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自行車
公路自行車(Bicycle Highway Bicycle)它是自行車項目的一個分項。比賽一般在各種地形變化的道路上進行,一般為大型集體出發項目采用計時賽制,按照運動員到達終點的順序排列名次。
公路自行車賽在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上成為正式比賽項目,當時只設立了個人公路比賽。1912年,奧運會設立了公路團體賽。直到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女子體操隊一直保持領先美國公路自行車賽也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1900年4月15日,國際自行車聯盟成立,是國際自行車運動的最高管理機構。中國自行車協會是中國自行車運動的管理機構它成立于1959年,并于1979年加入國際自行車聯盟。目前,公路自行車的三大國際比賽是:環法自行車賽、意大利之旅、西班牙之旅。在公路自行車運動的發展過程中,蘭斯出現了·阿姆斯特朗、法比安·坎塞拉拉、米蓋爾·因杜蘭和其他著名運動員。

項目歷史 編輯本段
自行車最早出現在歐洲1790年,法國的西夫拉克伯爵發明了木馬輪他在木馬上安裝了兩個輪子,人們用腳踏騎在上面。1815年,世界 美國的第一輛自行車出現在法國它沒有 沒有中軸和踏板像走路一樣,騎自行車的人需要借助踏板的反作用力使車輪向前滾動。早期自行車的前輪比后輪大得多的座位很高,這使得自行車難以控制,有一些危險。1869年,法國人馬進在前輪上加了踏板,使自行車更節能,騎起來更快。1885年,英國人天士力繼續改進自行車,增加了齒輪和鏈條,使自行車的前輪和后輪大小相同。1888年,英國鄧洛普使用充氣橡膠輪胎,自行車的雛形基本形成。
起初,自行車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作為交通工具的生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和體育項目的增加,自行車逐漸成為體育活動的一種裝備。1880-1900年,騎自行車在美國和歐洲流行起來。
1868年5月31日,在法國的圣克勞德公園舉行了一場自行車比賽,這是最早有記載的自行車比賽。1893年,第一屆世界業余自行車錦標賽舉行;1895年,第一屆世界職業自行車錦標賽舉行。1896年,在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上,自行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奧運會發展初期,只有場地和公路兩個分項目,公路自行車賽歷史最長,除了1900年、1904、除了1908年的三屆奧運會, 屆奧運會還有公路自行車比賽。第一屆奧運會只設置了個人公路自行車賽,比賽在馬拉松比賽場地進行運動員需要從雅典騎到馬拉松,然后返回雅典。1912-1956年,設立了公路團體賽。1960年,公路團體賽被100公里團體計時賽取代,直到1992年被取消。1992年,個人公路賽重返奧運會。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女子體操隊獲得冠軍美國公路自行車賽也是一項正式比賽。1993年,業余愛好者和專業人士的分離被廢除,業余愛好者也可以在重大賽事中與專業人士競爭。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女子和男運動員都獲得了金牌美國自行車和男子 s自行車參加了個人計時賽。
1900年,國際自行車聯盟成立,自行車運動有了權威的管理機構。除了奧運會,還有一項國際男子體操比賽美國和女人 每年的美國冠軍、男人和女人青少年錦標賽、多日賽及洲、地區級比賽等。1903年,環法自行車賽開啟了公路自行車的歷史隨后幾年,環法意大利賽和環法西班牙賽也相繼舉行,自行車運動開始引起廣泛關注。1927年,第一屆國際自行式公路自行車世界錦標賽舉行。中國自行車協會成立于1959年,1979年加入國際自行車聯盟中國的自行車運動開始與國際接軌。

比賽規則 編輯本段
1、公路個人計時賽
公路個人計時賽是公路自行車賽的一種,通常是延伸方向、可以在路面平坦的轉彎道路上進行,也可以在平坦的環形道路上進行。運動員以個人方式勻速騎行全程,出發時間間隔為30秒-2分鐘(奧運會是1分30秒)根據運動員和運動員排名在終點線的表現。這個項目在奧運會中的距離:男子40-50公里,女子 第20節-30公里。在比賽中,運動員可以 不要互相配合領騎。運動員在超車和被超車過程中,不得進入對手左右1米前后25米的空間。
2、公路個人賽
通常選擇環形或往返路線,路面有起伏和斜坡,起點、終點線要盡量設在同一個地方比賽時,所有運動員集體從起跑線出發,按照運動員到達終點的順序進行排名。男人和女人s種族一般是170-200公里,女子 s race是60-84公里。
3、公路團體賽
公路團體賽一般會選擇相對平坦的路面,途中有轉彎點和起點、終點線要在同一個地方,每隊4人,在起跑線水平出發。隊伍之間的出發間隔是2-3分鐘,每隊必須有3名運動員到達終點才算成績,排名以第三名運動員到達終點的成績為準。如成績相等,則以該隊第一名運動員到達終點的成績判定名次。
硬件要求 編輯本段
自行車
自行車總長度不超過185cm,寬度不超過50cm,重量不小于6.8千克。座位長度應為24-30厘米之間,中軸線與地面的距離應為24-30厘米之間,前后輪直徑必須相同輪子的最大直徑是70厘米,最小直徑是55厘米。自行車不應該裝變速裝置和剎車,應該是死飛輪。
公路自行車的輪胎比普通自行車的輪胎窄,胎壓可達100-200psi以上,行駛時滾動阻力小;飛輪與齒板的齒輪齒數比很大,可以達到5:11甚至更高;非常堅硬的材料被廣泛使用,便于運動員發力,騎得更快;另外,鈦合金現在廣泛應用于公路自行車、碳纖維、高級鋁合金等新材料,重量很輕,可以達到5 kg以內,但國際汽聯規定參賽車不得少于6輛.8千克。
賽道
1、公路個人計時賽
一般選擇路面相對平坦整個賽道波動較小的路段進行道路單項計時賽賽道需要安全,有完好的路段標志,運動員剩余騎行距離需要每5公里標注一次;上坡路段,每公里都要有標志。比賽開始后,該路段只能供運動員尾隨器材車和裁判車使用。起點附近應該有一段至少800米長的環線路段作為熱身區。如果賽道是雙向路段,必須在賽道中央設置隔離帶,在轉彎點必須設置轉彎標志。
比賽的起跑線應該配備一名運動員 起跑臺前應放置一個倒計時鐘,提醒運動員起跑。所有運動員應按預定出發時間從出發臺出發。終點線應配備電動計時板條或光電感應計時設備。終端還應設置三維終端攝像設備和電子顯示屏,運動員 休息準備區和錄音應設置在起點、車輛檢查和裁判工作區。
2、公路個人賽
個人公路賽一般在有各種地形變化的賽道或環形道路上進行路面可有高低起伏和坡度,寬度一般不小于6米、終點線處的路面寬度不得小于8m,終點線前應有至少500m長的直道終點線后的緩沖區應至少有100米的直線,起點和終點線可位于同一地點。賽道上要有明顯的路標,標明起點0公里50公里和最后2520151054321公里。離終點線最后1公里要有明顯的紅色標志,設置終點線“終點”字樣的橫幅。此外,應標出離終點線的以下距離:500米300米150米100米和50米。如果比賽在圓形路段上進行,應提醒運動員剩余的圈數,圓形賽道的周長不得少于12公里。根據比賽距離和賽事實際情況,可以在賽道上設置補給區,但必須有明確的標志標明補給區的起止點和足夠長的距離,以保證運動員能夠順利補給。在比賽的出發區,還應設有運動員出發簽到區車輛檢查區和裁判工作區。
其他裝備
運動員在比賽中需要穿騎行服和有袖短褲,可以是連體的,短褲下擺要在膝蓋以上10厘米。公路賽運動員穿的雨衣必須是透明的或者符合該項目的比賽。另外,你需要戴上騎行頭盔、頭巾、眼鏡、手套等。

重要賽事 編輯本段
環法自行車賽
環法自行車賽是公路自行車領域一年一度的比賽,也是最重要的自行車公路賽累計總長3000多公里,屬于分階段計時賽這條路線經過法國和鄰國,如西班牙等,每期累計時間最少者奪冠。比賽始于1903年,由亨利《機動車報》編輯·由Des Grangie發起,除因兩次世界大戰暫停外,一般在每年夏季的7月舉行。第一場比賽共有60名選手參加,莫里斯·蓋利(Morris Garin)是世界 他是第一個環法自行車賽冠軍。共有22支職業隊伍參賽,包括階段冠軍和冠軍,個人冠軍和團體冠軍,以及總分排名(根據游戲時間)總成績領先的車手穿黃領衫,沖刺領隊穿綠衫,最佳攀登者穿紅白斑點衫,第一次參加環法自行車賽的最佳者穿白衫。
意大利之旅
意大利之旅始于1909年,俗稱GIRO,由一家新聞媒體《La Gazzetta dello Sport》發起比賽定于每年五月舉行。總分第一的車手穿粉色領衫,山地賽段積分最多的車手穿綠色衫在INTERGIRO,(意大利環法自行車賽積分規則)在比賽中獲得最高時間的車手穿藍色襯衫,在比賽中獲得最多積分的車手穿紫色襯衫。意大利之旅有兩個排位,一個是算總時間,一個是算星際時間。
西班牙之旅
西班牙之旅誕生于1935年,從1955年開始每年舉辦這是第三大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總成績耗時最少的車手穿紅色襯衫,沖刺成績最高的車手穿綠色襯衫,爬坡成績最高的車手穿圓點襯衫、沖刺積分、爬坡積分綜合排名最高的車手穿的是白襯衫,也叫全能襯衫。環西班牙和環法不同的是有時間獎勵,也就是減秒每個賽段的冠軍在總成績中減20秒,亞軍減12秒,季軍減8秒。

中國公路自行車職業聯賽
中國公路自行車職業聯賽是最高級別的男子 由中國自行車協會主辦的中國公路自行車職業比賽“追夢騎行天下”作為一個口號,參賽隊伍都是男子 去年在中國UCI注冊的美國洲際車隊和中國公路自行車聯賽前四名的職業車隊/俱樂部團隊代表了中國公路自行車運動的最高水平。首屆比賽于2023年舉行整個Ian共設7個分站賽和1個總決賽,多日賽,個人計時賽、團體計時賽、繞圈賽、個人項目和其他項目。中國公路自行車職業聯賽還設置了四色領騎衫,紅色代表個人總成績第一,是整個聯賽的最高榮譽;綠色代表沖刺得分冠軍,由在累計得分中搶得頭名的選手獲得;圓點衫代表攀巖王,由幫助攀巖表演的選手獲得;為了鼓勵年輕的自行車手、培養新生力量,設立23歲以下青年最佳單項獎獲勝者穿著白領騎馬衫。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