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禪寺
南華禪寺又名南華寺,位于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東南部它是禪宗南宗的主要道場,享有“禪宗祖庭”東粵第一寶剎”嶺南禪林之冠”之稱。
南華寺建于南北朝梁武帝田健元年(公元502年)建于田健第三年,梁武帝贈匾如下“寶林寺”隋朝末年,因兵火之戰而廢棄。唐儀鳳元年(公元676年)禪宗六祖慧能在霍卓基受戒后,開始在寶林寺傳教。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敕名“中興寺”,神龍三年(公元707年)又敕額“法泉寺。宋開寶年間(公元970年)敕額“南華禪寺”沿用至今。元末毀于火,明清數次重建被毀,直至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虛云法師主持重建,初步奠定了南華寺目前的基本格局。全寺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寺廟建筑保留了中國古代建筑風格,呈中軸線兩側對稱布局。六祖慧能現在在廟里、唐代千佛袈裟、歷代圣旨、明英宗金書“大藏”經、清代銅板《金剛經》、鑄鐵觀音等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2001年6月25日,南華寺成為明朝、清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0月,南華寺獲批“兩岸交流基地”。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南朝時期
據明萬歷《曹溪通志》年記載:南朝梁武帝田健元年(公元502年)印度高僧三藏來中國五臺山拜文殊菩薩,路過曹溪(馬壩河)當我拿起水喝的時候,我發現這里的水很香,很美我想這里一定有一個度假村,所以我沿河而上,來到了一個有著奇妙的山峰和山脈的地方“嘆如西天,林寶山”于是我建議在這里建一座寺廟,并給它命名“寶林”當時,邵州的一個牧師侯邀請上桌,于是他被監管了三年(公元505年)寺廟建成了,梁武帝給的牌匾“寶林寺”
隋唐時期
隋末,因兵火交戰,寶林寺荒廢。唐儀鳳元年(公元676年)禪宗六祖慧能在黃梅五祖前得道后南歸,在廣州霍卓基受戒后,來到草溪草后村,為絡繹不絕的藏族僧尼講解《大涅槃經》直經村民曹帶領百姓在寶林寺舊址重建寺廟,恭請慧能入寺慧能在曹溪講法共37年,寶林寺從此恢復了繁榮。
唐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將寺廟的名稱改為中興寺。神龍三年(公元707年)又敕額“法泉寺”,并重新修飾。這一時期是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有13個下屬寺院,1000多名僧人。
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八月初三,六祖慧能在星州(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郭 恩寺圓寂,同年十一月十三日遷六祖“真身”而把衣缽還給曹,是在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建祖塔,塔內供奉六祖。唐憲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六祖慧能,宣為禪師,塔為元塔。
宋元時期
宋初,南華寺被南漢殘余勢力破壞在宋太祖元年 的寶藏(公元968年)復修,賜名“南華禪寺”習慣到今天,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宋太祖派郎中宋麗到南華寺重修寺廟,重建靈昭塔,改名為它“太平興國之塔”元末, 南華寺三戰,祖庭衰落。
明清時期
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南華寺再次遭受火災,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進行了少量的維修,在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南華寺由回春方丈重建,重建于明代鄭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華南禪寺重建六祖法堂、六祖塔、并重修大雄寶殿。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重修鐘樓、鼓樓、普庵殿、羅漢樓、碑亭及曹溪門、六祖塔,重建方丈 的房間、諸天殿。
明萬歷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憨山德清因“私修”寺,并被放逐到廣東省雷州市,在那里他繼續推廣禪宗,以六祖慧能 ■曹溪寶林寺,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看到南華寺的寺廟少之又少,就重修了寺廟,一直復興到明末。直至清順治年間(公元1644-1661年),并經歷了大雄寶殿的重建和方丈 的庭院。
清康熙七年(在1668年, )平南國王尚可喜請蘇雪大師主持重建南華寺和大雄寶殿、祖殿、觀音堂、修道院院長 s院等,此時的禪寺面貌煥然一新,到了清末趨于衰落直到光緒元年,伽藍腐朽沒落,廳堂倒塌(公元1875年)略有修葺。
民國時期
民國七年(1918年)黨員老李,國民,督韶州軍務,修南華寺。民國十一年(1922年)北伐時,孫中山在韶關設立北伐大本營,曾帶全體將領到南華寺朝拜,并“贈二百銀元茶資”為了修復南華寺。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原廣東省政府主席李漢魂曾駐韶關看到南華禪寺祠堂衰敗,寺廟年久失修,他立即在廣州發起倡議,聯系社會各界名人集資,組織3356“重建南華寺預備會議”并帶頭捐款同年9月,他的秘書吳受命負責此事持續了一年多,只做了一點點修補南華寺破舊的形象并沒有太大的改變,所以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請福建鼓山的虛云法師南華寺方丈。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虛云法師親自主持重建南華寺因為他看到很多寺廟倒塌,損毀嚴重,就調整了原來的布局,搬遷重建(除了原來的趙玲寶塔和六祖堂的一部分建于明朝,其他所有的大廳都被拆除重建),在趙玲塔前新建大雄寶殿,清理草西門地基及門口斜坡,開挖放生池,池中建五香亭。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在草西門的原址上,它被稍微移向東面重建,與新建的四天國王 大廳,然后是四天國王 在隨后的幾年里,禮堂相繼被重建了、寶林門、鐘樓、鼓樓、報恩堂、伽蘭殿、客堂、禪堂、云水堂、法堂、韋馱殿、如意遼等,最后展示了延續目前的中軸線平面布局,改變了原來的四邊形結構 。民國32年,徹底完工,共修建寺廟、房宇、有243個亭子和690尊大大小小的佛像。
建國后中華民國
1962年,南華寺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后幾次撥款對南華寺進行修繕,1976年成立南華寺文物管理所1980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包括整尊佛像的黃金安裝、畫了五百羅漢,二十四天、并重塑受損的佛像。
然而,1982年,在一位大和尚的主持下,祠堂得以重建、方丈室、觀音寺,重建無盡的寺廟、海會塔、伏虎亭、中山亭、建一個虛擬的云僧佛塔,給大雄寶殿的佛像重新鍍金。
1992年,佛教僧侶主持修復了佛經大樓、第一山門牌樓、卓錫泉、虛云和尚紀念堂。
2000年,住持鄭川將四大天王放回金殿。
2019年1月8日,廣東省韶關市正式啟用曹溪文化小鎮(大南華開發項目),打造以禪文化為主題的5A級景區,積極推廣“大南華”整體提升。
地理環境 編輯本段
南華寺位于粵北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東南部背靠大峪嶺支,面向北江支流曹溪。南華寺所在的韶關市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1℃、1月平均溫9.5℃、極端最低溫-5.3℃、年平均降雨量為1676毫米。氣候炎熱、潮濕、陰雨天氣,天災人禍,使得磚木結構的古剎難以長久保存,這也是南華寺歷經數次修繕的原因之一。
寺院布局 編輯本段
南華寺是廣東省最大的寺廟建筑,為傳統結構,北朝南,依山而建,建筑面積12000多平方米。寺廟主體建筑群呈階梯狀分布在同一中軸線上,總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進入廟門后,中軸線是起點,前段是草西門和放生池(五香亭)寶林門;中段是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中段主樓右側有鐘樓、客堂、伽藍殿、齋堂等;左側是鼓樓、祖師殿、功德堂(亦稱西歸堂)禪堂等,再往后就是趙玲鐵塔了、陳亞仙墓、六祖殿、方丈室。在寺廟主樓的院子外面,卓西泉在后面(俗名九龍泉)伏虎亭、飛錫橋;左側有無盡庵、海會塔、虛云和尚舍利塔;右側有中山亭、息心園、多寶閣、佛學院、禪堂。
建筑風格 編輯本段
南華禪寺的整個寺墻是青磚石灰砂砌成,上覆琉璃瓦整個殿宇采用傳統的飛檐斗拱,其中山頂歇腳于重檐之上、一斗三升居多。大多以木柱為柱,每間廳堂又分為許多房間,有格子門窗、格子窗欞。寺廟中的古建筑包括趙玲塔,建于宋代是一座亭式八角五層磚塔,平檐;大雄寶殿民國遷建,重檐歇山頂,26檁七柱奶福、柱頭六鋪,琉璃瓦,灰脊,匍匐草脊吻,琉璃珠脊剎,格子窗格,前后格門皆有;祠堂也歇息在山頂,重檐,琉璃瓦,滴水鉤主脊是嶺南特有的灰色龍船脊,上面有鳳尾魚和圓球,兩端是博古紋的人頭。
主要景點 編輯本段
曹溪門
南華寺第一山門草西門,建于明代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現有山門經過多次破壞重建,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仿古建筑,1986年原樣重建。其高12.5米,寬22.4米,上書“曹溪”及“南華禪寺”兩塊匾額,兩邊門到門的書“玉靈循東山法脈,草溪開朱思禪門”歇山頂為重檐,鋪有綠色琉璃瓦。
五香亭
(放生池)
第一個門和第二個門之間是五香亭和放生池放流池是一個直徑40米深4米的圓形池塘池塘中間有一座橋,橋上有一座八角亭,名為五香亭。寓意為“自性五分法身香”,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
寶林門
寶林門,位于放生池后面,是南華寺的第二道山門,始建于明代嘉靖十三年(AD 1534 )它在清朝和民國時期重建。其上懸掛“寶林道場”牌匾左右門對聯冊“粵東第一寺,華南第二練”原本是硬山磚木結構,上面鋪著普通的石板瓦1994年重修時,改為重檐歇山頂整個建筑沒有柱和梁,磚墻直達頂部。
天王寶殿
天王寶殿,原名“羅漢樓”它坐落在山頂上,有一個單獨的屋檐和一個綠色的琉璃瓦表面,建于一個未知的時代,在成化十年了(公元1474年)由當時的住持慧勉和尚重修,現在是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虛擬云法師被重新安置和重建1963年,廣東省政府撥款重建。大雄寶殿前有——個建殿1500周年吉祥物,綁著碗和doros,上書“愿吉祥夜在白天走運,在26點半走運時鐘”大殿前后各有佛龕,以彌勒佛為前龕(1937年的改造)后龕為韋陀菩薩像,兩側為四王像,左邊為東王持國,南王生長,右邊為西王大眼2000年,住持鄭川將四王復原為黃金。
鐘鼓樓
鐘鼓樓分別位于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之間,左側為鼓樓,右側為鐘樓,均建于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經過幾代人的修繕,現在能看到的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虛云法師主持重建,解放后也進行了加固重建。鐘鼓樓是三重檐磚木結構的樓閣。鐘樓頂樓掛南宋干道三年(公元1167年)鑄有巨型銅鐘,鼓樓底部有五層千佛塔,基座為南漢鑄造(公元907-960年)該塔鑄造于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通高5.1米,頂層直徑1.4米的大鼓。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南華寺最大的主體建筑,建于元成宗大德十年 年(公元1306年),現存民國時期遷建。2009年,大雄寶殿進行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重建。大殿高16.7米,寬34.2米,進深28.5米,重檐歇腳山頂鋪琉璃瓦。大廳的中央供奉著三尊8英尺高的雕像.31米長的三寶佛,中間是釋迦牟尼佛,西邊是阿彌陀佛,東邊是藥師佛。觀音菩薩位于三寶佛后影壁,高4米五百尊羅漢像分設在正殿四壁和后影壁。大殿背面是元代鑄造的“千僧鍋”,直徑2.09米,高1.7米,國內最大“千人鍋”
藏經閣
藏經閣是一座具有明代風格的兩層樓閣式建筑,原名玉景閣,建于明英宗年間(公元1457-1464年),用來存放明英宗御禮《大藏經》,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平南尚可喜國王重修南華寺,將玉景閣改名為藏經閣。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解放后的1977年。藏經閣收藏有清朝頒賜的龍藏經譯本,樓下有觀音菩薩圣像。
靈照塔
趙玲塔是南華禪寺現存最古老最高的建筑是一座宋代風格的亭式八角五層磚塔,平檐每層樓的角和壁架都是用紅砂巖建造的,塔高29米.6米,底徑11米,塔身須彌,兩側各設龕門寶塔由銅鑄寶瓶制成,寶瓶在寶塔下面“窣堵婆”模型是生鐵做的,塔閘是銅做的。它最早建于唐朝的先天時期(公元712-713年)唐憲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賜塔名為“元和靈照之塔”當時是木塔后來經過時代的變遷,多次被破壞重建到了明朝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它被改成了一座磚塔,一直延續至今。
祖殿
祖殿舊名為“信具樓”最初建造是為了收藏六祖慧能的衣缽,唐開元十歲(公元722年)更名為“祖殿”祠堂正中有三個仿阿育王式木佛塔的龕位,分別供奉三尊肉身菩薩真人雕像,中間是真人六祖慧能大師,左邊是真人明朝丹田大師,右邊是真人明朝寒山德清大師。另有六祖在韶州輔佐法海、荷澤神會、青原行思、南越淮割讓奉約六祖。祠堂在歷史上被破壞過多次、重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平南王尚可喜將其改裝成“御經閣”,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虛云法師主持重建南華寺并會“御經閣”又更名為“祖殿”上世紀80年代,方丈因禪師重修祠堂,將原有磚木結構大部分改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后來,在1998年和2012年,當時的住持佛緣和尚和鄭川和尚分別重建了祠堂。
卓溪泉
卓溪泉,又名“九龍泉”傳說六祖慧能洗袍。蘇軾寫的《卓錫泉銘》:六祖初居曹溪,卓溪泉涌,清涼順滑甘甜,供養大眾數百年。這個泉水是天然山泉泉水清澈冰涼,源源不斷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虛云法師重修南華寺時,因為過去沒有水池蓄水,飲用水不干凈,就挖了水池蓄水,用藥物消毒,保證飲用水的清潔。池的前沿是九龍墻,寬8.88米,高4.75米,是個須彌,壁上鑲嵌著九龍石雕畫面中間是六祖慧能卓喜的塑像。
古無盡庵
古無盡寺,南華寺的下殿,是六祖慧能在無盡藏死后,于唐初所建當時位于卓西泉西側,是新建的徐云和尚紀念館所在地。虛云法師主持重建南華寺時,考慮到寺廟離寺廟太近不方便,所以在民國三十年(1941)在寺東兩公里左右的柏樹下村買了幾間私房改造后,我把它們列舉如下:古無盡庵”,把女人們移到這里來練習。新中國成立后,無盡寺遷至南華寺東約一公里處的海慧塔。1957年,為了便于寺廟管理,所有的尼姑都搬到了南華寺。此后,印偉和尚于1986年在該寺以西約150米處選址,并于1987年完工,總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
曹溪佛學院
曹溪佛學院是由老僧徐云于1943年創辦的“南華戒律學院”,1949年關閉。1983年,因老僧復興,改名為“南華僧伽培訓班”,1993年關閉。2000年,更名為“曹溪佛學院”目前有25名僧人和11名導師。
文物遺存 編輯本段
六祖真身
祠堂里的六祖慧能大師,看上去就像南華寺的鎮山之寶雕像高80厘米,雙腳綁在袈裟里,雙手合十放在腹部前冥想。這尊六祖像是六祖的弟子方編是以六祖慧能的身體為基礎,用中國 獨特的建模方法“夾苧法”塑造而成的。當唐代宗給六位祖先寫信時,他們看起來像“國寶”唐憲宗元和十年(AD 815 )趙六祖惠能威356“大鑒禪師”放置六祖雕像的塔是“靈照塔”北宋初年,趙玲塔毀于戰火,但由于守塔僧人的保護,六祖真身絲毫未損。宋太宗時期重修趙玲塔,提供六祖慧能真身,并增補六祖慧能為大建真空禪師,增補宋仁宗為大建真空普覺禪師。宋神宗加六祖慧能為大宗師,真空普覺淵明禪師。明成化十三年(AD 1477 ),把原來的木塔改成了磚塔,建了六祖堂,安放六祖的塑像。
主要文物 編輯本段
南華寺現有國家一級文物327件,二級文物165件,三級文物49件。
北齊銅鑄佛像
北齊青銅佛像是南華寺早期文物之一,鑄造于北齊元年(公元560年),鑄像總高8.1厘米,刻在背面“漢武帝元年五月五日建國后,淳于中修建了一個佛像區,以示良好的修養“銘文”
南漢千佛鐵塔
南華寺千佛塔古稱“降龍塔”,鑄于南漢年間(公元917-971年)塔身早年被毀,塔基中只保留了龍塔的塔基,分為兩部分,上部是圓柱形的蓮基,16片厚厚的蓮瓣緊靠蓮基交替排列底座外圍有兩圈弦,弦間有一圈銘文;下半部是方形須彌,邊長1.61米,每個角都鑄有一個Totalix,四邊中央鑄有一個圓形獅面頭像獅面頭像兩側,有一座座交錯的佛像,底座邊緣鐫刻。清代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重鑄塔身,改為“南華千佛塔”經過重鑄,塔身為亭式塔,四角五層,高5.10m,分段澆筑、組裝連接,分為13節塔的二至五層整齊排列著1000尊大大小小的佛像,塔閘呈葫蘆狀。
南漢銅鐘
南華寺的銅鐘,鑄造于南漢大寶七年(公元964年)龍扣直徑95厘米,高170厘米,重863公斤,現懸掛于大雄寶殿,是廣東省僅存的南漢銅鐘。
唐代千佛袈裟
南華寺千佛袍是唐代繡的,長33562.86 米,寬 1米.46 米,絲底杏黃色,1000尊佛像用金線繡成,呈藍色、淺藍色、朱紅色、用黃色絲線作陪襯,蓮花花瓣用藍色或淺藍色絲線繡制,逆光和圓燈也用藍色或淺藍色絲線繡制,佛像周圍用絲線繡制燈,佛像有不同的手和姿勢、接引、說法、 手掌,嘴巴等、鼻、眼、發髻清晰分明。1000尊佛像在袈裟上排成50排,每排20尊,周圍有12條龍在逗寶珠。
500羅漢木雕
南華禪寺五百羅漢木雕像是我國唯一的北宋五百羅漢木雕像,雕刻于北宋仁宗三至八年間(公元1043-1048年)每一尊雕像都是由整塊木頭雕刻而成的(以柏木為主,少量楠木、樟木、檀香木),通高49.5-58厘米,直徑23.5-28厘米。到了明代,又用黃金裝飾,到了清朝光緒年間,又雕刻了13 尊被火燒過的羅漢。19363356年,虛云法師主持南華寺修繕時,大部分木雕羅漢都藏在大雄寶殿三尊巨佛的肚子里,直到3 年才被發現。目前有 360 尊,其中 13 尊為清代補雕。
木雕四大天王像
南華寺的四大天王木雕像是明代成化十七年雕刻的(公元1481年),這四個雕像都是86高.5 cm,樟木材質。
御書《華嚴經》
《華嚴經》在南華寺屬于明英宗天順年間(公元1457-1464年)復制,卷軸用折疊的梵夾裝飾,版面高30厘米,寬11厘米.5 cm,直板排版風格仿宋體,金粉寫的。
甘龍《大藏經》
南華寺《大藏經》是中國清代官方經書,又稱《清藏》,因其經頁邊緣飾有龍紋,又稱《龍藏》。刻于清朝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因為是清乾隆三年完成的(公元1738年),所以也叫《乾隆大藏經》整個系列以泛剪輯風格裝飾,以千言萬語的順序書寫,來自“天”字至“機”字,每字一畫,共720畫,每畫10卷,共7240卷。
清代銅板《金剛經》
南華寺收藏的清代銅版《金剛經》是清朝乾隆年間印制的(公元1736-1795年),長32.1厘米,寬20.3厘米,采用銅版印刷技術印制,仿宋代 s直排式,文字四周刻有蠕動花邊的圖案。
六祖遺物
六祖慧能使用的佛珠和張西。西漳鐵鑄重32公斤,珠為金沙,又名“金沙珠”六祖落腰石是一塊長38厘米的長條形石頭、寬12厘米、厚16厘米,像磨刀石一樣向內凹陷。其他文物
南華寺還有拓沙六祖像和緞襪像、隋代鐵鑄佛像、莫里茨的鑄鐵雕像(屬隋或唐初鑄品)鑄于南宋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的元豐銅鐘、鑄于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的元豐五年銅鐘、鑄于南宋主干道三年(公元1167年)的南宋銅鐘、元代鐵鑄大鐵鍋、翻拍蘇東坡 明代的書法碑文、明代銅香爐(明皇宮用品)明代鐵桶清代五百羅漢瓷瓶等文物。
社會貢獻 編輯本段
南華禪寺作為南宗禪的主要道場,不僅接待海內外高僧大德和各國專家學者的交流訪問,還積極組織各種禪文化活動。2002年11月5日-6日, 由曹溪南華寺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協辦 “ 曹溪南華寺建寺1500周年禪學研討會 ” 在韶關市召開。2007年3月,舉辦中國首屆禪文化旅游節,2009年9月20日,-22日”南華誕“期間舉辦了“2009年廣東禪宗六祖文化節”文化節期間舉辦了禪宗音樂晚會、禪宗書畫展等活動。2013年召開大會,紀念六祖慧能逝世1300周年。此外,南華寺還定期舉行祈禱和放生儀式、禮佛拜懺法會、水陸救災法協會,六祖 生日為救災和幸運祝福法社等。此外,南華寺旨在提高居士的佛教素養,樹立正面觀、正信、為了做生意而持有“曹溪正信禪修班”以“和諧社會、禪悅人生”為宗旨而舉辦的“禪悅行”夏令營讓大眾了解佛教、體驗禪文化,提升精神智慧。
南華寺充分發揚佛教的慈悲精神,積極從事社會慈善活動,每年舉辦不定期義診、扶貧、捐贈和其他慈善活動。與廣東省公益協會一起開展公益活動,慰問曲江啟智學校,走訪曲江社會福利院,關愛老人等弱勢群體。
開發保護 編輯本段
1962年,南華寺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南華寺為中心,東至天王山火線以東山脊淋水,南至廣韶公路,西至南華寺天王山淋水火線,北至天王山火線建設控制地帶為保護范圍外緣80米。
1982年和1998年,分別擔任南華寺住持的印偉禪師和佛緣禪師對南華寺的部分大殿進行了重修和重建。
2001年6月25日,南華寺成為明朝、清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