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av网_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亚洲欧美一级_欧美成人合集magnet

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藝術百科    文化百科   

高淳陽腔目連戲

高淳陽腔目連戲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它起源于元代,縣內的固城劉家隴戲樓,始建于元延祜元年(1314年),可為傍證。發展于明代,盛行于清代,經太平天國戰亂中斷,清末自民國又有復興,衰落于上個世紀中葉,從形成到鼎盛,陽腔目連戲在高淳有著400多年的發展過程。

作為宗教劇來考察,則高淳目連戲的淵源就更為久遠。道佛兩教在高淳流行的歷史悠久,東漢末年已有寺觀,唐、宋尤盛。南宋時,道士在做道場法事時,就可能演唱目連戲。據光緒七年《高淳縣志》記載:南宋時,農歷四月十八日舉行城隍廟會,“糜費不計,演戲侑神,必擇名優,以先為快”。反映了高淳民間戲劇活動的盛況。同時,該志還記載,高淳在清代就有大小庵、觀、寺、廟250多處,姓氏宗祠各村皆有,其中大寺廟每年必舉辦廟會,每年還有孟蘭會、血盆會、觀音會等群眾性佛教活動。在舉辦這些活動時,其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唱目連戲。高淳的戲臺也極其眾多,直至1949年,高淳境內尚有20多戲臺、草臺更不計其數。目前縣內還保存劉家隴戲樓、東壩戲樓、滄溪戲樓等省級文保單位。???????

目錄

概況簡介 編輯本段

古老的戲曲劇種。亦稱高淳陽腔目連戲、目連戲、陽腔。以南京高淳縣為中心,流傳于江蘇溧水溧陽宜興、江寧、句容安徽郎溪廣德、宣城、當涂等地。被稱為“戲娘”的目連戲,遍布于大江南北。高淳最古老的戲臺為元朝萬壽戲臺;源于元末明初的《高淳陽腔目連戲》,在全國各類古劇種占有一席之地。
有的藝人說“陽腔”就是“弋陽腔”。但是有的人說“弋陽”是指當地的青弋江水陽江,而水陽江是高淳與皖南鄰縣的界河。故安徽南部的多種目連戲,也都稱為陽腔且連戲。

主要劇目 編輯本段

陽腔目連戲的劇目包括《臺城》、《九世圖》和《目連》,都寫目連故事。高淳早年曾有《目連》九本、七本、五本三種本子,每本演一個通宵,均已失傳。近數十年演出的是三本,三個通宵。現存劇本三種:(1)《陽腔目連戲》:江蘇劇目工作委員會于1957年12月編印出版。(2)《目連》:僧超輪抄本。上兩種與鄭之珍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的故事情節和關目設置基本相同,語言較為通俗,有幾折是鄭本所沒有的。(3)將三本壓縮成一本的稱“兩頭紅”本,即從日落演至次日日出。戲中角色高淳陽腔目連戲的角色行當為:生、旦、凈、丑、末、外。生行又分為老生、小生。旦行分為正旦、花旦。凈又分為大面、二面。此外,尚有武行。專演“武場”(即武戲)的行當,稱為“打手”或“四花臉”。高淳陽腔目連戲多在野外搭臺演出,演出過程中,穿插“祀神”、“驅鬼”等活動,是一種古老的儀式遺存,在后期受到徽劇的影響,吸收民間武術雜技形成的武戲(稱為武場),水平很高,與張岱在《陶庵夢憶》中所描述的“旌陽戲子”的武功表演相似。高淳陽腔目連戲沒有常年固定的專業班社及專業藝人。藝人大部分是半農半藝,或半工(手工業)半藝,或為和尚道士,或兼演徽戲、京劇。現在尚能列舉姓名的藝人四十余名,而健在的只有四人,年齡從六十多歲到八十多歲。這四十余位藝人,按師承關系可分為四代,第一代藝人約為清道光時人。歷史陽腔目連戲,起源于宋朝,元代的高淳陽腔目連戲,是一個只演目連戲的獨特劇種。這個有600多年歷史的古老劇種,從來沒有專業演員和職業戲班,所有演員和樂手,都是臨時集合的農民和工人。高淳陽腔目連戲劇目,包括《臺城》 、 《九世圖》 、 《目連》 ,都是演目連的故事。《臺城》演梁武帝故事,稱為“目連前傳”,《九世圖》演目連九世輪回故事,稱為“目連后傳”,現在僅存三本《目連》劇本,其他均已散失。目連戲是表現人、神、鬼并演給人、神、鬼共看的一種宗教劇,又叫“太平戲”或“平安神戲”。高淳陽腔目連戲多在室外演出,演出前后及過程中穿插“祀神”、“驅鬼”等活動,是一種古老的戲劇形式,沒有嚴格的表演程式。

發展傳承 編輯本段

1949年后高淳陽腔目連戲即輟演。為繼承戲曲傳統,保留文化遺產,已將劇本編輯出版。1957年9月江蘇省鎮江專署文化科和高淳縣文教科,調集陳方正、邵士仁、韓體鈞等二十余位老藝人,內部演出了三本目連戲,并記錄了劇本和唱腔曲譜。1958年lO月江蘇省戲曲學校曾開辦目連班,招收男女學員14名,從高淳聘請僧超輪等18名老藝人擔任教師,共傳授40多出折子戲和60多支曲牌,并試排過現代戲。該班1960年5月停辦。陽腔中保存著多種古老戲曲聲腔,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音韻及唱腔開始以南方語言用韻,音樂為五聲音階,用蕭笛伴奏,聲調柔和和婉轉。后來,隨著北方大批移民南渡避亂,又帶來了北曲。北曲和南曲相對應,聲調奠勁樸實,音樂為七聲音階。元朝是我國戲曲藝術的鼎盛期,著名的 《竇娥冤》 、 《西廂記》就產生在那時。高淳一帶的戲曲,則相應地由南曲、北曲,演變為音樂、歌舞動作、念白溶于一爐的元雜劇。這是一 種比較成熟的戲劇形式。高淳陽腔目連戲的主體聲腔,為“一唱眾和,鑼鼓節音,不被管弦”的高腔。由多種音樂成分薈萃而成,含有多種品類的音樂因素。‘其體制是由吟誦體逐步衍化為曲牌聯套。因此,陽腔是獨立的聲腔體系。陽腔有東西路之分,東路腔又名水陽腔,稱嘈槌,西路腔又名南陵腔.為清槌。高淳陽腔為東路腔。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徐州梆子戲    下一篇 工鼓鑼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海县| 蛟河市| 蕉岭县| 金山区| 射阳县| 卢湾区| 贵阳市| 乌恰县| 罗山县| 沾化县| 射洪县| 迁安市| 新丰县| 定南县| 玉田县| 陇川县| 大洼县| 云林县| 竹溪县| 佛坪县| 遂宁市| 绿春县| 兰坪| 农安县| 五台县| 章丘市| 南阳市| 永丰县| 台中县| 罗城| 虎林市| 扎囊县| 长海县| 山丹县| 潞西市| 孟连| 新泰市| 凭祥市| 华安县| 凤凰县| 华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