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博物院
南陽博物館位于中國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丁盛大道369號是豫西南最大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國家二級博物館??偨ㄖ娣e46000平方米,展覽面積約12000平方米。
南陽博物館前身為南陽歷史博物館,創建于1959年10月1日博物館遺址位于南陽臥龍崗,諸葛亮耕種的地方;1965年,南洋歷史博物館更名為“南陽市博物館”南陽博物館新館于2015年3月26日開工建設,2020年7月8日竣工驗收,2021年1月1日對外開放;2021年5月18日,補充“南水北調中線渠首博物館”牌子;2022年12月,南陽博物館與南陽知府衙門博物館合并、南陽張衡博物館更名為南陽博物館。
南洋博物館有各種藏品13473件/集,收藏的重要文物是東漢時期的鍍金熊足青銅瓶、夏代玉牙璋、西周中爯父簋等?;娟惲袨椤拔拿骰旧显谕稹甑哪详柺分杏兴故尽?021年,南陽博物館被河南省社科聯授予“社會科學普及示范基地”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建館初期
1958年春,為了使群眾在生產后或節假日有地方玩,提高人民 美國的文化生活水平,迎接建國十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共南陽市委決定在南陽市綠化臥龍崗,并在南陽市建設臥龍公園和南陽歷史博物館。建設始于1959年春天。8月,南陽市臥龍公園成立“館”園”兩個品牌一個團隊,臥龍公園引領博物館工作。

南洋歷史博物館已經開始籌辦展覽。《南陽歷史文物展覽》位于武侯祠原院內,從南陽文化館移交的文物中精選出450件珍貴文物,按時間順序分七部分陳列,張衡也在陳列之列、張仲景、諸葛亮 革命烈士彭雪楓生前的生平事跡和照片?!赌详枬h代畫像石刻展覽》位于新建的漢畫館。博物館位于武侯祠左側,有50間房屋(包括33間廊房),331幅精選的漢畫像石按照畫面內容刻在墻上。1959年10月1日,歷時三個多月籌備的《南陽歷史文物展覽》和韓繪畫館正式對外開放。
1965年,南洋歷史博物館更名為“南陽市博物館”。
建設新館
2014年,南陽市政府決定開工建設“三館一院”項目 被列為當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2014年2月18日,項目選址論證該工程于當年11月立項,2015年3月26日正式開工,2016年1月28日主體結構封頂,2020年7月8日竣工驗收,2021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2021年5月18日,補充“南水北調中線渠首博物館”牌子;2022年12月,南陽博物館與南陽知府衙門博物館合并、南陽張衡博物館更名為南陽博物館。
設計布局 編輯本段
建筑設計
博物院所處的“三館一院”四座建筑成對組合,看似相連,實則不相連它們呈龍鳳形狀,寓意吉祥龍鳳被江水塑造得栩栩如生,遠遠望去遙相呼應,構成一幅吉祥的畫面。建筑立面采用玻璃幕墻、穿孔金屬板、現代建筑材料,如石材幕墻,體現了智能和優雅的建筑形式。
博物館和圖書館融為一體項目建筑設計理念提取南陽漢畫中的真龍紋作為設計意圖盤龍抱石的設計理念有以下特點“漢風”沉穩簡潔,又不失現代靈動優雅,還有光武路北側的大劇院、群眾藝術館的鳳凰造型,呼應并彰顯傳統文化“楚風漢韻”人文精神。既蘊含著南陽楚風的厚重韻味,又具有現代建筑的韻律和美感,被譽為“城市最美建筑”南陽文化新地標。
南陽博物館新館共五層,建筑高度為 33. 6m,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從公共服務大廳、基本陳展區、專題陳展區、臨時展覽區、藏品庫房、文物修復區、青少年研學區、智慧指揮中心、報告廳、餐廳、咖啡休閑區、文創展示區、辦公區等組成。
館內布局
博物館一樓有餐廳,二樓有臨時展區、報告廳、咖啡茶座、文化創意展廳咨詢臺等功能區,三樓是古玉精品館、基本展覽的第一個單元“史前南陽·文明肇始”展廳(古代生物時代、舊石器時代、新時期時代)第二單元“夏人之墟·商周南土”展廳(夏商周時期)第三單元“南都帝鄉·股肱望郡”展廳(兩漢時期)四樓是青銅展廳、基本展覽中的第四單元“民族融合·繁華重現”展廳(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時期)第五單元“南船北馬·梅城風華”展廳(明清時期)以及南水北調考古成果展廳,五樓是陶狗展廳、近現代史展廳、南水北調考古成果展覽館。
展覽陳列 編輯本段
基本陳列
文明基本上在宛——年的南陽史中有所展示
展覽位于第三博物館、四樓,以南陽古文明為主線,990余件文物見證,1236個展板、以47個場景為輔助,輔以68套新媒體技術設備,2800米的展示線,體現了南陽文化的根脈、連續性、融合性和創新性。分為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史前南陽·文明肇始”,包括“恐龍家園”人類遠祖”文明曙光”三節介紹南陽曾經是恐龍和猿類生活繁衍的天堂,人類在這里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明。南陽盆地、南召猿人、淅川坑南遺址、南陽黃山遺址依次布局,展現了南陽在石器時代和南北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突出地位。
第二單元“夏人之墟·商周南土”,包括“夏商居所”商代南鄉”南土方國”三個板塊,有歷史時代、分域、遺存為展示單元,展示館藏出土的青銅重物和最新的考古發掘、禮玉精華等文物展示了南陽先民和南陽 在夏商周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單元“南都帝鄉·股肱望郡”,包括“龍興之地”富冠海內”文經智緯”三大板塊中,以瓦房莊冶鐵遺址最具代表性、以磚石等漢代畫像為重點,著重于稱父稱母、張衡、張仲景、諸葛亮等名人的故事,展現了中國古代南陽的歷史高度和壯麗風光。
第四單元 “民族融合·繁華重現”,包括“中原沖要”盛宛佳色”望郡榮興”三個板塊,以歷史事件為軸心,輔以青瓷和南陽鄧瓷、鄧窯遺址、銅鏡等展品記錄了這一時期的動蕩與融合、信仰與市場的變遷,呈現了民族融合背景下的南洋故事。
第五單元“南船北馬·梅城風華”,包括“封王建府”梅花古城”重教興學”商埠繁華”四大板塊,城市變遷、商務交流和市民生活等,繼續中原、荊楚、關中三種文化交匯的基因,展現了明清時期城市的繁榮、商旅繁盛、崇文 南洋理工學院重視教育的辦學風格體現了南洋理工學院的辦學特色獨特的文化品質和包容。
專題陳列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南陽考古成果展,——
該展覽位于博物館四樓,是運河頭博物館的重要專題展覽之一,分為“運籌南水北調”發掘和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南陽考古大發現”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南陽段文物保護大事記”地面文物保護”地下文物的搶救和發掘”及“科學研究”等篇章,共展出近千件文物。展覽籌備工作于2021年5月開始,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古玉謝穎——南洋古玉展
早在新石器時代,南陽人就開始使用獨山玉經過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和朝代更替,直到今天,南陽玉文化仍在發展和吸收京津、蘇杭婉約清秀、在精致美觀的基礎上,嶺南不斷創新雕刻技法,形成了“南北薈萃、多樣并舉”萬牌玉雕藝術風格,素有“中國玉雕之鄉”古玉謝穎——南洋古代精品玉器展”它是南陽博物館的四大特展之一,展出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的600多件玉器珍品(套),包括春秋時期的玉筆畫、玉牙璋、玉如意、乾隆玉碗等。本次特展打破以往文物展品的平面形式,根據玉器的特點,巧妙的用支架立起來,讓玉器文物最耀眼、最有價值的方面,以立體感的形式,“站起來的姿態”,生動地呈現在游客面前。
臨時展覽
玉兔迎春-文物中的兔文化
本次展覽時間為2023年1月16日,——3年3月18日,分為兩部分住在兔子里、生肖靈兔、月宮仙兔、民俗的四個部分quot瑞兔 quot主要是南陽地區不同朝代的兔像文物,輔以文字、圖片等,秀玉兔砸藥、蟾蜍玉兔、生肖兔等反映中國傳統文化中兔文化的內容。
武丁王子 美國國寶家庭展
本次展覽于2022年2月12日向公眾開放,展期三個月。被譽為“鼎中翹楚”1978年,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司夏二號楚墓出土鼎出土的有七件鼎,其形制和紋飾完全相同,因為鼎上的銘文刻有“王子午”字,所以叫丁。吳定王子是楚莊王的兒子、楚共王的兄弟、曾任楚國令尹(宰相)之職的王子午(又名子庚)由于地名準確,王子武鼎成為研究楚文化的重要標準。出土于南洋的國寶鼎,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河南博物館等,成了鎮館之寶。
這次展出的是春秋時期吳王的高61.5厘米,直徑59厘米,寬身、束腰、平底、斜立耳,四周六條浮雕真龍,獸口咬鼎口,獸腳抓鼎腰箍,動感十足,仿佛就要飛走。王子武鼎單獨鑄造后焊接,采用榫卯方式、中介等新思想。長長的碑文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講述了王子武 并教育后人以此為準繩。
館藏精品 編輯本段
鍍金熊 東漢年代的足銅瓶
東漢青銅鍍金熊足瓶直徑20厘米,蓋徑19.2厘米,蓋高4.5厘米,身高19.5厘米,1933年4月出土于南陽縣石橋南門外的東漢墓,后被南陽人 并在第三單元展出“南都帝鄉·股肱望郡”展廳(兩漢時期)瓶體呈圓柱形,直筒形、平底、上面連著三只熊腳,蹲著,尷尬;通體鍍金,飾有三組螺旋紋,螺旋紋之間有兩周鍍金花帶,內襯天然白銅;鍍金圖案為密集光滑的金色云紋,云里有珍禽異獸出沒,形象可通過羽毛區分、仙鹿、朱雀、應龍、飛雁、展翅獨角獸等;兩側飾有對稱的頭耳,容器內壁涂有一層紅漆,美化器皿;蓋子凸起,頂部有一個環形窄筋,圈中間有一個小孔,蓋子中間有三個等距離的小圓孔;因為物件的部位不同,所以分別鍍金、刻畫、焊接等工藝,花紋流暢,精雕細刻,奢華高貴。
夏代玉牙璋
夏代玉牙張,長38厘米,寬10厘米,厚0.6厘米,1972年出土于南陽市宛城區李和鄉王成剛。由南陽獨山玉研磨而成它的身體又扁又瘦,全身灰黑色由于鈣化,表面形成自然紋飾。齒刃為月牙形凹雙面刃,左右兩側向上傾斜形成銳邊,一側較高。它的下半身逐漸變窄,橫膈膜兩側飾有齒形脊(na)它是長方形的,末端有一個傾斜的弧形,靠近內隔膜的地方有一個孔,是在一邊鉆的是夏朝常見的牙型。牙掌是一種禮器二里頭文化時期,牙璋成為國家政治制度的物質象征。
西周中爯父簋
筘是西周晚期的青銅器,高24厘米80年代在南陽市北郊磚瓦廠出土。形制相同的有兩件,一件已移交河南省博物館,另一件相當殘缺,但銘文基本完整,現藏南陽博物館。圓形,收口,鼓出,獸頭形,有下垂的耳朵和喇叭形的腳,下面有三個動物形的腳,蓋是凸起的,頂部有一個圓形的握手蓋,身上有瓷磚裝飾、盜紋,內飾與龍紋握手,圈腳掛鱗器內底和蓋鑄有相同銘文,共44字碑文是:鐘 的父親,大哉沈南爵,成為皇帝的祖先考伊、你在獄中,你將得到榮耀,你將享受孝順,伊美壽, 屯右何康,你將千年無疆,子孫萬代,永享。 的發現quot鐘傅貴 quot證明了沈國在西周末年就在南陽,為解決長期爭論的沈國 的地理觀。
西漢“大泉五十”銅母范
千帆由青銅制成,平面呈長方形,長度較長、寬均為8.9厘米,厚1.2厘米,由南陽市臥龍區城鄉周圍的人們捐贈,據說是在韓萬成遺址出土的。千帆四周有框,扇內緣有榫,中間有平頂圓筒,上面有四個錢模,前兩個,后兩個,左右對稱扣合(面背同范)錢文是楊文政 的書“大泉五十”千帆 s背中間模糊,有正文字“大利當千”四字吉語。這個模板盒用來復制mud質子模板的母模板。大泉五十”鑄幣于王莽居二年(公元7年)在第一次貨幣制度改革中,是王莽 這是流通了很長時間的新貨幣、投的錢數是13年。一枚“大泉五十”兌換五十枚“五銖”錢,一斤黃金100塊。一枚“大泉五十”重量只有漢代的兩倍半 它是五銖,但是它需要被當作五十銖使用這意味著新王朝每發行一大筆錢,就要從人民手中奪走四十七個半銖的財富。
西漢蟠螭紋銅鏡
銅鏡直徑23厘米,是國家一級文物1974年7月在南陽縣漢中鄉出土鏡子是圓形的,三弦鈕,圓形鈕座按鈕座被三條小龍圍在同一個方向。周圍有凹陷的環帶圖案。裝飾圖案由底紋和主紋組成,底紋為精美的云雷紋。主線為寬平凸粗線,勾勒出四組平扭線。螭首、螭尾皆靠近鏡緣。蟑螂的頭是左的,嘴巴張開露出牙齒,嘴里吐著長長的舌頭,頭上有很多分支;身體卷曲成環狀,呈鉤狀交錯排列,粗細不一,方向各異。一肢向后延伸形成折疊菱形,其中兩組菱形呈鳳頭狀,一組呈花尾狀。畫朱砂作為主線之間的裝飾。寬凹面素卷緣。
盤國鏡又稱畸形龍鏡,是戰國末期至西漢初期比較流行的銅鏡之一。
漢標準銅量
漢代測量儀器,國家一級文物。1974年收藏于鄧州市葛東鎮。這套量具,一大兩小,形狀一樣,都是上大下小的圓形,口小,斜壁縮進,平底,整圓。器壁外腹有寬螺旋帶紋,螺旋紋上有凸起的頭臥環,頭兩側有細凸紋圍成的正方形。放置第一鉆頭環的環與銅鏈連接(現已脫落)三條鏈子連接在另一端的銅鉤上。
古代文獻中關于測量裝置的記載很多,但古代遺留下來的實物卻很少。量具一大兩小,應該是一套完整的量具。量具本體的兩個頭環上有一條鏈子,應該是漢代官方在市面上定下的標準量具,俗稱“公平秤”這套計量器具對研究漢代度量衡制度具有重要價值。
春秋養伯銅鼎
直徑22厘米的春秋伯陽青銅鼎、腹深10.5厘米 、高24厘米,1964年4月在桐柏月河出土。直耳,方邊向外折疊,腹部凸出,底部有三只蹄和腳。腹飾兩周竊曲紋、一周凸弦紋。底部有一條三角形法線。容器內壁鑄有一行三字銘文:養伯墉。
楊過是一個小國,在春秋時期被楚國所滅,并以周為姓。文獻中并沒有確切的記載關于養國和期待。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考古學家在河南省桐柏縣月河鎮發現了許多帶有紀念國家的青銅器,后來又發現了一座春秋晚期養育國家的君主墓。所以國家應該在桐柏及其附近養。
學術研究 編輯本段
學術成果
目前,南陽博物館已主持制定了南陽文化藝術系統四項地方標準,包括“溫博文創建產品管理規范”文化藝術研究服務規范”文化藝術場館解說服務規范”文物建筑博物館安全管理規范”等。南陽博物館根據其基本陳列《文明在宛----南陽歷史基本陳列》編了一本同名書籍,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年獲南陽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特別榮譽獎”2022年12月,《文明在宛——南陽出土國寶文物集粹》這本書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這是南陽市第一部系統的書、全面、詳細圖文并茂的書籍展示南陽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博物館工作人員發表了數千篇學術文章和30多部學術專著。
文物保護
南洋博物館成立初期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化部成立了一個專門負責文物修復的技術部門。技術部工友文物復制工作室、文物專用修復室、標本制作室、文物熏蒸室和紙質文物修復室是豫西南最早建立的、場地面積最大、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的文物修復中心。2015年,該館獲得河南省文物局授牌“可移動文物技術保護資質”B類證書,經營范圍是青銅器、陶器、瓷器、玉器、石器、字畫等。
2021年3月,在展覽升級的同時,專家們開始研究博物館里的新石器時代文物、夏代、漢代時期的陶器、五十多件青銅器等(套)進行修復;2021年4月,根據展覽文物保護條例,博物館組織專家對文物進行展示和展覽“洗臉”5000件基礎展和特展(套)在文物中,常年散落在里面的灰塵,出土在外面的泥銹,個別有害的銹,都被全面系統的清理和大規模的保護;2022年1月,據河南省文物局消息,“關于南陽市張衡博物館收藏紙質文物保護修復方案的批復”根據該文件,南陽張衡博物館開始在南陽博物館修復中心修復50多幅古代字畫。
文化活動 編輯本段
社教活動
南陽博物館根據南陽歷史文化資源和文物古跡的優勢,結合學生特點,開發設計了多種形式、內容豐富,知識淵博、互動性、作為一個整體的樂趣“穿越歷史 觸摸中國文化”以一學為主題的十大精品課程:聽一次講解、學一次漢禮、制一幅拓片、行一次投壺射禮、誦一篇經典、奏一曲編鐘古樂、感受一下活字印刷、認識一下榫卯、體驗一次考古、開一次主題班會。該課程被河南省教育廳公布為2021年河南省研究與實踐教育優秀課程。他還舉辦講座,如《話漢服——漢文化元素在服飾中的應用》《南陽歷史綱要》《輝煌的歷程——南陽市博物館61年發展概述》,以促進南洋 美國豐富而優秀的歷史文化在科普教育過程中。
文創設計
早在新館開館時,南洋博物館就成立了文創部,有四圣、玉文化、漢文化、以中醫藥文化為創新主題,著眼于南陽本土文化特色,打造屬于自己的南陽文化創意產品。它的主要文化和創意產品包括食品、艾草類、餐茶器類、文房四寶類、書籍類、玉器類、裝飾類、服裝類等。南陽博物館與南陽本地企業共同開發“舌尖上的博物館”,開發了文創冰淇淋和“文明在宛”四圣月餅”鄧文創食品系列產品。還開發推出了《文明在宛——南陽歷史基本陳列》這本書、博山爐仿制品、獨山玉香插、南陽四圣”烙花筷子等十件“南陽禮物”文創產品。2021年5月18日,南陽博物館主辦河南省博物館學會文化創意專業委員會年會暨南陽市首屆“金科杯”文創產品與設計大賽頒獎典禮。
所獲榮譽 編輯本段
2013年5月,南陽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2021年,南陽博物館被河南省社科聯授予“社會科學普及示范基地”。
2022年3月,“文明基本上在宛——年的南陽史中有所展示”入圍第十九屆(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展會和展覽”初評。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