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羽龍
鳳羽龍是江蘇無錫惠山區特有的傳統舞蹈,屬于舞龍活動,2006年被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過去人們為了祈求太平,消除災難,山村民工甫根發起扎一條龍,以龍滅火。后來大樹庵自然村的村民們從上海飯店買回公雞毛,村上幾十名婦女將公雞毛8根一扎,18扎一排,橫豎交錯,千針萬線縫在龍身上,當時大家稱之為“雞毛龍”,后來改成雅名“鳳羽龍”。

歷史傳說 編輯本段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船至“六弄”(即今洛社),乾隆問左右,“此址何處?”左右答:“六弄”,乾隆誤為“六龍”,便大怒:“當今唯我為真龍天子,豈有六龍,此處應改名六蛇。”邑人便巧妙利川用方言諧音地將“六蛇”改為“洛社”。“龍”字與洛社結下不解之緣。在洛社舉辦的藝術節上便有“六龍鬧古鎮”的表演項,六條龍燈同時舞動,龍騰虎躍,氣勢磅礴。
傳承意義 編輯本段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