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學院
莆田學院(英文名:莆田大學,簡稱PTU),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龍橋街道學院中街1133號,是教育部批準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福建省首批閩臺高校聯合培養人才試點高校。
成立于2002年3月。莆田學院由原莆田學院、原福建醫科大學莆田分校和原莆田華僑體育師范學校合并而成。2013年10月,仙游師范學校也并入莆田學院。
截至2023年9月,莆田學院有學苑校區和紫霄校區兩個校區,占地2970畝。學苑校區占地1666.8畝,建筑面積71.7萬平方米。全日制本科生22000人,教職工1763人。莆田學院有17個二級學院,58個本科專業。
歷史發展 編輯本段
莆田高等專科學校
莆田學院,原名興化職業學院、莆田師范學院,創建于1985年1月,原址借用涵江區黃霞坡駐軍營房。同年1月,省教育局批準成立莆田師范學院班,委托興華職業大學管理。
建校之初,莆田師范學院開設有語文、英語、地理、生物專業的師范學院,文秘、英語專業的職業學院。1986年,興華職業學院位于城廂區梅峰街道太平山。1987年秋,興華職業學院遷至太平山新校舍。1988年和1989年,學校新增會計專業和裝飾藝術專業兩個專業。
1991年6月,興華職業學院、莆田師專班、節電莆田師班、莆田師專合并組建莆田學院,以原興華職業學院為校區。
福建醫科大學莆田校區
1900年,興化圣交醫院附屬護理訓練班成立。4年,興化圣交醫院附屬護理學校更名為莆田圣路加醫院附屬護理學校。7年,圣路加醫院在莆田縣北門街開辦產科學校。民國26年,圣路加醫院附屬護理、產科合并,建成莆田縣私立圣路加高級助產護士職業學校,校址仍在市區北門街。1952年,莆田縣人民政府奉命接管私立圣路加高級護士助產職業學校,更名為莆田衛生學校。1969年,莆田衛生學校停辦。1979年,莆田衛生學校復課,更名為莆田地區莆田衛生學校。1982年更名為福建省婦幼衛生學校。1995年,福建醫科大學莆田分校在原福建省婦幼衛生學校的基礎上成立。
莆田華僑體育師范學校
1979年,莆田師范學校莆田分校成立。1984年,莆田師范學校莆田分校改制為莆田華僑師范學校,校址選在城廂區夏沫村棋盤山。1993年6月,莆田華僑師范學校更名為莆田華僑體育師范學校。
仙游師范學院
仙游師范學校的前身是官進士小學,1902年由金石山書院改建而成。1950年,仙游縣政府奉命接管省立仙游師范學校。1969年,仙游師范學校停辦。1972年,仙游師范學校重新開放,更名為莆田師范學校。1982年,莆田師范學校更名為福建仙游師范學校。
莆田大學
2002年3月,興華職業學院、福建醫科大學莆田分校、福建省高級婦幼衛生學校、莆田學院、莆田師范學院、莆田華僑體育師范學校經教育部正式批準,合并組建莆田學院。
2013年10月,仙游師范學校并入莆田學院。2016年6月,仙游師范附屬小學合并,成為莆田學院附屬實驗小學。
2018年1月,莆田學院被列入2018-2020年福建省授予碩士學位培養單位建設項目名單。
辦學條件 編輯本段
部門設置:截至2023年9月,莆田學院有17個二級學院,58個本科專業。
學科建設:到2023年9月,莆田學院開設的專業涵蓋了理、工、文、教、藝、管、醫、經等八個學科。福建省重點學科6個,福建省應用學科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
教學情境:截至2023年9月,獲批1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和16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省級獲批6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和9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獲得國家一流本科5門,省級一流本科73門,國家級思政示范課1門,省級思政示范課2門;獲批省級以上教學團隊11個,其中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1個。同時有省級課程思想政治教學研究中心。臨床醫學、工藝美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應用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市場營銷成為省級服務業特色專業。臨床醫學、護理已獲教育部認證,土木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程管理、環境工程獲IEET工程與科技教育認證,數學與應用數學、漢語言文學獲教師認證,體育與學前教育將獲教師認證。莆田學院附屬醫院臨床技能綜合實訓中心獲批國家級,機電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獲批省級。獲省級教育教學成果獎19項。近三個學年,學生獲得省級及以上學科獎勵2053項,其中國家級獎勵449項,省級獎勵1604項。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國家級獎1項,省級獎25項。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現代產業學院、綠色新材料現代產業學院獲得福建省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項目。
教師骨干:截至2023年9月,教職工1763人,其中專任教師1328人,副高級以上職稱教師633人,博士以上學歷教師383人,雙師雙能教師775人。目前,學校擁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7人,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7人,福建省高層次B型人才2人,福建省百千萬人才15人,福建省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7人,福建省優秀青年科研人才培養計劃人選17人,福建省“最美教師”1人,福建省優秀教師6人,福建省名師4人,閩江學者講師15人。
合作交流 編輯本段
國際交流:在國際交流方面,莆田學院與新奧爾良大學聯合舉辦了公共事業管理(醫療衛生產業管理)專業,與新西蘭鄧迪大學、梅西大學等20多所國際高校開展了交流合作。
校企/校地合作:截至2023年9月,已與莆田各縣區(管委會)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積極與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產業園區、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建立了莆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莆田旅游發展研究中心、莆田高端裝備產業技術研究院、莆田循環經濟產業技術研究院等19個產學研合作科研平臺。
學術研究 編輯本段
科研平臺
到2023年9月,學校擁有工業和信息化部創新平臺、省協同創新中心、省重點實驗室、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醫學研究中心、省社科研究基地、省新型智庫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33個,省屬高校科研創新團隊2個,媽祖文化研究中心被授予省社科優秀研究基地。
科研資源
莆田學院圖書館:莆田學院圖書館由紫霄校區圖書館、學苑校區中央圖書館和學苑校區北圖書館組成,總建筑面積54337.4平方米。
截至2022年12月,莆田學院擁有紙質圖書160.1萬冊,電子書354萬冊,碩士學位論文580余萬篇,中外文電子期刊3.4萬余種。引進了中國知網、萬芳數據、超星數字閱讀、SCI、SSCI、EI、SD、IEL、Springer、Proquest等中外電子書和期刊數據庫,自建了5個數據庫。閱讀座位近5800個,書刊全部外借,全方位開放。
學術期刊:莆田學院有一份學術期刊《莆田學院學報》,創刊于1994年。《莆田學院學報》是以反映高校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成果為主的綜合性學術理論雙月刊,開設:媽祖文化、政治、哲學法律、經濟、管理、歷史地理、語言、文學藝術、教育。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9月,學校共承擔校外垂直科研項目2200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62項(其中重大項目1項,專項委托項目1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100余篇,學術著作400余部,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40余項,授權專利1400余項。
校園文化 編輯本段
校訓:莆田學院的校訓是德、博、慎、恒,定義為行為誠實、純潔、實用。
厚德出自《周易》卦:“天道健康,君子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德載物。”“博學、思、信”出自《禮記》:“博學、疑、思、明、信。”意思是知識淵博,知道的多,知道的多,學的多。“篤”的意思是忠誠、堅定和毅力。
校徽:莆田學院的校徽包括會徽和徽章。會徽為圓形,由學校中英文名稱和博士帽圖案組成;徽章是一個長方形的徽章,上面有學校的名字。
校歌:莆田學院校歌《莆田學院校歌》,由鄭立新作詞,林榕花作曲。
校園情況 編輯本段
截至2023年9月,莆田學院有兩個校區,分別是學苑校區和紫曉校區。
學院校區:學苑校區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學苑中街1133號,占地1666.8畝,建筑面積71.7萬平方米。有文化與傳播學院、外國語學院、環境與生物學院、工藝美術學院、音樂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和新工科。
紫霄校區:紫霄校區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紫曉東路2121號。紫霄校區北鄰紫霄山,占地近3000畝。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有數學和金融學院,管理和基礎教育學院。
獲得榮譽 編輯本段
2015年:莆田學院被授予第十二屆省級文明單位稱號。
2021年:莆田學院于2021年被授予“全國優秀易班大學”榮譽稱號。
2021年:莆田學院被授予“福建省第二屆省級文明校園”
2021年:莆田學院再次獲得全國志愿服務領域表彰。
2022年:莆田學院被認定為第二批省級“平安校園”。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