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大街”,是哈爾濱最早一批發展起來的主干街道之一。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中央大街被改成為“反修大道”,歷經十年到1976年街區才又恢復“中央大街”的名稱。[閱讀全文:]
摘要: 茶馬古道起源于唐宋以來“茶馬互市”的習慣,是古代(主要是明、清兩代)以騾馬運輸茶葉的古道。"茶馬古道”一詞由木霽弘等學者在1980年《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書中提出,在此之前,曾有"旋牛道、五尺道[閱讀全文:]
摘要: 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明弘治《休寧縣志》中已有“屯溪街”的名目記載。民國時期,屯溪老街也曾名“中山正街”。新中國成立后,于1966年更名“人民路”,1985年定名屯溪老街。[閱讀全文:]
摘要: 紅水河的發源地“溫水”來說,它位于樂業縣的雅長鄉位于南盤江和北盤江的交匯處,這里從古代就生活著大量的壯族,今馬山至天峨等縣逐漸被中原府州、地方或地方政府所管轄,河流名稱才得以漢化。在道光九年發行的《慶遠[閱讀全文:]
摘要: 嵊泗原名“乘四”,即一乘四馬,島嶼眾多的列島的意思。清同治九年(1870年),英國人在花鳥島上建造燈塔,因島上兩峰對峙形似馬鞍,故稱崇明縣外海諸島為馬鞍群島,包括嵊山、泗礁、小洋及其附近的島嶼,其中北界[閱讀全文:]
摘要: 朱家尖(English name Zhujiajian Island)古稱“馬秦山”,別名“項岸山”位于中國浙江省舟山市舟山島東南洋面,經緯度范圍為北緯29° 50′29°57′,東經122° 50′1[閱讀全文:]
摘要: 六橫島在元代以前稱為黃公山,宋乾道《四明圖經·昌國》載“黃公山,在縣東南四百里”。因全島有從東南到西北走向的6條嶺橫島嶼,其形如蛇,而當地百姓稱蛇為“橫”,故得名“六橫”。[閱讀全文:]
摘要: ?“湄洲”意為近湄之洲,自唐朝起就有“湄洲”這個名字,因有“水中之湄、海中之洲”而得名。“湄洲”是莆田的島嶼名,全稱湄洲嶼,也稱湄洲島,簡稱則為湄島或湄嶼,島、嶼稱呼實相通。[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