百架轟炸機、戰斗機整天沖出去轟炸日軍陣地5月11日拂曉,魏將軍下令強渡怒江,向敵人發起進攻集結在怒江東岸的中國遠征軍乘坐橡皮艇在前方150公里的12個渡口渡過怒江過了河,目標是騰沖、龍陵、芒市,此時的日本已經四面楚歌,但困獸猶斗,進行著最瘋狂的垂死掙扎。1945年,經過激戰,遠征軍收復萬鼎,將日軍趕出國門,殲滅日軍3900余人。

強渡怒江戰役是甲午戰爭后期的大規模戰役之一,在中緬邊境舉行此役,日軍在緬北成功建立橋頭堡,5653師團日軍于7月中旬退守中緬邊境外的龍陵松山,日軍56師團主力幾乎全軍覆沒。

人口與語言

怒江上游源頭吉熱派格位于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安多縣到2021年,全區人口39萬,其中藏族占98.98%放牧牛羊是傳統生產方式,房屋多為藏式氈包碉堡,飲食為牛羊肉、酥油茶和青稞是主要產品,有一個賽馬會、酬神節和大型宗教舞蹈“羌姆”等民族節慶。

中游的怒江州管轄整個公山、福貢、瀘水3縣沿怒江大峽谷海岸自北向南排列,總人口53人到2021年達到5.4萬人,包括怒江大峽谷沿線3縣32個.13萬人,風景優美、怒、獨龍、白、藏、漢族等10多個民族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共存格局。由于民族眾多,怒江大峽谷沿線的民族文化豐富多彩“溜索飛渡”和傈僳族“刀桿節”及“四聲部合唱”較為知名。

中下游北部地區多為漢族,南部地區以少數民族為主,包括傣族、景頗、傈僳、白、彝、德昂、阿昌、回、布朗、拉祜、佤、苗、漢族等近20個民族,共計300多萬人,都有傣族“潑水節”景頗族“目瑙縱歌”等民族習俗。

交通運輸

怒江大部分在深山峽谷中奔流,落差大,水流急,交通極為不便。在過去的怒江,人們通過步行來旅行、過江靠溜索、交通靠人運馬歷史上只有芒寬到匯通橋130多公里的一段線路較長,旺季時可以用木船由于雨季和旱季水位差較大,只能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所以大多數渡船在夏秋季節采用滑索,冬春季節采用竹筏或木船。歷史上記載的古代渡口至少有50處,其中耿馬縣的渡口非常特殊有木筏但沒有桿子,用固定的繩子拖著過河,不僅效率低,而且人工昂貴因為怒江流域的主要河流大多是懸溝和瀑布,、水流湍急、你可以 t長途旅行,所以海運以短途輪渡為主,其余只能靠輪渡只有橋或者滑索沒有穿越條件。在人力物力相對不足,科技支撐不足的年代,快速搶灘險一直制約著怒江航運和貿易的發展。

2017年,怒江梅里公路正式開工建設,2019年全線建成試運營,全長343公里。它始于云南省怒江州瀘水市六庫鎮,終于公山縣丙中洛鎮其前身是怒江州第一公路從保山市瓦窯鎮至公山縣次凱鎮的怒江境內段改擴建后,由怒江州和云南角頭集團負責全線按二級公路標準建設,重新定位為“怒江美麗公路”與公山接壤的三個邊境縣市、福貢、瀘水唯一的交通要道。2018年,蘭坪奉化機場正式開工建設,2019年正式通航。機場占地651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902平方米它是怒江州建設的第一個機場,也是云南省建設的第一個A1級通用機場主要的通勤路線是蘭坪到昆明、保山、麗江、大理、六庫等省內航線。它的建成有效提升了怒江州的綜合運輸能力和水平,對全省通用機場建設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領作用。截至2020年底,怒江州公路總里程達到6658公里,全州272個村全部實現了道路硬化,初步形成了適應怒江獨特地形地貌的城鄉路網格局,居民出行條件和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農業開發

怒江農業發展因一望無際的山地而受到瓶頸制約,但怒江低勢河谷的氣候非常適合草果的生長,發展草果產業具有很大優勢。從福貢縣毗河怒族鄉到公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普拉底鄉,沿河兩岸,密林密布,溝壑縱橫“草果”福貢縣甲克地鄉整體地勢高陡,多旱地、水田少,除了長期種植玉米,沒有其他經濟來源近年來,植被得到了集約利用、雨量充沛季節溫暖的優勢,優先開發推廣草果作為精準輔助全鄉草果種植面積達到30平方公里,掛果面積達到20平方公里。獨龍江鄉馬庫村的獨龍族也因為種植草果帶來了可觀的收入、玉米是獨龍族賴以生存的作物,一年四季收入有限。今天,獨龍江鄉的草果面積為43.422平方公里,成為獨龍族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現在怒江已經成為云南省草果的新產區到2021年,怒江草果種植面積達到566.6667平方公里,產值超過2.2億元。

怒江流域女山南段的阿瓦山區是怒江流域下游優質茶葉的主要產區。當地山地海拔高、光質好,對茶樹生長非常有利,而且短波紫外線有殺菌作用,茶樹病蟲害相對較少。歷史上,生活在怒江流域的少數民族很早就有喝茶的習慣,也懂得種茶、明代保山市附近的《云南通志》記載了制茶的技術“茶園”,怒江流域的“濮人”我對茶樹情有獨鐘。晚清時期,隨著國內外市場的快速變化,刺激了茶葉種植的快速發展,怒江流域茶葉種植規模加大、面積不斷擴大,僅1935年,永德縣就產4.5千噸,曾經賣給保山、大理及緬甸臘戍。但是罌粟種植和茶葉種植的暴利同時進行,不斷排擠茶葉種植隨著戰爭的爆發,茶園開始貧瘠、沒有人種植和管理它解放前,西永德縣只有2個茶園.3333平方公里,產茶7噸,怒江流域茶葉種植的前車之鑒、管理、銷售提供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參考。

科考研究 編輯本段

流域考古研究

瀘水石嶺崗遺址

石嶺崗遺址位于怒江州瀘水縣上江鄉七棵樹村2組西部遺址是一座獨立的山,位于怒江西岸。遺址分布在大部分山區,面積約10萬平方米。石嶺崗遺址是云南邊境地區為數不多的積淀較好的史前遺址,已被列入“云南邊境考古”題材2013年,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發掘,暴露的遺存主要是墓葬共清理墓葬42座灰坑4座活動面2座房屋2座,怒江州文物部門調查收集石器、陶器、青銅器等文物。2007年,怒江族 美國政府宣布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8月,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勘探,確認為青銅時代遺址。

流域科學研究

怒江-薩爾溫江流域水文特征及其變化

2021年,清華大學地理系約翰楊博士“基于模型重建的怒江數據揭示-薩爾溫江流域水文特征及其變化”作為研究對象,開展了貫穿全流域的水文研究。這個項目的合作者來自清華大學、日本上智大學、長江水利委員會、中國水利部等單位獲得國家重點研發d計劃項目(2016YFA0601603)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學考察和研究任務(2019QZKK020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9174710141801260)中國科學院戰略先導科技專項(XDA20100300)的支持。該研究以分布式水文模型GBHM為核心,基于高時空分辨率的再分析數據ERA5重建可靠的水文數據(GBHM-ERA5)揭示了歷史時期流域下游的水文特征及變化趨勢本研究為后續研究數據和方法的選擇提供了依據,同時為流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政策的制定和科學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促進了多方合作,共同維護流域及其周邊地區的和諧穩定發展。此外,本研究還可為工程開發提供科學依據,有利于決策者采取針對性措施應對各種水害。

怒江流域下游氣象水文干旱特征研究

怒江流域下游的很大一部分是國際生態保護的熱點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交互影響下,流域水文過程發生了變化,引發了一系列生態水文問題。云南大學國際河流與生態安全研究院、保山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以怒江下游的蒙波羅河流域為例,利用周邊氣象站的年月降水量、流域出口水文站的月氣溫和月徑流資料,計算氣象干旱指數的標準化降水指數(SPI)標準化降水蒸散指數(SPEI)和徑流干旱指數(SDI),分析1966—2013年不同的參照期(12個月、6個月和3個月)基于GIS的氣象水文干旱變化過程。揭示水文干旱與氣象干旱的關系,將為進一步研究流域水資源動態變化和區域產業結構調整提供科學數據,同時為區域干旱監測生態水文管理和國際河流跨界水資源變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環境保護 編輯本段

環境問題

污染

怒江各縣污水處理廠及配套設施建設滯后,造成揚塵污染、汽車尾氣污染和噪音使鎮上的水、空氣等環境被破壞。然而,在怒江城鎮和農村,垃圾充斥著河流,生活污水的無組織排放導致水污染和村莊環境更加嚴重“臟、亂、差”問題難以解決,畜禽養殖業的浪費逐年增加,使得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

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是怒江流域的主要地質災害,也是對人類危害最大的災害的生命財產和生態系統。在過去的20年里,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幾乎平均每年造成200人死亡、財產損失超過2億元。怒江受其明顯的海拔差異復雜的區域環境陰影及其西南季風的影響,水汽受地形抬升,使得怒江總降水量、最高日降水量和各級降水日數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處于強降水中心的福貢縣,高海拔地區中上游降水較多,使得怒江州福貢脆弱的地質結構更加松散、分散,為山洪、泥石流的發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條件。

戰爭破壞

19世紀永昌爆發漢朝,社會秩序混亂大量民眾肆意砍伐樹木,駐軍大規模破壞森林。1942年,日軍在怒江流域西岸隨意燒毀砍伐大量森林,森林遭到嚴重破壞。抗戰時期,怒江中游的龍陵縣森林資源遭到嚴重破壞,毀林129萬畝,抗戰主戰場松山森林900畝、樹木全部被炸毀。

毀林開荒

民國時期,怒江流域濫伐林木、圍墾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地區,因此中下游低山區樹木砍伐嚴重。中國成立后,響應國家號召,擴大種植面積增加糧食產量,開墾面積迅速擴大,低谷河壩地區的森林也被大量砍伐。20世紀,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怒江流域的四荒地區“荒山、荒溝、荒丘、荒灘”向私營企業有償轉讓以促進發展。有的把森林當荒地賣了,有的買青山砍樹賣了,毀林嚴重。

森林火災

怒江流域的氣候可分為旱季和雨季11月至次年5月旱季長達半年,降雨少,尤其是春季風大物燥,植被枯萎,極易引發森林火災。怒江流域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火不會不燒山,它 ■不肥草不旺”所以怒江流域的森林火災大多是隨意燒山,甚至放火燒動物,導致森林火災連年不斷。近代以前,怒江流域原始森林茂密,由于種種原因,森林逐漸減少,而森林火災是森林銳減的最直接原因從1954年到1965年,怒江流域上游的怒江州共發生森林火災1869起,年均火災156次,受災森林總面積達173.3333平方公里,燒毀近2000萬棵樹。1973年,怒江流域下游的雙江縣大慶生產隊毀林開荒、地面火災引發森林火災,燃燒面積 7.5平方公里,受災森林面積為5.5平方公里,造成怒江流域森林覆蓋面積不斷縮小。

保護措施

治理污染

2008年,怒江實施了“生態立州”策略,積極避免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錯誤做法,而是走科學發展之路、清潔發展、節約發展、在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生態環境功能分區,通過工業技術改造降低高能耗、高物耗、排污量大的行業占全行業的比重逐步解決了結構性污染,同時加強了畜禽養殖污染的無害化處理,防止了河網的進一步富營養化污染。

泥石流防范

2015年,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在怒江流域19個泥石流溝安裝了152套監測預警設備,建立了怒江流域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綜合分析災害成因,確保各項防災減災措施落實,實現了高山峽谷地質災害多參數專業監測預警,60%上述泥位監測設備均布置在距溝口2公里以上的位置,為泥石流預警提供了應急時間高山峽谷地區GPRS和北斗衛星雙模數據傳輸,保證了應急情況下監測數據的及時準確傳輸,還開發了地質災害監測數據信息平臺,主要包括數據查詢、視頻查看、數據分析、分級預警等功能,實現了怒江流域泥石流實時在線監測預警功能。

森林保護

2021年,中共怒江州委辦公室、怒江州人民政府辦公室美國政府發布《怒江州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方案》號文件,對全面實施森林經營制度做出部署,并明確到2021年底,國家、縣(市)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森林經理制度全面建立;2025年,森林經理制度將進一步完善,權責明確、保障有力、監管嚴格、保護和發展森林草原資源的有效機制已經全面建立;到2035年,基本實現林草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在全面實施《實施方案》中,重點抓好林草資源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災害防控、深化林草領域改革、綠色生態富民產業、基層林業和基層工作基礎能力建設,推動全面實施林長制,并以林長制帶動“林長治”還有一個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來保護生物、氣候、垂直帶狀自然景觀、為了各種植被類型的目的,它建立在怒江西岸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網絡。

風景名勝 編輯本段

怒江不僅有石月亮、石門關、怒江大峽谷三江并流景區等自然景點,以及獨龍江鄉丙中洛怒族傳統文化保護區獨龍族傳統文化保護區等文化景點。

自然景點 編輯本段

怒江大峽谷

位于橫斷山脈的西部、云南邊境地區的怒江中游,北起西藏察隅縣的茶花榮,南至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六庫,全長約300公里。西藏索曲河口至嘉峪橋河段已形成峽谷,谷深約500800米但從嘉峪橋下到中游云南六庫附近,流經海拔4000多米的高黎貢山和女山山脈(碧羅雪山)在他們之間,兩座山面對面、南北平行,河深,谷深1000~2000余米,呈窄而陡的V型大峽谷,斷斷續續綿延約780公里。在云南省,這條河長約300公里,特別是在公山縣丙中洛地區,這是怒江最深的切口、河谷最窄的峽谷部分,最大深度為3478米,被稱為 quot山谷 quot“東方大峽谷”怒江大峽谷是橫斷山區一個巨大的天然地塹,其深谷不僅是印度洋暖濕氣流進入青藏高原東南部山區的水汽通道之一,也是茶馬古道曾經的著名要道之一。

石月亮

位于高黎貢山脈中段的頂峰,海拔3300米,是一個巨大的大理石天然洞洞深100米,寬約40米,高約60米。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六庫出發,沿著怒江幾百里外就能看到這個“鎖云透天”該洞是怒江大峽谷的奇觀之一。當地傈僳族人稱之為“亞哈巴”,漢語譯為“石月亮”石月所在的月亮山位于歐亞板塊和印度板塊的交界處強大的地質吸引力和迅速上升的地殼構成了怒江峽谷獨特的地質奇觀和美麗的自然風光經過數萬年甚至數億年的結構變化和風雨溶蝕,矗立在峰頂的大理石巖石最終形成了一個月亮形狀的洞。

石門關

怒江石門關位于怒江州公山縣丙中洛鎮它是怒江以北和西藏茶馬古道之間的唯一通道怒江的左邊是羅比雪山,右邊是高黎貢山他們總是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且是遠遠對立的。在石門關,兩山之間的距離突然變得陡峭狹窄,遠遠望去,高聳的巖石高聳入云。兩山如刀,開出巨大的石門,湍急的怒江在這縫隙般的峽谷中左右碰撞,噴涌而出,向南奔流。當地人叫石門關“納依強”乃意為仙人洞,羌意為門戶,意為神仙難以通行。

三江并流風景區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三條“江河并流而不交匯”奇特的自然和地理景觀。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為66公里,瀾滄江與怒江最短直線距離不到19公里。三條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河在云南省從北到南平行流過代里卡山、高黎貢山、在女山和云嶺之間占地170萬公頃。途經云南省麗江市、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9個自然保護區和10個風景名勝區。地處東亞、南亞與青藏高原的交匯處,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其演變的代表性區域,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三江并流”這個地區就是世界最豐富的地質和地貌博物館。4000萬年前,印度次大陸板塊與歐亞板塊發生碰撞,引發了橫斷山脈的劇烈擠壓、隆升、切割,山川交錯蔓延,形成了三江并流170公里的世界獨一無二的自然奇觀。海拔5000米以上的景區有118個、形狀各異的雪山伴隨著靜止的原始森林和數百個冰川湖星羅棋布,這占中國不到05的面積 的陸地面積.4%,但中國有20個%超過高等植物和中國25%的動物種數。

人文景觀 編輯本段

丙中洛鄉怒族傳統文化保護區

丙中洛鄉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公山獨龍族自治縣北部的高黎貢山腳下,海拔1430米-5128米,轄4個村委會,32個自然村,46個村民小組團體,包括裘娜邦、甲生、丙中洛等怒族村落。有著怒江第一灣、貢丹神山、噶娃嘎普雪山、田園景點等。傳統居民 丙中洛村落形態和聚落格局基本保持傳統風格,以木結構房屋為主、土墻房、干柱建筑房屋占99.7%上面,它有一個獨特的石板屋頂、石板蓋等,擇地、選材、建房、在進入房間的過程中,完整的祭祀儀式被保存下來,佛教在文化區、基督教、天主教等共存,和諧相處2006年,丙中洛被列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獨龍江鄉獨龍族傳統文化保護區

獨龍江鄉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公山縣西南部,中緬邊境,總面積1994平方公里,邊境線91.7公里,轄馬庫村、巴坡村、孔當村、獻九當村、龍元村、地政當村6個行政村。中國獨龍族人口約7000人,這里居住著4200多人,是中國獨龍族唯一的聚居區。由于其獨特的地理環境,獨龍江鄉也被稱為“西南最后的秘境”,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區之一,也是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獨龍江峽谷保存了完整的原始生態,森林覆蓋率達93%,被認定為“野生植物自然博物館”和“動植物基因庫”過去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每年12月至次年5月大雪封山,獨龍江處于隔絕狀態直到2014年4月高黎貢山隧道開通,才常年與外界聯系。他們(她們)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主要集中在河谷和山麓平臺獨龍村依山傍水,絕大部分木屋都輕盈地建在陡峭的山坡上為了讓山洪從房子里流下來,河的一邊是懸空的,房子的墻壁只有竹排圍著,用茅草蓋著整個建筑結構簡單,有的是將整根原木堆在石頭地基上建造堅固的木屋。2006年,獨龍江鄉被列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獨龍江鄉獨龍族傳統文化保護區。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美濟島    下一篇 高黎貢山

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