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
大別山(英文名:Dabieshan 3356)位于中國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處,經緯度范圍為北緯30° 10°'~32°30',東經112° 40'~117°10'西接桐柏山,東臨霍山張八嶺,北連黃河,南接長江淮河,中國南北的重要地理分界線,穿過它它是長江和淮河的分水嶺,東西長約380公里,南北長約175公里。該地區總面積67萬平方公里,主峰白馬尖海拔1777米。
大別山高,但不陡,坡度25 ~ 50°,西段呈西北走向—東南走向,東部為東北西南走向。地質構造屬于秦嶺褶皺山系的東延,山巖為花崗巖、片麻巖為主。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山區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區,其余多為低山丘陵山與山之間的山谷寬闊開闊,有河漫灘和階地平原。大別山位于北亞熱帶邊緣的東亞季風區,屬于暖溫帶向亞熱帶過渡地帶氣候,因此其過渡氣候特征明顯,南部以大別山區為主,屬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北部屬于黃淮平原,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大別山南北兩側水系發達,多條發源于此的河流分別北上、向南流入淮河和長江。大別山金屬礦產資源少,但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石油是主要的能源礦產、天然氣和煤炭資源等。
大別山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背景,擁有豐富的人文景觀資源和自然景觀資源。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大別山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單。2019年,大別山入選第三批國家級森林步道。但與此同時,由于大別山區的自然地理條件和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大別山區出現了嚴重的生態問題,主要是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水土流失嚴重等目前,中國政府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其進行控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位置境域 編輯本段
大別山位于中國湖北、河南、安徽省的邊界位于北緯30° 10°'~32°30',東經112° 40'~117°10'西接桐柏山,東臨霍山張八嶺,北連黃河,南接長江淮河,中國南北的重要地理分界線,穿過它它是長江和淮河的分水嶺,東西長約380公里,南北長約175公里。區域總面積67萬平方公里,包括安徽、河南、湖北省36個縣(市),主要集中在安徽省亳州市、六安市、河南省信陽市安慶市、駐馬店市、開封市、商丘市、湖北省周口市孝感市黃岡市。革命老區縣27個、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23個重點縣。
地理特征 編輯本段
氣候
大別山區位于北亞熱帶邊緣的東亞季風區,屬于暖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地帶氣候,其過渡氣候特征明顯南部以大別山區為主,屬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1115-1563毫米;北部屬于黃淮平原,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623 ~ 975毫米。年平均氣溫13~17℃,極端最高氣溫40℃.1℃,極端最低溫度-19.5℃,夏季平均氣溫26 ~ 29℃,冬季平均氣溫2 ~ 4℃。年平均日照時數1400~1600小時,無霜期200~270天,平均降水量750~1900毫米,最高2323毫米,平均空氣相對濕度80%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7月最多,12月最少。
從降水的空間分布來看,大別山區的降水與地形有關。最大降水量出現在大別山主峰的東南部。此外,大別山的主峰和東南側、次高峰東部年降水量1200mm以上,形成西北-從東到南分布的高降水區與山區的走向相似在高降水區的北側,降水量隨著緯度的增加而減少。高值降水區南部有一個低值降水中心,最小年平均降水量約為700 mm,從降水量隨海拔的變化來看,隨著海拔的升高,降水量有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從月變化來看,17月平均降水量隨著月份的增加逐漸增加,8月以后迅速減少。降水主要集中在57月,7月降水量最大。平均約200mm,12月最小降水量約30mm。無論最大降雨量是多少、最小降水量仍為平均降水量,78月有大幅下降。
地貌
大別山西段為西北—東南,東偏東北—地塹谷西南走向、斷層山和斷陷盆地分布廣泛。大別山地勢高,但不陡,坡度25 ~ 50°,中間高周圍低這些山脈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區主要山脊沿線的山脈大多是海拔1000多米的中山,最高峰是海拔1777米的白馬尖,四周被豬 的頭部提示、道士尖、四望山、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如天鵝點。山坡多巖石,裸露,風化嚴重,多為球形。其余多為低山丘陵,海拔500~800米山與山之間的山谷寬闊開闊,有河漫灘和階地平原。
礦產資源 編輯本段
大別山金屬礦產資源很少,主要是鐵、銀、金、銅、鉬、鈦、鉛、鋅等;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多樣、規模大,分布廣,共生礦物多,主要是天然堿、磷、明礬石、珍珠巖、膨潤土、沸石、含堿玻璃原料、化工灰巖、螢石、石膏、蛇紋石、硫鐵礦等;能源礦產主要有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等。
金屬礦產
金紅石礦:它是提取鈦金屬的主要礦物、它在該地區廣泛分布,東起太湖、宿松、中經麻城、新縣、棗陽以西發現金紅石露頭。其中棗陽大夫山金紅石礦規模較大,儲量近600萬噸;新縣也是金紅石礦產分布比較集中的地區,具有較大規模、兩個中型和兩個小型金紅石礦,總工業儲量超過4000萬噸;太湖和宿松地區的金紅石礦屬于沉積砂礦金紅石被埋在山前的沖積礦床中,在粒徑小于3毫米的沙子中、在沖積扇和古老的河流中、開采條件較好。
鉛鋅礦:大多與金寨斷裂帶有關,主要發生在金寨地區。如產于霍山―舒城盆地西段邊緣金寨縣拱洞沖鉛鋅礦床;穿板沖產于金寨斷裂帶北側的基底構造層中—銀灣—銀水寺—廟沖—皂河鉛鋅礦;產于金寨火山隆起構造的火山蓋層中的龍井溝—潘家樓鉛鋅礦;從西到東,沿著桐柏―銅城斷裂帶金寨縣境內有銀沙鉛鋅礦床、銀沖鉛鋅礦、迎峰崖鉛鋅礦、霍山縣小巖口鉛鋅礦和舒城縣海輝鉛鋅礦。
鉬礦:代表性礦床有金寨縣沙坪溝鉬礦床、青山地區窄吉山鉬礦床、同興寺鉬礦點、七鄰鉬礦點。沙坪溝鉬礦位于桐柏縣—桐城斷裂上盤是一個隱伏的超大型斑巖鉬礦床,厚500~900米。
非金屬礦產
磷礦:區內磷礦床較多,主要分布在鄂北大悟、黃梅、廣濟、應山、孝感、黃陂和皖西宿松、金寨、霍山。整個地區有兩個大型磷礦;第一個是湖北吳蓓的黃麥嶺磷礦,儲量12316萬噸,平均磷品位10.01%但是在浮選后具有良好的可洗性、品位可達31.69%,回收率92.86%另一個是皖西宿松磷礦、儲量3114萬噸,礦石類型多為硅質磷灰巖,個別地方為條帶狀磷灰石。
明礬石礦:主要分布在皖西舒城、霍山、樅陽、廬江等地。皖西明礬石礦總儲量達5.67億噸,占安徽省明礬石總儲量的95%其中廬江明礬石礦居全國第二,屬于大型礦床。
信陽縣上天梯綜合非金屬礦床:是一個特大型、優質多品種非金屬礦產已探明總儲量超過2億噸。其中珍珠巖1.2億噸,居全國第一;膨潤土沸石分別為2012萬噸和2522萬噸,居國內第三位。珍珠巖不僅儲量大,而且質量好,多為A級礦。
螢石礦:該地區分布廣泛,儲量豐富,洪 湖北北部的安和河南南部的信陽儲量最大。紅安螢石礦是中國三大螢石礦之一,儲量300萬噸,礦石質量好,礦體開采條件好,水文地質條件簡單。
能源礦產
石油、天然氣資源:區內桐柏,唐河、泌陽縣邊境地區是河南油田石油天然氣的主要富集區。河南油田探明含油面積72.3平方公里,石油儲量工業儲量1.29億噸,占工業儲量的85美國國家石油儲備.1%遠景儲量3.69-4.33億噸。
煤炭資源:大別山區煤炭資源相對貧乏,全區煤炭儲量不足2億噸。其中,皖西大別山區煤炭地質儲量約3104萬噸,分布在懷寧、望江宿松樅陽、桐城等地。鄂北桐柏大別山區只有廣濟、蘄春有煤炭資源,儲量不到1000萬噸。白羽大別山區有兩處煤礦埋藏地;首先,馬 商城鞍山和固始楊山原煤總儲量378萬噸;另一個位于確山五桂橋,儲量1.2億噸、煤質較好,但埋藏較深,水文地質條件較差。
水文流域 編輯本段
大別山南北兩側水系發達,多條發源于此的河流分別北上、向南流入淮河和長江。向北流入淮河的河流主要有獅子河、史灌河、淠河、竹竿河等,向南流入長江的河流主要是淶水、澴河、潛水、大沙河、長河等。
淮河水系
淠河:發源于大別山腳下,與東、西兩條源流,東、兩河口匯合后,西淠河成為淠河,兩河匯合至正陽關為淠河干流,在固始縣三河尖匯入淮河。淠河流域地形呈南高北低東西高中間低的狹長帶狀,主要分布在山區。淠河全長253公里,流域面積6000平方公里,山區面積占全流域的72%,丘陵區占17%這個盆地的排水系統很順暢。
史灌河(關河口上面叫石河)發源于大別山北麓的安徽省金寨縣牛山,流經瀘州市安徽省安市和河南省固始縣,在固始縣三河澗匯入淮河。全流域呈南北走向,上游為山地,下游為丘陵平原,地勢較低。全長222公里,總流域面積6895平方公里,是淮河南岸最大的支流。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屬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區,平均降雨量1074毫米,年均水分蒸發量874毫米,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汛期為69月。
長江水系
涢水:又名撫河,發源于海拔1055米的大紅山北麓。淶水主航道全長277.6公里,其中主要河流經過隨州,長194公里,流域面積1941.1平方千米。主要支流均水、浪河、溠水、?水、漂流水構成五大水系。當水流動到和平生活的時候,它就會流入。5公里后,南方的水將流入其中。至隨州西南口,有南下水流入。向東南流向西河,浮水流入。東南流出市區后進入英山縣城。它的主干穿過中國的家、洪山、涢陽、環潭、安居、城郊、淅河、大堰坡、府河等地。
澴河:湖北省孝感市主要河流之一,干流發源于河南省羅山縣,主要流經大悟縣、孝昌縣、孝南區在孝感市臥龍鄉匯入府河,再流經淶水、過了漢江,從詹家集進入長江。干流全長150.8公里,流域面積3618平方公里。孝感市孝昌縣花園鎮以上流域面積2585平方公里,占渭河流域面積的71%花園鎮以上的水系分為三條支流,東部以大武河為主,中部以廣水河為主、西部支流是英山河的主要支流。流域上游草店、廣水、英山是山區,曹甸和花園之間是丘陵,花園下面是平原。
山湖湖泊
別山湖:大別山最高峰白馬尖腳下最大的湖,長30公里,平均寬2公里,最深處70米是大別山區海拔最高的水上旅游區。湖水是由山泉組成的淡水湖泊,水溫較低。別山湖是安徽省淠河和淮河的主要水源之一。秋冬季別山湖水位最高,夏季水位較低。
生物植被 編輯本段
植物
大別山植物區系屬于泛北極植物區系—日本森林亞區、華東植物區系植物種類豐富,地理成分復雜。大別山位于北亞熱帶,植物區系具有溫帶性質、暖溫帶與熱帶、亞熱帶的雙重性質。有從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趨勢,但仍以亞熱帶成分為主。植物區系與華中、西南、華南、華北植物區系與西南植物區系和華東植物區系通過華中植物區系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國北方植物區系連接和交叉的過渡地帶。
它的植物種類豐富到2022年,大別山區共有維管植物202科1095屬2717種(含亞種、變種、品種)其中,石松植物2科5屬16種,蕨類植物22科61屬176種,裸子植物6科21屬34種,被子植物172科1008屬2491種。在植物科中,蕨類和石松類有4個大科3個中科9個少種科和8個單種科;種子植物中有35個大科27個中科116個少種科和39個單種科;在植物屬中,蕨類和石松類有1個大屬,6個中屬,19個少種屬和8個單種屬;種子植物中大屬8個,中屬85個,少種352個,單種39個。大別山有豐富的珍稀瀕危和重點保護植物。《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收錄54種,其中極度瀕危8種,瀕危5種,易危15種,瀕危4種。貝《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最新版)共采集到64種,其中ⅰ級保護7種,ⅱ級保護57種,二者共采集到30種。
從大別山森林植被的水平分布來看,從北到南,喬木層樹種增加、隨著灌木層層次的增加,喬木層的伴生植物趨于復雜,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也增多,常綠樹種也有所不同。此外、從北到南,常綠闊葉林垂直分布上限逐漸增大比如大別山天堂寨的常綠闊葉林海拔上限是600米,而南方大別山的潛山海拔上限可達800米。
從垂直分布來看,大別山森林植被可分為五種類型:
1)常綠闊葉林
植被帶從山腳到海拔800米都有分布,在一些水熱條件較好的山谷,分布上限可達海拔1000米常綠闊葉林的主要類型有苦櫧林和青岡林,總蓋度為90~95%樹木覆蓋率為80~85%除建群種外,還有小葉青岡相伴、石櫟等;灌木層蓋度為80~85%,主要有連蕊茶、隔藥柃等;植被層覆蓋度為5~10%常見的物種是寬葉苔草、闊葉鱗毛蕨等;藤本植物包括五味子、威靈仙等。
2)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植被帶是常綠闊葉林向落葉闊葉林過渡的地帶,一般分布在海拔600米至1200米,部分地段上限可達1400米。主要有短尾櫟林、李茂森林等,社區總覆蓋率為85~90%喬木層蓋度為75~80%常綠樹種有香樟黃丹山蒼子等落葉樹包括漆樹、君遷子等;灌木層的總蓋度為30-50%主要品種是山椒、野鴉椿等;植被層覆蓋度為5~10%,主要有三裂葉萬年青、麥冬和許多種苔草;藤本植物是雞屎藤、扶芳藤等。
3)落葉闊葉林
這種植被類型在大別山分布很廣、數量大、珍稀樹種較多,分布在海拔800~1600米。主要有栓皮櫟林、短柄枹櫟林、胡阿祥森林及以上兩種或兩種以上群落的總蓋度為78~80%喬木層蓋度為60~70%,伴生種有黃檀、小葉白辛樹等;灌木層蓋度為50~70%綠葉胡枝子很常見、野鴉椿等;草本層覆蓋度為10~30%常見的種類是三葉馬蘭、球米草、大等;藤本植物主要包括獼猴桃、葛藤等。
4)山地矮林
植被分布范圍是海拔1500米到山頂,因為這個地區海拔高、地形開闊、氣溫較低、風力強大、光線很強,大多數樹木的生長可以 達不到正常高度,形成矮林,局部出現草甸植被、高山沼澤。山地矮林主要包括杜鵑花灌木、湖北海棠灌木群落的總蓋度為90~95%主要種類為綠色胡枝子、天女花等;草本層有野古草、五節芒等。
5)針葉林
大別山的天然針葉林主要是杉木林、馬尾松林(海拔800米以下)黃山松林(海拔800米以上),巴山一些地區出現了香榧林。針葉林常伴有一些闊葉樹種、如栓皮櫟、茅栗等。
動物
大別山位于古北界和東洋界的過渡地帶,其動物區系表現出強烈的過渡性。適宜的氣候、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和獨特的地理位置為動物的生長和棲息提供了多樣的條件大別山區陸棲脊椎動物有200多種,隸屬于26目65科。兩棲動物2目8科15屬21種。兩棲類的分布類型以華南型為主,共有11種,如東方蠑螈、中華大蟾蜍等。另有東洋型5種、季風型3種、局地型和東北-華北型各1種;區系以華中地區為主,共有19種,華南地區有13種、西南區11種、華北區6種、東北區4種、孟新地區3種,青藏地區2種。
爬行動物2目8科32屬35種。爬行動物的分布類型以華南型為主,共有22種,如蛇、鉛山壁虎等。另有東洋型5種、季風型3種、東北-華北型1種,古北型1種;該動物群主要分布在中國中部、華南和西南地區各有32種、29種和17種,華北地區有12種、東北區7種、孟新地區5種,青藏地區1種。總的來說,在兩棲、爬行動物的分布類型中,華南型占絕對優勢,占58.9%
共有鳥類283種,隸屬于18目66科170屬。古北界鳥類在鳥類區系中占很大比例,但就繁殖鳥類而言,東洋界鳥類占很大比例。雀形目鳥類占絕對優勢,共有148種,占總數的525.3%非雀形目鳥類135種,占47.7%在283種鳥類中,有12種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包括白冠長尾雉、青頭潛鴨等。其中黑鸛、東方白鸛、白鶴和白頭鶴只在遷徙季節在大別山大河的淺灘和山谷做短暫停留和能量補給;中華秋沙鴨冬季在大別山的河流中越冬種群較少,常與普通秋沙鴨混居山區大型水庫周圍偶有白肩雕塑,山區林地偶有金肩雕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49種,常見的有黑鳶。此外,《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還列出了另外180種鳥類(三有動物名錄)
據不完全統計,大別山區有獸類41種,隸屬7目18科,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獸類2種:豹和原麝;國家二級保護哺乳動物4種:穿山甲、豺、水獺、小靈貓。
風景名勝 編輯本段
大別山擁有得天獨厚的景觀資源,不僅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資源。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個,國家森林公園15個,國家地質公園5個;人文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鎮、村)6個;綜合類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8處,國家水利風景區16處;4A以上的國家級旅游景點有55個;全國紅色旅游資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8個;5個紅色旅游經典景點。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大別山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單。2019年,大別山入選第三批國家級森林步道。
湖北大別山(黃岡)國家地質公園
湖北大別山(黃岡)國家地質公園位于湖北省黃岡市,在華北板塊和揚子板塊的交界處主脊由西北向東南分布,地勢由北向南逐漸傾斜。地理坐標是,東經114° 36'00'115°21'44'北緯31°00'00'31°40'00'該公園北連河南省信陽市,東連魯 東部安徽省安市,南部江西省九江市、湖北省黃石市、鄂州隔江相望,西與武漢接壤、孝感市;公園分為三個公園:天臺山園區、龜峰山園區、大別山主峰公園,總面積409.22平方千米。湖北大別山(黃岡)國家地質公園于2009年8月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國家地質公園建設資質,2012年通過評估驗收,2013年正式開園,同年獲得“中國 最美麗的地質公園”稱號。
河南省大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河南省大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河南省商城縣由河南省金剛臺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鲇魚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整合而成地處豫皖交界的大別山腹地,東經115° 17′20″115°37′45″北緯31度41分′50″31°48′32″屬于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10600公頃,其中核心區3257公頃,緩沖區2061公頃,實驗區5282公頃。河南大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過渡帶森林生態類型和珍稀瀕危動植物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7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57種,河南省保護野生動物9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4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20種,國家珍貴樹種15種,河南省重點保護植物59種,模式種中以保護區或周邊命名的特有物種21種。
天堂寨國家森林公園
天堂寨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金寨天馬自然保護區,大別山腹地,鄂皖交界“中國東部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植物的王國、花的海洋”的美稱。地理坐標是北緯31° 10°'~31°15',東經115° 38'~115°47'天堂寨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植被類型為亞熱帶落葉闊葉混交林北緣,植物地帶性分布明顯。它不僅是許多南方植物物種的北界,也是一些北方植物的南界,因此該地區有各種各樣的植物物種,包括1881種高等植物和200多種脊椎動物。森林公園里還有云海、雪景、雨景、朝暉、晚霞、冰掛等天體景觀,蓬萊云景、天堂朝暉、天堂晚霞、天堂滾軸等等是森林公園的特色景觀。
大別山烈士陵園
大別山烈士陵園始建于1958年,原名岳西烈士陵園,2007年更名為大別山烈士陵園它坐落在大別山腹地的岳西縣天堂鎮。陵園占地面積6.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公園里有一座大別山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碑、紅軍亭、英雄群雕、百步臺階、烈士墓等紀念設施和建筑。烈士紀念碑有13米高.5米,意在紀念大別山區135萬英雄,正面朱德題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紀念碑周圍豎立著38根大理石柱,象征著38萬名為國捐軀的岳西英雄兒女。陵園是著名的石水村所在地,紅二十八軍重建遺址,三年游擊戰爭時期鄂豫皖邊區的政治、軍事中心。陵園位于十二條全國紅色精品旅游線路上、在數百個經典景點中,有全國烈士紀念設施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
獨山革命舊址群
獨山革命舊址群位于余縣獨山鎮蘇維埃城老街安區,路 安徽省安市是安徽省唯一保存完整的蘇維埃時期的聚會、政、軍、文化、教育、司法、獨山紅軍革命舊址群由九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組成,分別是魯蘇維埃俱樂部舊址安縣、獨山暴動指揮部舊址、魯 安縣紅衛兵司令部舊址、魯 中共安縣區委書記魯安縣委與少共路安縣委舊址、魯 安縣政治保衛局舊址、魯 安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魯 安縣革命法庭舊址、魯 安縣經濟合作社舊址、魯列寧小學舊址安縣,和九個革命遺址都是清朝中后期到民國初年的古建筑,被稱為“大別山民居博物館”之稱。2005年,獨山革命遺址群被公布為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中的100個經典景區之一。2006年5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4月,經中共安徽省委辦公廳批準、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它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國家4A旅游景點。2017年9月,獨山革命遺址群獲批安徽省教育廳首批研學旅行基地。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
革命博物館,鄂豫皖蘇區首府,位于河南省新縣南部鳳凰山腳下創建于1984年,占地288畝它由主展廳組成、鄂豫皖蘇區總館、英雄山、大別山國防教育園由四部分組成,是一個展覽、宣傳教育、具有文物收藏和保護等多重功能的革命歷史博物館。博物館的名字是由前任主席李先念題寫的。主展廳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斗爭歷史;鄂豫皖蘇區將軍館是全國唯一反映鄂豫皖蘇區349位開國將領事跡的展覽館;英雄山游入口廣場、紅旗飄飄雕塑、鐵索吊橋、十畝桃園等組成;大別山國防教育園展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架飛機,——“列寧號”模型機器和退役坦克、大炮等兵器。目前,該博物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中國數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4A級旅游景點、國家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全國中小學生及學生聯合會研究實踐教育基地、何 南省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