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av网_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亚洲欧美一级_欧美成人合集magnet

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地理百科   

臺灣島

臺灣島(英文名:Taiwan Province island  )在歷史上,它被稱為一片荒涼的土地、島夷、夷州、流求、董藩等,屬于大陸島,是中國臺灣省的主島,也是中國最大的島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東北約600公里外的琉球群島;南部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里;它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臺灣省島平面呈芭蕉葉狀,長軸呈東北走向,南北長394公里,東西寬144公里,面積35873平方公里,海岸線1139公里。

臺灣省島橫跨亞熱帶和熱帶氣候區,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為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臺灣島主要由歐亞板塊組成、沖繩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相互地殼運動造山形成的島嶼,地形復雜,有五座山、四大平原和三大盆地。由于臺灣省暖流,、由于受大陸沿岸流和季風的影響和控制,周圍海域波浪大,潮汐復雜。臺灣省島內有151條河流,主要河流是濁水溪、高屏溪、淡水河、大甲溪、曾文溪與大肚溪。此外,臺灣省島上還有10,000多種植物,被稱為“天然植物園”,有杉、紅檜、樟、楠等名貴林木;動物超過2.5萬種,其中最著名的是蝴蝶,有400多種,被稱為“蝴蝶王國”

臺灣省島在南宋時屬于福建道明代稱臺灣省1624年荷蘭殖民者入侵臺灣省南部,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臺灣省北部,1642年荷蘭取代西班牙占領臺灣省北部。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省清政府統一臺灣省后,中國臺灣省省成立1895年甲午戰爭后,被日本占領抗日戰爭后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收復了臺灣省。臺灣省海島自然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東北部的瑞芳、金瓜石、中央山脈和其他地區的黃金、銅等礦產資源;硫分布在臺灣省島北端的大屯山和西部山麓、平原地區的油氣田。臺灣省島還有中國三大鹽場之一,每年產鹽60多萬噸,被譽為“東南鹽倉”此外,臺灣省海島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富,有九個“國家公園”以及13處“國家風景區”,島內有阿里山、日月潭、太魯閣國家公園和其他自然旅游景點,以及臺北101、臺北故宮等文化旅游景點。

目錄

位置境域 編輯本段

臺灣省島位于我國東南部大陸架邊緣,四面環海,經緯度范圍為東經119° 18°'03'~124°34'30'北緯20°45'25'~25°56'30'東臨太平洋,東北距琉球群島約600公里;巴士海峽以南,距菲律賓約300公里;它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南北長394公里,東西寬144公里,面積35873平方公里,海岸線1139公里。

地理特征 編輯本段

氣候

臺灣省島橫跨亞熱帶和熱帶氣候帶,北回歸線貫穿島中部,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為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經常遭受臺風襲擊。

氣溫

臺灣省島四季很溫暖,春夏變化大,夏秋變化小年平均氣溫22℃左右,北方年平均氣溫22℃左右,南方氣溫25℃左右冬季南北方相差5℃左右,夏季相差不大。最熱的是6—九月,平均氣溫為27度—28℃,最冷是12月到3月,平均氣溫15—16℃以上。平均最低溫度高于11℃。最冷的冬天在山區,經常會看到冰雪現象。玉山最低平均氣溫五個月(11月至4月)在零度以下。極端低溫是-12.1℃(1944年3月10日)阿里山的極端最低溫度如下-7.6℃(1935年2月14日)還有低矮的大屯山-2.極端最低溫度3℃。夏季,西南季風和暖流合作。在此期間,全島的溫度處于一致的高溫狀態。極端紀錄可達39℃以上,臺中39.3℃(1927年8月19日),臺東39.5℃(1942年6月7日)

地質構造

臺灣省島位于太平洋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的接觸帶。中央山脈和臺灣省島西側屬于亞歐大陸板塊,沿海山脈及其東側屬于太平洋板塊這兩個不同的板塊大約在1000萬年前發生碰撞,界面就是臺東縱谷。其地質構造為復背斜構造,屬新華夏式。總的來說,地層為北北東SNW,老地層在東部,而西端都向東很明顯,它是背斜構造褶皺樞紐的一個傾斜部分,褶皺并不是一個完整的復背斜構造。由此,臺灣省島可分為三個地塊構造體系,即中國臺灣省的歐亞大陸地殼—呂宋島弧的弧陸碰撞系統、琉球島弧位于臺灣省東北部,遠離中國海岸—琉球海溝系統、呂宋島弧位于中國臺灣省西南部及其附近海域—馬尼拉海溝兩套弧形海溝俯沖系統。

臺灣島臺灣島

弧陸碰撞是指火山島弧與大陸邊緣因板塊匯聚而發生的碰撞碰撞后,除了造山帶的隆升,在造山帶的克拉通一側,由于造山帶本身對大陸地殼的負荷,地殼會發生沉降,進而產生一個沉積盆地,即前陸盆地。碰撞前,臺灣省島的地質格局屬于歐亞板塊東南角的大陸邊緣,與東海陸架和南海北部的大陸邊緣相似。碰撞前的臺灣省島可能與東海陸架上的錢塘凹陷有關、南海北部陸緣的西湖凹陷和珠江口盆地等沉積盆地具有相似的地質格架。

琉球海溝弧盆系位于臺灣省島東北部、東海陸架南部是由菲律賓海板塊的海洋地殼向歐亞板塊的大陸地殼俯沖而形成的,其組成包括琉球海溝、耶雅瑪增生楔、和平弧前盆地、琉球火山島弧、沖繩海槽弧后盆地及其陸地延伸的宜蘭平原。

陸宗溝弧盆系位于臺灣島南部及其近海、南海的東北角是由南海洋殼向東俯沖,北呂宋弧與歐亞大陸疊加而成,其組成包括馬尼拉海溝、海溝西側的外部隆起、海溝東側的增生楔、呂宋海槽弧前盆地、呂宋島弧和馬尼拉俯沖系統的增生雜巖向北延伸,或延伸至現在的恒春嶺、由于擠壓碰撞,半島乃至中央山脈南海海脊的一部分也成為中國臺灣省島東部蛇綠巖套的一部分。

地層特征

臺灣島出露的地層基本代表第三紀造山運動、碰撞造山期、造山運動后期的三個地質演化階段。其中,Da 南 位于中央山脈東麓的敖變質雜巖由片巖組成、大理巖、閃長巖和花崗片麻巖是臺灣島最古老的巖石基底;雪山下面幾千米主要是淺海砂巖;嶺山區主要是石灰質的、泥灰質結核、火山巖等構成;沿海平原帶主要以海相或海陸交替砂巖為特征、頁巖互層;恒春半島由頁巖、粉砂巖、砂巖、礫巖組成;沿海山脈主要以碎屑巖或石灰巖為代表。

Da 南 敖雜巖屬晚古生代—中生代變質巖系。主要由片巖和變質石灰巖組成,其次是片麻巖和角閃石基性超基性巖漿分散在變質巖中,大部分可以代表來自洋殼的巖石。該變質雜巖系統可分為東西兩條變質帶:東部帶稱為玉里帶,以黑色片巖為主,夾少量綠色片巖原巖為頁巖,含少量碳和少量砂巖,含基性洋殼外來巖石玉里帶出現代表高壓環境的藍閃片巖;西部帶稱為太魯閣帶,占變質巖系的大部分,由綠色片巖組成、硅質片巖、黑色片巖、變質灰巖和片麻巖不同于東區的結晶灰巖和片麻巖,西區的原巖復雜,有基性火山巖、火山碎屑巖、各種沉積巖(粉砂巖、砂巖、頁巖和灰巖)以及酸性巖漿的侵入。

地形地貌

臺灣省島可分為山脈、丘陵、盆地、平原、梯田等五大地貌中,一半以上主要是位于東部的山地地貌,臺灣省島內的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25/3平等原則小于1/3。山脈走向與地質構造分布大致一致,臺灣省島北半部主要為東北至西南走向、在南半部,它從西北偏北到東南偏南,主要山脈從東到西是沿海山脈、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加里山和阿里山。臺灣省島的最高點是海拔3952米的玉山,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0多座。在西部的斷層山西側,有相對平坦的山麓和臺地,多為河流侵蝕切割的紅土臺地,主要丘陵有竹洞丘陵、在竹南和苗栗南部的丘陵地帶,臺地多由頭基山礫石層和晚更新世紅土堆積層組成,林口臺地是重要的臺地、桃園臺地、大肚臺地、八卦臺地等。臺灣島的地貌可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臺東山地、臺中丘陵和臺西平原。

水文流域 編輯本段

海洋

臺灣島周圍的水文環境主要受臺灣暖流的影響、大陸沿岸流和季風的影響與控制。其水文特征可分為:一大海浪、兩支海流、三類潮汐、四周潮流、五個要素。

海浪:臺灣島周圍的海浪一年四季都很大,并隨季節呈現明顯的變化趨勢。臺灣省島的波浪特征如下:涌浪大于風浪,冬大于夏。每年10月至次年2月,該海域盛行北向或東北向的波浪。34月東北浪開始減少,南風浪逐漸增加。58月東北浪只占20%南風浪占主要部分。9月,北浪逐漸恢復優勢。從海浪級別來看,臺灣省東部海面開闊,海浪最大,臺灣省海峽東部次之,海峽西部最小。每個海域都有自己的特點。東部海區:每年4月至5月為波浪最小期,平均浪高1.5米,其他時候浪比較大。夏、秋季臺風和冬季東北風引起的東風涌浪,常常在東岸激起10米以上的浪花。臺灣省海峽常有6米以上的大浪,最大可達10米。北部海區:4-5月平均浪高1.1~1.4米,10月至3月的平均浪高為1.5~2.2米。南部海區:69月平均波高1~1.3米,10月至3月的平均浪高為1.4-2米。

海流:臺灣省島周圍海域存在兩股海流,即臺灣省暖流和大陸沿岸流。臺灣省暖流又稱黑潮,是北太平洋赤道流的一個分支,全年由南向北流動。黑潮從菲律賓東部經巴士海峽分為兩個分支主流沿臺灣省東海岸轉向東北,然后流向九州(所以也叫日本流)臺灣省東海岸海流主要受黑潮影響。黑潮在臺灣東部約150海里寬,400500米厚,中部速度超過1節,有時高達3節。在黑潮主流帶兩側,流速明顯減小。黑潮流向、流速一般不受季節影響,夏季和冬季無明顯變化。遠至臺灣省島以東180海里的海域常有明顯的逆流,臺灣省東海岸附近也會有逆流。另一條較小的分支沿臺灣省西海岸北上,威力逐漸減弱,速度為1.5節左右。冬季長期強東北風作用下的渤海沿岸大陸沿岸流、黃海、中國東海的一股向南流動的寒流。

潮汐:臺灣島周圍海域的潮汐相當復雜,有規律的半日潮、不規則半日潮和全日潮。全日潮是指一個太陽日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半日潮是指一個太陽日有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除高雄和臺東港附近的不規則全日潮外,臺灣省的沿岸潮主要是規則和不規則半日潮。臺灣省島周圍的潮差特征如下:秋季最大,夏季最小西岸比東岸大,西岸中部比兩端大。臺中港附近最大潮差為4.4米,兩端逐漸變小。最小潮差在高雄港和基隆港附近,最大潮差只有0.4~0.5米。臺灣省東海岸最大潮差約為1.2米。

河流

濁水溪:濁水溪全長186.6公里,是臺灣省最大的島嶼、最長的河流。濁水溪發源于中部山脈何歡主峰與東峰之間的武陵,從上游的五社溪順流而下,匯入芋頭灣溪、萬大溪、丹大溪、郡大溪、山澗如陳幽蘭河。其中,完達溪是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的分界線,軍大溪是中央山脈和玉山山脈的分界線,陳友蘭溪是玉山山脈和阿里山山脈的分界線,濁水溪是雪山山脈和玉山山脈的分界線。濁水溪上游向西南方向流動,其支流一般呈南北走向,從匯流平處向東向西流動彰化縣兩溪匯流,發源于阿里山北麓清水河,再出山,入西部平原,于臺西村附近流入臺灣省海峽。濁水溪因水攜帶大量泥沙,四季渾濁而得名流域面積4324平方公里,枯水期流量為0.08米/秒,洪水流量高達20000立方米/秒,輸沙量遠遠超過省內其他河流,從而造成臺灣省最大的沖積扇島。自二水出山后,許多小溪流匯成濁水溪,形成復雜的河網有文字記載以來,280多年間,下游主航道多次變遷。濁水溪的沖積扇上,有麥裕溪(東螺溪)西螺溪、虎尾溪、舊虎尾溪、有新湖尾溪等五條河流,溪洛溪現在是濁水溪的主河道。據史料記載,其他四條溪流也一直是濁水溪的主河道,自1898年洪水以來,形成了濁水溪目前的流路。

高屏溪:高坪溪,又名下淡水河,長170米.9公里,是臺灣省島內第二大河流。發源于中部山脈玉山東麓和秀姑巒山西麓,其上游主要支流為岐山溪,又稱南子仙溪和弄玉溪,其中弄玉溪有多條支流,包括拉庫音溪、唯金溪、拉克斯溪、寶來溪、溫泉溪、濁口溪等。岐山溪沿著玉山和阿里山之間的斷層谷流動,弄玉溪沿著中央山和玉山之間的斷層谷向西南流動。旗山河發源于高雄縣美濃鎮,通農河發源于茂林鄉后匯入愛寮河第二條河在屏東縣利港鄉匯合,名為淡水河,流經屏東平原,在東港鎮匯入臺灣省海峽。流域面積3256平方公里,僅次于濁水溪。

淡水河:淡水河位于臺灣省島的北部,全長158.7公里,是臺灣省島內第三大河流。主要支流是基隆河、新店溪、有三條河,比如大漢溪基隆河發源于雪山山脈的北麓,從源頭向東北流向三雕嶺山谷無憂,雨量充沛,季節性降雨分布均勻,全年流量充沛。石寮附近有許多跨越河床的梯田,因此瀑布也很多,其中石寮瀑布寬約30米,高15米,看起來像一幅幕布。基隆河流經臺北盆地北部,新店溪流經臺北盆地西南部,達汗溪流經臺北盆地西部。這三條河流在臺北盆地西北的官渡附近匯合,向西北方向流動,以淡水注入臺灣省海峽。盆地面積2705平方公里。

大甲溪:大甲溪長140.2千米。上游匯集齊家灣溪,發源于雪山山脈南麓、司界蘭溪、志東溪、匹亞桑溪、塔班溪、獅山溪和南湖溪,發源于中央山脈西麓、中央尖溪、耳無溪、合歡溪、碧露溪等多條支流。其中,除何歡流向東北外,其余大部分流向東南,沿海河谷地形中有沖積扇、河階、角床、地形發展,如山谷和循環丘陵。大佳溪的主流是從嘉陽到谷關,長約25公里,兩邊都是陡峭的直墻是臺灣省島內著名的大峽谷,河流蜿蜒明顯,山高水深。大甲溪出臺中縣東石鎮,進入臺中盆地,向西穿越大都臺地和苗栗山,在南北里村流入臺灣省海峽,流域面積1272平方公里。

曾文溪:曾文熙全長138.5千米。上游主要支流為大浦河和后覺河,分別發源于阿里山西麓和南麓。與上述濁水溪等河流相比,曾文溪源區地勢相對較低平緩,海拔在2000米左右。其中有大浦溪中游的增文水庫,與其西南僅隔五山嶺,海拔約500米,還有臺灣省島內最早修建的五山頭水庫,又名珊瑚池。這兩個水庫是深圳嘉南的主要水庫。大浦河與后覺河在臺南縣玉井鄉匯合后,進入嘉南平原,再向西流入臺南市北部的臺灣省海峽,流域面積1212平方公里。

大肚溪:大渡溪又名無錫,全長116.8公里,是臺灣省島內第六條長度超過100公里的河流。大渡河中上游稱為巫溪河,由南港河和北港河匯合而成。南崗河有兩個源頭,一個是發源于中央山脈西麓的梅溪河,另一個是發源于阿里山脈北麓的跳米河、水尾溪等。梅溪河由東向西流入埔里盆地,南港河由東南向西北流入埔里盆地南部,兩股溪流在水尾附近匯合,流出埔里盆地。北崗溪發源于中部山脈何歡山的西麓。南、北港溪在南投縣國興鄉雙溪嘴會合后稱為無錫,在土城附近進入臺中盆地河谷變得非常寬闊,寬達5公里,流路分割成網狀。同時還有發源于阿里山北麓的毛羅溪、筏子溪、旱溪、大里溪、草湖溪等溪流流入其中。巫溪沿臺中盆地南緣向西北流動,穿越大都臺地和八卦臺地出山后稱為大渡溪,仍向西北流,在里水村附近流入臺灣省海峽,流域面積2072平方公里。

湖泊

日月潭:日月潭位于臺灣省島中部的南投縣魚池鄉水舍村。日月潭是玉山和阿里山之間的一個裂陷盆地,是由積水形成的湖齡達到15000多年,湖面很高,海拔736米,原始面積4.5平方公里,6米深。湖中有一個小島,原名朱載堉,海拔745米它以這個島為界北部像太陽輪,南部像上弦月,因此得名日月潭。1934年,由于修建水電站,水位上升了21米,水深增加到27米,面積擴大到7.7平方公里,輪廓不再一樣竹仔島面積從8公頃縮減到1公頃,并更名為光華島。日月潭四面環山,其中最高的水蛇山海拔2120米,位于湖的東部;大尖山海拔2016米,位于譚東北部;侯建山海拔1007米,位于潭南南部;茂蘭山海拔1016米,位于潭北。

龍鑾潭:龍巒潭位于臺灣島最南端的半島平原,是最重要的灌溉水源。半島平原原是一個構造盆地,因斷層沉降而被沉積物充填盆里裝滿了水,變成了一個湖由于沉積物的逐漸沉積和恒春平原西側臺地的后期侵蝕,部分湖水退出盆地入海,形成了今天 s龍巒潭。水池長約1600米,寬約700米,面積約137公頃,庫容約342萬立方米。

鯉魚潭:鯉魚潭位于臺灣省島東部花蓮縣臺東縱谷,壽豐鄉池南村它是以李煜山腳命名的。池的西北南呈狹長的橢圓形,總面積約104公頃。池水清澈,是全省為數不多的未受污染的湖泊,也是臺灣省島東部最大的湖泊。

生物植被 編輯本段

植物

臺灣省島內有10000多種森林植物和近4000種樹木,尤其是禿杉、紅檜、樟、楠等名貴木材聞名于世,被稱為“天然植物園”臺灣島有197科鄉土種子植物、1263屬、共有4266種,其中裸子植物37種,隸屬于7科17屬:以禿杉為代表的禿杉是臺灣省島固有樹種,早在16億年前就已存在,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復葉槭。被子植物有190科1246屬4229種,其中菊科為主要被子植物,有69屬約177種,分布最廣的是鬼針草;其次有薔薇科(14屬/124種)豆科(43/113)殼斗科(7/85)和樟科(11/73)等。禾本科是臺灣省沿海種子植物種類較多的一科(23屬/35種)莎草科(12/34)菊科(22/34)豆科(24/31)大戟科(11/14)

動物

臺灣省島內共有動物25151種,其中特有種11195種,保護種174種。其中,有218種為臺灣島特有。臺灣島陸棲哺乳動物有70種,隸屬于8目,其中45種為特有種。有17種受保護的野生哺乳動物。一級保護動物是臺灣黑熊、云豹、巢鼠、臺灣狐蝠、石虎和水獺;二級保護動物是臺灣長毛羊、臺灣獼猴、山麂、穿山甲等。有500多種鳥類,包括臺灣藍鵲、藍鷴、黑尾雉等16種特有珍稀鳥類。臺灣省島內的留鳥約有160種,包括酒紅色朱雀、栗背林鴝、煤山雀、紅頭山雀、藍白鷴和黑長尾雉等。

昆蟲有17600種,其中最著名的是蝴蝶,有10科400多種(包含亞種)其中,有40~50種特有種。臺灣省島內被列為保護物種的蝴蝶有5種,分別是一級保護動物臺灣鳳蝶、珠光黃裳蝴蝶和紫色若蟲蝴蝶,以及二級保護蝴蝶蜀風、黃裳鳳蝶。

爬行動物可分為龜、蛇類、蜥蜴類等3大類。其中,蛇類是特有的,如Svenhower 的蛇、臺灣鈍頭蛇、標蛇、金絲蛇等;蜥蜴是地方性的,如臺灣省的蛇蜥、斯文豪氏攀蜥、蓬萊草蜥等,是全世界只有臺灣省島才有的爬行動物,被列為二級保護對象。此外,臺灣省島內還有魚類191科597屬1276種,還有蝦類、蟹以及各種藻類、貝類、珊瑚等,所以叫自然“海洋生物牧場'

自然保護區

為了保護珍稀野生動植物,臺灣省島內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國家公園法》和《野生動物保護法》條例建立了各種類型的保護區。分別有19個自然保護區、17個野生動物保護區、30個重要的野生動物棲息地、9個“國家森林自然保護區”以及六座“國家公園”,總面積約占中國臺灣省省陸地面積的19%。

公園內有1000多種維管植物,占中國臺灣省植物的30%其中有41種為珍稀植物。墾丁國家公園特有植物(也就是世界上墾丁國家公園唯一的植物)有:恒春山茶、恒春風藤、淡綠葉衛茅、貓鼻頭木蘭、尋骨風等五種。公園內有蘭花77種,約占全省野生蘭花的1/4公園內有蕨類植物149種,苔蘚和地衣107種。公園內有鳥類爬行類兩棲類等多種動物,其中鳥類約220種,爬行類兩棲類43種,各種昆蟲種類最多;哺乳動物大多消失在自然保護區和生態保護區。每年秋冬,都有大量的候鳥過境,從北方的紅尾伯勞、灰面鷲、赤腹鷹等;其他各種雁鴨、鷸、在湖泊和沼澤中也能發現鸻。到2010年,墾丁國家公園及其鄰近地區的野生臺灣梅花鹿種群已達1000多只。此外,墾丁國家公園也有許多珍稀野生動物,如中國臺灣省島 s特有的群居臺灣獼猴,以及這里保存的已被列入國際組織保護名單的小麂,還有公園里的紅腹松鼠、野兔、野豬等野生動物也很常見。

自然資源 編輯本段

礦產資源

臺灣島的石油、金等礦產豐富。島上有200多種礦產,但產量很少,有95種%以上礦產資源仍需進口。已經開采的礦產資源是煤、硫磺、金、銅、30多種天然氣。煤是最重要的礦產,集中在北部地區,估計儲量為5億噸,可開采量約為2億噸然而,由于煤層薄,、煤質差等因素無法開采。金、銅等礦產資源主要集中在東北的瑞芳、金瓜石地區、東部的中央山脈和東部的沿海地區。在臺灣省北端的大屯山區,還出產——硫磺,這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這是中國天然硫磺儲量最大的地區,估計儲量超過200萬噸。截至2013年12月,臺灣省島已探明的油氣田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和平原。

森林資源

臺灣島的森林資源是中國臺灣省最大的生物資源據第三次森林資源調查,全島森林面積約2100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為58.5%天然林約占72%,另有7%屬于竹林林相。臺灣省大約有9棵樹.5億棵樹,森林蓄積量達到3.6億立方米,平均每公頃森林蓄積量170立方米。臺北太平山臺中八仙山嘉義阿里山是臺灣省三大著名林區。

漁業資源

臺灣省島四面環海,海岸線總長1600公里因地處寒流暖流交匯處,漁業資源豐富,故稱天然“海洋生物牧場”東部沿海水域較深,禁漁期一望無際。西部海底是大陸架的延伸,相對平坦,底棲魚類和貝類豐富。臺灣近海漁業、養殖業、近海漁業比較發達。臺灣省有20多種具有經濟價值的捕撈魚類,其中金槍魚最為重要(金槍魚)鯔魚、鰹魚等。藻類主要有菜花、海苔與冠菜等。臺灣省的珊瑚島非常有名,占世界市場的80%左右。

海鹽資源

有中國三大鹽場之一,也是臺灣省省內最大的鹽場,在臺灣省島西南海岸嘉義市西部布岱鎮附近。臺灣省西南海岸是臺灣省島內唯一理想的曬海鹽的海岸。從大渡溪以南的鹿港,到高雄附近的烏樹林,有一系列鹽場,總面積達四千多公頃,其中以布袋鹽場的鹽質最好、產量最大,馳名中外。氣候條件受太平洋東南季風影響,玉山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分布于臺灣省島中部,布袋鹽場位于背風坡。布袋鹽場所在的地區,冬天有半年時間是干燥的,它經常不 兩三個月不下雨,日照充足,河流淡水注入少,全年日照時間長、氣溫高、蒸發快,所以海水濃度比較高,含鹽量常年穩定在35%以上,比長江口外多7倍左右,是我國鹽度最高的水域之一。袋鹽場位于臺灣省最理想的曬鹽海岸,海灘分布廣泛、面積廣闊。袋鹽場現在每年產鹽約60萬噸,受到人們的稱贊“東南鹽倉”生產的海鹽成本低、顏色純白,堪稱鹽中上品。

風景名勝 編輯本段

臺灣省海島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富,被譽為寶島和“海上花園”之稱。臺灣島有9個“國家公園”以及13處“國家風景區”,島內有阿里山、日月潭、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陽明山等自然旅游景點,以及臺北101、臺北故宮博物院、赤嵌樓、臺南夫子廟等文化旅游景點。

阿里山

阿里山位于臺灣省島中南部,海拔2216米其地理中心位于北緯23度31分,東經120度48分東臨臺灣省島最高峰玉山,南北長約335公里,總面積約396.5平方千米。1963年,中國臺灣省省“林務局”納入阿里山和玉山超過396平方公里的林地“阿里山森林娛樂區”經過整頓和維護,1975年“阿里山風景特定區”更名為“阿里山森林娛樂區”由于山區氣候溫和,盛夏依然清爽宜人,樹木郁郁蔥蔥它是中國臺灣省一個著名的旅游景點。

阿里山地勢平緩,海拔1000米—2500米,山頂如臺,最高峰阿里山海拔2774米。阿里山是中國少有的原始林區之一林區東西長約46公里,南北寬36公里,總面積310多平方公里熱量在山上垂直分布、暖、溫、四寒氣候的林帶,森林類型從亞熱帶闊葉林到寒針葉林都有。阿里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包括阿里山森林游樂區和瑞麗、豐山、太和等漢族村落,鄒族的大棒、山美、茶山等部落。主要景點有姐妹池,包括姐妹池、三代木、阿里山神木、綿丹風光等,就風景而言,山區鐵路是用來爬鐵路的、神木、晚霞、日出、云海五岳最為著名。

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臺灣省島中部的山區,阿里山以北、山之南南投縣魚池鄉水舍村,原名水沙蓮、龍湖、水社大湖、珠潭、雙潭,又名水麗舍。1970年成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日月潭海拔748米,正常面積7.93平方千米(滿水位時10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7米,湖周長約37公里,是臺灣省島內外來物種最多的淡水湖之一。以光華島為界,北半湖形似一輪太陽,南半湖形似一彎新月。有六個主題公園,包括景觀,根據他們的特點進行規劃、自然、孔雀及蝴蝶、水鳥、宗教等六大主題公園,以及八大特色景點,還有水上俱樂部、德化社兩個服務區。

太魯閣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位于臺灣省島中東部,橫跨花蓮、臺中、在南投的3個縣中,全區有27座3000米以上的高山,列為“臺灣百巒”,以南湖大山、中央尖山、齊來北峰和何歡山是最著名的。此外,南湖圈谷、李屋溪大理石峽谷、天然湖泊高河階地等特殊景觀,以及中恒公路兩側以外的高山地區的原始風貌,格外引人注目。就野生動物而言,有24種哺乳動物、122種鳥類、14種兩生類、108種蝴蝶。由于地形復雜,海拔差異大,植物生態資源種類豐富。在李屋溪河口的河岸上發現了史前遺址“太魯閣遺址”以及李屋溪河口與燕子口之間的希達崗遺址、布洛灣遺址、八大崗遺址和大沙溪河谷遺址等。

玉山國家公園

臺灣省玉山國家公園成立于1985年4月10日,總面積1054.91平方公里,主峰高達3952米,是東北亞最高峰,覆蓋南投縣、嘉義縣、高雄縣和花蓮縣。公園位于臺灣省島中心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群峰高聳,氣勢磅礴,是臺灣省為數不多的仍保留原始風貌的地區。由于整個公園從海拔3952米的玉山主峰直瀉至海拔300米的拉庫拉庫溪谷底,溫度隨高度升高而降低,形成溫帶、寒帶的兩種氣候類型。除了豐富的植物區系,還有豐富的動物景觀等自然資源。公園可以分為四個區域:西北園區—位于玉山公園西北,包括新中橫公路、塔塔加、東埔、觀高、八通觀、玉山主峰和南溪林道等地區;南部園區—位于玉山公園西南,包括南衡公路沿線、梅山—天池—中之關—埡口、南橫三山關山地區;東部園區—位于玉山公園的東南部,包括南公園安、山風、瓦拉米、大分和新康山地區;高山核心地區—位于玉山公園東北及中心區域,包括大水洞、秀姑巒山、馬博拉斯山、塔芬山、馬西山等地區。公園內的自然植被隨海拔高度而變化,從暖溫帶到暖溫帶、溫帶甚至寒帶森林,而且大部分是原始植被,包括闊葉林、檜木林、鐵杉林、冷杉林中的亞高山矮灌木和高山草本帶。

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位于臺灣省島最南端的半島,陸地和海洋總面積326平方公里是一個地形變化大,景觀資源極其豐富的地區。整個地區的特殊景觀可分為海灘和海岸、裙狀珊瑚礁、巖石海岸、石灰巖臺地、孤峰、崩崖、河口、河流及湖泊、山間盆地等9類。這些地貌記錄了半島的地殼下沉、隆起、褶皺、洞穴等地質歷史是臺灣島最好的地貌、自然地質博物館。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23℃,夏季漫長,冬季不明顯年降雨量2200毫米,雨季集中在5月至10月。由于特殊的地形和氣候,這個地區有豐富的植物和許多野生動物。公園內全年水溫在20℃30℃不等,水質清澈,溫度適宜,海洋生物種類繁多。現已發現60多處史前遺址,其中以距今4000多年的墾丁史前遺址和距今約20005000年的鵝鑾鼻史前遺址最具代表性此外,具有約700年歷史的南仁山板巖屋和具有105年歷史的鵝鑾鼻燈塔已被列入臺灣省名錄“國家公園”歷史保護區妥善保管。

陽明山

陽明山位于臺灣省島最北端的富貴角海岸和臺北盆地之間大屯火山群是整個地區的主要地區,冬夏氣候經常受季風影響。大屯火山活動形成的錐形鐘形火山體從中心向四周輻射出放射狀的溪流水系,斷裂帶上日夜噴發的硫磺氣孔和翻滾的溫泉,富含硫磺的酸性土壤和復雜的地形使這一地區只有115平方公里、在海拔200米到1120米的陸地上,都是高高的草原、矮草原、溫暖地帶的常綠闊葉林、亞熱帶雨林和水生植物群落有豐富的植物和動物。整個地區有1224種茂盛的植物。由于植物的多樣性,這里適合野生動物棲息,這里有88種鳥類、133種蝴蝶、16種兩生類、30多種兩棲爬行動物和8種哺乳動物。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大別山    下一篇 堯山

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顺县| 婺源县| 孝义市| 宕昌县| 康定县| 高邑县| 清远市| 昆明市| 藁城市| 偏关县| 新建县| 盱眙县| 瑞安市| 鹿泉市| 阳城县| 山阴县| 日喀则市| 温泉县| 六盘水市| 出国| 镇远县| 准格尔旗| 镇远县| 丹巴县| 清水县| 牙克石市| 镇江市| 虎林市| 南通市| 诸暨市| 三门县| 萨嘎县| 罗田县| 上杭县| 云林县| 句容市| 聂荣县| 安康市| 苍南县| 新兴县| 镇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