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寺
東林寺是中國凈土宗的發源地,是南傳佛教的中心,也是凈土宗初祖堂所在地隋朝以后,成為中國八大佛教道場之一。東林寺為“一寺兩址”該格局由林東祖庭和東林寺凈土園組成,兩者同屬林東僧團,并行管理他們都繼承了古代白蓮教的遺產“持戒念佛”為家風。
林東足亭位于廬山北麓,西林寺以東,占地20萬平方米。東林寺在東晉太原十一年(386年)由江州刺史桓伊出資,慧遠大師所建。唐宋元明時期,佛教誦經制度漸成體系,慧遠大師被尊為蓮宗始祖,廬山東林寺成為蓮宗始祖。明清時期,古寺逐漸衰落。文革”之后托林吉逐漸康復。1979年,托林吉作為宗教活動場所開放。全寺格局為園林式,正殿在殿前,前廊與大后房中央佛塔相連,形成一個整體的方形體系,建筑特色基本為唐宋風格。
東林寺凈土園創建于2007年,位于廬山市溫泉鎮,占地230萬平方米。寺廟整體建在山上“川”之字形布局,中軸線延伸,兩翼側分,仿唐建筑。凈土花園核心建筑——林東大佛于2013年竣工安裝。
歷史上很多名人高適都與東林寺結緣,包括佛祖釋迦牟尼、智者大師、鑒真大師、李世民、謝靈運、陶淵明、孟浩然、韓愈、白居易、柳公權、王安石、蘇東坡等。藏品中有許多文物,包括東晉元恭翻譯經典的翻譯臺和無錫的西域經典、《柳公權殘碑記》清末康有為題寫。1983年,東林寺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漢族地區重點佛教寺廟和江西省三大國際交流道場之一。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初建期
公元381年,因北方戰事,慧遠大師從荊州抵達旬陽看到廬山自由寬敞,他決定在這里修煉。他的同學惠雍大師就住在賽麟趾,但因為地方小,他不得不自建龍泉精舍。公元384年(太元九年)該寺由江州刺史桓伊出資,始建于386年(太元十一年)寺成。
390年(太元十五年),慧遠大師邀集“息心貞信之士”123人聚集在東林寺般若云臺精舍,成立了中國第一個佛教社團——白蓮教。這個社區起初沒有正式名稱,中唐以后才被冠以此名“白蓮社”,并出現了“蓮社十八高賢”之說的流傳。
太元十七年(392年)慧遠派了他的弟子法凈,他按禪宗經書的規律收集的東西不多、達摩帶他去西域求法,后來取回了很多梵天經典。《廬山志》等史料也記載了法經、帶領僧人到西域求法取經的歷程。14年后,他們終于到了古印度 ,索要了200多卷經書。其中,100多卷被放置在昌和當時的安,由天竺的和尚翻譯。其他100多本書被帶回東林寺,由一位來到廬山東林寺的印度高僧陀羅Tuo bhadra翻譯成經文,其中包括《十誦律》《修行方便禪經》慧遠為此介紹并稱贊了 。
416年,慧遠死于東林寺題詞是謝靈運寫的,宗炳為他立了碑。慧遠大師被尊為佛教凈土宗的始祖他在托林吉住了30多年,寺里住著上千名僧人。惠媛去世后,托林吉抑郁了很久再加上當時帝國政府經濟蕭條,對東林寺的經濟援助也少了很多。
輝煌期
大約在公元582年,楊迪下令將東林寺和廬山附近的兩座小寺廟合并成一座大寺廟。東晉南朝時期(420年-589年)著名的佛寺很少,大多建在城市里,藏在山里的寺廟很少。慧遠止于廬山,建東林寺,代表了佛寺由城入山的趨勢,成為中國弘揚佛教中國化佛教中國化大趨勢的代表。東林寺建在廬山西北的林東山腳下,官道在寺外這是九江到建昌3356(今永修) 的必經之路。惠遠還在東林寺周圍修建了龍池、清泉、龍泉、圓覺、中大林、上崇福、尚華鄧程寺形成了以東林寺為中心的廬山寺廟群,使廬山成為當時中國唯一的佛教中心。
公元727年,托林吉的一座佛塔被重建。公元731年,佛寺再次修復。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到東林寺,問政“聰明泉”碑。唐太宗又加了修改,簽了字“太平興龍寺”,作為中國八大佛教道場之一。
唐天寶年間(742年-756年)鑒真大師在智恩大師的陪同下,將林東的蓮花品種帶到日本推廣凈土法門從此,日本的蓮宗尊稱東林寺為“祖庭”后來曇邕、曇詵、慧永、山陰、惠晶在這里出家,印度塔也是如此開明的圣賢。
唐肅宗于公元756年開始在東林寺學習儒家經典并繼續深造,并保持了近20年。凌云殿建于公元770年,作為誦經殿。唐大中年間(847年-860年),“托林吉的亭臺樓閣多達310座,藏書萬余冊,僧人數百人。
動蕩期
自從唐武宗摧毀了佛陀,也就是說,“會昌法難”之后,托林吉徹底虛弱了。會昌五年(AD 845 )唐武宗寫了一封信,要摧毀世界上所有的神廟,俗稱“會昌法難”東林寺也未能幸免,僧侶們將經書和一些菩薩藏在了廬山懸崖上的山洞里。
宋元豐二年(1079年)皇帝寫了一封信來復興林東,并很快重新擁有它“廈屋千楹”陸游《游廬山東林記》云絲“在世界上是極其壯麗的,雖然福建和浙江著名的藍色不能趕上”同年,宗申升林東為禪寺,南昌太守王紹邀昌宗為方丈。
1080年12月,宋代畫家李受其友之邀,創作了一幅《蓮社十八賢圖》的畫,畫的主題是回元元他發誓要在托林吉成立一個協會。同年,圣旨改為林東太平興國寺。
紹興二年(1132年)岳飛在江西拉平了游弋、湖廣等地游客曹誠后,駐江州兩年多,多次造訪東林寺,并特別邀請禪師惠惠大師擔任東林寺住持他們經常一起研究佛經。淳熙十六年(1189年)托林吉遭遇火災,損失巨大。元建友七年,東林寺毀于火,方丈清哲提議重建。
到元延祜七年(1320年),寺盡毀于兵禍。由于明朝皇帝朱是佛教徒,它在明朝初年重建。1373年,托林吉的山門被當時的居民移到了湖中央的泉水附近。明萬歷年間,“四面八方的學者來來往往,不下兩千指。
衰落期
進入清朝后,東林寺并沒有太大的起色,屢遭劫火而復得。在康干盛世,東林寺修復了一些亭臺樓閣和寺廟,但規模遠不如過去。咸豐四年(公元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叛軍與清軍在九江廬山等地交戰,附近寺廟被燒光,東林寺也未能幸免寺內只剩下金剛經銅塔、六朝松、孤僧骨塔等。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托林吉的建筑已基本修復。民國建國以來,內憂外患,軍閥混戰,托林寺依然很冷,沒有發生重大進展。
抗戰期間,九江淪陷,日軍進駐廬山。因為國軍撤退,兩軍沒有交戰,托林集沒有陷入戰爭,駐扎在托林集的日軍就是診所。在此期間,日軍挖掘塔墓,破壞文物,玷污廟字,托林寺再次遭到破壞。
新中國成立前夕,托林吉只有幾間破房子。后期文革一片廢墟。佛像、器物被砸破損,《金剛經》明銅塔被拆很多雕像和文物被當廢品賣了,郭毅大師被送到了肯牧場。托林吉于1969年成為楊鎮化工廠當時工廠的污染對寺廟和周邊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
修復期
文革”之后,隨著國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實施,托林寺迎來了新的發展。1978年,石應邀到激勵西林。1979年,托林寺作為宗教活動場所開放,恢復了以住持為首的寺廟管理體制郭毅大師被選為托林寺方丈。
1981年11月,郭毅大師在托倫吉首次主持了三潭大戒儀式。1983年,托林寺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漢族地區重點佛教寺廟和江西省三大國際交流道場之一。
1984年,中國香港、澳門、普陀山、上海及海外的僧俗人士投資興建大雄寶殿。1985年正式奠基,歷時五年“大雄寶殿”正式落成。1986年,日中友好凈土宗會前往托林寺祭祖。
1989年,托林寺重新開放了千年甘露戒,并舉行了第二屆三壇大戒傳授儀式。1992年,祖庭正殿落成,召開第一屆蓮花勝會,成立凈土宗文化研究會。1993年,托林吉創辦江西佛學院。
拓建期
1993年11月17日,在目睹了天壇大慈大悲的佛像后,郭毅和尚許下了一個很大的心愿,要建造一座大型的阿彌陀佛石像。發愿后的第二年,一個叫郭的和尚死了。
1994年10月,時任中國佛學院副院長的傳賢升任托林寺方丈,帶領林東和尚團繼續推進大佛的建造進程,完成了林東大佛由石像變為銅像并逐級報批的過程。
1995年3月,在傳銀大師的主持下,制定了《廬山東林寺執事公約》,還制定和完善了《廬山東林寺共住規約》《東林寺念佛堂規約》3010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1996年,托林寺蓮池東西兩側、天王廟前建鐘鼓樓,中軸線后平移臺旁重修上塔。2000年,托林吉規模更大,總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
2003年9月,傳印長老將大佛的事業委托給他的弟子達大師安。至此,林東大佛的建設正式開始。2008年6月,阿彌陀佛圣像歷經五年四次大調整才最終完成。
2007年,托林寺凈土園創立,位于廬山市溫泉鎮,毗鄰圣山匡廬。完成的林東凈土花園是一個信仰的集合、弘法、修行、教育、安養、慈善、集佛教交流于一體的多功能佛教場所。
2007年底,托林寺成立了一個研究機構,其使命是探索佛教藝術的深刻內涵,創作高品位的佛教藝術作品,即'林東佛教藝術學院'
2015年,林東大佛中軸線主支撐殿基本完工。2013年4月,林東大佛建成并入庫。
2017年,林東足亭中藥房和西藥房合并,改建為“伽陀院”
2022年,托林寺樂圣佛殿竣工樂圣佛殿是一座全木結構建筑,仿宋式大木殿,依山而建,面闊五間、神參有四間,建筑面積約473平方米,可容納400名僧人同時念佛。
2022年9月27日,在林東祖庭的元恭鐵塔,一座新落成的紀念林東十八位貴族的紀念碑“遠祖紀念堂”正式開放。
地理環境 編輯本段
托林寺位于九江市廬山西麓,在九江市以北16公里,廬山牯嶺街以東50公里處。廬山托林寺建在廬山腳下,在一個山谷里,群山環抱,綠樹成蔭,寺前有一條虎溪流過。根據《東林寺常住財會制度》:廬山腳下的托林寺,建于晉太原九年惠遠。這座山有九重的形狀,絕對雄偉,寺廟的居所在森林和山谷中尤其美麗。扛著一個爐峰,旁邊有瀑布,劉清環形臺階,白云生大樓,還有冥想室,最隱蔽的地方。儀式中的一切都令人耳目一新。
托林寺凈土園位于廬山市溫泉鎮,在這里它被稱為“淵明故里”之稱。該寺位于廬山南麓,廬山以北,鄱陽湖以南,溫泉鎮以東,昌九高速以西。
廬山,又名匡廬,位于江西省北部,東臨婺源鄱陽湖,南接南昌滕王閣,西接京九大同,北臨長江、奇、險、秀名揚天下“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由于司馬遷 s名銜《江西通志》西漢之南,以奇景隱逸駐足宗教共藏詩墨觀賞而被譽為隱逸文化圣山。
建筑風格 編輯本段
建筑布局
托林寺由凈土花園新區和林東足庭組成“一寺兩址”,有著“南有林東大佛,北有安百里舊社會”三三三五四的格局南北呼應,延續了千百年的林東家族風格;三大宗教同源,共享人性和魯玉娥教。
東林祖庭
林東祖庭是托林寺的一個老區,位于長江南岸,廬山西北麓,南面面對香爐、天地峰北以分水嶺為界,上以塔為界,西北為顧薌,東南為五龍潭。廟前明堂開,香爐峰拜,紫煙不斷,虎溪常流。整個寺廟布局規整、莊嚴宏偉,殿堂樓閣復雜、結構分明。
東林寺凈土苑
托林寺凈土園位于托林寺新區,廬山南麓,廬山北麓,鄱陽湖南麓,溫泉鎮以東,昌九高速以西園內有觀音堂水庫和幾個生活用水的小池塘,森林茂密,植被豐富,地勢起伏不平林東大佛矗立在這里。托林寺凈土園是在四位弟子的純粹倡議下建造的,為海內外信徒包括游客提供共享道場,從不收門票。
建筑格局 編輯本段
東林祖庭
整個寺廟的格局是園林式的,以寺廟為主,園林為輔。正殿在殿的最前端,前廊與大后室和中央佛塔相連,形成一個完整的方形體系。這種中央對稱的形式是公元220年至589年中國寺廟園林的典范整個寺廟公園與自然環境相結合,形成寺廟園林的基本形態。寺廟花園里種著荷花松樹和石板路、佛塔、石橋石椅慘。
建筑結構采用多種形式的組合,多指中心集中,外圍分散的住宅風格。寺廟建筑大多以山口門為中心對稱分布,從山口門到神韻殿再到其他殿堂。建筑特色基本是唐宋風格。
東林寺凈土苑
托林寺凈土園位于廬山市溫泉鎮北部,四面環山,林東大佛呈拱形居中,形成百越朝宗格局。這座寺廟依山而建,顯示出“川”九曲山一體布局風格,中統山頂,兩翼,殿堂典雅,巨佛高聳,廣場寬闊,呈現仿唐朝神韻。
中軸線規劃為天王殿、大雄寶殿、三圣殿、拜佛臺、接引橋、幾個地區,如大佛臺,其中鐘鼓樓、登山階梯、服務區相互連接,形成一個既錯落又呼應的空間整體。朝圣的路線平緩陡峭,到達寬闊的儀式平臺。
沿著凈土園山門一路走,穿過三大殿,進入中軸線中間的李超區。區域以拜佛臺為中心,前端由信義路和攀登廊組成,兩側青山綠水。在東邊,有一座松散的小山,而在西邊,有一座小山聳立著。
主要景點 編輯本段
東林祖庭
文物室
隸屬托林寺凈土宗文化研究會的林東文物室,陳列著70多件重要文物,展示了托林寺自1600年以來的興衰和重建歷史。新建的文物室面積很大、裝飾典雅,從原來毗鄰大雄寶殿的廣場搬到這里,更方便信徒觀看。
白蓮池
白蓮池位于天王廟前,面積約1050平方米池中有一滴水觀音,坐于蓮花叢中。慧遠建立了林東,即在池塘里種植荷花。古蓮因為蓮花池屢戰屢淹而滅絕。1990年10月,日中友好純學者協會理事長、佛教大學的滕唐龔俊教授送來了鑒真東渡時從林東帶來的白蓮品種。
天王殿
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天王殿,在大雄寶殿前30米的中軸線上,占地315平方米。斗拱、單檐,綠琉璃瓦。天王殿前供奉著彌勒佛法,彌勒佛像后來供奉給了韋陀菩薩面對大雄寶殿的放生,大殿兩側供奉著四大天王,——位東方天王、南方增長天王、北方多聞天王、西方四大天王各持法器。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托林寺的主體,1985年開工,1989年竣工。由南京工程學院古建筑專家設計,為宋式建筑,斗拱、戧脊、垂檐、綠琉璃瓦。橋臺占地1100平方米,高2米,總高21米。大殿正中是三尊佛,即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佛背消災延壽藥師,島上千手千眼觀音觀音佛像32尊,兩側各16尊。寺廟兩側是十八羅漢。
神運寶殿
神云殿于1978年拆除重建,由釋迦牟尼葉佳使用、阿難、文殊、普賢、觀音諸佛像。陸游《入蜀記》歲:神運殿就是龍潭,深不可測一個晚上,鬼神把它塞了進去,運了上好的材料,做了這個廟我不 我不知道這是真是假。然而,這個詞已經用了很長時間了quot幸運神殿quot被唐湘培注銷了。傳說慧遠創辦托林寺時,苦于峰巒險峻,找不到理想的寺址,又擔心籌集和運輸建筑材料。突然,夜晚出現了平坦的基址,一個池塘里不斷流出折疊的樹木建成后,鬼神常在夜間出墻,故該廟建成后得名“神運殿”
三笑堂
三笑廳就在神韻廳的旁邊,17年來一直是國家的(1928)該寺為僧人禪凈所建,民國時期殿內有一石“虎溪三笑圖”,描繪了“虎溪三笑”的故事。康有為 堂外左墻嵌詩與清光緒十五年(1889)我第一次參觀這座寺廟時,發現了和劉的題詞;右邊墻上嵌著一塊破碑,只剩10個字和尚苗栗在林東街的泥土里挖出來的。三笑音樂廳年久失修,直到1979年才得以重建。
五百羅漢堂
羅漢堂于1985年動工,1989年竣工。羅漢堂是一座走廊形的大殿,位于大雄寶殿兩側,各長41米,寬16米,占地656平方米。左右大殿分別擺放了五百羅漢。墻上刻著《功德無量碑》,記錄著托林寺自1978年恢復以來國內外著名寺廟的僧尼、居士捐款名錄。
十八高賢堂
十八高仙殿位于神韻殿側,相傳是慧遠和十二位凈土儒生釋安百里社經的地方柳承志嵌在大廳的兩面墻上、雷次宗、周續之、宗炳、張野、張詮、慧遠、慧永、慧持、道生、曇順、道炳、道敬、曇恒、曇詵、慧睿、佛馱耶舍、佛馱跋陀羅的18個人的圖像,每個人都有一米高。
伽藍殿
加拉帕戈斯神廟重建于1992年,共兩層,占地170平方米。在加拉帕戈斯神廟里,供奉著孤獨的長者、托米王子和波斯國王是伽藍菩薩的三個代表。
藥師殿
藥劑師 大雄寶殿位于大雄寶殿前廣場的東側,與西側的藏廟相對應。整個大廳占地1000多平方米,暗二層,下層是書畫院,與王茜花園平。大廳正門的門楣上有一塊匾,上面寫著“藥師殿”三個大字,是清代易炳壽的隸書;兩邊的門柱上有一副對聯,對聯是“大醫拔苦毒敷藥,延壽尊愚為師”
殿內正中供奉著“藥師三尊”,亦名“東方三圣”中間是藥劑師 s琉璃佛,又名藥師佛,高四米多他仰面而坐,左手拿著藥罐,右手放著無畏的印章;左右是兩個脅侍,分別是太陽照遍菩薩和月光照遍菩薩,兩人高三米,一廂情愿地坐著,都手持蓮花,在蓮花臺上分別手持日輪和月輪。
地藏殿
地藏殿是凈土園中軸線的四大殿堂之一位于大雄寶殿前廣場西翼,正對東翼藥師殿。整個大廳占地500多平方米,高一層。正門門楣上方掛著一塊匾,上面寫著“地藏殿”三字;左右梁上各有一副對聯,上面寫著:許一個善良的愿望,珍珠在通往極樂的路上閃耀;帶著憐憫,金喜珍打開了地獄之門” 。殿內基座上放置一個超長壁龕,由上述柏木制成,立面雕有荷花及各種裝飾圖案,并繪有天然漆及金箔銅飾。龕室供奉著十三尊神像,正中是菩薩主像,左右脅侍是道姑和龔敏長老,下兩側是嚴君十殿。
主的雕像,加上須彌山,有四米多高它是唐代等感菩薩的形狀,頭上戴著金色的皇冠和彩色的緞子左手綁著一個聲明,右手拿著一個摩尼寶珠。圣者兩側的兩個恐嚇者是站立姿勢,兩米多高。明道和尚個子很高,左手手掌放在胸前,右手卓著張西;老龔敏戴著一頂皂色的皇冠帽,穿著深紅色的服裝,雙手交叉鞠躬。
觀音殿
觀音殿是凈土園中軸線的四大殿堂之一位于極樂堂北廣場東側,與西側祠堂遙相呼應。整個大殿占地500多平方米,單層回廊結構,南北兩端用回廊相連。屋頂是歇山頂的風格。正門上方掛著一塊匾,上面寫著“觀音殿”三個篆字;兩邊門柱上各有一副對聯,是對聯云:灑上甘露,火宅就會變成一個涼爽的地方;蕓蕓眾生,逆境就是好運。在寺廟的南端,靠近極樂堂的一側,有一個綠色的屏幕,其中有一個拉石面,上面寫著“香云”在北端盡頭,也有一塊側石,上書“廣大靈感”
這個大廳有11米多深,46米長龕臺上供奉著十六尊雕像中間是觀音菩薩主像,高三米加上底部的住友,足有四米多高是一尊唐式等感菩薩,姿態交錯,頭上有冠,有墜。他身后有一個彩繪背光,高43米。主像左右各有六個化身,高三米多,是觀音、合掌觀音、如意輪觀音、楊柳觀音、白衣觀音、鮑忠觀音和魚簍觀音等。觀音菩薩主像前左右兩側,福運侍立、龍女,身高近兩米,外形似小孩又似小孩吉祥呈雙手合十之狀,龍女雙手合十封印。
藏經樓
佛經亭,又名文殊亭,位于白居易《白氏長慶文集》高圣殿后、乾隆版《龍藏》和日本和尚贈送的《大藏經》等1985年的珍品都藏在這里。據《遠公文集》例,毫不猶豫地離開廟門。
文佛塔
文佛塔是在寺后山上原有塔的基礎上新建的共9層,一至七層門上均有銘文,一為文佛塔,二為逍遙天,三為光聲天,四為滿清天,五為福天,六為觀天,七為官樂天。
遠公塔院
元恭鐵塔位于托林吉的西北部最初的塔是在20世紀80年代重建的由于這里氣候潮濕,年久失修塔樓頹廢,地方小。在仲夏,我經常重建寶塔。在元恭塔的中心是元恭塔,原名紀寧塔,并由川音長老題寫了一個牌匾。在塔的兩邊,大廳被添加到形式中“品”字型環抱的格局。
元恭塔庭院的西面是祠堂,與中央的冷凝塔遙相呼應此殿寬三米,主體為純木結構,內有蓮社十八位貴人雕像。其門頭懸“遠祖紀念堂”長老為托林寺和尚手書的牌匾,兩邊有對聯云:聯宗圣賢傳,萬代凈土,祖上為證,寺院遺教,根植千年佛法。進寺后,是達 一個和尚“開山祖師”四字橫匾。在大廳的中央,是慧遠 的父親被供奉。左手拿著掛珠,右手拿著尾巴,就像在說。兩側分列慧永、慧持、道生大師,佛載耶舍和,還有劉等遺民、宗炳和的雕像偉大的外行人。
凈土苑
凈土苑牌樓
從凈土園中軸線的正門,有凈土園牌樓,高14米多,寬近7米。凈土花園的拱門中間是大師弘毅 的印章字符“香光莊嚴”兩邊的對聯是川音明學等長輩和大書法家題寫的。頂部的五個馬尼祖代表佛陀和佛陀它的光芒閃耀。牌坊背面,中間是印光大師的手跡“故鄉風月”,“故鄉”代表極樂世界,“風月”代表眾生佛性,——局部風景。兩側六座經樓,刻有阿彌陀佛四十八愿;水景代表極樂世界的八功德水;達華蓮表現了一個高檔的天堂。
山門牌樓西側有一座四角方形亭閣,為純木結構,亭梁上寫有額頭“洗心池”三字。洗心池就是要恭恭敬敬的洗手、漱口的地方。亭內有一石池,由大理石砌成,刻有池體“八功德水,洗洗你的心,展示你的純真,并致以敬意”的字樣。山門東側有一大理石柱,高約十尺,柱頂有獅子,發出獅吼。柱身鐫有“永久免費入苑”六字。
天王殿
穿過凈土園的大門,穿過水景,一路走到大門廣場,就是中軸線上三大殿集群中的第一座——天王廟建筑群。天王殿綜合體由天王殿組成、東西配樓、連廊、假山、阿育王柱和金水橋等天王殿是“君”殿,東西配樓為“臣”寺,三個是由一個走廊連接,顯示“品”字形布局。天王殿占地近500平方米,采用歇山頂重檐結構頂樓重檐下掛著一塊牌匾,用來印長輩的書法“東林寺凈土苑”六字;二樓重檐下還有一塊匾,是蘇軾寫的“天王殿”三字。大廳三層樓高,頂層是圖書館,中層還在規劃中,一層是正廳。廟的一樓高出廣場兩米多,前三門后三門,象征“空、無相、無愿”之三解脫義。
天王廟兩側的兩座山,代表著凈土文化的傳承。西面是靈九山的峰形,因此而得名“竺乾梵音”東面是漢陽山的峰形,因此而得名“匡廬蓮光”天王廟正門前是金水橋,大理石材質,單孔拱券設計風格。橋面微彎,橋身如畫水彩虹有三座橋,中間的橋最寬,左右各有兩個座位。橋面兩側的護欄上,有統一雕刻的蓮苞。
在東西二橋一側的水池里,矗立著一根阿育王柱,上面刻著“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大字分別由尹光大師和弘毅大師書寫,柱頂雕刻有獅子和蓮花座。
蓮花池廣場
漫步過金水橋,穿過天王堂,然后來到蓮池廣場。荷塘是表達極樂世界的七寶塘、八功德水。池中央有漢白玉龍柱,頂部有精致寶塔,頂部有摩尼珠。昨天,慧遠大師在廬山托林寺成立了一個蓮花俱樂部,并帶領許多人勤奮地學習佛教在西邊,他挖了一個池塘種荷花,在水里立了十二片木蓮葉。為了繼承祖庭的遺產,這個水池也放在新興的凈土園。
極樂殿
從蓮池廣場北端開始,是中軸線三大殿中的第二個極樂堂。整個寺廟高約20米,占地面積近940平方米。極樂殿的主題為“托米 慈父趙紅立誓要拯救九界眾生,觀音非常幫忙希望國王能接見佛教徒”阿彌陀佛坐結中間,上品有印左邊是觀音菩薩,冠上有一尊佛像,代表阿彌陀佛的慈悲;右邊是菩薩,天冠上有一個充滿光明的寶瓶座,代表阿彌陀佛的智慧。
光嚴塔
從極樂殿后面穿過廣場,再爬幾十級臺階,就是中軸線上的標志性木質建筑——嚴光鐵塔。嚴光塔位于極樂堂和大雄寶殿之間,四周花木扶疏,兩側回廊環繞。光嚴塔寓“香光莊嚴”三層樓,總高約23米,供奉釋迦牟尼佛水晶舍利和燃燈古佛。
大雄寶殿
從嚴光鐵塔出發,有一個廣場,廣場的東西兩側是藥師殿和地藏殿,這是一個從遠處看是對稱的走廊結構。大雄寶殿位于中軸線前端的中央,俯瞰南面的樓閣群,北面直通山頂,左右大殿環繞。三路佛——供奉在大雄寶殿,中間是釋迦牟尼,東邊是琉璃佛,西邊是阿彌陀佛。匾額上分別題寫“調御丈夫”悲智雙運”海印三昧”調御丈夫”指的是十佛之一,既能控制自己,又能控制丈夫。悲智雙運”這是為了崇拜釋迦牟尼佛s 500愿在土地,并在他100歲的時候來到這個世界在他婆婆的世界度過眾生。
觀音殿
觀音殿是凈土園中軸線的四大殿堂之一位于極樂堂北廣場東側,與西側祠堂遙相呼應。整個大殿占地500多平方米,單層回廊結構,南北兩端用回廊相連。屋頂是歇山頂的風格。這個大廳有11米多深,46米長龕臺上供奉著十六尊雕像中間是觀音菩薩主像,高三米加上底部的住友,足有四米多高是一尊唐式等感菩薩,姿態交錯,頭上有冠,有墜。
藥師殿
藥劑師 s殿位于大雄寶殿前廣場的東側,與西側的藏廟相對應。整個大廳占地1000多平方米,暗二層,下層是書畫院,與王茜花園平。殿內正中供奉著“藥師三尊”,亦名“東方三圣”中間是藥劑師 s琉璃佛,又名藥師佛,高四米多他仰面而坐,左手拿著藥罐,右手放著無畏的印章;左右是兩個脅侍,分別是太陽照遍菩薩和月光照遍菩薩,兩人高三米,一廂情愿地坐著,都手持蓮花,在蓮花臺上分別手持日輪和月輪。三賢背后有圓形背光。上帝 s背光高,由頭光和體光組成,而兩個威脅只有頭光。
地藏殿
地藏殿是凈土園中軸線的四大殿堂之一位于大雄寶殿前廣場西翼,正對東翼藥師殿。整個大廳占地500多平方米,高一層。殿內的基座上,有一個用柏樹制成的超長壁龕,正面雕刻著荷花和各種裝飾圖案,外面繪有天然生漆和金箔銅飾龕室中供奉著十三尊神像,其中主像為地藏菩薩,左右脅分別為明道和尚和龔敏長老,兩側各有十殿和嚴君。
信愿路
信義路南鄰大雄寶殿,北臨金剛臺由391級花崗巖梯田組成,兩側有花崗巖護欄,柱頂雕有蓮蓬。信義路的名字表達了凈土法門是佛 不提問的自說自話法“信愿行”It 這是極樂凈土的第三等食物,行者只需要相信他愿意持名,就可以永遠向他的妻子致敬、神超凈域。
金剛臺
金剛臺是中段李超區的樞紐,東有危谷,西有孤峰,南有信義路,北有拜佛臺,遠眺大佛,俯瞰街景。廣場呈半月形,四周有花崗巖護欄,四周是金蓮臺。金剛臺擺放的蓮花是錫青銅的,是按照四十八米大佛手上的蓮花臺1:1制作的平臺高48米,表面貼有金箔。金剛臺是上品居住的蓮花臺,是景宗修行者成就的象征。
拜佛臺
拜佛臺占地約2400平方米,是凈土園中軸線中段儀式區的核心區域,是僅次于大佛臺的露天儀式場所。北面與引橋相連,南面與金剛臺接壤,東西回廊環繞鐘鼓樓環繞而立,四面環山。拜佛臺兩側刻有青銅浮雕。東側浮雕桌上專門供奉佛教創始人大德及四位弟子,還有鳥獸眾生。大德,該教派的創始人誰也在西邊的浮雕凈土種植,和四個弟子。
接引橋
引橋是凈土花園中軸線上段的李超區,全長116米,表達了從丈母娘的一面走到極樂的另一面的意思。以善導大師的“水火二河白道喻”來彰顯凈土法義。黑色代表一條水的河流,眾生貪欲如水;紅色表示火之河,眾生恨之如火。水火兩河深不見底,兩岸無邊際,可見眾生貪煩,可 不要越過它。白色的道路顯示了眾生愿意在西方生存的信念雖然白色的道路是狹窄的,你可以騎佛 祝平安無事,不用擔心掉進火和水兩條河里。全橋設計為單拱,為上承式鋼筋混凝土箱形拱橋,橋寬10米,凈距70米,橋面距谷底高達35米。橋的兩端各有一個橋頭堡,南橋堡兩側塑造了一組凈土文化的青銅雕塑浮雕頂端立著兩個菩薩,一個在東方持珠,一個在西方印手。
紫金臺
紫金臺是一個小廣場,位于半山腰,占地約1000平方米。引橋南面相連,北面以季樂路為界西側峰巒削,東側山谷荒涼。在南端和橋頭的交界處,有一個兩層樓高的大門;在北端,靠近極樂路的一側,有一座名為“歸來殿”門闕與回廊之間有回廊,形成庭院結構。
歸來殿”由純木材制成,由四排六列24根粗梁吊起。飛檐下有一塊紅底鑲金的木刻牌匾,刻在上面“回來吧,孩子”五個大字,出自大師達 托林寺住持安。兩邊柱間掛著兩幅對聯,連成云朵:浪子滿懷愁苦,慈愛的父親望眼欲穿,愿早歸。外聯云:極樂清涼的地理要投入,那么一個女人聚在大火里怎么能待下去呢。
極樂路
極樂路全長480級花崗巖石階,代表信佛者與阿彌陀佛大愿接觸他們已經到了另一個地方去見阿彌陀佛 慈愛的父親。石階兩側有花崗巖護欄,欄桿上刻有蓮花圖案,柱頭上刻有蓮花和嘉陵品甲。
東林大佛
沿著極樂路向上,路的盡頭是李超區的——佛塔,它是中軸線的核心。位于觀音山之巔,是凈土園中軸線的終點,也是整個園林的最高點。大佛臺占地16000平方米,須彌山臺中間6000多平方米,高七米。七”表達世界的法則,暗示“在業力之輪的六大部分中,唐 不要陷入生死之中”平臺底層為無量光殿,頂層為阿彌陀佛圣像,高48米。大佛臺有兩個平臺,一樓一萬平米,四周長廊,須彌臺九品、十二光如來石雕,背后有一塊功德美名的石碑。二樓6000平米,大佛立于此。
林東大佛高48米和81米,用錫青銅鑄造。蓮花座6米,因為銅里面混了48公斤黃金,也可以叫合金銅鑄造。大佛及蓮花臺表面以傳統漆器工藝鍍金,外觀金色。佛祖 s左手持蓮花臺,寓意眾生將與佛同生。佛祖 的右手垂下,顯出一種殷勤的接待,在生死之海中撈眾生,安頓在左手的蓮花里林東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佛像。
自然景觀 編輯本段
虎溪樟
張虎溪位于托林吉的山門,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因靠近湖西,故名為“虎溪樟”這棵“樹長老”展示一個老人 與壽星相似的臉:眼睛,嘴巴,額頭完全像人臉從正面看他們,連耳朵都清晰可辨。
九蓮樟
九連掌位于天王廟東北,因其九根粗大的枝干如蓮花般均勻分布而得名“九蓮樟”站在樹下,抬頭望去,它的九條枝干都向不同的方向延伸,遠遠望去,就像一朵盛開的蓮花。
佛手樟
在寺廟的西門附近,在元恭鐵塔的庭院里和紀寧鐵塔的前面,有一棵巨大的樟樹從西邊看,它的樹干看起來像佛陀的手勢s聲明站在北方,它下垂的枝條看起來像佛手,所以叫它“佛手樟”
宋檀樹
大雄寶殿廣場西側有一棵宋代的古檀香樹。《佛說無量壽經》講極樂世界的時候有云“池邊有檀香樹和垂下的中國樹葉,香氣普泛,極好、缽曇摩華、拘牟頭華、分成不同的顏色,李華把水蓋住了”
六朝松
六朝松位于祠堂前據說這棵松樹是慧遠大師親手種下的,真名叫“羅漢松”因種植于東晉,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故稱“六朝松”也有人將其視為“廬山第一松”據說這棵松樹頗具靈性,它的興衰與林東的興衰息息相關。相傳經歷一場大火后,樹干腐爛變空,復興后成為同根同源的兩兄弟,站在祠堂前。
重要文物 編輯本段
潘經臺
潘經臺,又稱“譯經臺”在東林寺后山的山腰上,文佛塔的后面。傳說謝靈運譯經。謝靈運佩服慧遠大師來到林東后,他自愿為寺廟翻譯佛經,因為他懂梵文。他翻譯經書的地方叫潘景臺。
《復東林寺碑銘》殘片
《復東林寺碑銘》殘碑是廬山最早的石碑之一是時任江州刺史的崔安,邀請當時已經80歲高齡的劉公權執筆刻于唐玄宗大中十一年(857年)東林寺重建之時。由于寺廟多次被盜,康熙年間,柳樹碑已被劈成幾段,分開。道光陳佳年間,一個和尚在湖西橋下挖了一塊石碑,請孝廉鄭拓片,只剩下47個字。到了同治十三年(1874年)鄭拓本又被蟲子吃了光緒年間,碑又不見了,后來被康有為在灶下發現。
李北海碑
唐代書法家李北海擅長寫墓志銘和悼亡詩詩人杜甫稱他為:碑版照四裔。關于李殊的碑文不多,有的甚至已經失傳拓本,僅存的20余種夾雜著贗品。而《東林寺碑》是開元十九年(731年)7月,李庸被任命為周琛前刺史,原石后來被銷毀。清光緒年間修訂的《九江府志》記錄:延祐(元代)七年,寺火碑破,住山禪師在其空間新,收回舊李碑,抄于石上。林東文物室現存的是一個復制品,在明朝萬歷年間交給了丁酉(1597年)又丟了47個字。原來這個碑是嵌在十八高仙殿的墻壁里的,現在已經移到文物室了。
王守仁碑
明朝正德十五年(1520年)官場失意的王守仁來到托林寺,寫了一首關于古代七朝的詩,題目是《東林寺》。后來,他又在“三笑堂”《又次邵二泉韻》寫在墻壁之間。托倫吉和尚對這首詩倍加珍惜,妥善保護了500多年,并將其搬上了電影院。清康熙十一年(1712年)德化縣令張來到托林寺他看到了墻,就讓老鄉陳發順用墻上的掛鉤把石頭刻好,保護好原來的窗戶。但由于時間久遠,字跡散漫,壁字已不存在,只有抄來的詩句流傳至今。
護法力士
護法力士是唐代石雕,形短肉厚。傳說有一個和尚,力大如牛,一個人要干幾個人的活慧遠特別關注他,給他打電話“護法力士”為了紀念保護者勒克斯,僧侶們為他雕刻了一座石像,供奉在寺廟一側。這座石像在戰爭中被掩埋多年,于1975年被挖掘出來。
貝葉經
貝葉經被稱為“法身舍利”在紙發明之前,僧人為了防止佛經散落,也為了方便佛法的傳播,用貝多羅來雕刻(Sanskrit Patra)釋迦牟尼佛的原始版本樹葉上的文字大部分是巴利文,至少有2500年的歷史。貝葉經需要用鐵筆刻字,再用墨上色,制作工藝復雜。中國貝葉經多是唐代傳入的。2018年1月24日,白石元先生將珍藏多年的《貝葉經》正式贈送給托林寺。2019年,托林吉再次收到了宋益民居士貝葉的捐贈。
東林凈土苑
經變壁畫
藥師寺壁畫的總面積s廳330平米,分別畫在東墻和南北墻上,所有的畫分別在三面墻上。藥師佛雕像后面的主墻是《藥師如來十二大愿變相圖》,以藥師佛因地而立的十二愿為主題,以連續畫面的形式講述故事、描繪的情節展現了藥師如來的功德和抱負。北墻是《藥師七佛經變圖》畫中,眾圣人挺立,前面七佛赤足立于蓮花臺上;身后諸菩薩略矮,七佛左右。南墻是《東方琉璃世界凈土變相圖》。屏幕上方是《藥師如來說法圖》,下方是《樂舞圖》。所有的畫都采用中國傳統的亞麻和礦物顏料,防潮防霉、表面不開裂,百年不褪色。
在觀音寺的雕像后面和左右墻上,有《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變畫》雕塑,它們都是以佛經為基礎的,并顯示了佛 s 《法華經》的宣言和觀音菩薩的慈悲直截了當、幫助窮人的慈悲形象。兩者都是以釋迦牟尼為原型,釋迦牟尼端坐,雙手被縛,言語被封,四人簇擁。
《圣眾來迎圖》
《圣眾來迎圖》,整幅畫由漢白玉雕刻而成,中間是阿彌陀佛,千葉白豹蓮花臺承足,而觀音、所有菩薩和圣人的潛力。意思是《觀無量壽佛經》(也被稱為《十六觀經》)《九品往生章》,生者死的宏大場景。
《十二光如來圖》
《圣眾來迎圖》左右各有六幅壁畫,均為漢白玉雕成,命名為《十二光如來圖》。十二佛光分別是——無量佛光、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凈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每幅畫的中央是十二燈主佛,兩邊是僧人、菩薩、天人,以及保護者力士等。
唐代尊盛托洛尼經典建筑
在唐代,尊圣托羅尼經典建筑位于地藏王 s廳它的主體是一根八角形石柱,高約2米刻有尊騰達拉尼經典,刻于唐永春二年這是托林吉最古老的石雕。現代古志《唐刻經幢》詩云:在千年卓立廟前,我讀盡了滄桑。我喜歡一瞬間的大技巧,初唐刻的是六朝松。
聰明泉
靈泉古跡位于托林吉藏經樓正后方,靈泉后面新開了三條通道西側的主干道直通長樂院和維摩詰大廈的前道東側面向后山的棧道通向上方塔的中間平臺,西北側的棧道通向上方塔的拜佛臺階。
相傳東晉名將殷仲堪曾拜訪慧遠大師,在此看到松柏、泉水汩汩,方便聽泉談《易》尹將軍博學多才,能言善辯,慧遠大師指泉贊之:將軍 的辯論是如此的充滿熱情,王子們是如此的聰明,所以它就像一個春天”,因此得名智能彈簧。2022年9月,智能泉改造工程完工,正式向游客開放。
出木池
傳說建廟之初,慧遠大師為養木發愁,有一天夢見自稱自己“廬山之神”的老人言道:此處幽靜足以棲”晚上,雷聲大雨點小到了早上,廟前的池塘里涌出了大量的木頭,解決了慧遠大師的燃眉之急后來慧遠大師把用這種木材建造的寺廟命名為“神運殿”,涌木塘被稱為“出木池”。
文化活動 編輯本段
公益活動
2008年,托林吉成立了林東慈善和榮譽協會。
2021年,托林寺為27名困難僧人提供了大病醫療救助,全年開展了7次救災活動,向946名困難學生發放助學金,總額達132萬元。共向968戶貧困農村低保戶捐贈慰問品,總價值175.51萬元。
2022年5月,托林吉發射“供養小寺院僧眾”截至2023年1月,該項目擁有3,422座小修道院、念佛堂、精神家園等修行場所送來愛心物資,共供養17733名僧人,分兩期13批完成物資發放767023斤2022年,供養的僧人總數達到18790人。
2022年9月,魯山托林寺到甘孜州瀘定縣、雅 安每人捐款15萬元,共計30萬元,用于支持當地地震災區的救災和災后重建。
2023年8月,廬山托林寺赴京、河北省各捐款20萬元救災,共計40萬元,確保北京河北受災群眾人身安全、緊急救援物資的采購和分發、支持救援隊和后續的災后重建。
重要法會
佛七
托林寺每年舉行三次密集的佛教七法會:五一”精進佛七(7天)十一”精進佛七(7天)冬季精進佛七(49天)佛七”這是一個為期七天的密集念佛和取證階段。在七佛強化訓練期間,參與者接受了八官亭戒律從早上4 30到晚上7 30,除了吃飯,大眾拋開一切外緣,集中全部精力念佛 在西方天堂生存的名字。在第七次佛陀 每天晚上7 30到8 00,Da 一位僧人給信眾們開悟,在修行中解答他們的疑問。
盂蘭盆法會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的早上(佛歡喜日)托林吉舉行了蘭花壺法會議。根據《佛說盂蘭盆經》的記載,在農歷七月十五,佛陀和和尚被恭敬地喂在盆里,他們繼承了三寶的不可思議的力量,這樣他們就可以回到他們活著的父母 健康和延長他們的壽命,同時,他們可以超過他們過去七代的父母,這樣他們就可以擺脫他們的痛苦,過上好日子。
彼岸行·體驗之旅
彼岸行·體驗之旅”于2009年開業,原名“京途文化體驗學習班”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正確認識佛教和凈土宗的平臺,為大眾提供了一個聆聽思考和實踐凈土宗的平臺。每季度舉辦一次,為期3天,2017年正式更名為彼岸·體驗之旅也是托林吉教育部的一項活動,主要服務于企事業單位的管理者、大中學校教師研究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人等等。
彼岸行·夏令營
1991年,一位名叫郭毅的老和尚創辦了第一個夏令營,這是中國大陸最早的夏令營之一至今已舉辦19屆,2016年正式更名“彼岸行·夏令營”,持續7天,主要針對青年群體。學習的內容主要是凈土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目的是讓營員明白生活中有一個“彼岸”生活的領域是超凡脫俗的,所以唐 don不要在生死這一邊活太久而不自知。每個夏令營都圍繞這個核心主題,開設相關的生活相關課程。
價值影響 編輯本段
歷史意義
托林寺作為歷史證據,見證了廬山1600多年來當地人民的生活變遷,也代表了當地人民的歷史變遷的信仰。托林寺歷經十朝,不同時期的寺廟隨著天災人禍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寺廟的發展反映了朝代的發展和不同時代國王的信仰、倡導和實施的政策。托林吉在一定程度上見證了中國的歷史,留下了史料。
宗教地位
托林寺凈土宗是中國最重要的佛教宗派這個教派專門教人發愿住在極樂世界凈化佛土,所以叫凈土它是中國本土佛教文化的典范,在所有教派中歷史最悠久、信徒最多、流行最廣的宗派。托林寺是凈土宗的祖庭,也是漢代佛教傳播的第一個案例慧遠創立的白蓮教是南方第一個佛教社團和最大的佛教團體,成為中國第二個佛教中心。托林寺以唱誦佛號聞名于世千年之后,他的祖道復興,燈火通明(慧遠大師)再續,果公(果一大師)人們常說托林寺是佛教道場,念佛是祖傳家風。
托林寺的創始人慧遠在這里生活了36年,直到去世,完成了從古印度佛教到中國佛教的轉變。慧遠是“中國佛教化”和“佛教中國化”第一個人是大乘般若的倡導者和大師,發起了念佛的修行,是凈土宗的始祖。在廬山講學,記下《沙門不敬王者論》《明報應論》《三報論》等“因果報應論”和“神不滅論”著重論證和闡述,提出“形盡神不滅”和“法性論”的佛學理論。
1928年,胡適到廬山考察山川之美,也在廬山學佛他的結論是:慧遠的林東代表佛教‘中國化’的趨勢。
文化價值 編輯本段
托林寺創建于晉朝,興盛于唐代。古往今來,文人墨客、香客俗人也紛紛涌入,留下了珍貴的文物古跡。唐代,詩碑立于林中,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韓愈、李頎、王昌齡、李端、韋應物、張九齡、張喬、杜荀鶴等,都有詩,都有'廟里全是詩,一步一個腳印'說,作為世界和■第一首詩廟。在這里,陶淵明、慧遠、陸修靜“虎溪三笑”這些典故見證了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釋、道“一團和氣”的和諧氣象。
傳播價值
托林寺見證了公元75 年與日本僧人的友好關系,智恩和尚協助日本大師鑒真在廬山修持佛經的歷史。佛教法家的先驅鑒真大師到東林寺學習凈土宗,并開始在日本推廣凈土宗,加強了中國佛教與日本佛教的聯系。1920年,潘長鼎對托林寺進行了調查,慧遠塔和寺廟的其他陳設都記錄在他的書中“中國歷史文物和文獻” Chinese history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relics’ 年,潘長鼎在書中認為慧遠創立的凈土宗在中國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也稱贊托林寺在弘揚和保護佛教文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天,托林吉和新加坡、越南、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像緬甸和香港這樣的國家、澳、臺灣佛教界往來頻繁。
自然風光
托林寺不僅是佛教道場,也是開發自然風景區的先驅。由于這里風景優美,以信徒為主的香客和以學者名人為主的游客絡繹不絕,成為山中觀光的天堂。托林寺位于廬山的樹蔭下,南面是香爐峰,北面是朱零山。山不是很高,是廬山的輪廓,正對著廟前的小溪,入口是湖西橋。唐代大書法家劉公權曾寫道“流泉匝寺”四個字,贊此寺之美。原寺內建筑宏偉,布局合理,避蔭抱陽,松竹密植,石徑青苔封閉。
開發保護 編輯本段
開發
1982年,該寺擴建并增加了許多不同功能的陰殿。托林吉凈土花園成立于2007年是政府批準的宗教活動場所位于廬山市溫泉鎮,毗鄰圣山匡麓。凈土園的核心建筑是——林東大佛,建于貴司(2013年)四月初八建成入庫,立于觀音山之巔。2015年,林東大佛中軸線主支撐殿基本完工。
2017年,林東足庭將中藥房和西藥房合并,將其轉換為“伽陀院”
2021年,常決定對天王廟內部進行整修,修復廂房,加固鋼結構,裝飾內部,粉刷油漆,創作四大天王廟壁畫。
2021年,居民計劃重建元恭鐵塔。2022年9月27日,“遠祖紀念堂”正式開業,開始為信徒們祭拜。至此,元祖塔院整個工程完成。
2023年,祠堂內十八高僧石刻的畫面因年代久遠斑駁,故采用中國古代傳統雕刻技法,干漆摻蘆葦(又稱生漆脫胎)再造十八高僧形象。
保護
1959年,周總理提出將托林寺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3年,郭毅大師對托林寺進行了一系列的重建和保護活動,修復了大雄寶殿、其他寺廟和其他建筑設施《佛塔、靈堂等)1964年,郭毅重修了西方大佛即文殊像、普賢菩薩如來像和韋陀 的第二個徒弟。文革結束后,正廳、三笑堂和慧遠唐靈等堂被逐步重建。新的陀羅舍利塔和慧遠塔完成于1983年。1985年,該寺大雄寶殿在托林吉海外基督徒的支持下建成。
1987年,郭毅大師帶領一群人舉行了一次儀式,為大雄寶殿上梁。1988年,為500名新羅漢建造了一個新的大廳。除此之外,客廳、臥室和倉庫也是同時建造的。
1990年,大雄寶殿落成,同年,羅漢殿落成。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