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燈會
秦淮燈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民俗類項目。歷史上的秦淮燈會,主要分布在十里內秦淮河流域,目前已經擴展到秦淮河的源頭——溧水區。同時,還與國內外幾十個城市開展合作,使其流布全國,走向世界。
秦淮燈會歷史悠久,早在南朝時期,國都南京就出現了舉辦傳統元宵燈會的習俗,其盛況堪稱全國之冠。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倡導元宵燈會后,南京就有“秦淮燈彩甲天下”之美譽,秦淮河懸掛花燈的畫舫也隨之蜚聲天下。1986年起,秦淮區政府恢復曾經輝煌卻一度中斷的秦淮燈會,至今已連續舉辦了32屆。
作為南京民間文化和民俗活動的主要窗口,在舉辦秦淮燈會時,民眾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家庭美滿和天下太平,通過燈會營造“萬星爛天衢,廣庭翻人潮”的美好意境,已成為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節慶民俗活動的一大品牌。秦淮燈會具有廣泛參與性,地域特色鮮明,是流傳于南京地區扎燈、觀燈、買燈、玩燈、鬧燈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動,同時也帶動剪紙、空竹、繩結、皮影等民俗文化的發展。
秦淮燈會也是南京對外的一張重要名片。主要傳承人有李氏燈彩——李桂生——顧業亮、顧葉廣、武煥文,陸氏燈彩——陸有文、陸有昌——陸敏,曹氏燈彩——曹真榮——曹紅,陳氏燈彩——陳顏鴻——陳英等。
現今的秦淮燈會聚燈景、燈市、燈展為一體,交相輝映。每年大型燈組100組以上,傳統手扎花燈上市量達50萬盞,再現了萬盞花燈映秦淮的盛景。
活動形式 編輯本段
秦淮燈會主要表現為張燈結彩、盡情觀賞、歌舞狂歡等,是本土與外來文化長期滲融的獨具魅力的民俗文化現象。
秦淮燈會以獨具風韻的形式內容客觀地表達了老百姓呼喚真、善、美的淳樸心聲,也折射了人們在對火的原始體驗中而生發出來的信仰習俗、文化意趣、審美理念,以及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血緣關系。
隨著工藝與時俱進不斷的變化,秦淮燈會由單一的傳統手工工藝發展為集手繪、剪紙、鏤空、光雕、立體造型、卡通等工藝為一體;表現手法集形、色、聲、光、電、動等現代藝術,材質拓展到綢、娟、紗、環保PVC、LED、亞克力等。
價值地位 編輯本段
歷史價值
南京是六朝古都,長期以來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秦淮燈會作為一種重要民間文化和民俗活動,是歷代南京民眾觀照自然、客觀社會的情感產物。它從一個側面客觀地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南京地區的社會民俗文化活動的圖畫,對中國的其他地區的民間文化影響同樣也是很大的。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也是金陵古老文明的發祥地。千百年來,秦淮河畔的燈火盛衰始終與當地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某種程度上就是南京城市興衰榮枯的色彩符號。秦淮燈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南京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對研究南京地區歷史人文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人文價值
秦淮文化是古老的金陵文明的象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南京文化的代名詞,它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秦淮燈會則是秦淮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代南京民眾延續和傳承民俗文化的重要空間。南京本土和外來的文化藝術貫穿于燈會中,構成其藝術內涵。就秦淮燈會中所展現內容來看,其中的諸類民間藝術基本上都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與中國的傳統哲學、民俗風情等密切相關,一些傳統倫理道德也蘊涵其中。
秦淮燈會作為南京地區重要的民間文化內容,也是一種民間社火形式。燈會上還是展示剪紙、空竹、繩結、雕刻、皮影等南京民間藝術,以及歌舞、曲藝、雜耍娛樂活動,這些民間文化藝術門類也隨之得到迅速發展。
藝術價值
從秦淮燈會形式和內容來看,大量南京本土的文化藝術貫穿其中,大大的豐富了秦淮燈會的藝術內涵和娛樂形式。在盡情表現和競賽技藝的過程,廣大藝人從信仰習俗、愛美心愿和對未來憧憬出發,憑藉直觀感覺來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他們既忠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結構造型等方面善于借鑒文學藝術中的夸張變形、對比呼應、抽象寫意、象征借喻等表現技巧,突出形式與趣味的探求、傳統與現代的交接,講究豐滿渾厚、簡約夸張等藝術布局,進一步地強化了藝術的表現技法和制作手段。藝人們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堅持不懈地以形寫神,以情動人,以美冶人,進而提升了秦淮燈會的藝術水準。因此南京民間藝術從形式到內容,都不斷得到發展完善,也豐富了自身的人文內涵和藝術魅力。
社會價值
秦淮燈會的歷史悠久,經久不衰,“秦淮燈火甲天下”的聲名早已享譽海內外了。自20世紀80年代以后,國家陸續撥巨款建設夫子廟地區,不斷提升秦淮燈會的硬軟件環境,使之成為南京民間文化民俗活動的品牌。每到大年三十燈會開幕以后,夫子廟都年節和民俗味十足。
夜晚市民和游客游覽夫子廟地區燈會,即便是雨雪天氣也擋不住人們觀燈的閑情雅興。整個春節、元宵節期間的觀眾往往達五、六百萬人次之多。秦淮燈會越來越顯示出無比的生命力,發揮了較好的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為弘揚傳統民間民俗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文化意義 編輯本段
秦淮燈會作為一項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動,是歷代南京民眾延續和傳承民俗文化的重要空間,它已成為秦淮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南京本土和外來的文化藝術貫穿于燈會中,構成其藝術內涵。每年的秦淮燈會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游人,他們在領略秦淮燈會、感受金陵民間文化的同時,也促進了該地區經濟的發展。
秦淮燈會在中國同類民俗(燈會)活動中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具備“人類代表作”和“優秀實踐”雙重屬性。無論是歷史意義、人文價值、經濟價值還是社會影響都非常巨大,作為南京地區的特色文化空間,它將進一步發揚光大,并傳承下去。
申報非遺 編輯本段
2006年,秦淮燈會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也為秦淮燈會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非遺名錄項目,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與條件。在江蘇省文化廳原非遺處處長馮錦文看來,秦淮燈會在申報時還具有多項有利條件,比如在全國同類民俗(燈會)活動中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具備“人類代表作”和“優秀實踐”雙重屬性;具有可參考的同類項目申報資料和經驗。此外在江蘇省文化廳與南京市政府簽訂的文化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中,還獲得了明確支持等。在進行“硬件”準備的同時,秦淮區新近還邀請30多名國內非遺保護、民俗研究等專家,為如何成功申遺出謀劃策。在南京市旅游學會會長邢定康看來,申遺本身就是發現不足、不斷完善的過程。非遺項目不僅要保護好,更要傳承。邢定康建議,秦淮燈會可以與青少年教育相結合,比如通過一些互動活動,讓青少年自己動手制作秦淮燈彩。也可以通過觀賞秦淮燈會,來一場修學旅行,讓青少年在體驗之中感受秦淮燈會的文化。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南通板鷂風箏 下一篇 蘇州甪直水鄉婦女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