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av网_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亚洲欧美一级_欧美成人合集magnet

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地理百科    建設建筑    景觀景點   

成都博物館

成都博物館創建于1958年9月15日,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小河街1號。博物館掛著成都中國皮影戲博物館的牌子,2006年被國務院授予四川首家、成都唯一的國家級博物館,西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城市博物館,2020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采用成都博物館新館外觀“金鑲玉”設計,對古蜀文明的抽象再現“金玉相生”意境。博物館共有九層,地上分為五層、地下四層,占地約17畝,總建筑面積約6.5萬平方米,展覽面積約2萬平方米,還有100米觀景長廊,可以將天府廣場盡收眼底。

成都博物館有215182件藏品(套),包括1022件珍貴文物(套)石犀牛是鎮館之寶、穴位上的畫家,包括青銅器、金銀器、畫像磚、石刻、陶瓷器、書畫、新石器時代至民國時期形成的道場繪畫木雕等文物,包括歷史文物、皮影木偶、現已有現代字畫等較為完整的收藏系列“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展(古代、近世、民俗)皮影舞萬象 木偶戲:中國皮影木偶展”人與自然:貝林捐贈展”三大常設陳列。

經過多年的發展,成都博物館獲得了國家文物局“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最具創新性的博物館”榮譽稱號、國家一級博物館等榮譽。

目錄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建館初期

1958年9月15日,成都市人民 美國政府成立成都地理博物館籌備委員會。籌備委員會的主席是一位著名作家、時任成都市副市長的李在大慈寺擔任博物館遺址,負責成都文物的征集工作、調查、發掘和保管工作。

19743356年,成都市文化局根據工作需要,成立了成都市文物管理處,辦公室設在文淑研究所,恢復了方志館的文化工作。

籌建新館

1982 年,成都整合相關文物管理機構,組建成都博物館,選址成都東風路大慈寺。1984年10月1日,成都博物館在大慈寺正式對外開放。2004年12月,成都博物館搬出大慈寺,在琴臺公館辦公,建立原有藏品和新收藏文物的數據庫并整理藏品檔案,逐步籌備新館建設。

2009年7月,成都市規劃委員會2009年第六次主任會議審議通過了成都博物館新館優化建筑設計方案,9月,新館開工奠基;2010年1月,成都市發改委批準建立成都博物館新館,新館建設正式啟動。經過6年的建設,2016年6月,成都博物館新館面向公眾試運營,并于當年9月15日開館之后博物館繼續進行場館建設現代化,2020年初步完成基礎智慧館和信息化建設。

設計布局 編輯本段

場館設計

采用成都博物館新館外觀“金鑲玉”設計靈感來源于古蜀文明的代表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這座建筑是由銅制成的、玻璃的材質、色彩和質感隱喻“古蜀寶器”外部裝修采用2萬塊德國產銅板裝飾,銅板幕墻面積約2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為國內最大的銅飾面單體建筑。

成都博物館成都博物館

這座建筑的整體造型很新穎、美輪美奐,充滿時代氣息,抽象再現古蜀文明“金玉相生”意境,通過銅、玻璃的材質、顏色和質地來比喻“古蜀文明”在建筑表面形成一層神秘的層‘面紗’,并與周圍景觀自然融合。

館內布局

這座新樓的總建筑面積為6.5萬平米,內部空間9層,其中地上5層、地下四層劃分為公共活動區、展陳區、文物庫區、辦公區等。新大樓的主樓分為南樓和北樓:南樓地上主要是行政區,地下是學術報告廳(多功能廳)北樓主樓是展區,一樓是大廳、放映廳、一號展廳 室,地下一層2室、3號展廳位于二至四層,是成都博物館新館的基礎展覽,其中二三層為“花冢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展”古代篇)四樓是成都的歷史(近世篇、民俗篇),從歷史文化民俗等多個方面展示了成都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位于五層的“中國皮影博物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皮影戲博物館。從四樓可以看到最有特色的區域,——米的觀景長廊透過長廊巨大的玻璃幕墻,可以將天府廣場盡收眼底。

陳列展覽 編輯本段

常設展覽

花冢錦官城:3356成都歷史文化展 (古代篇)

九天開出一成都:先秦時期的成都

九天開出一成都:先秦時期的成都”展覽在成都博物館先秦館,位于展廳二樓這是整個通史展覽的第一部分。展館內容以先秦時期蜀文化發展為主線,新石器時代晚期寶墩古城遺址群為夏商周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戰國時期商業街的棺葬、內容以巴蜀圖片和語言為重點,通過240多件精品文物濃縮了先秦時期輝煌神奇的古蜀文明。同時在展廳中合理運用了場景還原、沙盤模型、多媒體等展覽形式,向觀眾生動地介紹了古蜀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西蜀稱天府: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成都

西蜀稱天府: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成都”展覽位于博物館的二樓這是成都通史展的第二部分“西蜀稱天府”主要展示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成都,文物以漢代居多。展覽介紹了不同時期的成都漢朝時,成都作為蜀國的一個郡,是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繁榮,“列備五都”物產豐富,聞名天下“天府”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三分天下”格局形成。兩晉南北朝時期,成都是絲綢之路“河南道”作為起點,它在亞歐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喧然名都會:隋唐五代宋元時期的成都

喧然名都會:隋唐五代宋元時期的成都”展覽位于成都博物館三樓,是成都 的通史展,主要展示成都 隋唐五代宋元時期作為西南大都市的繁榮。展覽館里有600多件文物/套,有瓷器、陶器、金銀器、青銅等,數量很大、內涵豐富,反映了隋唐成都“揚一益二”五代盛況“天下之富國”安定而奢華,宋坊城、貨旺天下,元朝奮斗重建的韌勁。此外,展廳還展示了唐代成都發達的水運“蜀船紅錦重”藝術展覽,展示了宋代繁華的市場和繁華的城市“三月蠶市”微縮場景。

丹樓生晚輝:明清時期的成都

丹樓生晚輝:明清時期的成都”展覽在成都博物館三樓明清展廳舉行,是成都通史展的第四部分。明清時期的成都不僅是四川的首府,也是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區的支撐點,發揮了很大的西南龍頭作用。此時的成都農業發達,工商業繁榮,城市風光秀麗,人才眾多這是一塊名副其實的天府之國。展覽展示了明代蜀宮的建筑構件和模型,可以想象明代蜀宮的壯麗景色。大量明代陶俑、精美的明代金器、玉器、瓷器體現了明代成都的繁榮。種類繁多的清代瓷器、精致的鼻煙壺、飾品等反映了清代成都發達的商貿業。

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展(近世篇)

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展(近世篇)位于博物館四樓。19世紀中葉以后,中國社會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社會變革,成都在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展覽通過文物展示了近代的成都,介紹了成都是護路運動的重要策源地、抗戰大后方的戰略重鎮、中國西南解放主要戰場的歷史。

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展(民俗篇)

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展(民俗篇)位于博物館四樓。展覽分老街小巷、川人尚滋味、歲時遨游樂、茶館在成都有四個單元,穿過大街小巷、飲食、游賞、茶館的四個板塊與生活民俗有機串聯、生產民俗、社會組織民俗、歲時節日民俗、人生儀禮、民俗信仰、民間藝術等內容。悠久的城市文明歷史造就了成都 獨特的人文氣質和精神風貌。成都人的腦子里都是江海、悠閑的生活態度沉淀在歲月里,凝聚在街頭巷尾,融入人 s民生,并浸泡在美食中,這已經成為城市文化傳承的活基因。

影舞萬象:中國皮影展

影舞萬象:中國皮影展”展覽位于博物館的五樓,展出了近2000件具有代表性和獨特性的作品(套)展出文物本次展覽是國內首次以展覽的形式對中國皮影進行系統梳理和全面展示。成都博物館館長團隊和中法展覽團隊、國際知名燈光設計公司深度合作,用最國際化的藝術語言詮釋最中國、最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木偶戲藝術。展廳里有很多獨立創作的故事、戲劇和多媒體中和了展品和信息的多樣性可能帶來的疲勞,使整個展覽路線輕松而豐富多彩。

偶戲大千:中國木偶展

中國木偶戲——”位于博物館五樓展廳北面,占地400多平方米,展品200多件。展覽追溯了木偶在中國的歷史,重點是仍在中國流傳的木偶戲、杖頭木偶戲、鐵枝木偶戲、木偶戲和扁擔戲的分布和特點,以及木偶戲和造型藝術發展和歷史中繼承和創造藝術的制作和表演藝術家。 

人與自然: 貝林捐贈展

人與自然: 貝林捐贈展”位于博物館一樓,是成都博物館建館以來的首個自然主題展覽展出了300多種動物標本,從多個角度展示了不同大陸的多樣物種和生態系統的特征、背后的故事闡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

臨展特展

云翔服飾——絲綢之路服飾文化特展

云翔服飾——絲綢之路服飾文化專題展于2022年1月25日至2022年5月18日在成都博物館一樓專題展廳展出這些展品都來自甘肅、湖北、來自陜西20多個文博機構的絲綢等186件精美文物、服飾、陶俑、畫像磚等。展覽共分為“絲綢之路的首次開通與漢晉西進”民族服飾的融合與發展”織造技術與圖案創新”衣冠王國”第四部分,通過以絲綢之路服飾為媒介的中國服飾文化的發展、解讀變遷,探討中國傳統服飾在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隨著民族融合的不斷發展,最終形成了具有東方特色的服裝風格,突出了中華民族 的行動“衣冠王國”藝術成就顯示了中西方技術和美學的相互影響和演變。

列備五都—秦漢時期的中國城市

列備五都—秦漢時期的中國城于2021年2月9日至2021年5月19日在成都博物館一樓專題展廳展出。四川省文物局展覽、山東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成都文物局成都博物館執導、西安博物院、河南博物館等全國15家文化藝術機構共同主辦,從秦漢社會發展背景出發,集中展示具有城市特色的歷史文化資源,反映作品300余件“五都”生產、生活精品以漢代文物為依托,全面展現了秦漢大一統歷史背景下的繁華與不同的社會風貌、風土人情,一首彰顯城市文明的壯麗詩篇。也是為了讓人們了解城市和人、城市與區域發展、城市發展和國家繁榮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個極好的解釋。

秦蜀之路:青銅文明特展

秦蜀之路:青銅文明專題展于2021年7月27日至11月11日在成都博物館一樓專題展廳展出。展覽整合了261件四川,尤其是成都平原和關中平原的作品、漢中盆地出土的代表性精美青銅器,充分展示了商周至戰國時期的成都平原、漢中平原、首次從青銅文明的角度闡釋了關中平原青銅文明的發展高度及其在中國古代青銅文明中的獨特地位,以及這一時期秦嶺南北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廣度,同時以成都為南起點“秦蜀之路”蜀道)闡釋了其在中國古代文明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館藏文物 編輯本段

成都博物館有215182件藏品(套),包括1022件珍貴文物(套),包含有青銅器、金銀器、畫像磚、石刻、陶瓷器、書畫、道場繪畫木雕等文物,其中皮影戲的收藏獨樹一幟,為目前世界之最、種類最全、質量最好的博物館。形成于新石器時代至民國時期,包括歷史遺跡、皮影木偶、現代字畫等比較完整的收藏系列。

石犀

石犀長3.31米、寬1.38米、高1.93米,重約8.5噸,戰國晚期至漢代文物,出土于成都天府廣場東側遺址,目前位于博物館二樓先秦館內。石犀牛站立著,軀干豐滿結實,四肢粗短,下顎和前肢軀干上刻有卷云紋。記錄在《華陽國志·蜀志》中:秦孝文王以李冰為蜀國守護…做五頭石犀,以恨水精。這只石犀??赡芘c李冰 它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藝術價值。

狩獵紋銅壺

獵銅壺腹徑26厘米,高41.4 cm,戰國文物,成都青羊區出土,目前位于博物館二樓先秦館內。壺口略小,頸細長,腹呈橢圓形,足短。在肩部的兩側,有一對對稱的鋪頭鉆頭環。從壺頸口到圈足,整個壺身分為七段,均由不同的花紋和紋飾組成。主題圖案是一個長著羽毛的人和一只、狩獵圖、三條腿的鳥對太陽的圖表等三組圖案之間,分別由幾何菱形圖案組成、蟠螭紋、云雷紋等裝飾區間。

經穴漆人

點穴畫師身高14 cm、頭寬2.6厘米、肩寬4.2 cm,西漢文物,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通過穴位裸體彩繪目前位于博物館二樓秦漢展廳。雙臂垂直放在身體兩側,站直,雙手十指并攏,掌心向前,雙腳站成一條直線。光頭,眉、眼、鼻、口、耳朵清晰,身材勻稱。全身涂黑漆,身上刻有復雜的經絡線,點用圓點標出。

青銅象棋子

四川省博物館收藏的宋代青銅象棋于2016年5月在萬附近的宋代磚墓中出土成都市天府新區安鎮,目前位于博物館三樓唐宋展廳。這套有30個棋子,直徑約1.8厘米。保護清理后發現比現代中國象棋少了兩枚棋子“象”一枚“炮”,多一枚“卒”據文獻記載,象棋最早產生于戰國時期,到了宋代才家喻戶曉流行開來最早只有12枚棋子,一半黑一半白直到宋末,終于形成了32枚的游戲模式。這套象棋雖然殘缺不全,但從保存下來的棋子可以推斷,其格局應該與現代象棋基本相同。

石熊

石熊高40厘米、長31厘米、是東漢時期的文物,寬25厘米它于1 年6月13日在成都一座漢墓中出土,目前位于博物館二樓秦漢展廳。石熊蹲著,后腿著地,左爪放在膝蓋上,右爪放在背上,肩膀上有一個圓形的洞。熊首在洞前,圓杏眼,齜牙咧嘴,短舌微吐,發出咆哮威脅,耳口有涂抹痕跡。腹部有環形肚臍。熊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具有驅邪驅鬼的功能在漢墓中很常見,承重也很大、搏斗的形象出現。

瑪瑙鼻煙壺

瑪瑙鼻煙壺寬5.2厘米、厚3.2厘米、高5.9 cm,清代文物,出土于成都四川飯店,目前位于博物館三樓明清廳。明末清初,鼻煙傳入中國,鼻煙壺逐漸東方化,產生了鼻煙壺。鼻煙壺作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由各種材料制成,吸收了國內外許多工藝。此鼻煙壺為瑪瑙制成,工匠們運用巧妙的色彩技術,巧妙地雕刻出了兒戲狗戲三虎戲的畫面。

求救符

求救符號由陳燦培先生于2014年4月8日捐贈,目前位于博物館四樓“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展(近世篇)展覽中。二戰時期,美國“飛虎隊”來中國參加抗日戰爭,當時國民政府是“飛虎隊”會員特制的求救標志,具有識別和申請救護車的雙重功能。一般縫在衣服的背面或襯里上他的身份用中文標明,中國軍民被要求去營救和幫助他。如果飛行員不幸墜機或跳傘逃生,這個求救符號可以幫助他們克服語言障礙,讓當地軍民第一時間表明身份并給予援助。

學術科研 編輯本段

成都博物館注重學術研究,出版了《成都古代史略》《絲路之魂:璀璨的石窟藝術》等數十種成都文化和中國文化研究的書籍。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如申請四川省文物局文物重點研究課題“皮影文物皮革的劣化特征及其預防保護方法研究”和“成都市文物建筑修繕清單及定額地方標準”參與中國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文化科技和現代服務業”重點專項“皮革文物的劣化機理及預防性保護策略研究”項目子課題。為了促進學術交流,成都博物館還不定期舉辦講座和分享會。

為了保護成都 研究天府文化,促進成都的可持續發展發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文物保護與文化產業轉型發展的新途徑,成都博物館四川大學城市研究院、成都市歷史學會、成都古都學會簽署合作協議,促進學術交流與發展。 

文化活動 編輯本段

社教活動

成都博物館充分利用自身文物資源開展社會教育活動,開設了華工金冠城:成都歷史文化展古代物品”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展(近世篇)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展(民俗篇)影舞萬象:中國皮影展”偶戲大千:中國木偶展”人與自然:貝林捐贈展”中華文明的締造者之間——”許多在線虛擬展廳可供人們在線參觀。

作為推廣中國的一種方式優秀的歷史和傳統文化,、傳承與發揚“天府文化”成都博物館作為重要的文化場所,自開館以來一直注重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創新教育 服務大眾”出于社會教育的目的,它為不同的觀眾群體開發并推出了一系列涵蓋歷史和文化的節目、非遺文化、傳統節慶文化、民俗文化、自然科學和一系列創新主題教育活動,如“走近成博”長征主題教育活動、小小宣講員”假日青年品牌活動、傳統佳節”節日主題系列社會教育活動等活動;以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講解展覽、專題講座、特色展演、互動實踐、趣味游戲等活動的有機融合,給觀眾帶來了全方位的參觀和學習體驗,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文創設計

為了使博物館里收藏的文物“活”此后,成都博物館開展了大量基于天府文化的文化創意設計活動2019年至2021年,成都博物館連續舉辦“這禮是成都”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激勵全社會參與文化創意設計。創作了大量的文化創意產品

成都博物館專門設立了文化創意產業創意部,——目前已經創造了大量的創意產品創作的作品具有濃郁獨特的巴蜀韻味,包括石犀系列、陶俑系列、金色香包系列唐元昂系列桑葚采摘圖系列、Bobo Pan Da series、皮影系列、舒川生活美學系列等多個系列。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成都博物館文創正在打造文創的產品體系、銷量和質量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所獲榮譽 編輯本段

2018年5月18日,“現代之路——法國現當代繪畫藝術展和《絲路之魂: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攝影展” 贏了第15屆(2017年度)國家博物館十大展覽推介 、國際港澳臺合作入圍獎。

2019年5月18日和2021年5月18日,“花冢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展·古代篇”和“皮影舞萬象 中國木偶戲——”先后獲得“全國博物館十大優秀展覽獎”

2020年9月22日,成都博物館新館建設項目榮獲第十七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2020年12月21日,成都博物館被授予國家一級博物館。

2022年5月18日,“發現中醫之美——中國中醫文物特展”獲得第十九屆(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優秀展覽推廣獎。

2022年7月22日,成都博物館被授予國家文物局“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23年1月,成都博物館在2022年全國熱搜博物館百強榜單中排名第9。

2023年5月18日,成都博物館被授予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最具創新性的博物館”榮譽稱號,其“百年承諾——意大利國家現當代藝術收藏大師原創展”獲得第二十屆(2022年度)全國博物館推廣國際及港澳臺合作十大展覽入圍獎。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    下一篇 江西省博物館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丰县| 宁都县| 昭通市| 榆林市| 张掖市| 年辖:市辖区| 景洪市| 遵义市| 吴江市| 桂阳县| 莆田市| 江永县| 房产| 雅江县| 大厂| 芜湖市| 永和县| 马鞍山市| 闽清县| 攀枝花市| 荥经县| 阿勒泰市| 项城市| 马关县| 绩溪县| 瑞丽市| 卓尼县| 信丰县| 安宁市| 吴堡县| 定边县| 庆安县| 安泽县| 罗平县| 台山市| 荥阳市| 杂多县| 新余市| 三门县| 东乌| 临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