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渡
云天渡(Yuntiandu Glass Bridge),原稱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位于中國湖南省省張家界市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境內,為張家界大峽谷風景區里的重要景點之一。云天渡于2014年動工建設,于2015年12月3日完成全橋合龍,于2016年8月20日竣工運營。
云天渡全長536米、寬6米,為一座大型山谷懸索橋,因其創下多項玻璃橋的世界記錄而聞名中外。
發展歷程 編輯本段
2012年11月23日,設計師HaimDotan攜以色列建筑安全分析師doronshalev實地考察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項目,工程由中國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橋梁公司施建;11月26日,橋梁項目可行性在武漢中國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通過中外專家一致認證,專家組決議采用斜拉式方法建設該玻璃橋;12月1日,張家界有關部門回應,建設玻璃橋不會破壞大峽谷景觀。
2014年11月14日,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初步設計方案通過專家評審,橋梁主體建設開始進入實質性階段。
2015年5月11日,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進入玻璃承壓破壞性試驗、護欄抗拉試驗、風洞試驗等試驗階段;12月3日,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鋼箱梁完成合龍;12月20日,張家界大峽谷景區董事長陳志冬打扮成圣誕老人形象站在玻璃橋上,開展向全球征集橋名活動。
2016年5月6日,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改名云天渡;6月25日,云天渡橋面接受錘砸檢驗;8月20日,云天渡正式對外開放、投入使用。
建筑設計 編輯本段
建筑結構
云天渡橋梁
云天渡采用透明玻璃材料,整座橋梁與周邊環境相互融合。全橋具有跨度大、橋面窄、重量輕和梁高低等特點,集人行道、游覽、蹦極、溜索以及舞臺等功能為一體,為全球首座空間索面大張開量懸索橋和以玻璃為主要受力結構的大型橋梁。其獨特造型創新設計,體現以《老子》中“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哲學美學思想進行的文化理念和定位。
● 基礎
針對喀斯特巖溶地貌區域特殊的地形地質條件,云天渡東側錨碇采用重力式錨,基礎為明挖擴大基礎;西側錨碇采用錨塞體截面線性變化隧道式錨。兩端橋塔均為圓環形鋼筋混凝土獨柱結構,每根塔柱均采用挖孔灌注樁基礎。橋墩采用柱式帶蓋梁框架墩結構,每個墩柱下方為挖孔灌注樁。
● 纜索
云天渡主纜由多根索股構成,每根索股由多條鍍鋅高強鋼絲組成。橋鞍座采用間接傳力結構形式,鞍體為全鑄結構。橋梁長吊索索體采用高強平行鋼絲,短吊索索體采用鋼拉桿,吊索在安裝位置與索夾相連接,兩半索夾接主纜。因主纜采用空間索面,提高了橋跨結構側向和抗扭轉剛度。
● 加勁梁
云天渡霞景
云天渡橋面
云天渡采用玻璃作為橋面板,在加勁梁主(邊)縱梁和橫梁所圍成的露空區域,設置三層鋼化玻璃,層間設置膠片;在主(邊)縱梁和橫梁上方鋪設兩層鋼化防滑玻璃,層間也設有膠片。玻璃結構下方和側面均設置經優化的彈性橡膠墊片,以保證玻璃結構在各種荷載作用下具有足夠的間隙和變形協調能力,從而使其只承受局部荷載,不參與全橋結構的整體受力。每塊鋼化夾膠玻璃的四邊中點處均設有防止上拋扣件,增強結構安全,膠片墊片外側途覆硅酮耐候結構密封膠以提高其耐久性。
● 抗振動
為避免共振帶來的安全隱患,云天渡采用不同形式的TMD、TLD遏制橫豎向的振動,利用電渦流阻尼器遏制縱向振動;主梁頂面設置玻璃球,可擾亂行人腳步,同時作為TMD的質量塊。
設計參數
云天渡全長536米,橋面距離谷底280余米;全橋共有4做索塔,最高40.65米,東西側2個塔柱的橫向中心距離分別為50米和45米。橋塔處主纜橫向間距是橋梁跨中處的6倍,橫向矢跨比為1:21,主梁高跨比為1:625。加勁梁總長375米,跨徑373米,由西向東單向縱坡-1.5%;沿順橋向分7種類型,共有37個節段,標準節段長10米、端節段長12.5米,高0.6米,最大重80.8噸;兩端50米范圍內為變寬段,橋面由6米呈線形規劃變化至15米。主縱梁橫橋向間距4.5米,變寬段上下游外側各增設1道邊縱梁;橫梁標準間距與吊索順橋向間距均為5米。
橋梁懸索主跨430米,其中北側主纜跨徑布置為“55米+430米+51米”,南側主纜跨徑布置為“80米+430米+82米”,主纜橫向間距由50米漸變至9.14米;共有148根吊索。東西兩側橋塔中心至最近吊索的間距均為37.5米,吊索標準間距5米,單根吊索截面包含61根直徑5毫米、抗拉強度1670兆帕鋼絲。全橋共有兩根主纜,每根主纜包含19根索股,每根索股包含91條5.1毫米直徑鋼絲,極限抗拉強度1670兆帕;最長索股重8.43噸。兩端橋墩蓋梁長15米、寬1.8米、高1.4米,圓柱墩身直徑1.3米,3個墩柱間相距4米,東西側墩高分別為2.7米和3.2米。
云天渡橋面共有99塊玻璃,每塊玻璃長4.42米、寬3.01米、厚5厘米、重1.5噸,設計荷載800人。
設備設施 編輯本段
云天渡懸掛平臺
蹦極與溜索平臺通過剛性吊桿被懸掛于加勁梁下方,在橋跨中對稱布置,均為桁式結構。橋面護欄的平面線形采用波浪形設計,每段欄桿內立柱的橫向傾角各不相同,最大傾角接近20度。
文化特色 編輯本段
云天渡拉索
“云天渡”命名釋義為天橋合一以渡天下之人。在云霧之間,大橋宛如千尺白綾在其中若隱若現,一踏上橋面便從山水之中突然超脫出山水之外。“渡”,既是將游客渡過峽谷,又是將同行之人的心渡得更加接近。
● 旅游
云天渡是張家界大峽谷的景觀橋,除人行功能外,還兼具開展蹦極、秋千、滑索、T臺、走鋼絲等多用途。
價值意義 編輯本段
云天渡景點
把世界最長的玻璃橋(今云天渡)建在世界上山水最美的張家界是絕美的組合。(建筑設計師渡堂海評)
建設成果 編輯本段
技術難題
云天渡所處地形懸崖溝谷、崗巒起伏、陡峭險峻,場地屬于原始巖溶地貌,地質條件復雜。因地處喀斯特地貌區域,建設者們在前期巖體第三次施工鉆探中發現玻璃橋一端主塔下方80米深處有溶洞,會嚴重威脅橋梁安全;玻璃橋最終延伸60米,橋面拓寬2.8米,以增強橋的安全系數。
橋梁設計和施建方面,克服建筑選材、玻璃工藝、抗風防滑、抗震減振、抗壓抗凍等多項技術難題,玻璃采用高強度航天復合材料,具有大尺寸、高硬度、高厚度、耐磨、防凍、超純凈、防爆、高荷載、防霉、防溫度劇降、脆性玻璃與柔性橋結合等諸多特性。
科研成果
2016年5月27日,云天渡工程獲中國國家7項專利和3項工法,其中包括1項發明專利和6項實用新型專利。
榮譽表彰
2017年,云天渡獲2016至2017年度中國國家優質工程獎。
2018年6月11日,在第35屆國際橋梁大會上,云天渡工程獲阿瑟·海登獎,CNN將其列入世界上11座最壯觀的橋之一;10月11日,吉尼斯世界紀錄年鑒2019年最新版本發布,云天渡以“世界最高人行橋”入選。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