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天氣預報
長期天氣預報一般把時限放在10多天一個月、一季甚至一年■天氣預報長-范圍 天氣 預報,稱為長期天氣預報,按預報時限可分為月預報、季度預測和年度預測。預報項目主要包括月平均氣溫距平月平均降水距平和月平均環流形勢;有時也做臺風、梅雨、寒露風等預報。
基本介紹
時效期限一般在10天以上,1個月、一季甚至一年美國的天氣預報稱為長期天氣預報。

時間期限超過一年的預報稱為超長期天氣預報。長期天氣預報的準確率比短期天氣預報差。然而,由于長期的天氣預報對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特別是農業生產)關系極其重要,所以引起了廣泛關注。長期天氣預報是建立在一個較長時期內大氣過程發展的客觀規律基礎上的目前大多應用大氣節律活動規律,采用氣象要素歷史演變的相關統計、環流指數變化等方法做出長期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中的常用符號、常用名詞、術語及釋義
天氣符表
晴:天空中的云量不到30。
陰:天空中的云量占90以上。
霧:近地面空氣中漂浮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水平能見度下降到1公里以下,影響交通運輸。
小雨:日降水量不到10毫米。大雨:日降水量25.49.9毫米。
雷陣雨:伴有電閃雷鳴的間歇性降水。
冰雹:隨著積雨云中劇烈的垂直運動,小雹核反復上升凝結降落融化,長成具有透明層的小冰塊,對農作物產生影響。
凍雨:雨滴在0℃以下凍結在地面上,這也被稱為宋玉(被霧滴凍住,叫吳淞),經常掉電力線,使
路面結冰,影響通訊、供電、交通等。
雨夾雪:近地面溫度略高于0℃,濕雪或雨雪同時下降。
小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不足2.5毫米。
中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2.6-4.9毫米。
大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達到或超過5.0毫米。
霜凍:水蒸氣在地面和溫度低于0℃的物體表面凝結成白色晶體就是霜如果水汽含量低,沒有霜凍,據說黑霜對3356作物有凍害,稱為霜凍。
低壓槽和高壓脊:在波動的高空西風氣流上,槽對應低氣壓的槽,槽前有活躍的暖空氣,雨雪天氣,槽后有受控的冷空氣,大風降溫天氣;高峰對應的是高壓脊,天空晴朗。
冷鋒和暖鋒:冷鋒是冷空氣的鋒面,是冷的、暖氣團交界處、冷空氣向暖空氣推進。冷鋒上多風雨天氣,鋒后多大風降溫天氣;反而是暖鋒,鋒上陰雨連綿、鋒后多云轉晴,氣溫回升。
大風:用風矢量表示,由風極和風羽組成。風極指的是風的方向,有八個方向。風羽用3或4個短劃和三角形表示,垂直于風極末端的右側(北半球)
氣象術語
1.時間的劃分:天氣預報中所說的白天是指當地標準時間的8 00至20 00,其中17 00至20 00稱為傍晚;20o 八點鐘第二天的鐘叫做夜晚。
2.天氣狀況(陰晴的劃分)晴天是指全天天空中的云量小于30(即30%天空中的多云是4-7成的中、低云或6-100高云層的天空狀況;天空中部分多云是1-3成的中、低云或4-50的天空條件在高云中;陰就是天空很暗,布滿了云,或者即使有云,天空還是感覺很暗(總云量8成以上)偶爾從云層縫隙中可以看到弱日照的天氣現象。
霧:大量微小的水滴懸浮在接近地面的大氣中(或冰晶)的可見集合體。霧和云的唯一區別是它們是否接觸地面。霧大大降低了地面的水平能見度。按照國際氣象組織的規定,把能見度降低到1公里以下的叫霧。
云量和云高:云量是指覆蓋天空的云的百分比的視野;云高是指云底到測站地面的垂直距離。
3.氣溫:天氣預報中提到的溫度是指室外空氣循環、在沒有陽光直射的情況下測量的空氣溫度(通常在百葉窗中測量)最高氣溫是一天中最高的溫度,一般出現在14-在15點鐘時鐘,最低溫度一般出現在早上5點-6時。
4.降水:降水分降雨、降雪、雨夾雪、冰雹。
降雨情況:氣象部門一般指24小時內的降雨量。降雨量一般分為零星小雨、小雨、陣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八級暴雨。根據24小時的降雨量(毫米)的降雨等級為:小雨 0.1~9.9中雨 10.0~24.9暴雨 25.0~49.9暴雨 50.99.9。
冰雹:堅硬的球狀、錐形或不規則固體沉淀。
降雪按降雪量分為小雪、中雪、大雪、暴雪、暴風雪等。其中暴雪是降雪強度較強的雪(下雪時,水平能見度距離小于500米或24小時內降雪量大于15毫米)暴雪又稱暴風雪,是強風攜帶大量積雪且無法判斷當時是否有降雪,水平能見度小于1km的天氣現象。
5.風:風是指空氣的水平流動。用風向和風速來表示:風向分為十六個方向,指的是風吹的方向;風速是多少米/秒是指2分鐘平均情況代表的平均風速和瞬時情況代表的瞬時風速。
風的強弱用風速來表示,一般用蒲風級或數米來表示/以秒為單位,分為13級:
靜風:即0級風。
和風:即4級風。風速在5.5-7.9m/s之間的風。
微風:即3級風。
大風:即8級風。平均風速為17.2-20.7m/s的風。
狂風:即10級風。
暴風:即11級風。風速在28.5-32.6m/s之間的風。
颶風:即12級以上風。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