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又稱'說書'是洛陽等豫西地區(qū)流行的傳統(tǒng)地方戲之一。歌手敲鼓打鋼板站著唱,樂手用掛件、三弦、二胡和其他形式的伴奏,也稱為早期“鼓碰弦”大鼓書”。
河洛大鼓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結合了洛陽舒勤和南陽大鼓的唱腔,以及伴奏樂器河南部落虎的墜子,再加上三弦、。河洛大鼓語用的是河南話,唱腔用的也是河南話“板腔體”結構,運用對話等方式,或敘事或抒情的演繹一個經典的人物故事。民國時期,經過傳承人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形成了河洛大鼓派、不同的學校,如教會學校。比較有名的曲目有《劉公案》《紅燈記》010等等。新中國成立后,在國家和政府的重視下,河洛大鼓正式命名“河洛大鼓”,創(chuàng)辦各種曲藝組織和活動,發(fā)行音像磁帶,極大地發(fā)展了河洛大鼓。80年代以后,河洛大鼓在新媒體的沖擊下開始逐漸衰落。2006年5月,河洛大鼓舞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藝術特色 編輯本段
語言特征
河洛大鼓起源于河洛地區(qū),所以它的發(fā)音有河南話的特點。、直率、通俗易懂;也增添了河南獨有的地域特色因為有些歌詞用普通話發(fā)音會失去節(jié)奏感甚至跑調,所以通常會夾雜一些地方方言地方方言的語言特點是雙音化和雙音化,在不同的語境下含義不同,如“能”字,普通話流利、才華大多是一種恭維的意思,但在河南話中,如“你真能啊”,用表情和語氣發(fā)音,可以表達贊美的意思,也可以帶譏諷、;再比如aria 《拉荊笆》:女兒還沒上轎子,妻子就上前拉住衣服,先叫女兒不要走,聽你為母分手。學會對你的丈夫懶惰的房子你可以 I don我跟不上你的健康。這就叫年紀輕輕,糊涂老婆也培養(yǎng)一些女生。中的“老婆兒”單詞 quot愛妻 quot在普通話中是指男人 的配偶,而 quot愛妻 quot在河南話里指大齡婦女,意思是老太太;圪囊”則有窩囊的意思。
唱腔風格
河洛大鼓的唱腔音樂如下“板腔體”;音調優(yōu)美質樸、親切自然;歌詞里有三句話、五字句、七字句等。河洛大鼓板是多樣的,有“平板”為基本曲調準備一段引子、起腔、鳳凰三點頭、嘆腔、飛板、垛子板(馬趟子)墜子口、三字緊、五字垛、平板和其他板塊在演唱中可以靈活運用。其中引腔和又稱“四句腔”用在唱段前由說到唱的部分,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腔接腔后,就有了上面這句話(又稱起腔)下句(又稱送腔)它由兩個句子組成,語氣平穩(wěn)舒緩,可以搭配使用,也可以分別在詠嘆調的開頭和結尾組成完整的旋律;降板,用在詠嘆調的結尾,可以自由使用,也可以伴奏結束。
河洛大鼓樂不僅抒情、唱歌也是講故事,表演者根據(jù)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用不同的盤子來唱。如情緒激昂、高亢時用“飛板”悲傷低落時用“悲平板”當悲傷讓你哭泣時使用“滾口白”士兵出征可用“馬趟子”等;根據(jù)不同的歌詞,使用“三字緊”五字垛”等疊句板式。河洛大鼓舞吸收了河南多種地方歌曲的精華,并將嘆息融入演唱之中、飛板、悲傷平板等板塊結構,比如表達情緒,可以說是唱歌;講述故事可以“垛起來唱”訴說悲傷可以降低你的聲音、嘆著唱、哭著唱;表達憤怒時可以“怒著唱”走高腔“挑高了唱”體現(xiàn)了曲藝的藝術特色,增強了河洛大鼓的音樂表現(xiàn)力。
表演方式 編輯本段
河洛大鼓是一種會說話會唱歌,以說唱為主、、念、演的表演形式。河洛大鼓的表演團隊一般為2人-一共三個人,一個是說唱主,其他人是伴奏,還有一個單口相聲、對口、頂角書(多口)表演形式有三種,表演場地不固定,道具可以當桌子用、手帕、折扇等。單口相聲表演中,表演者站在桌前或桌后,穿過月牙形鋼板、書鼓及墜胡、二胡、三弦等伴奏樂器,來演奏;對口演出是兩個人的對話;頂角本,多人演繹故事角色,一個主演,其余可以用一角或一角裝飾,讓表演生動、熱鬧非凡。
河洛大鼓結合洛陽琴書、南陽鼓詞的曲調和河南墜子的唱腔更新了伴奏樂器,最終形成了 quot部落虎 quot、三弦、在二胡等的伴奏下,加入了打擊鼓、打月牙鋼板的方式,也叫“鼓碰弦”。
墜胡,又稱“二弦”墜琴”,是一種由琴桿、琴筒、琴弦、由弓組成的弦樂器。部落虎最初是河南墜子的伴奏樂器,河南墜子是由中國山東的小三弦改編而來、流行于河南等地,后被河洛大鼓吸收,成為主要樂器,音色多變,善于抒情被稱為落須與書鼓鋼板結合的新形式“鼓碰弦”。
書鼓,又稱“牛皮鼓”。河洛大鼓早期,是“單打鼓”。
鋼板,又稱“月牙板”,是一種打擊樂器,有“陽板”和“陰板”兩種音效,正板發(fā)“?!甭暎迓晭в嘁?,負發(fā)“嚓”聲音,聲音短促而有力。打節(jié)奏的方式是陰陽板,用強弱拍子讓節(jié)奏歡快起來;一陰兩陽板,打慢節(jié)奏弱節(jié)拍;雙班揚,與班揚一起演奏快節(jié)奏音樂,常用于開門或過門;連環(huán)打法,又稱“散板”,用于烘托氣氛。
河洛大鼓的鼓點節(jié)奏在河洛大鼓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河洛大鼓的演奏中能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鼓點有“頂板兒”空板兒”兩種,頂板鼓形,板平齊;空板是凸出的板;這兩種鼓是不斷變化和匹配的。河洛大鼓的鼓用在“叫場”鬧場”小過門兒”等場合,使整個表演相互銜接。
藝術流派 編輯本段
武書派
段燕,河南偃師人,師從洛陽秦書他和胡錫川等人一起在洛陽偃師創(chuàng)立了河洛鼓段燕擅長武俠書籍的解讀,說話聲音洪亮有力、粗狂激越的唱腔、雄渾有力的動作表演,演繹了眾多精彩絕倫的俠客,廣受喜愛,創(chuàng)造了段式。段派的代表人物是陸四世、盲人藝術家如王冠子,他們心目中的英雄深入人心。段派風格代表作品有《三國演義》《水滸傳》《大八義》等。
文書派
文獻學派是一種文獻演繹類型較多的目錄學,主要代表人物是河洛鼓的最早創(chuàng)始人之一胡南方。、學者和其他文件解釋得很清楚、清越洪亮的唱腔、生動細膩的動作表演,演繹了許多落魄文人、清官形象形成了胡派風格。胡派的代表人物是第二代傳人和徒弟段潔萍、胡的兒子胡南方等,繼承了細膩的胡體,代表作有《劉高小出身》《趙云截江》《單刀赴會》。其中,張?zhí)炫鄬勇骞膫鹘y(tǒng)目錄學進行了再造,充滿了文人氣息、委婉唱法,人物演繹細致,將胡風格提升到新的高度。
針線筐派
以呂祿為主要代表的針線派,大多演繹家庭生活類型的書目。呂祿,洛陽偃師人,生于曲藝世家,擅長家務、解讀公子小姐 魯?shù)目嗲閼蚺湟酝ㄋ椎恼Z言和柔美的唱腔,敘事抒情,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形成了魯風格。魯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葉慈惠、。
傳承保護 編輯本段
傳承困境
河洛鼓是一種以說唱為主的傳統(tǒng)民間藝術,具有網絡性、電視、新媒體等娛樂形式的出現(xiàn),以及河洛鼓缺乏創(chuàng)新,使河洛鼓的觀眾會逐漸減少;河洛鼓藝人年齡大,藝人收入低,年輕人不愿意學習,使得河洛鼓藝人數(shù)量不斷減少;;這些都是河洛鼓瀕臨消失的原因。
保護措施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家和地方政府采取了許多措施來保護和繼承這些傳統(tǒng)民間藝術1985年,首屆河洛鼓書展在偃師舉辦,2006年5月,河洛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第四代魯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河洛鼓代表性傳承人。從2008年開始,洛陽等地開始收集河洛鼓傳承人的文字資料和錄制視頻;河洛鼓曲藝節(jié)每年都舉行;2001-2014年,政府和個人成立了一批公益培訓機構;把河洛鼓帶進校園,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和傳承傳統(tǒng)藝術;建立河洛鼓傳承人制度,成立洛陽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河洛鼓藝術團,定期舉辦書展、曲藝節(jié)、演唱會等方式,讓藝人們互相交流學習。讓河洛鼓等傳統(tǒng)民間藝術繼續(xù)傳承發(fā)展。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