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
地中海(拼音:dì zhōng hǎi,英語:Mediterranean Sea,法語:Méditerranée,西班牙語:Mediterráneo,意大利語:Mediterraneo,希臘語:Μεσογε?ου,阿拉伯語:????? ?????? ???????),是歐洲、非洲和亞洲大陸之間的一塊海域,由北面的歐洲大陸、南面的非洲大陸和東面的亞洲大陸包圍著,西面通過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連,東西共長約4000千米,南北最寬處約為1800千米,面積(包括馬爾馬拉海,但不包括黑海)約為251.2萬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陸間海。沿岸國家有法國、摩納哥、意大利、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黑山、阿爾巴尼亞、西班牙、馬耳他、土耳其、敘利亞、塞浦路斯、黎巴嫩、以色列、埃及、利比亞、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沿岸城市有馬賽、羅馬、巴塞羅那、伊斯坦布爾、開羅、瓦萊塔等。
地中海以亞平寧半島、西西里島和突尼斯之間的突尼斯海峽為界,分東、西兩部分,地中海平均深度1450米,有記錄的最深點是希臘南面的愛奧尼亞海盆,為海平面下5121米,地中海鹽度較高,最高達39.5‰,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歷史比大西洋還要古老,地中海沿岸還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里有古埃及的燦爛文化,有古巴比倫王國和波斯帝國的興盛,更有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愛琴文明、古希臘文明以及公元世紀時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古羅馬帝國)。
名字由來 編輯本段
最早猶太人和古希臘人簡稱之為“海”或“大海”。因古代人們僅知此海位于三大洲之間,故稱之為“地中海”。英、法、西、葡、意等語拼寫來自拉丁文Mare Mediterraneum,其中“medi”意為“在……之間”,“terra”意為“陸地”,全名意為“陸地中間之海”。該名稱始見于3世紀的古籍。7世紀時,西班牙作家伊西爾首次將地中海作為地理名稱。
地中海是海的一種。所謂海,是指大洋的邊緣部分。按其所處的位置不同,可分為邊緣海、地中海、內海3種。地中海,是位于大陸之間的海,又稱“陸間海”。面積和深度均較大,有海峽與毗鄰海區或大洋相通。如歐、亞、非三大洲之間的“地中海”。位于南、北美洲之間的加勒比海也屬于地中海。土耳其人和希臘人為區別黑海,有時稱其為白海,我國古籍《嶺外代答》稱其為西大食海。
地理環境 編輯本段
地理位置
地中海西部通過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接,東部通過土耳其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黑海相連。西端通過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溝通,最窄處僅13千米,航道相對較淺。東北部以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連接黑海。東南部經19世紀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與紅海溝通。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而附屬其的大西洋卻是年輕的海洋。
地中海處在歐亞板塊和非洲板塊交界處,是世界強地震帶之一。地中海地區有維蘇威火山和埃特納火山。
氣候特征
地中海的沿岸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氣候。地中海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區域,夏季干熱少雨,冬季溫暖濕潤,這種氣候使得周圍河流冬季漲滿雨水,夏季干旱枯竭。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鋒面氣旋活動頻繁,氣候溫和,最冷月均溫在4~10℃之間,降水量豐沛。夏季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氣流下沉,氣候炎熱干燥,云量稀少,陽光充足。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半年約占60%~70%,夏半年只有30%~40%。
附屬海域
地中海[歐洲、非洲和亞洲大陸之間的一塊海域]
? 阿爾沃蘭海
? 巴利阿里海:巴利阿里群島和歐洲大陸之間的海域。
? 利古里亞海:熱那亞灣、科西嘉島之間的海域。沿岸主要港口有尼斯、熱那亞
? 第勒尼安海:亞平寧半島、科西嘉島、撒丁島之間的海域。沿岸主要港口有巴勒莫
? 亞得里亞海:巴爾干半島和亞平寧半島之間的海洋,沿岸主要港口有威尼斯
? 愛奧尼亞海
? 愛琴海:巴爾干半島、安納托利亞半島、克里特島所包圍的海域之間的海域。
? 馬爾馬拉海:世界上面積最小的海,是土耳其的內海,也是土耳其亞洲和歐洲部分分界線,東北經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黑海溝通,西南經達達尼爾海峽與愛琴海相連。
? 黑海
? 里海(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現為世界最大湖泊)
入海河流
有眾多河流自不同方向注入地中海,主要河流包括:尼羅河、羅訥河、臺伯河、阿迪杰河、阿諾河
島嶼
地中海中沿岸海岸線曲折、島嶼眾多,大島嶼有馬略卡島、科西嘉島、薩丁尼亞島、西西里島、克里特島、塞浦路斯島和羅得島等。
地中海中的群島:
? 巴利阿里群島、艾奧尼亞群島
地中海中的島嶼:
? 馬略卡島、科西嘉島、薩丁尼亞島、西西里島、克里特島、塞浦路斯島、羅得島、馬耳他島
撒丁島
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是地中海東部的一個島國,位于土耳其以南。至少在公元前800年腓尼基人就在此定居,后來相繼被亞述人、埃及人、波斯人、馬其頓希臘人、埃及人、羅馬人(公元前58年)占領。拜占庭從395~1191年統治該地,并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被英格蘭理查德一世占領。1489年被威尼斯兼并。1571年被土耳其征服。1914年大不列顛宣布擁有其統治權。1960年塞浦路斯獨立。尼科西亞是其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人口為642731人。塞浦路斯的居住主要分為土耳其人與希臘人兩大人群。
科西嘉島
科西嘉島距離海岸193千米,在法國東南海岸,島面積為8480平方千米,是地中海群島中第4大島,居民約55萬人。在蔥翠高山和湛藍大海之間科西加島為一絕佳度假勝地。科西嘉島與其他幾個島嶼一樣充滿了動蕩,這里最先是腓尼基人的殖民地,曾經被羅馬人占據,然后又被比薩與熱那亞共和國占領,1769年又成為法國領土,這一狀態一直保留到今天。這個島嶼不僅產生了著名的政治人物拿破侖,而且產生了許多航海家與地圖制作者,其中不乏阿拉伯人。
馬耳他島
馬耳他島
該島人口主要組成為阿拉伯人、西西里人、(法國)諾曼地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以及英國人。當地人說英語和一種帶有閃族特點的馬爾它語,也有很多人說意大利語。所有人信仰羅馬天主教。歷史上馬耳他曾經最先被腓尼基人占領,后來是希臘人,再后來迦太基人,最后是羅馬人。后來阿拉伯人、諾曼地地人、土耳其人,最后是拿破侖。19世紀初期英國人驅逐了法國人這里成為英國殖民地。
二戰期間,這里是德國與意大利轟炸最為徹底的一個區域。上個世紀該島獲得獨立,成為一個憲政國家。
西西里島
西西里島(英語:Sicily,意大利語:Sicilia,法語:Sicile)是地中海最大和人口最稠密的島。它屬于意大利,位于亞平寧半島的西南。東與亞平寧半島僅隔寬3千米的墨西拿海峽。公元前八世紀至前六世紀希臘人在島東岸建立殖民地。公元前241年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以后歷經汪達爾、拜占庭、諾爾曼人等統治,1442年并入西西里王國,不久又分裂,改受西班牙統治,1861年并入意大利王國。1946年5月起西西里島獲得自治權。
境內多山地和丘陵,沿海有平原。多地震。地中海式氣候,北部、西部較濕潤,南部較干燥。西西里島最高的山是埃特納火山(3323米),它也是歐洲最大、最活躍的火山。墨西拿北部的斯特朗博利島上的斯特朗博利火山也是一座活火山。農業以小麥、蔬菜、葡萄、棉花為主,并多柑橘、檸檬等亞熱帶果品。西海岸漁業發達,產沙丁魚和金槍魚。20世紀50年代,在此發現石油和天然氣,從而促進了地區工業的發展,還有硫黃等礦藏和鹽場。
由于許多世紀以來與不同血統和身體型態的種族相接觸,西西里人成了一個多樣化的民族。盡管處于地中海許多種文明的交匯點,但由于遠離意大利半島,所以西西里仍舊保留著許多較為農村化地區的特點。大多數西西里人說意大利語的西西里方言。有時這個方言也被認作是一個獨立的語言。少數人說阿爾巴尼亞語或希臘語。大多數人信天主教。社會問題嚴重,例如:人口過度密集、浪費、貪污、環境污染、缺水和國際性的非法組織(黑手黨)。
地中海的衛星地圖
地中海風光
地中海海底起伏不平,海嶺和海盆交錯分布,以亞平寧半島、西西里島到非洲突尼斯一線為界,把地中海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地中海要比西地中海大得多,海底地形崎嶇不平,深淺懸殊,最淺處只有幾十米(如亞得里亞海北部),最深處可達4000米以上(如愛奧尼亞海)。有的地方,一條航行著的船只,船頭與船尾之間,水深相差竟有四五百米之多。
1970年,地理學家Kenneth J. Hsu 和 William B.F. Ryan曾在海洋調查船Glomar Challenger號上致力收集調研資料。這次特別巡航的一個目的是調查地中海的地層以及解決關于其地質歷史的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有關地中海地區無脊椎動物(沒有脊椎的動物)600百萬年前發生劇變的證據。大部分古老的生物都幾乎滅絕了,盡管一些頑強的種類得以生存。一些動物成功地遷移到了大西洋。不久后,這些動物又回來了,并帶回來新的物種。為什么這最近的動物滅絕和遷移會發生呢?
Glomar Challenger號上科學家們的另一個任務是嘗試去確定深埋在地中海海底穹頂狀巨塊的起源。這些結構在早些年被回聲探測器探測過,但是它們在探測過程中從未被穿透。它們是像美國海灣海岸一帶的含鹽圓頂狀巨塊嗎?如果是的話,為什么在地中海海底之下會有這么多堅硬的結晶鹽呢?帶著這些清楚擺在他們面前的問題,科學家們登上Glomar Challenger號前往地中海尋找答案。1970年8月23日,他們恢復了一個樣本。這個樣本由石膏鵝卵石和火山巖碎塊組成。周圍沒有鵝卵石被發現,這可能說明這些小石頭不來自附近的大陸。接下來的日子里,隨著海底巖層穿透實驗的進行,石膏固體樣本被不斷地放在甲板上。而且,這些膏狀物的組成和結構特性表明它們形成于沙漠。在石膏層上下的沉積物中包含了微小的海洋生物化石,這說明了是開放性的海洋環境。當鉆到地中海盆地中心的最深處時,科學家們從鉆管中獲得了堅實的、光亮的結晶鹽。跟結晶鹽相互嵌在一起的薄層像是被風吹起的泥沙層。
時間明確地闡明了一個假設。調查者們構思了這樣的理論:大約2000萬年前,地中海是一條寬闊的航道,它通過兩條狹窄的海峽與大西洋連接。地殼運動封閉了海峽,被陸地包圍的地中海也開始蒸發。由蒸發引起的越來越高的鹽度造成無脊椎動物種類的滅絕。只有一些能抵抗高鹽度條件的物種保留下來。隨著蒸發的繼續進行,鹽水濃度太高以致硬地層的硫酸鈣發生沉淀。在盆地的中間深處,剩余鹽水的持續蒸發形成更多的可溶的氯化鈉(鹽)。后來,在上層沉淀物的重壓下,鹽向上形成了含鹽的圓頂。然而在這之前,地中海是一個3000米深的大沙漠。然后,550萬年前發生了洪水。作為地殼調整和斷層作用的結果,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直布羅陀海峽打開了,水流像瀑布一樣壯觀地涌回地中海。湍急的水流沖擊并摧毀了堅硬的含鹽層,使把它們磨成了Challenger號獲得的第一份樣品中所觀察到的鵝卵石。隨著盆地的填充,普通的海洋生物又回來了。不久后海洋軟泥層開始在老的硬地層上堆積。
鹽、石膏、動物區系的變更,還有不尋常的沙礫層都為地中海曾經是塊沙漠的理論提供了充分的證據。
沿岸港口 編輯本段
(逆時針方向,先北后南,按國家順序,加粗者為重要港口,若為該國首都則再加斜體)
西班牙:馬拉加、阿爾梅里亞、梅利利亞、休達、穆爾西亞、帕爾馬、巴倫西亞、巴塞羅那
法國:馬賽、土倫、戛納、阿雅克肖
意大利:熱那亞、比薩、那不勒斯、薩勒諾、卡利亞里、墨西拿、巴勒莫、卡塔尼亞、雷焦卡拉布里亞、卡坦扎羅、塔蘭托、巴里、安科納、威尼斯、的里雅斯特
克羅地亞:普拉、扎達爾、斯普利特
阿爾巴尼亞:都拉斯
希臘:帕特雷、干尼亞、雅典、沃洛斯、比雷埃夫斯港、塞薩洛尼基
土耳其:恰納卡萊、伊斯坦布爾、科賈埃利、布爾薩、伊茲密爾、安塔利亞、梅爾辛、阿達納
敘利亞:拉塔基亞、塔爾圖斯
塞浦路斯:拉納卡、利馬索爾
黎巴嫩:貝魯特
以色列:海法、特拉維夫
巴勒斯坦:加沙
埃及:塞得港、亞歷山大、馬特魯
利比亞:班加西、蘇爾特、米蘇拉塔、的黎波里
突尼斯:斯法克斯、蘇塞、突尼斯城
阿爾及利亞:安納巴、斯基克達、阿爾及爾、奧蘭
摩洛哥:納祖爾、丹吉爾
自然資源 編輯本段
地中海的沿岸夏天炎熱干燥,冬天溫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性氣候。因為這個氣候,橄欖樹等種類的樹木多生長在沿岸。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綠灌木為主,葉質堅硬,葉面有蠟質,根系深,有適應夏季干熱氣候的耐旱特征。這里是歐洲主要的亞熱帶水果產區,盛產柑橘、無花果和葡萄等,還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欖。
地中海海產品
西班牙、西西里、利比亞和突尼西亞沿岸發現了石油,亞得里亞海發現了天然氣。該地區特產為橄欖、柑橘、葡萄和軟木。旅游業為地中海沿岸許多國家的重要收入來源。
由于地中海是一個最大的陸間海,冬暖多雨,夏熱干燥,海水溫度較高,蒸發作用非常旺盛,使海水含鹽度高達39‰左右,鹽業生產成了沿岸各國的一項重要經濟活動。由于地中海四周幾乎都是陸地的地理環境,造成了海水環流的嚴重障礙,海洋生物賴以生存的氧氣和養料的混合被嚴重阻隔,成為地中海的生物比之其他靠大陸海區的生物要稀少的主要原因。
海底法老古城
千百年來,在古希臘的寓言、神話和史詩中都先后多次提到地中海邊曾經有過一個極其強盛的城市──埃及“法老城”。
西文“歷史之父”希羅多德所著《歷史》中,詳細地描述了訪問埃及“法老城”時的見聞,例如港口伊拉克利翁和城中壯觀的“大力神”廟宇殿堂,該地是當時許多宗教的朝圣之地。但這個文明城市卻在2400多年前神秘消失了。更令人奇怪的是在古埃及的正史里卻沒有該城市的任何文字記錄。自從1870年德國考古學家海因里希·施里曼根據《荷馬史詩》中的描述發掘出特洛伊古城后,人們才相信《荷馬史詩》并不是神話。但失落的“法老城”又在那里呢?
1988年,由世界著名考古學家組成的專家小組借用電磁波在內的高科技,才在埃及北部的亞歷山大港海岸30米深的海底下發現了“法老城”可能所在地。考古學家在海中打撈出黑色的獅身人面像和伊希斯神像,據推測可能是女王克利奧佩特拉的父親──托勒密十二世法老。
2000年6月,當身著潛水服的考古學家最終潛入海底時,終于發現了該城的宮殿遺址。根據文物判斷,該城大約修建于公元前7世紀-公元前6世紀。考古學家們還發現房屋倒向同一方向,預料可能是地震使該城迅速沉入海底,因為這里地處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
2000年6月3日,“法老城”被發現的消息通過電波傳遍了全世界。埃及考古權威人士阿里·賈拉巴興奮地說:“(這)是海洋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古埃及神秘地從地上到海中,實在太豐富了。”考古學家們將會同有關專家對法老城和打撈上岸的黑色獅身人面像、伊希斯神像進行最后的鑒定。最后證實“法老城”以及水下的宮殿就是克利奧佩特拉父親的宮殿。
神秘的地中海及其周邊古代文明,盡管神秘莫測,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人們總會有一天能夠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把其真面目查出個水落石出。
地中海風格
地中海周邊國家眾多,民風各異,但是獨特的氣候特征還是讓各國的地中海風格呈現出一些一致的特點。
通常,“地中海風格”的家居,會采用這么幾種設計元素:白灰泥墻、連續的拱廊與拱門,陶磚、海藍色的屋瓦和門窗。當然,設計元素不能簡單拼湊,必須有貫穿其中的風格靈魂。地中海風格的靈魂,比較一致的看法就是“蔚藍色的浪漫情懷,海天一色、艷陽高照的純美自然”。
地中海風格的美,包括海與天明亮的色彩、仿佛被水沖刷過后的白墻、薰衣草、玫瑰、茉莉的香氣、路旁奔放的成片花田色彩、歷史悠久的古建筑、土黃色與紅褐色交織而成的強烈民族性色彩。
一如西班牙蔚藍海岸與白色沙灘、希臘白色村莊在碧海藍天下閃閃發光、意大利南部向日葵花田在陽光下閃爍的金黃、法國南部薰衣草飄來的藍紫色香氣、北非特有沙漠及巖石等自然景觀的紅褐、土黃的濃厚色彩組合。取材于大自然的明亮色彩。
地中海風格的基礎是明亮、大膽、色彩豐富、簡單、民族性、有明顯特色。重現地中海風格不需要太大的技巧,而是保持簡單的意念,捕捉光線、取材大自然,大膽而自由的運用色彩、樣式。
政治體制 編輯本段
沿岸國家
沿岸國家和地區共有19個,分為:
? 歐洲國家(從西至東排序):西班牙、法國、摩納哥、意大利、馬耳他(島)、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黑山、阿爾巴尼亞、希臘。
? 亞洲國家(從北至南排序):土耳其、塞浦路斯、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 非洲國家(從東至西排序):埃及、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
曾經在地中海附近活躍過的國家:
? Kingdom of Egypt 埃及
? Hittite Empire 赫梯帝國(赫梯人是公元前2000~1200年間居住在敘利亞北部及小亞細亞的古代部族。)
? Kingdom of Israel 以色列王國
? Kingdom of Judea 朱迪亞(古代巴勒斯坦南部地區,包括今以色列南部及約旦西南部。耶穌在世時,它是由希律王室所統治的王國,也是羅馬帝國敘利亞行省的一部分。)
? Assyrian Empire 亞述帝國
? Babylonian Empire 巴比倫王國
? Persian Empire 波斯帝國
? Macedonian & Greek Empire 馬其頓和希臘帝國
? Roman Empire 羅馬帝國
? Byzantine Empire 拜占庭帝國
? Sassanid Empire 薩桑王朝(波斯國的一個王朝(公元224-651年),也是被阿拉伯征服以前的波斯國最后一個國王。薩桑時代以對羅馬人、亞美尼亞人和匈奴人發動的戰爭及祆教的復興為標志。)
? The Caliphate 哈里發(伊斯蘭帝國)
? The Crusader Kingdom 十字軍統治時期
? Saladin’s Empire 薩拉丁帝國
? Mongol Empire 蒙古帝國
? Ottoman Empire 土耳其帝國
? European Colonialism 歐洲殖民統治時期
腓尼基是地中海東岸的一個古老民族,公元前20世紀就建立了奴隸制城邦。公元前10世紀前后,這個民族的活動范圍已達到了今天的塞浦路斯、撒丁島、法國、西班牙和北部非洲等地。
地中海聯盟
2009年7月,由法國總統薩科齊一手“孕育”、“催生”的地中海聯盟,在沉寂逾半載之后,7月又在巴黎重新啟動。聯盟的四十三國代表應法國之請聯席檢討今后的發展路向。盡管法國對聯盟的順利展開運作寄以厚望,但隨著中東局勢的日益復雜化,恐怕并不容易。
地中海聯盟這次在巴黎重新啟動,法國拋出一個新理念,就是唯合作計劃馬首是瞻,換言之即各國商討定出多項發展計劃,然后各國研究如何合作落實進行,其間不涉政治成見。
地中海聯盟至今未獲環地中海的大國之一利比亞加入,亦使聯盟的地位更形復雜化。加上美國、俄羅斯等多國紛紛在北非產油區一帶進行頻繁的外交及經濟活動,使這一區域的國際形勢益更微妙,歐盟意欲透過地中海聯盟發揮其地區影響力,恐怕亦非無制肘,甚或每須避重就輕。地中海聯盟的首要目標是于2010年成立自由貿易區。
戰略地位
交通地位顯要
地中海在交通和戰略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它西經直布羅陀海峽可通大西洋,東北經土耳其海峽接黑海,東南經蘇伊士運河出紅海達印度洋,是歐亞非三洲之間的重要航道,也是溝通大西洋、印度洋間的重要通道。沿岸重要海港有直布羅陀(英)、馬賽(法)、熱那亞、那不勒斯(意)、斯普利特、里耶卡(克羅地亞)、都拉斯(阿爾巴尼亞)、阿爾及爾(阿爾及利亞)、塞得港(埃及)等。
地中海風光集萃
地中海作為陸間海,比較平靜,加之沿岸海岸線曲折、島嶼眾多,擁有許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為溝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這樣的條件,使地中海從古代開始海上貿易就很繁盛,還曾對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希臘文明的興起與更提起過重要作用。
軍事意義重大
地中海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是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往來的捷徑,因而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長期以來,地中海就成為列強爭奪的場所。18世紀初,英國曾把地中海當作自己的“內湖”。19世紀初拿破侖橫行歐洲時,就曾想奪取英國對地中海的控制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地中海成為交戰雙方海軍積極活動的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意海軍同英國的海軍在地中海進行過激烈的爭奪。時至今日,西方大國正在地中海進行著日趨激烈的爭奪。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迄今,美國第六艦隊一直以地中海為根據地,西方一些大國的海軍艦只也經常在這里游弋,加劇著緊張氣氛。從艦艇數量看,今日的地中海,已成為一些西方軍事大國軍艦湊集密度最大的海域。為了保護國家的主權與安全,沿岸國家紛紛提出“地中海是地中海沿岸國家的地中海”,要求軍事大國的艦隊和軍事基地全部撤出地中海。
經濟貿易口岸
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鑿通航,地中海東南得以經蘇伊士運河與紅海相通,經紅海出印度洋,從此,從西歐到印度洋,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這條捷徑,要比繞非洲南部好望角節省路程1萬千米以上。
著名景點 編輯本段
地中海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十分壯觀,旅游業發展條件優厚。
愛琴海
愛琴海
關于愛琴海的傳說
在遠古的時代,有位國王叫彌諾斯,他統治著愛琴海的一個島嶼克里特島。彌諾斯的兒子在雅典的阿提刻被人陰謀殺害了。為了替兒子復仇,彌諾斯向雅典的人民挑戰。在神的懲罰下,雅典正充滿災荒和瘟疫。在彌諾斯的挑戰下,雅典人向彌諾斯王求和。彌諾斯要求他們每隔9年送7對童男童女到克里特島。
彌諾斯在克里特島建造一座有無數宮殿的迷宮,迷宮中道路曲折縱橫,誰進去都別想出來。在迷宮的縱深處,彌諾斯養了一只人身牛頭的野獸米諾牛。雅典每次送來的7對童男童女都是供奉給米諾牛吃的。這一年,又是供奉童男童女的年頭了。有童男童女的家長們都惶恐不安。雅典的國王愛琴的兒子忒修斯看到人們遭受這樣的不幸而深深不安。他決心和童男童女們一起出發,并發誓要殺死米諾牛。
雅典民眾在一片哭泣的悲哀聲中,送別忒修斯在內的七對童男童女。忒修斯和父親約定,如果殺死米諾牛,他在返航時就把船上的黑帆變成白帆。只要船上的黑帆變成白的,就證明愛琴國王能再見到自己的兒子忒修斯了。忒修斯領著童男童女在克里特上岸了。他的英俊瀟灑引起彌修斯國王的女兒,美麗聰明的阿里阿德涅公主的注意。公主向忒修斯表示了自己的愛慕之情,并偷偷和他相會。當她知道忒修斯的使命后,她送給他一把魔劍和一個線球,以免忒修斯受到米諾牛的傷害。
聰明而勇敢的忒修斯一進入迷宮,就將線球的一端拴在迷宮的入口處,然后放開線團,沿著曲折復雜的通道,向迷宮深處走去。最后,他終于找到了怪物米諾牛。他抓住米諾牛的角,用阿里阿德涅公主給的劍,奮力殺死米諾牛。然后,他帶著童男童女,順著線路走出了迷宮。為了預防彌諾斯國王的追擊,他們鑿穿了海邊所有克里特船的船底。阿里阿德涅公主幫助他們,并和他們一起逃出了克里特島,啟航回國。經過幾天的航行,終于又看到祖國雅典了。忒修斯和他的伙伴興奮異常,又唱又跳,但他忘了和父親的約定,沒有把黑帆改成白帆。翹首等待兒子歸來的愛琴國王在海邊等待兒子的歸來,當他看到歸來的船掛的仍是黑帆時,以為兒子已被米諾牛吃了,他悲痛欲絕,跳海自殺了。為了紀念愛琴國王,他跳入的那片海,從此就叫愛琴海。
愛琴那島——宙斯情人的住地
愛琴那島是距離雅典最近的一個島嶼。這里曾是美麗的人間仙境,宙斯最動人的情婦就在此掩藏,也許那滿山遍野的無花果樹就是當年他們愛情的果實。真正讓愛琴那島揚名的是拯救希臘的薩拉密斯。2480年前,波斯王澤爾士率領龐大水師進犯希臘,蝗蟲般的艦只遮天蔽日。小小的雅典城邦危如累卵,但是,希臘有他們的英明統帥鐵米斯托克力思,是他,率領精悍的水師在薩拉密斯水路一舉消滅了3倍于己的戰艦,讓希臘的太陽重新升上天空。島上建于公元前6世紀末5世紀初的阿菲亞神廟,是希臘古典時代后期典型代表建筑。
伊茲拉島——藝術家之城
伊茲拉島
18-19世紀,伊茲拉的海上貿易非常發達,有不少的商人因此腰纏萬貫。在1821年開始的獨立戰爭中,他們武裝自己的船隊,積極投入作戰,作出了巨大貢獻。伊茲拉島在希臘人的心目中依舊是英雄的島嶼。島上有不少豪宅大院,都是這些富商的家產,也是島上的風景之一。因為小島寧靜優美,自古以來便有世界各地的年輕藝術家來到此地從事藝術創作,因此有“藝術家之島”之稱。他們制作的金銀首飾、玻璃瓷器、裝飾品都擺出來任人選購,常常會看到一些造型獨特的工藝品,價錢也算公道。10歐元可以買到一個很別致的手繪玻璃瓶,賣東西的小姑娘笑得很純凈,“這玻璃瓶真的很好呀,價格也是最好的了,我媽媽過生日,我都給媽媽買了好幾個。”小姑娘最后的一句話打動了我,我買的玻璃上的HYDRA島,有純凈的天空,純凈的人。
波羅斯島——白屋森林
波羅斯島是座風光秀美的島上山城,山城上點綴著檸檬樹和橄欖樹的青翠,蔥蘢中掩蓋著清晰明亮的白色屋檐。島上的建筑以白色為主,式樣古拙,在白墻的氛圍中不時透出爛漫的花叢,云濤海浪中,一條石板鋪就的甬道蜿蜒而上,漸行漸遠,延展到了歷史記憶的深處。
米其龍士島——數風車
以風車作標志的米其龍士島是愛琴海群島的代名詞。窄巷、小白屋、或紅或綠或藍的門窗、小白教堂,海濱廣場旁白色圓頂教堂不遠的幾座風車磨坊,更使它成為各島中的佼佼者。
米其龍士島是希臘南部基克拉澤群島中的一座,也是愛琴海上最享盛名的度假島嶼之一。島上居民很少,每年大約半年的非旅游時間,島上相當安靜。四月以后,旅游季節開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就像候鳥一樣絡繹不絕地飛來島上,享受地中海的陽光和海灘。
在島上漫步,看到房頂都是用大石塊壘起的平頂,覺得很奇怪。問了當地的居民后才知道,島上冬天寒冷,風特別大,只有這些結實的屋頂才能抵御寒風。在島西南面海邊的小山丘上,有5座基克拉澤式的風車,這是米其龍士島的標志。白天,海灣內的沙灘是人們游泳、曬日光浴的好去處。
仙度云尼島——看最美的日落
據說,該島位于世界兩大大陸板塊最深的海溝之間,原來是圓形的。3500年之前的一次火山爆發,島嶼被震出一個大洞,一大塊月牙形的就成了主島,周圍還有幾個小島,其中一個小島納亞卡美尼至今還是活火山。
科西嘉島
地中海第四大島。位于法蘭西共和國大陸東南,南隔博尼法喬海峽與意大利撒丁島相望。面積3352km2。人口約23萬。科西嘉原為法蘭西共和國一省,后改設兩省。該島戰略地位重要。歷史上曾有多種人爭奪該島的控制權。1796年并入法蘭西共和國版圖。科西嘉是個多山的島嶼。森林覆蓋率約占全島面積20%。水力資源豐富,經濟以農牧業為主。主要城市有阿雅克肖和巴斯蒂亞。島上港口之間有鐵路線連接。和法蘭西共和國本土有班輪和班機來往,交通便利。
科西嘉島法國東南地中海中的島嶼,行政上包括上科西嘉、南科西嘉兩省。島長185千米,最寬85千米,面積8680平方千米。人口23萬(1982)。山地為主,最高點欽托山海拔2706米。多海灣、海岬和小島。生產谷物、水果和橄欖油。有食品加工、釀酒、養羊和養魚業。有銅、銀、鉛等礦產。
撒丁島
撒丁島,屬于意大利的小島,在歐洲,它是深受皇室政要和明星們歡迎的度假地,原因大概就是因為這是塊美麗而淡泊的天堂之地。
撒丁島
皇室和名人們之所以選擇撒丁島,正是看中了它的清幽。當年,英國王妃戴安娜與富翁男友法耶茲如膠似漆之時,為尋得一處既景色優美,又不會被人注意之地度假時,煞費了一番苦心。因為二人都是鎂光燈追逐的公眾人物,一旦被好事者發現,總會引起軒然大波,而如果太偏僻的地方,環境又不夠享受,養尊處優的他們必定無法忍受。想來想去,他們覺得撒丁島是最合適的選擇。一方面,這座島上居民生性淡泊,管你什么大人物來,我自不理會;另一方面,也因為明星來得太多,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可誰知道百密一疏,他們的悠閑假期才剛剛開始,狗仔隊就將他們的在豪華游艇上的合照拍了下來,這下子可好,不但為娛樂頭條貢獻了重磅新聞,也給自己帶來了100萬美元的進賬。
另一個與撒丁島有些淵源的就是意大利現任總理貝盧斯科尼,這位性情總理本是超級富翁,在憑借雄厚的財力通過競選步入政壇后,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不滿,說總理的職位讓他太過忙碌,以至于自己停在撒丁島海灣的豪華郵輪從買來后只上去過一次,還有那遍布島上的豪華別墅,也因為此原因無暇享受。這位擁有迷人歌喉的總理通過他擁有的私人電視臺——意大利電視五臺向他的人民款款演唱了他自己寫情歌,意大利全國1000多萬民眾共同領略了總理的演唱風采。在節目里,貝盧斯科尼身穿一襲白色服裝,和一群人一起聚集在一個游泳池邊上,由他最喜歡的那不勒斯吉他手、歌手瑪里安諾-艾皮西拉吉他伴奏,深情款款地唱著自己最新創作的歌曲《唱支歌更好》。整個節目的大背景是意大利撒丁島的海灣,藍藍的海水、美麗的沙灘,為貝盧斯科尼的演唱烘托出一種優美的意境。錄制這個節目的時候,他正在撒丁島他的豪華別墅里度過他難得的假期。不久前,他又在他的豪華別墅里接待了來訪的英國總理布萊爾,看來,他終于在工作和享受之間找到了平衡,能夠邊處理政務,同時又不放棄享受奢華的感覺了。
因為島的生性淡泊,在撒丁島生活的居民也普遍長壽。其最主要的原因是那里的人一直都能保持快樂的心情。島上居民的家庭結構比較龐大,家庭成員可以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悅并解決出現的問題和麻煩,所以家庭中的長者不會因為上了年紀而感到孤獨。正是這種積極面對生活的態度使那里的許多老人能夠“永葆青春”,從容地度過百余年的歲月。或許這點也是這個島嶼成為度假勝地的原因吧,皇室顯貴們也可能是想通過生活在撒丁島的短暫時光,學習島民的生活習慣與處世態度,也能讓自己長命百歲呢。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