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博物館
云南省博物館,位于中國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官渡街光復路6393號,收藏文物、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它是云南省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云南省最大的文物收藏單位、云南省最大的可移動文物研究機構和文物鑒定機構是云南省歷史、文化、藝術的聚集之地。
云南省博物館的前身是1911年7月成立于云南省昆明市的云南圖書館“云南博物館”2013年,云南省博物館開始搬遷至昆明市官渡區光復路6393號。現在云南省博物館收藏了實用的、節能、環保、集智能傳統與現代民族與時尚于一體的現代博物館,占地1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建筑造型是一個立方體,取自云南“一顆印”傳統民居建筑,整個建筑空間層層環環相扣,高39米,共7層,平面呈之字形,包括展區、庫房區、辦公區、公共服務區、室外景觀區。
云南省博物館基本陳列由7個展廳組成“云南歷史文明展”,記述了云南從古代文明到和平解放的歷史發展過程,以文物為先導,全面系統地展示了云南各族人民在紅土高原上創造的深厚歷史和燦爛文明。截至2022年10月21日,云南省博物館共有文物230303件,收藏了云南 從古至今的歷史文化遺跡,包括“書畫、青銅器、宗教、郵票、錢幣、金銀器、玉器、漆器、織繡、契約文書、瓷器,陶器、石器,竹木角、印章、碑刻拓片、名人遺物、少數民族文物、近現代革命文物、近現代工藝品、自然標本、友好國家贈送給云南省人民政府領導的禮物美國政府”等類型。其中精品文物有“西漢雉雞銅杯、清乾隆年間青花范宏龍牌、玉璽,南明李詠時期的生活之寶、大歷金翅銀珠鳥、元代王鞏黃原屯溪傣土”等。
2008年5月18日,云南省博物館被人民日報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圖書館與博物館共存時期
1910年,何人、康學文、從史靜大學自然歷史系畢業后,楊煦回到云南昆明的云南圖書館工作,并建立了自己的博物館為此他在云南圖書館設立了博物實習部,面向云南省招收兩年制博物生。
1911年7月,云南圖書館的博物館工作初具規模,于是在云南圖書館設立云南博物館,云南圖書館改名為“云南圖書博物館”同年7月20日,云南博物館部分對外開放,男女游客分開參觀。
1920年7月1日,云南博物館部分對外開放,男女游客可同日參觀。
昆明五華區博物館遺址的建立時期
1929年7月,“云南圖書博物館”分為兩部分,云南博物館遷至昆明市五華區文廟,并更名“云南博物院”
1951年8月23日,云南省人民 美國政府成立了云南省博物館籌備委員會,并開始在昆明市五華區圓通寺和李安運飯店一帶籌建云南省博物館。
1958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成立云南省博物館是一座七層樓的扇型雙翼建筑、塔形建筑,建筑面積7800平方米。
1959年春,云南省人民 美國政府把“云南博物院”正式更名為“云南省博物館”
1961年,周恩來總理參觀云南軍事博物館時指出:不是每個省都要建軍事博物館昆明市五華區五一路118號昆明軍區正在建設的云南軍事博物館移交云南省博物館進一步建設,成為地方綜合性歷史博物館。
1962年6月,云南省博物館建成為9層金字塔形弧形建筑,建筑面積6400平方米。
1965年,云南省博物館遷至昆明市五華區五一路118號。
1969年3月,云南省博物館被云南省革命委員會撤銷,在昆明建立云南省農業展覽館、工交館、班級教育博物館并入云南展覽館。
1972年8月,云南省革命委員會將云南省博物館從“云南省展覽館”分離修復于昆明市五華區五一路118號云南省博物館。
1999年初,由于云南省博物館的現狀和云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建設民族文化強省的要求不匹配。云南省人民政府美國政府要求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云南省財政廳、云南省文化廳、云南大學、云南師范大學、云南文物系統專家論證云南省博物館。同年4月,由云南省文化廳黨組推動,云南省經濟研究中心、云南省發改委、經過云南省文化廳等7個課題組的專題研究,建議云南省博物館選擇新址,建設功能齊全的博物館、設備齊全的現代化云南省博物館。
昆明市官渡區新博物館時期
2006年3月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主要領導美國政府牽頭,云南省財政廳、云南省建設廳、云南省發改委、云南省國土資源廳、云南省文化廳及其規劃建設、土地、環保相關部門負責人對預選的4個新館址進行了實地考察,最終確定了昆明市官渡區光復路與云秀路交叉口的新館址,并明確了新館建設的規模和投資金額,寫入了云南省人民代表大會第十六次會議紀要美國政府要求建造新博物館“西南一流,國內領先的大型文化設施,昆明 的標志性建筑”這一項目被正式確立為云南省重大標志性文化建設項目,列入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的“十一五”策劃,然后收錄“十二五”規劃,給予重點支持。新大樓計劃投資5億元。
2008年5月18日,云南省博物館宣布:永久免費對外開放。
2009年5月1日,云南省人民 云南省博物館新館位于昆明市官渡區光復路6393號。
2013年至2017年,云南省博物館遷至昆明市官渡區廣福路6393號。
2015年5月18日,云南省博物館新館全面竣工它是一座7層立方體形狀的現代博物館,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對公眾開放。
設計布局 編輯本段
建筑設計
云南省博物館是一個集實用、節能、環保、集智能傳統與現代民族與時尚于一體的現代博物館整個建筑空間層層組織,地下兩層、地上五層,平面呈之字形,包括展區、庫房區、辦公區、公共服務區、室外景觀區,占地1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邊長104米,高39米,呈立方體形狀,取自云南“一顆印”式傳統民居建筑。外墻由錯落有致的折面和貫穿多層的長縫深銅色穿孔鋁板組成,沿箭頭線形成8600多種起伏、各種圖案,不同的光影效果、不同時間段、在不同的光線下,會呈現出多變的藝術美。這個博物館充分利用了自然光、自然風,通過科學巧妙的設計,實現自然采光、自然風的有效利用達到了節能環保的效果。博物館還采用國內先進技術,如橡膠隔震技術、太陽能光伏發電、中水處理系統的二次利用實現了節能環保,安防監控系統達到了國家最高級別的安防要求恒溫恒濕技術的應用,使該館得以舉辦國際高端文化藝術展覽。
館內布局
云南省博物館二樓主要是人防空間、車庫。地下室主要是設備間區域。半地下室主要是倉庫區。底層主要是展區(4個臨時展廳)公共服務區、辦公區。地上二層主要是展區(4個常設展廳)公共服務區。地上三層主要是展區(3個常設展廳、1個臨時展廳)公共服務區。地上四層、五樓主要是辦公區。
基本陳列 編輯本段
云南省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包括“(《序廳》《遠古云南——史前時期的云南》《文明之光——青銅時代的云南》《南中稱雄——東漢至魏晉時期的云南》《妙香佛國——唐宋時期的云南》《開疆戍邊——元明清時期的云南》《百年風云——近現代時期的云南》)7大展廳組成的“云南歷史文明展”,記述了云南從古代文明到和平解放的歷史發展過程,以文物為先導,全面系統地展示了云南各族人民在紅土高原上創造的深厚歷史和燦爛文明。
臨時展覽
云南省博物館每年多次舉辦和介紹各種歷史、文化、藝術等臨時性展覽,從1952年8月1日舉辦的《“八一”建軍節展覽》開始,后來的《云南少數民族文物展覽》《深海奇珍自然科普展》《春秋——慶祝云南省博物館建館60周年館藏珍寶展》。其中《妙筆丹青——云南省博物館藏歷代名家繪畫展》獲得第十三屆(2015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優秀展覽推廣獎,《窯火斑斕——云南省博物館館藏陶瓷精品展》榮獲第十八屆(202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優秀展覽推廣獎。
《茶馬古道——八省區文物特展》是由云南省博物館和內蒙古博物館主辦的博物館、廣西自治區博物館、四川博物院、西藏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青海省博物館大型聯展“茶馬古道”文物巡回展于2015年11月10日至2016年2月14日首次在云南省博物館一樓臨時展廳展出。展覽以中國西南古代交通史和茶馬古道的發展演變為背景,以云南為背景、川、大藏三角是茶馬古道的核心區域以道路和時間為脈絡,通過換景,展現不同文化地域的文化遺存,匯聚云南省,逐步帶領觀眾走進茶馬古道的不同路線、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西藏自治區、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博物館的優秀文物。
《金色中國——中國古代金器大展》是云南省博物館主辦的原創特展于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在云南省博物館一樓臨時展廳展出。展覽從摩梭人的角度出發,以母系家庭和婚姻為主題,展示了云南省博物館和瀘沽湖摩梭民俗博物館的精美摩梭文物,以及大量珍貴實物、照片、訪談和視頻資料,摩梭奶奶 一比一,全面修復的房子、真實、深入展示摩梭人的歷史、生活方式、家族婚姻真實地向大眾再現了神秘的摩梭世界。展覽還介紹了現當代藝術家對摩梭人的解讀,用藝術作品展開摩梭人與觀眾的對話和討論。
館藏文物 編輯本段
截至2022年10月21日,云南省博物館共有文物230303件,收藏了云南 從古至今的歷史文化遺跡,包括:一級文物509件、二級文物1396件、三級文物12432件、一般文物169427件、未分類文物42372件,自然標本4167件。這些文物收藏包括繪畫和書法、青銅器、宗教、郵票、錢幣、金銀器、玉器、漆器、織繡、契約文書、元明清景德鎮青花瓷,歷代陶器、石器,竹木角、印章、碑刻拓片、名人遺物、少數民族文物、近現代革命文物、近現代工藝品、自然標本、云南青花瓷器、建水紫陶、友好國家贈送給云南省人民政府領導的禮品種類美國政府。
學術科研 編輯本段
考古
1955年3月3日至3月23日,云南省博物館派出由文物專家組成的考古隊,對晉寧縣石寨山進行了第一次發掘。這是新中國成立后云南考古工作者進行的首次考古發掘,也是昆明市一次極其重要的歷史考古發掘。在這次發掘中,出土了兩件珍貴的貝殼。
1975年至1983年,云南省博物館和中國科學院古人類研究所對祿豐縣廟山坡進行了9次發掘,發現了大量“臘瑪古猿”和“西瓦古猿”化石,尤其是世界上首次出土的“臘瑪古猿頭骨”化石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轟動。
1995年,云南省博物館古人類研究室對元謀河和竹棚進行了調查、保山塘子溝、蒙自馬鹿洞、江川甘棠舊石器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2021年9月24日至26日,云南省博物館鑒定站專家組赴鎮雄縣進行考古調查。本次考古調查主要針對鎮雄縣赤水河流域文物調查中發現的一處疑似古窯址。經專家組實地考察分析,初步判定此地在當地歷史上規模較大、一處延續時間較長的重要窯址,對明代鎮雄縣非常重要、清歷史上的交通、貿易等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建議盡快保護并開展后續工作。
2022年11月,云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云南文物考古研究所、魏初博物館、元謀縣元謀博物館的舊石器考古學家、古生物化石研究人員和文物考古骨干來到元謀盆地,開始元謀猿人遺址及其周邊地區的考古與古生物聯合科學考察。
學術研究
云南省考古博物館、文物研究、博物館學、文化遺產保護、云南在歷史文化方面做了更多的探索和研究,先后與印度合作、老撾、泰國、孟加拉、新加坡等國在學術研究方面開展了深入的合作與交流,并組織了“一帶一路與博物館建設”學術論壇(2015)中國博物館協會絲綢之路沿線博物館專業委員會2015年年會暨“茶馬古道”學術論壇(2015)博物館館藏體系建設”學術座談會(2016)石寨山考古發現60周年”學術研討會(2016)關于國家、省社科基金藝術項目和國家藝術基金申請專題講座(2018)第二屆博物館文物防震技術國際研討會(2018)畢——滇軍60軍出滇抗日”學術研討會(2018)對話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學術交流會(2019)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演講“數字技術與博物館的對話”2019)捷克國家藝術和手工藝博物館、捷克藝術博物館業務交流會(2019)西南博物館聯盟第七屆年會與西南青銅器的研究和保護”學術研討會(2019)等重要學術研究交流活動,編著出版《云南文物》《云南省博物館館藏精品全集》。
文保技術 編輯本段
云南省博物館建有云博文物保護中心,面積1000平方米,有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和技術保護設計、文物保護微環境控制技術保護設計甲級資質,有書畫裝裱修復工作室、無機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室、有機文物保護修復室、文物保護實驗室、消毒熏蒸室,配有金相顯微鏡、三維視頻顯微鏡、紙張纖維分析儀、電化學綜合測試系統、色彩色差計、x射線熒光分析儀、現代文物分析檢測保護修復設備,如真空充氮殺蟲滅菌器等,可以為各類可移動文物提供科學的預防性保護。
文化活動 編輯本段
社教活動
云南省博物館依托云南省深厚的文化資源和博物館獨特的文物資源,融合文物知識、歷史故事、文化內涵等多元化的內容和欣賞、互動、體驗、理解和其他多種形式的融合發展“云博學堂”云博美育”云手工”線上知識問答”云科普”巡展”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如視頻演示、藝術創作、線上互動等形式吸引觀眾自發了解云南省博物館文物背后的故事。
為了進一步拉近云南省博物館與普通民眾的距離,實現博物育人的理念,實現博物館的專業認知、角色帶入、云南省博物館以競技互動為切入點,推出了 quot云南省博物館quot配合傳統節日和重要活動節點“云博青少年職業體驗營”系列文化活動、云博劇場、我們的節日”走馬云南”記憶老昆明” 等文化活動,增加博物館文化教育服務的互動性和參與性,讓參與者“沉浸式”體驗的同時,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提高綜合素質,感受文化和文明的力量。同時設計開展“博物館中的青少年研究”主題文化活動,如開展“穿越新石器時代玩原始部落夏令營”王者之戰——國寶盛宴夏令營” 等主題研學營,讓參與者有所收獲、研有所得。
云南省博物館還通過整合資源,將愛國主義與時代性實用性有機統一,開展一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文化活動,如與《文化遺產與博物館研究》合作“七個一”黨史學習教育、紅色經典手工坊”愛國主義歷史課堂”我是小紅軍”大學生讀家書”文化活動,深入挖掘文物背后感人的紅色故事,用事跡感染人,用榜樣激勵人,傳承紅色基因,延續紅色血脈,實現新時代文博人的使命和責任。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受益于云南省博物館的文化資源,云南省博物館積極與學校開展交流合作,將博物館打造成學校的第二課堂,先后與云南大學開展合作、云南師范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云南財經大學、云南藝術學院、云南旅游職業學院、云南大學附屬中學等多所高校合作,積極開展“我心目中的博物館繪畫比賽”我心目中的古羅馬征文比賽”講故事比賽”你說我猜·聽描述猜文物”云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歷史知識競賽、開學第一課”云南記憶課程”等文化活動,通過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將博物館帶進課堂,讓優秀文化滋養青少年的精神家園。
文創體驗活動
云南省博物館的文化創意體驗活動包括吳彤行走銀制作體驗活動、扎染體驗活動、金山修復體驗活動、漆珠拋光體驗活動、景泰藍體驗活動、瓦茂生產體驗活動、茶藝體驗活動、云南咖啡文化體驗活動、真人劇本殺古云南尋人活動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文化創意體驗活動,觀眾可以親手制作出精美的文化創意產品,實現真正的“把博物館帶回家”的理念。
文創設計
云南省博物館根據館藏文物設計開發了許多系列文化創意產品。截至2022年10月19日,云南省博物館已售出1500多種文化創意產品,涵蓋文具、圖書、服飾、首飾、家具等類。其中“聶耳小提琴”萬害不侵”大鵬金翅鳥”逍遙”等主題系列文化創意產品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和好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所獲榮譽 編輯本段
2007年,“云南省博物館”經國家文物局鑒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全國文化遺產保護先進集體”和“十五個國家重點博物館之一“
2008年5月18日,“云南省博物館”經國家文物局鑒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
2012年9月,“云南省博物館”由人民命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辦公室“第二批國防教育示范基地”
2012年11月,“云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命名“2012—2016年國家科普教育基地”
2016年5月18日,云南省博物館申報的《郵影記憶——近代云南的歷史投射》獲人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第十三屆(2015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優秀展覽推廣獎”
2021年5月18日,云南省博物館申報的《圖案物語——非物質文化遺產科普知識兒童手繪本》通過了人民鑒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第十八屆(202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優秀展覽推廣獎”。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