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博物館
中國茶葉博物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國唯一以茶和茶文化為主題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國茶葉博物館分為兩個部分,雙峰部分位于杭州龍井路88號,占地4.它成立于1986年,并于1991年4月向公眾開放;龍井閣位于杭州翁家山268號,占地7.7萬平米,2015年5月對外開放。兩個博物館的總建筑面積約為1.3萬平方米,展覽面積4875平方米。
中國茶葉博物館有5000多件(套)藏品,涵蓋茶具、茶書、茶葉加工工具、茶樣、茶畫、茶碑帖等。有一個茶樣庫,收藏了10多種古茶樣、現代茶有1500多種,最早的是明朝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茶葉。
中國茶葉博物館匯聚文化展覽、科普宣傳、科學研究、學術交流、茶藝培訓、互動體驗及品茗、餐飲、會務、休閑等服務功能于一體,是中國與世界茶文化的展示交流中心,也是茶文化主題旅游綜合體。2003年,“中華茶文化展”榮獲第五屆“中國十大優秀展覽獎”2022年11月,中國茶葉博物館入選首批浙江省公共文化國際交流基地。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中國茶葉博物館是中國唯一以茶葉為主題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位于西湖邊的龍井茶鄉 ,有兩座山峰、龍井兩個館區。
雙峰館區
杭州有悠久的產茶歷史和茶文化積淀。1986年7月,國家旅游局將茶葉博物館列為全國博物館“七五”重點旅游建設項目;10月,浙江省批準茶葉博物館選址杭州龍井路雙峰;1987年7月,茶葉博物館的名稱獲得批準“中國茶葉博物館”1988年8月,由杭州園林設計院設計的中國茶葉博物館主體工程在西湖龍井茶鄉雙峰村破土動工。
1990年10月,中國茶葉博物館建成并對外開放試營業。1991年4月24日,中國茶葉博物館舉行開館儀式,并同時舉行“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節”
1998年7月,中國茶葉博物館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工程(簡稱“茶博二期”建成后,雙鳳閣的建筑面積增至7000多平方米。自2003年1月8日起,中國茶葉博物館全面改造了包括茶史館在內的33567個展廳“ 龍井茶節” 年期間對外開放。自2003年5月18日起,中國茶葉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
2005年5月至9月,中國茶葉博物館進行了環境整合。工程以尊重環境、利用環境、以豐富茶文化為目的,將博物館環境與周邊景觀茶園融為一體,將茶葉博物館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茶葉生態博物館。
龍井館區
龍井閣是中國茶葉博物館的新館 的建設始于2009年。新館位于杭州市翁家山268號, 北鄰滿覺龍路,南接翁家山,西接龍井村,東接翁家山村, 為1.5公里。2012年6月,中國茶葉博物館分館建設項目指揮部進駐龍井山公園,中國茶葉博物館三期建設項目全面啟動。該項目分為兩部分主圖書館的升級和分館的建設分館位于杭州龍井山公園。7月,分館環境工程設計方案通過西湖景區管委會審批。10月,分館環境工程(C 區塊)開始建造翻新和保護建筑物、完善基礎設施、改造步道,在六個茶葉展區種植茶樹、綠化調整等。
2015年5月1日,經過5年1800多個日日夜夜的籌備和建設,中國茶葉博物館龍井閣終于開館迎客。整個展區有世界茶葉展廳、西湖龍井茶展廳、中國茶葉品牌館及眾多茶葉主題互動體驗場館。
2015年11月20日,中國茶葉博物館紫砂館竣工并“紫砂韻——吳遠明捐贈紫砂茶具展”開幕式在博物館舉行。
建筑布局 編輯本段
中國茶葉博物館有兩個展館,即雙峰館和龍井館兩個亭子之間的距離大約有兩公里,由一個亭子組成“乾隆御道”和“龍井八景”相連。兩個博物館的總建筑面積約為1.3萬平方米,展覽面積4875平方米。
建筑特色
雙峰關區位于慶忌北部,面對五老峰,東臨新西湖“館在茶間、茶在館內”沒有墻壁的博物館,由茶的歷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由五個展示空間組成。
龍井閣位于翁家山東麓,北依滿覺龍路,南依翁家山,西接龍井村,東接翁家山村,總面積113畝,森林覆蓋率70%,其包含17的面積.52畝龍井茶園。龍井館以“山水·茶園”作為設計理念, 將場地分為五個區域——入口廣場區域、 茶文化體驗區、山地游覽區、茶文化培訓區和茶文化研究區。
入口廣場區位于博物館區北部,毗鄰外圍主干道,是博物館的入口形象和集散區。利用高差設置地下停車庫和設備用房。車庫頂部設置迎賓廣場,現場保留的大樹形成綠島,分隔林蔭停車和游客空間休息;茶文化體驗區是博物館的核心區域,包括茶文化展示、茶文化體驗等等。區域整體環境幽雅,建筑依山而立,書桌式布局。 溪流、茶田、樹和建筑互相隱藏,爬上樓梯,向不同的方向移動。北側的觀景臺可以俯瞰西湖和群山的美景;山地旅游區位于博物館區南側,包括景區觀賞、 登山健身、休閑品飲功能;茶文化培訓區位于博物館區的西南部,建筑沿山體錯層排列;茶文化研究區位于博物館區西北側,是茶葉研究會進行茶文化研究的辦公場所。
博物館區的設計遵循尊重場地的原則、突出特色、賦予主題、最小干預原則,博物館的功能、山地特征、茶文化、傳統園林融合室內外環境,形成獨特的山地體驗博物館。主要建筑順應山勢,沿登山步道布置,山川穿插、在綠樹和茶園之間,形成“山水茶街”,一至二層都是江南民居風格的建筑。主展廳被山溝中的高差隱藏在地下,頂面之上建造了一個四合院式的空間,錯落有致地布置,形成一個具有山居特色的建筑群落。立面設計元素在白墻黑瓦的基礎上更多的使用了石材、木材等山地民居元素使建筑風格和場地屬性達到統一。
館內布局
雙峰觀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由茶史組成、茶萃、茶事、茶具、茶俗由五個展示空間組成。展廳一樓是序館——,茶史館——,茶葉提取館——,二樓是茶具館——。
龍井館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主展廳755平方米,高約4.5米。在江南住宅群中,“世界茶” 已經成為一條完整的旅游主線,靜態環游世界,你可以感受到全世界人民對茶的熱愛。中國茶產業的品牌發展、西湖龍井茶的前世也是龍井閣區的展示主題之一。展館包括世界茶葉展館、龍井茶展廳、中國茶葉品牌館、茶友會體驗館、紫砂廳等。沿途設有“茶有真香亭”問茶亭”真逸亭”遲桂亭”等候休息區,鴻漸亭、茶文化體驗大師工作室等體驗空間。在博物館區域最高的地方有一個觀景臺,叫做“茶壇”,俯瞰周圍的茶山,俯瞰西湖美景。龍井閣永久展《世界茶 茶世界——世界茶文化展》《茶和天下 芳傳古今——人類非遺“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專題展》,有茶俗體驗區。
陳列展覽 編輯本段
常設展覽
中國茶文化展
《中華茶文化展》是雙鳳閣的常設展覽,由茶史組成、茶萃、茶事、茶具和茶俗是五個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的展示空間,從不同角度詮釋茶文化。
茶史館位于展廳一樓,以茶文化發展為主線,突出唐代宮廷茶文化、宋代世俗茶文化、明清茶馬古道等幾大亮點,以點帶面展示茶文化。
茶葉提取館位于展廳一樓,以實物展示六種茶葉和再加工茶葉為主,輔以多媒體視聽手段,增加觀眾互動功能。在這個展廳里,你可以看到100多種中國名茶和外國茶的茶樣,涵蓋了六種基本茶,——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烏龍茶)紅茶和花茶、加工茶,如緊壓茶。360公斤云南蒲團這個大廳里的普洱茶磚長186厘米,厚12厘米,由2000多公斤新鮮野生普洱茶制成呃茶葉。
茶室位于展廳一樓,通過茶樹的生長環境、茶葉加工、不同種類茶的沖泡和茶的綜合利用,茶與健康等來展現茶的多彩人生。創新的展示手法,給觀眾更多的動手項目,寓教于樂,達到普及茶文化的目的。
茶具館位于展廳二樓,主要展示中國歷代茶具珍品展覽理念是精品展示,展示方式盡量簡潔,讓精致的茶具自己說話,突出精品。茶俗館以場景為主要表現手段,展現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茶俗習慣。茶具館的獨立展柜里,有一件清代的青銅胎畫琺瑯提梁壺。這個壺是用黃銅做內管,然后涂上琺瑯裝飾層次豐富,色彩淡雅壺腹繪有美麗的花蝶圖案。
茶俗館,位于展館二樓,以場景還原的方式,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與茶相關的風俗習慣。
世界茶文化展
《世界茶文化展》是龍井閣的永久展覽。茶葉產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個地方都有自己與茶相關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道具。展覽展示了茶葉如何從中國走向世界,以及世界各地不同的茶文化。在依山而建的江南住宅群中,'世界茶'成為一條完整的旅游主線,可以靜態的環游世界,感受世界各地人民對茶的熱愛。
紫砂韻——吳遠明捐贈紫砂茶具展
展覽設在中國茶葉博物館鴻漸閣紫砂館,展覽面積220平方米,分紫砂茶具歷史、泥料、造型、裝飾、功夫茶的產品分五個板塊,以吳遠明捐贈的100件紫砂茶具為特色,長期免費向公眾開放,并同步成立了 DIY紫砂茶具的紫砂作坊。
專題展覽
茶與世界 傳世——人類非遺“中國傳統茶葉加工技術及相關的社會實踐”專題展
2022年11月29日晚,中國宣布“中國傳統茶葉加工技術及相關的社會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包含了浙江的六大傳統技藝和習俗。這個特別展覽是為了慶祝“中國傳統茶葉加工技術及相關的社會實踐”成功入選人類遺產是主要目的,推動茶文化在中國的普及和推廣,為全社會參與保護和傳承良好氛圍營造具體行動。展覽介紹了中國39種傳統制茶技藝和5種茶俗,分為4個單元、體驗式的形式展現了中國茶文化的魅力。
臨時展覽
綠金——17-19世紀中國與歐洲的海上茶葉貿易
從17世紀開始,茶葉成為中國和西方之間交易的商品之一直到18世紀20年代,茶葉才逐漸成為中西貿易的重要商品這片綠茶成為中西貿易的核心,它改變了人們 美國的生活,并煽動了一個時代。
《綠色黃金——17-19世紀中國和歐洲的海上茶葉貿易》展覽,共92組展品,包括出口茶具、繪畫作品、船只模型、出口茶葉樣品,涵蓋多種材質類別。重點介紹了17-19世紀茶葉通過海上貿易從中國傳到西方世界的過程。展覽分為“中國茶的漫長旅程”帝國商務——出口茶葉貿易流程”茶道上——文化交流的終點起點”三個單位,來自生產、從銷售和文化交流三個角度系統展示了中國茶葉從中國茶葉產區走向西方世界的過程。
茶的故事與茶的時間——劃過指尖
該展覽以“茶的金木水火土”我有家書寄新茶”時光里的茶故事”二十四節氣茶人生”四個單元組成。以五行為全新的解讀視角,展出74件(套)藏品、茶樣37個、共有12組太陽能茶座,將藏品中的茶葉茶具與產地名茶進行梳理和展示,捕捉散落在剛剛參觀中的精彩茶事故事,融合琴棋書畫室內外優雅空間造景等元素,用24盞太陽能茶的壽命引導大眾科學飲茶、藝術品茶。
第一單元“茶的金木水火土”專注于茶具和“種茶、制茶、泡茶、喝茶”展開茶的五行學說;第二單元“我有家書寄新茶”揭示了茶的古老含義“社交功能”第三單元“時光里的茶故事”圍繞歷史上著名的人物,古代人的故事 對茶的熱愛是有目共睹的;第四單元“二十四節氣茶人生”把節氣和喝茶結合起來,贈送一本書“節氣飲茶貼士”
巡回展覽
春竹啜香——中國茶文化展
這次展覽展出了100件文物-150組,30個茶樣-50個小組用圖片和實物生動全面地介紹了源遠流長的中國茶文化展覽分為五個部分:茶史尋蹤、茶品薈萃、茶具賞珍、茶俗話聊、華茶遠播。目前,這個展覽已經成功進入美國、法國、英國、上海、沈陽、江蘇、北京、國內外四川等地。
不負佳茗—中國沙溪茶具精品展覽會
本次展覽分為紫砂茶具的歷史、泥料、造型、裝飾和傳統錫茶具、當代紫砂藝術六個單元,館藏精選紫砂茶具錫茶具百余件,涵蓋明代、清等朝代。
館藏文物 編輯本段
中國茶葉博物館有5000多件藏品,涵蓋茶具、茶書、茶葉加工工具、茶樣、茶畫、茶碑帖等。古代茶文化相關書畫作品
朱孝藏 行書七言聯
貼金對聯,長132厘米,寬29厘米.5厘米。1929年作。識文:年中一定要上餌,要涼,好好沏個茶。款識:永城是書,已六月,孝臧。鈐印:朱孝臧印(白)強邨(朱)朱孝藏光緒九年進士,禮部吏部右侍郎、廣東學政。這幅對聯書法是朱孝藏的杰作,用行書寫成,風格典雅。陳達 高適隱居圖
彩紙,扇面,長度19.5厘米,60厘米寬。1949年作。款識:誰將在松下建造一座孤獨的亭子It it放松放松比和書生談戀愛更合適。好竹煙坐歇,聽陶雜茶。我夏天丑,我像唐朝的一支筆我是一個紳士。茲超作于扈上。鈐印:陳達(朱)茲超(白)畫中松樹傲然挺立,竹林若隱若現,山石突兀,仙云環繞,一股晶瑩的山泉順流而下。兩個貴族坐在泉邊,另一個慢慢地走著一個男孩在煮茶,另一個男孩在泡茶林間清幽,景色幽靜,風月清輝,品茶賞景,清凈自在。陳達,字舟,字志、子超是江蘇常熟人。工山水,宗王翚、文徵明和宋元時期的著名藝術家都擅長花卉水果和蔬菜。為海上名家之一。
曹小源 宋風制茶地圖
紙張顏色,扇形,長度18.5厘米,56厘米寬。款識:松風吹我帶,山月明我琴。它屬于佩森先生賈和曹。鈐印:吳下曹標(白文)一個高士在春天彈琴,衣袂飄飄畫面左側的少年正以一種從容的風度在一個風扇爐里煮茶,他回頭看著高適和風爐、紫砂提梁壺以線描勾勒并賦予淡淡的赭色,泡茶彈琴的悠閑意境一目了然。曹是民國時期蘇州著名畫家,生卒年不考。畫家的侄子弟子許曾拜他為師學習繪畫。
學術研究 編輯本段
中國茶博物館是研究茶文化和進行學術交流的中心舉辦過多次西湖國際茶會,出版過《西湖茶思錄》《品茶說茶》等10余種茶文化書籍,協辦過《中國名茶品鑒》、協辦單位《茶葉》雜志。《茶博覽》作為《品茶說茶》大系列之一,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并榮獲杭州美術出版社榮譽“五個一工程”獎;與華東地區優秀期刊浙江省茶學會《漫步中國博物館》聯合主辦;專門設立《茶葉》課題研究,深入挖掘、開發茶道項目;這本精美的書介紹了中國茶葉博物館的基本情況,受到參觀者的歡迎;研究人員撰寫的專業文章頻繁發表在各種專門期刊上;還邀請他在報刊雜志上寫茶文化專欄,上電臺、電視臺制作茶文化節目。
2021年4月24日,中國茶葉博物館30周年之際,“2021聚焦中國茶博會·展望茶未來”舉辦發展論壇,邀請各國茶文化博物館專家到現場“茶產業發展、茶文化研究與傳播”等方面帶來深度解讀和最新最前沿的分享。
文化活動 編輯本段
社教活動
2016年10月,雙峰閣舉行“亭亭相會”茶藝主題系列文化活動,50多對家長和近百人參加。在雙峰關區,孩子們了解了中國茶文化的前世,欣賞了大普洱茶重360公斤的爾藝術茶磚,認識了歷代造型各異的茶具,了解了不同地區少數民族群眾飲茶的習慣。
中國茶葉博物館已經建成“中國茶人 s主場比賽”宋代茶生活體驗”茶為國飲 杭威茶都——走進中國茶博會”和其他品牌特定的活動“一箋杭夢龍井香”西湖龍井碗泡法”茶藝表演項目,針對不同人群的茶文化培訓班等。截至目前,中國茶博物館已推出四季茶香等9門研究課程、宋韻杭州、茶葉科普、偉人與茶、非遺傳承等話題,涉及茶學知識、采摘制作、沖泡品飲等。
文創產品
2022年6月24日,中國茶葉博物館發布“西湖龍井一勺春”茶具組、青遇·貝爾——貝爾杯、毓德·陽信——神德杯等三款文創茶具。青遇·和陵——鐘杯是以清康熙時期收藏的青花花蝶紋鐘杯為基礎,與德·陽信——參德杯是以清道光年間的藏品為藍本“慎德堂”一個粉彩花卉圖案的杯子被創建為原型。西湖龍井一勺春”茶具組是“西湖龍井茶”的課題研究成果。這套茶具包括一個茶碗、一茶匙和十個茶杯合在一起茶碗繪西湖全景,茶杯繪西湖十景,一杯一景,再現西湖美景;茶匙借鑒了西湖的荷花元素,創造性地設計成了卷銀的荷花茶匙勺面是新開發的蓮花,勺柄頂端立著一朵蓮花。
所獲榮譽 編輯本段
1995年,中國茶葉博物館被指定為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7年12月,中國茶葉博物館被杭州市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1997年度優秀博物館稱號“杭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進單位”稱號。
1998年12月,浙江省文物局授予中國茶葉博物館“浙江文明博物館”稱號。
2003年,雙峰亭區“中華茶文化展”榮獲第五屆“中國十大優秀展覽獎”
2004年4月,中國茶葉博物館被杭州市文明委授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和管理先進單位”稱號。
2007年8月,中國茶葉博物館“2007西湖國際茶會”獲得中國(杭州)西湖國際茶文化博覽會優秀項目獎。
2011年1月,中國茶葉博物館獲得第四批“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2020年12月,中國茶葉博物館被評為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2022年6月,入選中國茶葉博物館“綠金——17-19世紀與歐洲的海上茶葉貿易”展,榮獲第十六屆(2021年度)浙江省博物館展覽精品工程精品獎。
2022年11月,中國茶葉博物館入選首批浙江省公共文化國際交流基地。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