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酒釀造技藝
起源傳承 編輯本段
洋河酒釀造技藝發端于江蘇省宿遷市洋河鎮,現仍是該項目的主要傳承地,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洋河地下酒窖、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清老窖池群。洋河酒釀造技藝通過師帶徒的口傳心授方式代代相傳,薪火不斷。該技藝不僅承載著陳年白酒醇厚的窖藏風味,還記錄了一個時代的釀造文化和百年洋河厚重的釀酒歷史。
技藝工藝 編輯本段
洋河酒釀造技藝包括制曲、釀造、封藏、勾調四大工藝。制曲是以小麥、大麥、豌豆等為原料,經潤糧、粉碎、人工踩制等工序,制成具有“金衣、紫圈、白肚、紅心”的特色中高溫大曲。釀造是以高粱、大米、糯米等為原料,以曲為糖化發酵劑,經過固態發酵、甑桶蒸餾、量質接酒等工序完成。
封藏是以陶壇為儲存容器,采取秘制豬血料、糯米汁、生石灰和水棉紙封壇,置于恒溫恒濕地下酒窖長期封藏。勾調是采用基酒,將不同風格、風味的基酒進行組合、調味。洋河酒釀造技藝主要特征為手工慢釀、三低工藝。手工慢釀有“四慢”,即手工慢、發酵慢、儲存慢、出產慢。三低工藝為低溫入池、低溫發酵、低溫餾酒。洋河酒口感綿柔,具有“甜、綿、軟、凈、香”特征,開創“以味”定型的新格局,被譽為中國白酒的“綿柔鼻祖”。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