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又名嵇(shè)縣城古城,名為辛縣古代的一個縣?;罩莨懦俏挥?a href="https://www.www.hdtbbj.com/doc-view-1008.html" target="_blank">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徽鎮(zhèn),總面積24.7平方千米?;罩莨懦鞘侵袊蟮胤搅髋芍?徽學'發(fā)祥地,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
徽州古城分內(nèi)城、輪廓有東西北南四個門。古城建于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回民縣、州、政府所在地,所以縣政府和府政府都在同一個城市,形成了獨特的城市風格。這座古城在唐末擴建,從南宋到元末頻繁修繕。民國時期,古城景觀遭到破壞人民政府成立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徽州古城經(jīng)歷了多次建設(shè)。古城內(nèi)文物眾多,全縣地面文物600多處,其中就有郭旭石坊、魚梁壩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斗山街也是、陶行知紀念館、太白樓、新安碑園等景點。除了文物,歙縣還有一個景觀畫廊,新 安江、清涼峰等自然風光。
1986年,徽州古城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05年,徽州古城旅游區(qū)正式成立?;罩莨懦沁M入景觀保護新階段,由歙縣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徽州古城分公司管理。2014年被列為國家5A級景區(qū)古徽州文化旅游區(qū)的組成部分。
相關(guān)文化 編輯本段
徽文化
徽州文化,簡稱徽州文化,是歷史上徽州人和海外徽州人共同創(chuàng)造的地域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以徽劇為主旋律、徽派樸學、新安醫(yī)學、徽派建筑和其他文化藝術(shù)形式融合在一起?;罩萁⒂谒未谒我郧耙泼駧淼臐h唐文化傳承過程中,在特殊的地理、在人文環(huán)境中耕耘,在具有自身特色的生產(chǎn)生活中創(chuàng)新,不斷融合本土山越文化和外來文化(包括移民文化),從而逐漸形成了徽文化,并在徽文化的發(fā)展中發(fā)揮了主流作用。
徽派建筑
徽州建筑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構(gòu)成了徽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內(nèi)外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尊重自然,倡導和諧生活的精神,結(jié)構(gòu)嚴謹?;罩莨琶窬拥膲γ娑酁榘谆遥瑝γ鏋榍嗤邇善麻埽讐η嗤?。
徽劇
徽劇是中國安徽省的地方劇種之一,是漢族重要的地方劇種?;談≡?徽調(diào)'二黃調(diào)',起源于明代,清代流行于黃山市徽州區(qū)、江西省安慶市和婺源縣。明末清初,彈撥聲腔傳入安徽,并與當?shù)芈暻幻駱废嘟Y(jié)合,形成撥子。乾隆年間,撥子逐漸與四平腔衍生出的吹腔融合,形成黃兒腔。黃兒戲曲和湖北西皮組成了皮黃合奏團,奠定了微劇的基礎(chǔ)。
現(xiàn)有徽劇傳統(tǒng)劇目1404部,保存檔案753份。各國對其內(nèi)容存在爭議、宮遷大事、神仙鬼怪到民間生活故事。主要分青陽腔、四平腔、徽昆、吹腔、有九種類型的撥子等吹腔、撥子、皮簧為主要聲腔。
徽劇藝術(shù)以樸實、粗獷、重排場、擅武功、徽劇的表演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歷來注重夯實基礎(chǔ)、技術(shù)全面、陣容整齊、色藝兼優(yōu),歌、舞、樂、白高度綜合。要求演員有文化有武藝,善唱善讀善演。也就是講究排場,講究舞臺藝術(shù)的完美,比如'三十六網(wǎng)相遇,十蟒靠十,八大紅袍'要說明班級俱樂部陣容強大,業(yè)務齊全,重視單純的演出、粗獷。
微派樸學
徽派樸學,亦稱皖派經(jīng)學,由黃生開創(chuàng),江永創(chuàng)立,大師戴震,繼之以段玉裁、王念孫等大師將徽州樸學的學術(shù)研究推向了頂峰?;刈?a href="https://www.www.hdtbbj.com/doc-view-1353.html" target="_blank">學校樸學是由辛棄疾向辛棄疾過渡而形成的清初徽州的一位理學家驗證了這一點、求實、以求實為特征的革新派是清代的杰出代表。
新安醫(yī)學
辛 安藥起源于唐代的徽州歙縣當時徽州文化開始興盛,醫(yī)學的研究逐漸出現(xiàn)。到明、清代名醫(yī)輩出,百家爭鳴的大局面。據(jù)統(tǒng)計,從宋代到清末,徽州有466位名醫(yī),其中197位寫了355部醫(yī)學著作,為中國醫(yī)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醫(yī)學事業(yè)。
徽派版畫
徽州版畫是一種民間工藝。明代中期在徽州興起的版畫流派,以線描的方式造型豐富精美。徽州版畫在中國版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書脊和拱門的版畫,對中外的外國版畫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徽州民歌
徽州民歌是徽州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shù)。它的內(nèi)容豐富,體裁多樣,數(shù)量眾多、山歌、小調(diào)及民俗、童謠歌舞等?;罩菝窀枧c徽州民歌有相通之處,廣為傳唱,朗朗上口有的比較原始,保留了方言古漢語的文字和押韻特點人們從這些美麗的、抒情、快樂、激情、凄切、悲傷,它反映了徽州人的幸福、怒、哀、樂、實、和、闖、拼等思想感情。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名稱由來
相傳,徽州這個地名的由來是宋徽宗給的他平定漳州方臘起義后,改為徽州有人說宋徽宗愛這個地方,把徽送給了徽州,因為“徽”字有美好之意;也有人說是由于“徽”這個詞有繩索束縛的意思,他希望這里的規(guī)則從此穩(wěn)定、生活美好。
同時,“徽州”還是1667年(清康熙六年)江南分省后的安徽“徽”字的來源,取“安慶府”和“徽州府”第一個字,通稱皖省。
縣治時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將全國分為三十六郡?;罩荼緟^(qū)設(shè)黟、歙縣隸屬會稽縣。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屬楚國;景帝三年(前154)屬江都國。五風四年(前54),撤銷廣陵國,重設(shè)丹陽郡,歙縣仍屬之。東漢建武六年(公元30年),屬丹陽郡。
東漢末年,山越首領(lǐng)甘茂在五料山上建城。這就是后來的歙縣縣城(徽州府城)城址所在。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權(quán)派何啟討伐歙縣平定后,歙縣歸新都縣管轄,新都縣從丹陽縣分出。晉南朝時,歙縣“或隸新安郡(晉),或立新寧郡(南朝梁)
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新都縣更名為新都縣安縣,仍屬揚州。丁鑫縣改為隋縣安縣,海陽縣改為海寧縣,原屬新、黎陽、歙、黟,仍領(lǐng)六縣。
郡縣同治時期
公元607年,楊迪改州為縣,封周舍為信州安郡治歙縣(今安徽歙縣)隋末汪華在這里建了一個縣城。
隋末,歙縣鄧源人王華也發(fā)動兵變,占領(lǐng)了周舍(新安郡)等待六州之地,自稱“吳王”不久之后,辛 安縣由休寧萬壽山遷至歙縣五料山。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汪華降唐朝,唐朝改辛 安縣改為,而歙縣作為州行政的現(xiàn)狀也被唐朝繼承。唐高宗永輝四年,周目女子陳碩珍派兵起義自立“文佳女皇帝”,占據(jù)漳州,南稱孤。
干元元年(公元758年)辛 安縣改為,歙縣為縣、州第一縣。大歷五年(公元770年),廢至德郡,歸她、州領(lǐng)導休寧縣、歙、祁門等六縣。形成徽州一府六縣的格局。
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在西北,筑堤防洪。唐大中九年(公元855年)修子成,中和三年(公元883年) 修羅城,五年廣成南北,共九里七步。光化中(公元898年―公元900年)因為堤是城,所以叫新城。其規(guī)模一直延續(xù)到北宋宣和年間。
公布觀察后秦炎在位的五年(公元882-887年)其間,漳州城頻繁修繕,外城開始大規(guī)模擴建城的周長擴大到九里七步,約5097.79米,為徽州城歷史時期最大規(guī)模。
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漳州爆發(fā)方臘叛亂。次年,方臘之亂平定后,北宋朝廷改周舍為徽州,縣州署短暫遷至連江以北“新州”后來,由于人民 ■請愿,周志被搬回老城區(qū)。在此期間,由于軍事和經(jīng)濟原因,城市規(guī)模縮小到4000多米。次年,改周舍為徽州,治所在今歙縣。
南宋至元末,徽州造城活動頻繁。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徽州城已修復,此次修復長度約1696米。元初修建徽州城墻,六門之一“富江門”改為“新安門”,將“豐樂門”改為“慶豐門”。
宋紹熙年間(公元1191-1194年)徽州府毀于火,后重建。明初,衛(wèi)國公鄧禹改徽州府為樞密院。
1357年7月24日,朱元璋將徽州道改為興和道安府,命鄧禹守之。為邢辯護鄧禹的一個郡(徽州)這一時期,徽州進行了歷史上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的重建,城門改為五座至此,徽州城墻的形制終于定型,貫穿明清兩代。
縣城城墻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它有七英里多長,東邊是政府山,西邊是城墻。有城門四座:紫陽在南門,政治在東門,辛 北門安,西北門玉屏,清代衙門、縣城城墻雖經(jīng)修繕加固,但城門未變。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重修府城,從南山門至北門天寧寺,城墻加高600余尺,并筑南山、甄 一門為月城,西門外筑敵臺。
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由于修建杭徽公路,府城南山門被埋在地下,護城河也被封堵?;罩莨懦堑牟惋嫎I(yè)、住宿業(yè)發(fā)展了,交通條件改善了。民國二十一年(1932)歙縣汽車站建成。同年,鎮(zhèn)成立,嘉寶設(shè)在鎮(zhèn)下。府城設(shè)陽和、中心、黃山、北街、斗山等7個保障,縣設(shè)在路上、新民二寶,西關(guān)城外、北關(guān)、古關(guān)3保。
民國二十五年(1936),城梁(縣城和漁梁)有餐館30余家。
民國二十三年(1934)11月,五屯公路全線通車。民國二十六年(1937)皖贛鐵路鋪至中國百花臺。
建國后
新中國成立后,文博部門收集了大量散落在歙縣各地的碑刻,建立了新 20世紀80年代的紀念花園。
從1979年開始,歙縣在城西建設(shè)新區(qū),保護古城,促進古城景觀的完整保護。其中,1979年,人民 安徽省人民政府撥款修建了古城常青寺塔的基礎(chǔ)壩,同時對塔體進行了維護,鋪設(shè)了觀光步道。1986年,歙縣入選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984年后,徽州古城進入保護和開發(fā)階段,許多文物古跡得到修復,主要包括:1991年,西門古城墻修復近百米;1996年,古城人民捐款修復太平橋;2002年,郭旭石頭廣場周圍的建筑被翻新;2003年,大井井街曹宅修繕完畢;2004年,80米的城墻被修復加固。
2005年,徽州古城旅游區(qū)正式成立。徽州古城進入景觀保護新階段,由歙縣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徽州古城分公司管理。2008年,徽州古城榮獲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稱號。2014年,徽州古城被列為國家5A級景區(qū)古徽州文化旅游區(qū)的組成部分。
自然地理 編輯本段
地理位置
徽州古城位于皖南黃山市歙縣徽州鎮(zhèn)中心,總面積24.7平方公里,是辛的誕生地安江。它的邊界績溪縣和林 東北的浙江省安市和春 浙江省安縣東南部、開化縣西南毗鄰屯溪區(qū)、休寧縣西北與徽州區(qū)相鄰、黃山區(qū)接壤。地理坐標約為北緯29° 52'9.58”,東經(jīng)118° 25'46.45”
地形地貌
徽州古城位于山水交匯之地,背靠青山,三面環(huán)水。地形以連綿起伏的山脈為主,峰巒密布,山谷密布,多處分布著叢林和溪流。古城后有烏聊山、斗山,前有紫陽、西干、鳳凰、飛布等山脈,東面有鄭文山。甘熙是練江西岸山脈的總稱,與古城隔江相望。另外古城內(nèi)部也有推廣、布射、富資、豐樂境內(nèi)四條河流匯流形成的連江長青山、玉屏山兩山。斗山是富縣兩市的界山,南有長青山,北有玉屏山。斗山與七座小山相連,底座如珠如果是北斗七星,就取名斗山,也叫七星山。
水文特征
徽州古城的河流根據(jù)地形和流向可以從西北的黃山山脈分布、東北部天目山脈、東南部的白芨山脈分為三部分。其中,除伏羲鄉(xiāng)胡濤山湖水流入湘西,屬青衣江水系外,其余均匯入新河安江水系。城市的下游是新 安江庫區(qū),上游是豐樂河、揚之河、富資水、四條河流,布什水,在市區(qū)匯合形成,然后流入新 安江,從徽州區(qū)進入,成為姜連、長垣河等支流蜿蜒東南,在街口流入千島湖。
在信陽有兩家分店安河,南支叫鑒江,是主要源頭,北支叫連江鑒江、連江在歙縣浦口交匯,稱為歙縣安江。中國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9條:5~10千米(不含10千米)河流25條。5公里以上河流總長838條.1千米。
氣候特征
徽州古城位于黃山之南,天目山之北屬于中亞熱帶和北亞熱帶的過渡地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這里總是被季風淋雨,整體氣候溫暖適宜。黃山冬季屏蔽了北方大量寒流,使得古城區(qū)冬季氣溫高于周邊城市。夏季由于海拔相對較高,氣溫略低于周邊城市?;罩輾夂驖駶?,有雨季,年降水量1500-1700 mm之間,年降水日超過120天,年空氣濕度超過80%
徽州古城年平均氣溫16.3℃,最冷是1月,平均氣溫3.8℃,極端最低溫度為-12.7℃,最熱的是7月,平均氣溫27.9℃,極端最高溫度為40℃.8℃。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10℃和80℃%保障率首日為3月15日,全天為11月15日,持續(xù)236天,積溫5174.7℃。
景區(qū)布局 編輯本段
徽州古城分內(nèi)城、輪廓有東西北南四個門:紫陽在南門,政治在東門,辛 北門安,西門潮水。古城內(nèi)文物眾多,全縣地面文物600多處以郭旭石廣場為界,分為南北兩區(qū),文物古跡眾多、古街古巷、城門散落在古城里。北區(qū)有徽州府衙、陶行知紀念館、斗山街、徽園等景點。南橋大廈分布在南區(qū)、紫陽書院、太平橋、新安碑園、太白樓、漁梁壩等景點。除了文物古跡,徽州國家森林公園還坐落在徽州古城。
主要景點 編輯本段
許國石坊
郭旭石坊建于明萬歷十二年(公元1584年)位于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陽和門東側(cè),與東角樓3354號陽和門隔街相望,相距數(shù)十步它是徽州古城中一個獨特的大學廣場。它是為明朝大學者郭旭平息云南叛亂而建的,因此得名“許國石坊”因為石坊里有八根柱子,所以人們也叫它“八腳牌坊”此外,它也被稱為“東方的凱旋門”郭旭石坊是徽州石牌坊的杰出代表,綜合體現(xiàn)了石坊的建造技藝水平。
1988年,郭旭石坊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牌坊呈嘴狀,南北長11.56米,東西寬6.77米,總面積78.13平方米,高度是11.4米。南、北面有兩列三層,東面有、西側(cè)三樓有四根柱子。同時,石坊還裝飾有仿木建筑繪畫。
整個拱門的形狀像一個三腳架牌坊的四面都是牌坊的風格,每一面都是牌坊。拱門全是石頭的,有一個方形橫梁、欄坊、柵欄板都是四五噸重的大石頭,全是堅硬的青色茶園石。柱上斜倚著12只石獅子,前面四只,左右兩只。體現(xiàn)了徽州石雕的獨特表現(xiàn)力。
牌坊內(nèi)外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刻有圖案。南面雕的是“巨龍騰飛”,內(nèi)側(cè)雕“雙報(豹)喜(喜鵲)邊上有兩只豹子,中間有兩只喜鵲,一只站在另一只上回來了;東面雕“三報(豹)喜(喜鵲)西面雕“威鳳祥麟”,內(nèi)側(cè)雕“龍庭舞鷹(武英)北面外側(cè)雕“瑞鶴翔云”,內(nèi)側(cè)雕“快樂(鹿)圖”這些圖案象征著郭旭的性格和當時吉祥幸福的社會,國家繁榮,人民安全。此外,牌坊由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題寫“先學后臣”上臺元老”正方形上有八個字母和郭旭的所有頭銜“年輕時是太保,又是五營殿的大學士,太保的大臣,太子”
徽州府衙
徽州府位于景區(qū)核心區(qū),臨近郭旭什邡,是徽州府的象征?;罩莞冀ㄓ谠┟鞒?,總面積24000平方公里,建筑面積9800平方米,主要包括南橋樓、儀門、公堂、兩堂等建筑,整個建筑體現(xiàn)了徽派建筑的精髓。
明朝弘治年間政府維持軸心、五門格局采用典型的官式做法和廊式布局,三路分次進入,巷道縱橫,布局整潔,分區(qū)清晰。宅邸坐北朝南,軸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正殿,兩側(cè)輔助。各院落之間距離、比例就像縮小的故宮。
此外,政府 的三合院也與東西路和東方相連、南橋塔和古城墻已成為徽州古城中頗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古建筑,可供學術(shù)研究、文化交流、旅游接待提供了一個綜合平臺。
陶行知紀念館
陶行知紀念館位于歙縣中和街,東臨鄭文,南臨長青塔,西臨郭旭石坊,北靠崇義學堂(陶行知少年閱覽室)紀念館建于1984年,占地面積1793平方米,建筑面積3656平方米、放像廳、書畫館和五個展廳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紀念館大門坐北朝南,用青灰色水磨磚砌成,寬大的磚門上刻著胡耀邦 ■書法“陶行知紀念館”六個填金柳體字。紀念館里有一個觀賞廳、學陶廳、思陶廳、師陶廳、資料室等。在大廳的中間,有一個陶行知全身漢白玉雕像,在二樓,有一個展廳,展示陶行知 的生平介紹及相關(guān)文件、實物,大廳后面是崇義學堂舊址。
陶器博物館展示了許多文物:《自立歌》陶行知寫的,遺產(chǎn)“帶著一顆心來,而不是一根草”鄧捐贈的毛衣,同鄉(xiāng)許先生為陶行知制作的臉模手模,宋慶齡題字“萬世師表”的橫匾。
1996年9月,經(jīng)國家教委批準、民政部、文化部、文物局、團中央、人民總政治部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合命名“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6月,由中共中央宣傳部首次命名“國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4月被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授予“陶行知教育理論與實踐成就獎”先進單位。
斗山街
斗山街,建于明清時期,位于徽州府直它是以北斗七星的形狀命名的是徽商聚居的古民居街。這條街有300多米長、汪、楊、王 s四大宅是主要代表,而且是古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樓渾然一體,集中了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
王 s公館建于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耗時六年建成,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兩室三室相對。住宅大廳上房的四扇窗戶上刻有三排十二個圖案,上下一排為一組,刻有刀劍、竹笛、八仙所用的法器,如檀香木板,即“暗八仙”中間一組是棋、琴、書、繪畫,中國傳統(tǒng)“文房四友圖”這些圖案表明徽商對后代寄予厚望。上房窗棚,雕有“五蝠捧壽圖”和“雙鶴騰云圖”兩廂檻門上雕有三排十八個木雕,上下兩排雕有十二朵十二月花,中間雕有一組紅棗、佛手、荔枝等果品。度過十二月,蘊含著徽商的期待。
王 的住所是徽商的住所整個住宅空間寬敞,采用水平延伸的布局主屋有24個前門,每個門上都有鏤空的門雕裝飾每一門雕都鑲嵌著一幀古代瓷器彩畫,共計24幅,正好是24幅孝經(jīng)圖。
楊家大院是明代尚書的府邸,是徽州古建筑官邸的代表作。大院是三進一串的結(jié)構(gòu),大殿宏偉“明廳暗角”的布局。前廳是陽府接待客人的地方,下廊是更夫居住的瞭望塔。后面的二、三進三出的兩廂結(jié)構(gòu),是家庭成員的住房,陽臺上還有一個閱覽室。房子的右邊毗鄰后花園。
毗鄰楊家大院的徐佳大院是一座典型的私塾建筑,建于清初。從建筑的角度來看,徐佳庭院注重環(huán)境氛圍院內(nèi)種有大量桂花樹,側(cè)墻上有瓶狀門通往小花園。正殿掛著圣人孔子的畫像,側(cè)室供老師留宿,教室在樓上。在古代,在這所私塾的大廳里,定期舉行紀念孔子的活動。
徽園
徽州花園位于古城鬧市區(qū),陶行知亭旁,南臨中和街,北靠徽州路它是建立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的一個仿古旅游區(qū),以“徽州文化大觀園”之稱。匯源于1999年3月25日開工建設(shè),2000年11月16日竣工,占地面積2億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8萬平米,以仁和樓為主、得月樓、茶樓、惠風石坊、徽園第一樓、得意樓、春風樓等。
古城將是徽州的茶館酒樓、城樓街巷集中在一起,充分運用了徽派園林借景的藝術(shù)來表現(xiàn)山色、練水、古塔、長橋等風景。它還與富雅遺址和郭旭牌坊相連。徽園的牌坊、祠堂、民居為“徽州古建三絕”,融磚雕、木雕、石雕“徽州三雕”之精粹。
南譙樓
南橋樓始建于隋末,宋宣和年間重建,明代弘治十四年大規(guī)模興建在古代,它是在晚上告訴人們時間的地方。在古代,禪樓建在城門之上,用來向外眺望晚上在樓上打鼓報班,所以也叫鼓樓。
南橋樓方門闕(宋代風格),底層磚石橋臺,木質(zhì)高樓,兩層樓閣,四周二級臺階,懸于山頂,造型奇特。南橋樓有26根柱子,中間的兩扇門是隱藏的,只露出24根,所以當?shù)厝私兴?quot南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quot“二十四根柱”古代樓上有滴計時的銅壺,有鼓,還有觀星算歷的器具。
據(jù)說歷史上南橋樓開關(guān)過幾次,因為一個很信風水的縣令說南橋樓正門朝“五魁山”諧音五鬼山),意為不祥,會招來災難,于是下令關(guān)閉單樓。繼任知府不信邪,下令開城門,關(guān)城門,反復數(shù)次。1997年,國家文物局出資重建了南橋樓其木結(jié)構(gòu)為清代風格,大門為宋代風格,其中排柵柱為宋代正宗。
紫陽書院
徽州紫陽書院是中國著名的書院之一。漢布,縣令,創(chuàng)建于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它最早建于府城南門外的紫陽山腳下,由南宋皇帝李宗題寫“紫陽書院”匾額。紫陽書院以祭祀朱和弘揚朱為宗旨■理學。紫陽”那是朱的名字,,理學的集大成者人們以此名命名他的書院,以紀念他,尊重理學。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歙人曹文埴、寶之道等于朱文公廟在縣學后(朱文公即朱熹)建“古紫陽書院”,重振講學之風。咸豐、同治年間,書院毀于士兵。后籌委會撥款重建古紫陽書院,將其改建為學校圖書館。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資陽師范學校就設(shè)在這里。將來書院舊址還會有學校。歙縣中學現(xiàn)在就建在這里。
歙縣中學校園的后門有一些樹“古紫陽書院” 石坊,單間雙柱,造型古樸,由清乾隆尚書部曹題寫。此外,還種植了大量的古樟樹。書院遺址的房子建在歙縣中學后門的鄭文山坡上房子大概500平米,各種房間,報告廳或者休息室。書院的右邊是文公廟(朱熹亦稱朱文公)的舊址。此外,在鄭文山麓有一個洞“文公泉”,供周圍居民常年飲用。
新安碑園
辛 一座紀念碑園位于城西練江對岸,緊鄰太白樓,背靠披云峰它是一座典型的展示書法碑刻的徽州私家園林式建筑,占地5000多平方米。亭子庭院欣賞整個花園、哮天由庭院和其他部分組成。此外,公園里還有假山、水池、亭榭、風景如橋,花墻、漏窗、門洞相互通透。
碑園里,山道右側(cè)有顏真卿寫的書“山中天”石碑。墨妙畫廊是整個碑園的主體,全長200多米畫廊里有壁龕,加上盾牌來展示石碑。吳鎮(zhèn)《清鑒堂》珍藏在小眾里、吳婷《馀清齋》和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兩套石碑、鄧有250多處石刻,如《鮑氏五倫述》,匯集了晉代至明代1300多年來眾多著名書法家的藝術(shù)瑰寶,如晉代王羲之、王獻之,唐顏真卿,明董其昌、文徵明、祝枝山等的佳作。此外還有稀世書法珍品《馀清齋帖》和《清鑒堂帖》。
漁梁壩
魚梁壩位于歙縣城南1公里的連江河畔,南端是龍井山,北端是郁亮古鎮(zhèn)老街這是一個古老的攔河壩在新 一條河。它建于唐朝,已經(jīng)維持了好幾代如今的大壩是清朝康熙時期的(1688~1693)在重建的基礎(chǔ)上,于2000年竣工。它長138米,底部寬27米,頂部寬6米,高約5米它是用一條條的石頭建成的,受到古建筑專家鄭的稱贊“江南都江堰”2001年,魚梁壩作為一座唐代至清代的古建筑,被國務院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魚梁壩北起魚梁水港,南接資陽腳,斷面為等腰梯形。壩面上有三個水閘,由北向南逐漸減少,用于正常水位時過水,洪水季節(jié)水從整個壩面流下。壩體由石頭砌成,條間用石頭銀榫、石鍵連接,如垂直每隔1.豎立約5米的石柱,增加上下樓層之間的結(jié)構(gòu)強度。
曹氏二宅
曹氏二宅,也稱“舟廬宅”位于徽州古城核心區(qū),位于歙縣會城鎮(zhèn)大環(huán)井街,古城府、與之相鄰的是郭旭石坊,由徽商后裔曹家興建于清末。曹氏二宅為四合院式二層建筑,寬11米,深13米,墻壁相連。屋內(nèi)構(gòu)件雕刻保存完好,是徽州古建筑傳統(tǒng)風格不斷發(fā)展的典范。
曹氏二宅由前院、主屋和一個小后院由三部分組成,六間寬,三間深,由兩個天井組成。沿街的墻是前院的外墻,高約5米除了一個正門外沒有任何開口,正門也沒有門雕,體現(xiàn)了古代微信商業(yè)沉穩(wěn)低調(diào)的特點。左右大門的入口都有精美的門頭雕刻。主屋兩個天井的北側(cè),是兩層標準的徽派古民居,華麗的木雕,全靠天井和大門采光;靠近南側(cè)的天井采用了明暗相間的布局。
曹十二寨被視為徽劇的展演基地“徽班進京”以故事為基礎(chǔ),展現(xiàn)了微劇文化及其發(fā)展史。
太白樓
太白樓位于徽州古城西部,靠近廉江。相傳這里曾經(jīng)是一家酒樓唐代詩人李白拜訪隱士徐玄平,曾在此飲酒后來為了紀念李白,酒樓改名為“太白樓”
太白樓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了李白紀念館,里面陳列著關(guān)于李白的書籍的生平和各種古代字畫、古硯、古墨、古歷等數(shù)千件文物。照壁上方的匾額上有“長天一勺”四個漢字,出自中庸第二十六章《天道》。柱上有楹聯(lián)“云山四壁醉,一樓風流話詩意”另外,還有一個李白在乎的地方、碎月灘、望仙橋等古跡。
太平橋
在廉江四江交匯處,有一座古橋橫跨框架,名為太平橋,俗稱河西橋。這座橋建于宋代端平元年(1234年)明朝弘治年間,改為拱橋。這座橋長268米,寬7米.1米,16孔,是安徽省最長的古代石橋,廉江三大古橋之一,享有“千里江南第一橋”的美譽。曾是古代婺源、祁門、黟縣、休寧等縣進入徽州府的主要道路。
徽商大宅院
徽商大宅院又名“西園”占地面積1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9000平方米。房屋將散落在歙縣,26棟明末瀕臨倒塌的建筑、具有清代和民國徽派特色的建筑的拆除和修繕,應當按照“復原”整個搬進了西園的原則。整個古建筑群聚集了牌坊、戲臺、亭閣、花園、水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一個有26座宅邸的組合式宅邸群、房屋數(shù)百間、天井36個、柱子1580根。此外,徽商中還有許多反映徽州文化的博物館公館,如徽州建筑歷史博物館、徽州雕刻精品館、徽州民俗館、歷代徽州名人堂等。
漁梁街
郁亮街是國家歷史文化街,被稱為江南第一水街。唐朝乾元二年(759年)市場一直形成到2021年,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當時徽商外出經(jīng)商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政府官員外出的必經(jīng)之路它叫做'徽商之源'
郁亮古街依山傍水,卵石青石鋪就寬約3米,長近1000米,兩頭低中間高,酷似魚頭、魚的背和尾,路上的鵝卵石就像魚鱗一樣,所以也叫“魚鱗街”兩邊有很多店鋪,都是灰墻青瓦的木屋沿街現(xiàn)存古建筑430處,保存完好的有320處,可以看到“泰源鹽棧”元和堂藥鋪”黃茂匯百貨號”等舊時店招牌。
崇報祠
崇寶寺,又稱巴寺,建于清代,位于魚梁壩東北幾十米處的郁亮街。寺廟占地276平方米,有三個房間和一個門樓、享堂、臥室和走廊是獻給那些自宋代以來為大壩建設(shè)做出貢獻的人的。壩附近有神廟、碑刻。大壩岸邊蹲著一只大石頭豬據(jù)說可以遏制“興風作浪”的蛟龍。上壁有一石龕,供奉土地神,有兩面“崇尚新聞,倚古,音靈耳目一新”對聯(lián),橫披“神威永鎮(zhèn)”他們與大石豬遙相呼應,共同庇護徽州人,為新 永遠的安江“風平浪靜”主體建筑魚梁壩周圍的這些附屬建筑,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
新安江
辛 安江是錢塘江上游的全稱發(fā)源于休寧縣境內(nèi)海拔1629米的五龍山風景名勝區(qū)主峰六股尖東坡,全長293公里,流域面積1522平方公里它穿過屯溪,經(jīng)過歙縣,叫做千島湖、富春江、錢塘江注入東海。辛 安江是徽商的母親河,它融合了中國和世界獨特的徽州文化和自然風光、古村落結(jié)合。
辛 安江山水畫廊位于歙縣,全長約70公里。兩岸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呈現(xiàn)高林山、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魚類的三維生態(tài)模式。詩人李白也曾感受到,并在此留下詩句:清溪清心,水色各異。不好意思,辛 安江,底是什么。在行人鏡里,在鳥屏里。
連江和鑒江是新疆的兩條支流一條河。河邊有座將軍山,紀念為人民建功立業(yè)的林將軍。此外,河中還有一個巨大的石礁,被稱為“妹灘”徽州女人常常在這里送別遠方的親人,尤其是新婚的妻子,更是含淚依依不舍,故名。
清涼峰
清涼峰位于歙縣、浙江省績溪縣與林縣交界處安縣,海拔1787.4米,這是繼黃山主峰之后華東地區(qū)的又一高峰。1953年,國家組織了一個由前蘇聯(lián)專家組成的調(diào)查組當它通過績溪縣的江南第一關(guān)到達這座山時,根據(jù)它的氣候特點,它被命名為梁青峰。清涼峰是安徽省六大自然保護區(qū)之一。
清涼峰自然保護區(qū)占地15平方公里。該地區(qū)有山谷和山脈“臺地”和群頂“小平原”等獨特地形。著名的景觀是七松崗、鯽魚嶺、黃石口崖、里壁崖等。清涼峰的奇石景觀多達四五十處,立在墻上的石峰千變?nèi)f化,有的像鳥,有的像動物其中奇石是清涼峰的一大特色,包括駱駝石、觀音石、飛來石、仙人遺墨等。
徽州國家森林公園
徽州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歙縣,是甘熙風景區(qū)。成立于1992年,占地53.15平方公里,空氣清新,多種珍貴野生動植物是人文景觀、集自然景觀于一體的風景區(qū)。
公園里有甘熙山、紫陽山、圣僧庵、石廟和清涼峰是五個景點,其中有辛棄疾的創(chuàng)始人鑒江之墓一所繪畫學校、著名畫家王才柏墓、化學家曹墓和革命音樂家張數(shù)全身像。此外還有——匹云山莊,投資2200萬元的涉外星級酒店。1999年,徽州國家森林公園被評為全省旅游文明創(chuàng)建先進單位。
文化活動 編輯本段
徽州古城民俗文化節(jié)
徽州古城民俗文化節(jié)由安徽省歙縣委主辦、歙縣人民主辦的文化活動是黃山國際旅游節(jié)和徽州文化節(jié)的系列民俗節(jié)日之一。該節(jié)日始于2005年,每年舉辦一次。到2020年,已經(jīng)舉辦了十五屆。節(jié)日期間,歙縣除了《徽州童鼓》《徽州花燈》010《蚌殼舞》等徽派民間舞蹈外,還有《鐘馗出巡》10《鐘馗除妖》等鐘馗系列民間節(jié)目。不僅舉行徽墨、歙硯、徽州四雕精品展、辛作品展安畫派成員 作品、京劇回娘家”和古卷民歌專場、農(nóng)家樂”徽菜品嘗、《鐘馗嫁妹》出版論壇和歙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專家研討會等文化活動,以及徽墨佘艷特產(chǎn)展、新安書畫精品展、歙縣最佳攝影展等主題展覽。文化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了徽州民俗的精髓,展示了徽州技藝,弘揚了徽州文化。
中國(合肥)安徽美食旅游節(jié)由中國烹飪協(xié)會主辦、安徽省商務廳、安徽省旅游局、合肥市人民政府主辦美國政府推廣徽菜文化、發(fā)展美食產(chǎn)業(yè)、推廣省會旅游的盛會。第一屆將于2006年12月8日舉行,以后每年舉行一次具體日期不確定。節(jié)日期間,開幕式,大型美食園活動,100名記者,100家旅行社“相約合肥古城,探尋徽州古韻”媒體聚集和踩線活動中式小吃展中國烹飪大師和中國徽菜大師掛牌表演五派徽菜精品展特色農(nóng)家菜評選美食電影周尋找民間食神(特色私房菜)等活動。
徽州古城全國攝影展
2016年,徽州古城舉辦第一屆“尋美徽州古城”此次攝影大賽由安徽省攝影家協(xié)會主辦、黃山攝影家協(xié)會主辦。
2019年5月18日《中國攝影》雜志、相約徽州2019由歙縣人民 美國政府·中國(歙縣)徽州文化暨第三屆全國徽州古城攝影展在新河畔百里畫廊正式啟動一條河。其中首屆“歙縣影像調(diào)查”是本次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全國招募攝影志愿者。到2022年,徽州古城全國攝影展已經(jīng)舉辦了六屆。
騎行賽事 編輯本段
2021年3月21日,不僅騎行·2021年歙縣第二屆環(huán)黃山自行車賽第三屆環(huán)長三角自行車賽,站在鄭村鎮(zhèn)唐越牌坊組嘉寶園,500名騎行者參與的活動正式開始。同年3月27日,第一屆在黃山歙縣徽州古城徽州府衙門口舉行“紫云山居杯”黃山·徽州1000公里超級越野賽鳴槍。
開發(fā)保護 編輯本段
1984年,歙縣政府成立了濰州古建筑研究所。次年,歙縣古城保護與建設(shè)委員會成立。
1986年,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成立。
1991年,斗山街古街區(qū)管理委員會和歙縣文物指導委員會成立。
1992年,歙縣文物保護委員會成立。
2008年底,徽州古城管理委員會成立,下設(shè)徽州古城管理處“古城辦”次年七月一日,谷城府、申遺辦、名城辦(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辦公室)三辦合一,新成立古城辦,統(tǒng)一保護管理。
條文規(guī)定
1984年,歙縣政府組織編寫了第一版《歙縣徽州古城保護規(guī)劃》并頒布實施。1986年《關(guān)于加強古城保護的通告》頒布實施。
在2000年,《歙縣縣城建設(shè)管理規(guī)定》、(《關(guān)于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的通知》)《歙縣文物保護管理辦法》已陸續(xù)推出。
在2002年,《關(guān)于印發(fā)〈歙縣文物保護管理實施辦法〉的通知》、《歙縣許國石坊保護管理暫行辦法》等保護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力求新建筑與歷史建筑相協(xié)調(diào)。
2015年,歙縣啟動徽州古城墻世界文化遺產(chǎn)申報工作,編《關(guān)于印發(fā)三個國保單位保護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徽州古城城墻保護規(guī)劃》。
2016年《歙縣徽州古城城墻保護管理辦法》頒布實施。《歙縣徽州古城保護條例》古城內(nèi)的建筑施工、修繕、審批手續(xù),公共設(shè)施建設(shè)管理、文物和古建筑保護、節(jié)能減排要明確界定。此外,每年的11月21日被定為徽州古城保護宣傳日。
2017年《條例》發(fā)布。
2020年6月29日,歙縣官方公布《徽州古城物聯(lián)網(wǎng)防火云平臺建設(shè)方案(2017-2020)》。
具體措施
1949年后,文博部門收集了大量散落在歙縣各地的碑刻,并修建了新 20世紀80年代的紀念花園。
在1979年,人民 安徽省人民政府撥款修建了長慶寺塔的基礎(chǔ)大壩,同時修復了塔身,鋪設(shè)了觀光步道。此外,新區(qū)連江大橋和新 練江以西正在修建一條公路,直通百花臺火車站。
1984年,崇義學校舊址改建為陶行知紀念館,1991年和2003年兩次擴建。
1991年,西門古城墻修復近百米。1996年,古城人民捐款修復太平橋。
2000年11月,徽園建成開放。
2002年,郭旭石頭廣場周圍的建筑被翻新。次年,大環(huán)井街曹宅修繕完畢。第二年,80米的城墻被修復加固。
從2009年開始,古城徽州發(fā)展了黃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進一步保護、利用古民居。在這個項目中,共有18座古宅被納入到這個項目中。同年,在中和街實施綠化亮化工程,利用時令花卉和盆栽對中和街進行點狀綠化。街道設(shè)置懸掛古董路燈,用于一些建筑(構(gòu)筑)物布置點式光源。此外,徽州府按照明代弘治年間的建筑條例進行了修復。
2011年,新一輪徽州古城修復工程完成,其中徽州府修復工程歷時兩年,按照明代府的資料和風格進行重建。其他項目還包括拆除不符合古城風貌的建筑,對古城墻進行保護性修復、鐘鼓樓、府前街等文物古跡,并在中和街、斗山街、石亨街等歷史街區(qū)將進行立面改造、旅游業(yè)態(tài)規(guī)劃與發(fā)展等。
2013年,歙縣政府多次恢復文物古跡,有意識地控制新建,保留歷史城區(qū)內(nèi)的傳統(tǒng)風貌,將建筑高度有效控制在古縣范圍內(nèi)。
2021年9月,33個重點保護單位的第一階段已經(jīng)完成(國省市保)物聯(lián)網(wǎng)覆蓋,安裝報警觸發(fā)裝置、獨立光電感煙火災探測報警器、800多臺報警終端等設(shè)備。
重要事件 編輯本段
2005年,徽州古城旅游區(qū)正式成立。
2008年4月15日,古城朝天門主墻與越城交界處南段一段墻體發(fā)生坍塌;同年6月11日,西岳城古城外一座18米長的城墻突然倒塌;2011年6月20日,靠近正門的古城墻大面積坍塌。2012年4月14日,第一屆“中國古城文化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高峰論壇”在歙縣尚輝大廈的院子里舉行。
2014年11月29日,在重慶舉辦的中國四大古城文化旅游融合發(fā)展研討會上,歙縣徽州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四川閬中古城和重慶安珠古城結(jié)成戰(zhàn)略聯(lián)盟,加強對古城的保護和利用、文化旅游一體化發(fā)展、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中的交流合作。
2022年1月1日起,歙縣徽州古城取消入城門票。7月,歙縣與阿里巴巴合作開發(fā)“淘寶生活游戲地圖”在線上,地圖嵌入了徽州古城的特色景觀和標志性建筑。同年,受流域強降雨影響,歙縣被淹,徽州古城被淹,高考延期,損失35億余元。
2023年,歙縣整合推出《提升徽州古城文化內(nèi)質(zhì)和外在形象五年行動計劃》《探尋徽州府衙》等數(shù)十門優(yōu)秀研修課程。其中,“徽州古城精品研究課程”位列“為在內(nèi)地求學的港澳青年推薦的產(chǎn)品”位居榜首,是安徽省游學唯一推薦產(chǎn)品。
相關(guān)榮譽 編輯本段
1986年,徽州古城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08年,徽州古城榮獲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稱號。
2014年,徽州古城被列為國家5A級景區(qū)古徽州文化旅游區(qū)的組成部分。
2022年,徽州古城被評為安徽省文明旅游示范單位、安徽省職工療養(yǎng)基地、非遺旅游景區(qū)。
附件列表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lǐng)域),建議您咨詢相關(guān)領(lǐng)域?qū)I(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