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佛寺
玉佛寺是上海的一座禪宗寺廟。以寺內供奉的玉佛命名。因其修持禪宗,故又稱玉佛寺。位于上海市普陀區安源路170號。玉佛寺建寺前有玉佛。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浙江普陀山的慧根和尚從緬甸請回了五尊玉佛,留下兩尊供上海的信眾瞻仰。先是在上海張華浜修建了毛鵬,然后在上海郊區江灣站附近修建了一座寺廟,取名玉佛寺;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寺廟被軍隊占領,玉佛寺被迫遷至射麥根路(今淮安路)一別墅;1918年,柯城大師在檳榔路上(今安遠路)建于1928年的建新寺是今天 玉佛寺。
玉佛寺位于市區,占地11.6畝,建筑面積8856平方米。天王廟位于整個寺廟的中軸線上、觀音殿、大雄寶殿主要由三大殿組成,兩側為大悲殿、文殊殿、臥佛殿、藥師堂等,構成了一個古色古香的仿宋代宮殿建筑群。作為滬上名剎、玉佛寺是國內外著名的佛教寺廟,文物豐富,寺內玉佛造像玉質上乘、品相最好的是全國最好的玉佛。
寺院重視教育、為社會做貢獻,振華大師在寺內創辦了上海佛學院,培養僧人;1945年,為紀念昆明舉行了盛大的公祭·一慘案殉難烈士;1963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陪同錫蘭(今斯里蘭卡)班達拉奈克總理參觀了這座寺廟。改革開放后,玉佛寺的中外交流活動更加頻繁。
上海佛教協會設在玉佛寺。1983年4月,玉佛寺被國務院批準為漢族地區重點寺廟。1983年秋,由上海市佛教協會創辦的上海佛學院成立,會址設在寺內。1994年3月18日,玉佛寺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布為玉佛寺被美國政府列為市級建筑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寺院始建
清光緒八年(1882年)浙江普陀山和尚慧根回印度拜佛,途經緬甸在當地華僑的支持和緬甸國王的批準下,他開始收集玉石,雕刻了五尊大大小小的玉佛當他被運回中國,經過上海時,他是中國晚清的實業家、教育實踐家盛宣懷的父親盛任旭等人提出在上海留下一尊大玉佛坐像和一尊臥佛,供善良的男女瞻仰、禮拜。于是,在淞滬鐵路旁的張花浜空地上,臨時搭起了供奉這兩尊玉佛的毛鵬。
初具規模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江灣站邊上,建了33畝、四進七十二廟,并正式命名為玉佛寺。慧根法師是第一任方丈。慧根圓寂后,他的弟子趙本繼任方丈,進京取了一本《乾隆版大藏經》。至此,玉佛寺佛、法、三寶和尚齊全,叢林初具規模。
寺院建成
辛亥革命時(1911年)寺廟被士兵占領,佛像被遺棄。宏法、冶開、嵇大師 南等人在盛宣懷找到了射麥根路(今淮安路)別墅為寺(一說賃屋為寺),將玉佛移至新址,仍稱玉佛寺,并認定為十方叢林。由于原址小,民國6年(1917年),可繼任方丈,籌檳榔路(今安遠路)10多畝地基,民國7年的(1918年)修建玉佛寺花了10年時間。
寺院發展
人民政府成立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上海市政府多次撥款修繕玉佛寺。文化大革命”中,在當地干部、在寺內群眾和僧人的護送下,玉佛寺建成了、法器法物、佛經基本完好。
1979年,玉佛寺重新開放。開放后,玉佛寺在寺廟管理上采取了傳統叢林與現代民主制度相結合的方式,探索出了適合發展需要的管理網絡。寺廟工作中的民主協商統籌安排合理分工。2003年,玉佛寺有100名僧人,常年入寺、香客100多萬,整個寺廟秩序良好。寺里的和尚注重自身修行,有很好的道學風范。
2000年,玉佛寺購買了利群醫院舊址,修建了覺群樓。這座建筑包含一個多功能報告廳、客房、辦公、教學、宿舍等。玉佛寺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2014年,玉佛寺開始了百年來最大規模的修繕。這次改造對大雄寶殿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天王堂已運出原料、原始工藝的保護和修復;2017年采用現代翻譯技術,對大雄寶殿及殿內佛像進行同步翻譯頂升;另外加蓋了鐘、鼓樓觀音殿,大雄寶殿左右建筑重修。這次修繕、翻譯調整了版面,塑造了禪、清凈的寺院環境。
寺院布局 編輯本段
現在的玉佛寺占地11.6畝,建筑面積8856平方米,為前院后院。
前院:前院為原寺址。中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有照壁、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在中軸線的東側,從南到北,依次是珈藍神殿大廳、大悲殿、鐘樓、文殊殿、臥佛殿;從南到北,中軸線西側有三座寺廟、藥師殿、鼓樓、普賢殿、地藏殿。
后院:前院北側,與前院相連,是新購買的原利群醫院舊址。建造了覺群大樓。這座建筑包含一個多功能報告廳、客房、辦公、教學、宿舍等。設置有萬佛堂、五觀堂。還有銅佛殿、玉佛殿(藏經樓)濟公殿、盤若殿、法華堂、祖堂等人也在該地區。在寺廟的西北角,有弘毅圖書館、功德堂、上海市佛教協會、還有素齋部。
主要建筑 編輯本段
照壁
照壁,房子外面的一面獨立的墻,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美國獨特的傳統建筑,由墻的頂部、壁身、壁座三部分構成。玉佛寺的磚雕位于安源路,與山門遙相呼應。照壁由五部分組成,每一部分的中間都鑲嵌著圓形的磚雕。中間最高的部分雕著龍吐水,很有張力。相鄰兩面雕刻有鳳凰回眸,祥云密布、牡丹、芍藥、山巖等圖案環繞;邊上是兩張白象圖,一大一小,兩只白象,一只提著寶瓶,一只漫步,神態安詳。五塊磚雕都來自民間,比例合適、對稱,立體感強,觀賞價值高。
天王殿
天王殿是玉佛寺的第一大殿,也是漢代佛教寺院的傳統大殿它以四大天王命名。建在朝南的街上,正面三門,與山門融為一體,是玉佛寺的特色。在國王和國王的中間大殿朝南,彌勒佛正被朝拜,面帶微笑;朝北供奉韋陀菩薩,威武勇猛,保護寺廟和僧侶。天王廟兩側,有四個天王,寓意風調雨順,吉祥如意。
觀音殿
觀音殿位于天王殿北側,供奉一尊明代觀音銅像。圖標穿著光滑的長袍,上面布滿圖案,非常漂亮。菩薩佩戴的領形花圈五彩繽紛,張獻寶令人同情、莊嚴。觀音菩薩又叫管子菩薩、觀世音菩薩。因其無數濟貧的誘導故事,千百年來備受百姓尊崇。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玉佛寺最重要的建筑。位于中軸線觀音寺后面。殿下有一個1米多高的基座,四周有石欄桿,雕刻著精美的獅子雕像。寺廟寬7間,深5間。正殿是兩層宮殿般的建筑,有飛檐和拱門。大殿正中,有三尊金佛,金碧輝煌,莊嚴肅穆;中間是釋迦牟尼佛,手持法輪;東夷尊即東方藥師佛;伊稀尊是阿彌陀佛,手持蓮花。佛像高4米,坐在六角蓮花臺上,面容安詳,俯視眾生。大雄寶殿兩側有20尊諸天造像,是佛教的神靈,造型精美。在三尊巨佛的背面,有一座大島觀音壁雕,描繪了一個善于理財求教的少年、觀音菩薩游弋苦海等佛教故事。正殿前的廣場中央有一個寶鼎。東西兩面墻壁上鑲嵌著十八羅漢之類的石雕,表情生動。在東廊的墻上,有一尊32歲觀音菩薩的石雕,在西廊的墻上,有一尊釋迦牟尼 的生活。
2017年,玉佛寺利用現代翻譯技術,將大雄寶殿和殿內佛像同步翻譯并頂升。調整了寺廟布局,保護了歷史風貌,消除了公共安全隱患,創造了更好的寺廟環境。
伽藍殿
加拉帕戈斯神廟位于觀音殿東側,與三座寺廟相對。大廳為棕色木結構,仿明清風格。伽藍菩薩被供奉在加拉帕戈斯廟里,該廟有守衛寺廟和僧侶的責任。玉佛寺加拉太寺的伽藍菩薩關公是勇敢的、忠誠和正義充當了神廟的守護神。
大悲殿
觀世音菩薩的形象千變萬化,在用來衡量眾生的時候表現出不同的化身。玉佛寺大悲殿供奉觀音菩薩真身觀音像。大悲殿”匾是書法家韓天衡題寫的。殿中對聯;眉毛顯七寶,眼睛看十面;手握如意輪,悲傷與好運。說的是菩薩莊嚴相愛,以慈悲普照眾生,以慈悲拔眾生之苦、予眾生樂。
文殊殿
文殊殿在大雄寶殿東,與普賢殿相對。佛殿棕色木結構,仿明清風格,精巧牢固,尊古融新。佛殿內供奉文殊菩薩,圣像銅鑄貼金,慈眉善目,手持如意象征無上智慧、萬事如意。文殊殿有匾額兩塊,其一“文殊殿”是著名書畫家陳佩秋所書;另一塊“般若深甚”,藝術家樂震文書寫。文殊殿抱柱上對聯:我是文殊 更無非文殊 休被是非炫眼目;學真般若 莫說似般若 要將真似辯分明,由著名書法家徐之美書寫,說的是要明辨真正的智慧,修正信的佛法。
臥佛殿
臥佛殿內供奉有大小兩尊臥佛。小臥佛為首任方丈慧根從緬甸請回。佛像身長0.96米,整塊緬玉雕成,右手曲枕,左手置腿上,謂“吉祥臥”,表現的是兩千五百多年前佛涅槃時的情景。大臥佛是第十任方丈真禪從新加坡請回。佛像身長4米,為整塊漢白玉雕成。
三圣殿
三圣殿為左道進寺的第一個偏殿,朝東。供奉的是西方三圣,阿彌陀佛居中,觀世音菩薩在左,大勢至菩薩在右。阿彌陀佛手持金色蓮花臺,接引眾生;觀音菩薩手持凈瓶楊枝,頭頂化佛冠,尋聲救苦,有求必應;大勢至菩薩手持蓮花,以寶冠中寶瓶濟度眾生。兩側抱柱有對聯:東方西方一法界,自在是佛;此岸彼岸非為二,迷悟在心。表達了佛教中消除對立、法界圓融的思想。
藥師殿
藥師殿在觀音殿西側。2016年建成,殿內供奉新塑藥師佛,也稱藥師琉璃光如來、十二愿王、大醫王佛、醫王善逝等。佛像胸口卍字吉祥符,左手托缽右手曲臂當胸結無畏印,自然舒展。藥師殿抱柱上刻楹聯一對:“東方世界凈琉璃日月光華照大千,藥師如來真醫王誓愿弘深度眾生。”是著名書法家周志高墨寶。對聯的意思是:幫助眾生根除無明大病,獲得智慧光明,從而解除痛苦。
普賢殿
普賢殿在藥師殿北側,供奉的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兩個助手,文殊菩薩駕獅子侍在左側,而普賢菩薩則乘白象在右側。文殊象征智、慧、證三德,而普賢顯示理、定、行三德。“普賢殿”這三字匾額是著名書法家周慧珺所寫。普賢殿兩根抱柱上鐫刻一對楹聯,由著名書法家郭同慶書:以智導行 以行證智 智行合一稱大行;禮贊如來 廣修供養 誓愿深廣號愿王,均出自于《華嚴經》。
地藏殿
地藏殿位于大雄寶殿西側。地藏殿里供奉大愿地藏王菩薩。地藏殿正門“地藏殿”牌匾,為著名書法家韓天衡書寫。地藏殿兩側的抱柱,為著名書法家王曉云所書:“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應如我如是立愿;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且問君怎樣發心。”地藏菩薩為了度盡眾生而修證佛道,代表著寬容、廣博、堅定。
重要文物 編輯本段
玉佛寺建寺130多年,時間雖不是很長,但寺藏文物頗為豐富。
玉佛坐像
寺院以供奉玉佛而得名,寺中玉佛坐像乃鎮寺之寶。1.95米高,1882年首任方丈慧根法師從緬甸請得,由整塊翠玉雕刻而成,玉質優、開相佳,堪稱全國玉佛之最。玉佛用金帶裝飾頭部和身段,金帶上鑲有瑪瑙、翡翠等寶石,光彩奪目。
臥佛
寺中兩尊臥佛,一為慧根法師從緬甸請回佛像的第二個,身長0.96米,由整塊白玉雕成。佛呈臥姿稱為“吉祥臥”。臥佛面部平和、略帶微笑,身上衣紋飄逸。另一尊大臥佛為1990年真禪法師由新加坡請回。佛像身長400厘米,由整塊玉石雕琢而成。
棗木觀音
明代雕刻藝術珍品,像高150厘米,整根棗木雕刻而成。作者巧借棗樹生長之勢,讓觀音像既有飄逸動感,又重心穩定。
北朝石雕藥師佛像
佛像雕于東魏武定元年(543年),像高23.5厘米,寬11.5厘米,藥師坐于正中,左右各立小像。整座雕像構圖簡潔、技藝嫻熟,反映了北朝時石刻藝術的高超水平。
釋迦太子像
系青銅所鑄,分上下兩個部分,下部為雙層六角形,底座每個角上有托舉狀金剛力士像;上面座上蓮花盛開,太子站于蓮花上。鑄像構思巧妙,渾然一體。
北魏青銅佛像
為北魏太和十五年(419年)所造釋迦佛立像,四足方形底座。佛像面部平和,左右雙手作印,通身舟型火焰紋背屏。此像不僅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而且是研究北朝佛教的寶貴資料。
重要活動 編輯本段
民國34年(1945年)抗戰勝利后,在玉佛寺舉行了盛大公祭,紀念昆明“一二一慘案”殉難烈士,主祭團宋慶齡、柳亞子、馬敘倫、沙千里、鄭振鐸、許廣平、金仲華等7人,公祭之后,又舉行了盛大示威游行,影響很大。
1952年,舉辦上海佛教界祝愿世界和平法會,禮請禪宗名宿虛云主法,并請葦舫等十大法師蒞會輪流講經,歷時49天,是解放初上海佛教界的一大盛會。
1957年,“華嚴座主”應慈法師在寺內開講80卷《大方廣佛華嚴經》,傳頌一時。
1963年1月8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陪同錫蘭(今斯里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到玉佛寺為已故錫蘭前總理班達拉奈克做紀念佛事。
弘法活動
玉佛寺定期開辦居士學佛共修班;日常舉辦抄經、靜坐參禪、念佛共修、玉佛問禪、禪心夜境等禪修項目,讓信眾體驗和修行;每年定期舉辦水陸法會、華嚴法會、盂蘭盆會、三皈依等30余場法會,供大眾培植福報,積德行善。
文化建設
新千年(2000年)伊始,玉佛禪寺確立了“文化建寺,教育興寺”的發展觀。創辦了玉佛禪寺網站、梵樂團、書畫院、覺群學院等文化機構、平臺;主編、出版了《覺群學術論文集》、《佛典精講》、《覺群叢書》等專著;2000年6月,《覺群》雜志正式創刊;弘一圖書館對外開放;每月舉辦“覺群人生講壇”等文化講座,舉辦書法、繪畫等藝術展覽。使佛教文化與學術研究事業一直走在了全國佛教界的前列,產生了深遠影響。
慈善公益 編輯本段
玉佛禪寺現任主持覺醒大和尚有“覺悟群生,奉獻社會”的辦寺理念,積極致力于社會福利慈善事業。2015年,玉佛寺創立了覺群文教基金會,為上海宗教界第一家文教類的非公募基金會。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以及國際文化交流和社會慈善項目。“覺群少兒國學堂”項目提供免費的國學公益課程;“覺群愛心圖書室項目”旨在為偏遠山村學校援建圖書室,從2011年至今,在云貴地區已捐獻了307所學校圖書室,讓7萬多名孩子有了整潔的圖書室。
2009年,響應政府號召,積極支持大學生創業,出資1000萬元人民幣,和上海市教委、團市委等單位共同設立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玉佛禪寺覺群大學生創業基金”。成功資助131個創業項目,累計資助總額達1104萬元,創造了近2萬個就業崗位。
開發保護 編輯本段
“文化大革命”中,玉佛寺在當地干部、群眾和該寺僧人的護衛下,寺院建筑、法器法物、佛像經卷等基本無恙。1978年,玉佛禪寺恢復開放。1983年,玉佛禪寺由國務院批準為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2000年,玉佛寺購進原利群醫院舊址,建造了覺群大樓,擴大了玉佛寺的弘法區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上海市政府多次撥款修繕玉佛禪寺。2014年,玉佛寺開始了百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針對寺院環境局促、殿堂磚木風化、消防設施陳舊等公共安全隱患,玉佛寺實施了“消除公共安全隱患保護性修繕工程”。修繕工程對大雄寶殿、天王殿進行了原材料、原工藝的保護性維修;2017年,用現代平移技術將大雄寶殿及殿內佛像整體同步平移30.66米,并向上抬升1.05米,保護了大雄寶殿的原有歷史風貌;在大雄寶殿和天王殿之間加蓋了鐘、鼓樓及觀音殿,對中軸線兩側建筑也進行了改建,恢復東西配殿格局。通過保護性修繕,提高了大殿的抗震性能,穩固了大殿的建筑結構;中軸線及兩側建筑的改建和增建,提升了寺院空間品質,降低了建筑容積率,形成了更多綠地庭院,從而營造了更加禪意、清凈的寺院環境。
1994年,玉佛禪寺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筑,成為市級建筑保護單位。2004年被公布為第一批普陀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2011年被公布為普陀區文物保護單位。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