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av网_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亚洲欧美一级_欧美成人合集magnet

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地理百科    建設建筑    景觀景點   

長沙簡牘博物館

長沙簡牘博物館位于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白沙路92號成立于2002年,隸屬于長沙市文化旅游廣電局它的策展人是李鄂泉。長沙簡牘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個簡牘博物館、保護、整理、一座集研究和展覽為一體的現代化主題博物館,占地30畝,主體建筑面積14100平方米,綠化面積8000多平方米,是中國最大的博物館之一現代園林建筑風格。

1996年長沙出土孫吳時期竹簡14萬枚,1997年長沙五一廣場九如齋出土東漢竹簡。為了保護簡牘,1999年正式批準成立了長沙簡牘保護研究中心,2000年開始建設長沙簡牘博物館。建成后,博物館分為兩層一樓主要陳列竹簡及相關文物,基本陳列《文明之路——中國簡牘文化展》;二樓主要是長沙文物陳列,基本陳列《湘水流過——湖南地區出土簡牘展》。博物館 的主要收藏包括三國孫吳竹簡、東漢簡牘、西漢簡牘與西漢金玉器。

2017年1月,長沙簡牘博物館升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目錄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成立背景

1996年,為配合城市基本建設,長沙市文物隊對五一廣場東南湖南走馬樓平和堂商廈區的古文化遺存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清理了57個戰國至明清時期的坑,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特別是走馬樓古井J22出土了十余萬枚三國孫吳時期的竹簡,超過了全國各地出土竹簡的總數,其內容涉及吳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賦稅、戶籍等諸多方面。這一考古發現被評為1996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

長沙簡牘博物館長沙簡牘博物館

建設歷程

1997年5月,國家文物局在長沙主持召開了吳簡保護專題會議,成立了長沙吳簡保護整理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長沙走馬樓孫吳紀年簡牘保護方案的論證意見》《長沙走馬樓孫吳紀年簡牘保護工作機構人員名單》。1999年,長沙竹簡保護研究中心正式獲批。

2000年6月8日,國家投資6600多萬元的長沙竹簡保護與研究中心項目開工建設。2002年11月16日,長沙簡牘博物館正式獲批。到2003年底,長沙簡牘博物館的土建工程基本完成。2005年6月,長沙簡牘博物館完成裝修和展覽,免費向公眾開放。

因為博物館前的廣場還沒有建好,所以博物館的正面形象是在要拆遷的老房子之間,參觀者只能從側面進入博物館。直到2010年12月,由長沙市政府投資建設的長沙簡牘博物館綠色廣場建成開放。

開館日期

2005年12月26日至2006年1月3日,長沙簡牘博物館對外開放9天。2007年11月8日,長沙簡牘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2008年10月28日,長沙簡牘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

方位布局 編輯本段

場館設計

長沙簡牘博物館占地約30畝,主體建筑面積14100平方米,綠化廣場面積約8000平方米。其設計形式上結合具體地形,采用漢代高層建筑的造型,建筑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具有中國現代園林建筑風格。建筑立面運用中國傳統園林空間中的框景意境,設計了一個三重庭院:首先是水院的院子穿過白色的鋼鐵游廊和水庭,游客可以步入安靜的博物館空間;第二個是榮耀凋零園,通過迎春花的密植、玉蘭樹與下沉空間融為一體,斷層保留,展現歷史變遷與滄桑;第三種是下沉式竹簾庭院,利用茂密的竹林來烘托空間的偏僻,讓游客可以通過玻璃過道在竹尖穿行,安靜地融入自然。

館內布局

長沙簡牘博物館分為上下兩層一樓主要陳列竹簡及相關文物,以時間為線索展示竹簡歷史,如基本陳列《文明之路——中國簡牘文化展》同時在一樓設置臨時展示空間,展示一些傳統文化;二樓主要是長沙文物精華的展示,有青銅器、瓷器等,也有基本顯示《湘水流過——湖南地區出土簡牘展》。

陳列展覽 編輯本段

基本陳列

《文明之路——中國簡牘文化展》

《文明之路——中國簡牘文化展》基本陳列位于博物館一樓,由四部分組成。其中《三國吳簡》系統介紹了三國吳簡的形制、這批竹簡的內容和學術研究成果,又集中在吳竹簡中的賦稅方面、籍薄、司法、戶籍、職官、年表等內容,通過恢復、動漫、宣傳片等形式再現古代生活、簡牘的制作與簡牘的發現和發掘現場;《中國簡牘》部分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按時間順序介紹了戰國至魏晉時期各地區竹簡發現和研究的主要成果;《世界文字載體》部分主要介紹從古至今世界各地書寫載體的基本情況;《中國簡牘書法》部分以板塊的形式介紹了中國簡牘書法的演變、發展和成熟過程。

《湘水流過——湖南地區出土簡牘展》

《湘水流過——湖南地區出土簡牘展》位于博物館二樓,展覽面積約2000平方米,共展出503件文物(套)其中,有366枚竹簡。該展分為“瀟湘弦歌”和“簡里湖湘”兩大部分,“瀟湘弦歌”部分由“瀟湘訪古”和“三湘尋簡”兩個單位,介紹湖南、資、沅、摘要李四大流域考古發掘及出土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物,其中詳細介紹了12批具有代表性的簡牘,展示了湖南簡牘考古發掘的情況、研究、保護能力;簡里湖湘”部分由“楚風漫漫”洞庭之波”國之南疆”邊境風云”晉風悠悠”它由五個單元組成,分別展示湖南出土的楚簡、秦簡、漢簡、三國吳簡和晉簡的豐富內涵以宏大敘事的視角展現了竹簡時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揭示了先秦至魏晉時期百姓的生活,結尾部分展示了簡牘時代結束后,簡牘文化對后世中國文化的影響。

臨時展覽

《朔地戀歌——寧夏巖畫特展》

《朔地戀歌——寧夏巖畫特展》由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和長沙簡牘博物館聯合舉辦,展覽時間為2018年5月11日至7月10日。展覽在長沙簡牘博物館拉開帷幕,以寧夏巖畫為主線,通過選取不同歷史時期北方游牧民族雕刻的巖畫實物和拓片、復制品和石器、骨器等器物138套,分序廳、巖畫主要內容、對巖畫的研究,對寧夏的介紹,展示了寧夏巖畫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

《華夏印記——磚瓦·簡牘·錢幣展》

《華夏印記——磚瓦·簡牘·錢幣展》由長沙市文化旅游廣播電影電視局長沙市文物局主辦,展覽時間為2019年5月17日至6月11日。展覽在長沙簡牘博物館開幕,120余件精美磚瓦入選展覽(套)長沙簡牘博物館藏簡牘錢幣50余枚文物50余件,共計220余件(套)此次展覽共分為“史出有名”史書有道”史藝雙揖”三個部分,通過紀念磚瓦、簡牘、硬幣描述了中國的客觀發展以還原中國古代社會的各種生活場景。此外,展覽還有配套的社會教育活動“獨具繪心”幣不可少”拓古尋今”竹簡書寫”和科普講座等。

《清平樂——黃河流域漢唐宋元樂舞戲曲精品文物展》

《清平樂——黃河流域漢唐宋元樂舞戲曲精品文物展》由長沙市文化旅游廣電局長沙簡牘博物館主辦、鄭州華夏文化藝術博物館、由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聯合主辦,展覽時間為2021年1月25日至3月6日。展位設在長沙簡牘博物館一樓專題展廳共展出198件以漢唐宋元時期音樂舞蹈戲曲為主題的陶俑、磚雕等文物。此次陳展共通過“漢代灰陶百戲俑”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歌舞俑”唐代繪彩伎樂俑”宋代雜劇磚雕”四個部分記錄了中國戲曲的發展歷史,見證了絲綢之路開通后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音樂、舞蹈中的交流與碰撞。

《三湘風物——長沙民間收藏精品展》

《三湘風物——長沙民間收藏精品展》由長沙市文化旅游廣電局長沙簡牘博物館主辦、由長沙市文物博物館研究所主辦,展覽時間為2022年11月14日至12月8日。展位設在長沙簡牘博物館美容館展廳,展品約300件。本次展覽主要展示以湖湘地區為主的代表性古代、現代和當代藝術收藏,包括陶瓷、湘繡、書畫、雕塑和玉器等十多個類別。

重要館藏 編輯本段

三國孫吳戶籍竹簡

1996年長沙走馬樓顧靖22號出土,為孫吳時期的戶籍文書。這些竹簡有22米長.7至23.4厘米,寬0.8到1厘米,厚度0.1至0.2厘米。這種竹簡占走馬樓孫吳的三分之一,主要以家庭為單位,由登記的戶主和家庭成員組成、年齡、身體狀況,以及應該承擔的人頭稅(口算錢)戶稅(品)財產稅(訾)勞役(事)雜稅(調)等賦稅及義務。三國吳簡中的戶口本為我們了解和研究國家提供了充分的資料孫吳時期美國對人民的控制s期。

三國孫吳]《黃朝再拜》著名的荊棘篇

該集于1996年在長沙走馬樓22號古井出土,屬于孫吳時期的著名刺文書。簡由木頭制成,有24米長.2厘米,寬3.2厘米,厚0.5厘米。名刺”它是一種類似于現代名片的文書簡牘,盛行于漢末六朝,最盛行于魏晉。刺這個名字本來是官場上用的,官員詳細寫名字、爵位、籍貫等,都是為了交朋友而在重大場合互相傳遞的、問候,后來在民間流行起來。該簡內容為:弟子黃超再次拜 ,詢問日常生活 長沙益陽人, 字元寶。

三國]吳簡大木簡

此藏品也稱“嘉禾吏民田家莂”1996年在長沙走馬樓22號古井發現。竹簡由杉木制成,長47米.5至49.8厘米,寬2.6至3.5厘米,厚0.5至0.7厘米。吳簡大木簡是一種破保憑證,記載嘉禾四年、五年租佃田地、收取租稅之事。這份文件是次年年初寫在一邊的字體大部分是用楷的李中,也有一些是潦草的草書歸檔的時候被編成了一本書。從券中可以看出孫吳時期長沙縣臨湘縣佃農的租地數量他們必須向政府支付金錢和食物、布帛等賦稅的多少,將增加對孫吳時期社會經濟狀況和制度的了解,彌補三國演義史料的不足。

三國孫吳]師左籍簽牌

此藏品于1996年在長沙走馬樓22號古井發現是三國孫吳簽的字。這個標志由木頭制成,有11米長.2厘米,寬3.2厘米,厚0.3厘米。這個標志是宣傳冊的標題,一般綁在宣傳冊外面,相當于一個標簽。兩邊的切口是用來拴書的“士兵和曹充當部將的工作人員和妻子”它體現了一組工人和他們的妻子記錄在一個簡短的書、父母、子女的姓名、年齡和地點等。

西漢]漁陽”三角紋漆耳杯

此藏品于1993年在長沙望城坡西漢漁陽皇后墓出土這是一套古老的酒具。該耳杯長17.8厘米,14厘米寬,5厘米高.8厘米,木胎,橢圓形,彎肚,平底。外面涂黑漆,里面涂紅漆,耳朵和外口沿珠涂三角皺紋,外底雕有圓錐體“漁陽”單詞 quot耳罩和耳罩quot兩側有突起的把手,形似兩只耳朵,故名耳杯。耳杯出現于戰國,流行于漢代,一直沿用到南北朝。

西漢]長沙后府”封泥匣

此藏品于1993年在長沙望城坡西漢漁陽皇后墓出土它長5厘米,寬3厘米,厚1厘米.2厘米。油灰盒呈長方形,中間凹進填充油灰,縱剖面凹進,油灰印在上面“長沙后府”四個字。泥封是古代在門上或包裹上用封條封住的一小塊土,防止別人打開或取走它也被稱為“泥封”傳世的泥印上的印章是臨摹和考證的直接資料,泥印上的文字是判斷墓主人身份的重要依據。

西漢]博局盤

此件藏品于1993年在長沙望城坡西漢漁陽墓出土這是一個古老的柳博。這塊板是正方形的,邊長為43.2厘米,高4厘米。中間有一個盒子,周圍有曲徑通幽,都刻有淺淺的凹槽底座通過竹釘與本地板連接。博局的木板用黑漆涂刷,底座用云紋圖案裝飾。這種游戲棋盤是一種古老的骰子游戲,游戲過程中雙方互擲骰子,棋步數主要靠賭。

西漢]云紋漆具杯盒

此藏品于1993年在長沙望城坡西漢皇后漁陽墓出土是古人用來裝耳杯的盒子,長22米.9厘米,寬18.5厘米,高13.3厘米。杯盒為木胎,橢圓形,有母口和公口,兩端凸起為圓柄。杯盒里有十個耳杯,外面涂黑漆,里面涂紅漆杯面繪有云氣紋,口沿繪有水波菱形紋。十個耳杯組成一套,放在一個杯盒里,方便隨時取用。

西漢]龍紋玉環

此件藏品于1993年在長沙望城坡西漢漁陽墓出土這是一枚玉指環。該玉環直徑17.1 cm,好的直徑7 cm,厚度0左右.2 cm,環體薄,晶瑩潤澤。玉環兩側花紋相同,四條龍紋首尾相交,邊緣有四個對稱的齒孔,孔徑為0.2厘米。類似的器物還有玉石玉器、玉瑗。《爾雅?釋器》指出:肉比玉好一倍,肉比肉好一倍,如果肉比戒指好。大洞為龍,小洞為壁,洞徑等于玉部邊緣。

學術研究 編輯本段

學術成果

從1999年到2018年,長沙竹簡博物館先后出版了《嘉禾吏民田家莂》第一二卷,《竹簡》系列八套23卷,《吳簡研究》《長沙三國吳簡暨百年來簡帛發現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三卷,還出版了兩部紀實類書籍、回顧性作品。

學術交流

2014年2月24日,德國漢堡大學亞非學院院長、漢學家傅敏怡(Michael Friedrich)在岳麓書院副院長陳的陪同下,考察團一行參觀了長沙簡牘博物館進行學術交流,學習了簡牘保護技術方面的成功經驗,同時展示了漢堡大學亞非學院使用的紙張、羊皮紙等書寫材料保護研究中采用的先進技術和科學方法。

2019年3月8日上午,日本金澤大學教授安倍康弘先生一行四位日本學者前往長沙竹簡博物館進行學術研究。安倍先生曾多次訪問中國、訪學期間,他長期致力于東漢史料的批評研究,并對長沙走馬樓吳簡有持續的關注。在這次訪問中,我參觀了長沙簡牘博物館“湖南水流經湖南出土的3354枚竹簡”主要論述長沙走馬樓吳簡中的小木簡、大木簡、各種形狀的竹簡和木簡被仔細觀察和徹底調查。

2021年6月25日27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長沙走馬樓西漢簡牘的整理與研究”第七屆簡牘讀書會在長沙簡牘博物館成功舉辦。來自長沙竹簡博物館、湖南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湖南師范大學、來自湘潭大學等高校和文博機構的2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學術研討會。

文物保護 編輯本段

從2005年開始,長沙簡牘博物館承辦了《走馬樓吳簡研究論文精選》課題,提出了5個專題,分別是《嘉禾一井傳天下》《高新技術在出土竹木類文物(以簡牘為主)修復復原與保護技術中的應用研究》和《簡牘脫色材料及簡牘變色機理研究》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以長沙吳簡為例,共同開展了深入的應用技術研究。該課題以現代綜合研究分析方法為手段,進一步將現代高新技術引入文物保護領域,力求建立一套創新的思路、具有一定指導和推廣價值的竹簡保護法技術體系。

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長沙竹簡博物館湖北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編《簡牘脫水材料及脫水機理研究》,總結走馬樓吳簡科技保護工作經驗。報告分為九章,內容如下:走馬樓吳簡基本情況、吳簡的保存評價、三國吳簡的早期保護、吳簡保護修復方案、走馬樓吳簡的脫色、走馬樓吳簡的脫水、吳簡的包裝交接與倉儲、吳簡的保護與修復管理、與保護和修復相關的研究工作和附件。

文化活動 編輯本段

長沙市民文化遺產大講堂

長沙市民文化遺產大講堂是長沙簡牘博物館自2008年6月起推出的公益性知識講座。截至2018年6月,長沙簡牘博物館已成功舉辦歷史文化、宗教哲學、藝術民俗、文物鑒賞、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時事政治等140多場講座,現場觀眾超過2萬人,吸引和培養了忠實觀眾、注冊會員超過500人。

簡博俱樂部

健博俱樂部成立于2014年初,它專門為4至12歲的兒童提供活動。俱樂部以長沙簡牘博物館的文物為基礎,設計了多種形式的主動交流與溝通教育的歷史和文化、教學與體驗互動相結合,激發未成年人的想象力和藝術靈感。自成立以來,成員數量不斷增加,每年舉辦80多場活動除了常規的體驗項目,還有古墓探險、學習民俗、博物館之夜和其他特別活動,致力于建設“快樂讀簡博,快樂學知識”的學習氛圍。

重要事件 編輯本段

2022年10月7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規劃鐵組發布《飽水簡牘保存期有害微生物防治研究》號及第一批421個重點出版項目名單,由長沙竹簡博物館李鄂泉出版、宋少華、由雷昌偉等人領導“走馬樓西漢簡牘”長沙走馬樓吳簡考”項目成功入選。

2023年5月18日,由國家文物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美國政府中國博物館協會、由中國文物報社等單位主辦的2023518中國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在福州啟動。開幕式上,國家文物局、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中央網信辦聯合推進2023“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長沙簡牘博物館《簡牘文化信息提取與分析》成功入選推廣項目。

2023年5月28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走馬樓三國吳簡保護修復技術報告》第二季走進長沙竹簡博物館進行拍攝,并于6月2日在北京衛視播出。

所獲榮譽 編輯本段

2015年9月,長沙簡牘博物館被全國社會科學普及經驗交流會組委會評為全國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

2017年1月,長沙簡牘博物館升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2018年,長沙走馬樓吳簡入選第一批湖南省檔案遺產名錄。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陳云紀念館    下一篇 杜莎夫人蠟像館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汉市| 明星| 宝鸡市| 乐至县| 那坡县| 峡江县| 来宾市| 尤溪县| 尼木县| 武隆县| 蒙城县| 文成县| 台北市| 芒康县| 浏阳市| 宁城县| 黄山市| 德清县| 慈利县| 喀什市| 迁西县| 开封市| 泸溪县| 沁阳市| 陆川县| 前郭尔| 深水埗区| 栖霞市| 莆田市| 葵青区| 象山县| 阿克陶县| 长武县| 高青县| 吉隆县| 绥化市| 获嘉县| 胶州市| 仪陇县| 策勒县| 肥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