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
UFO又稱飛碟,英文是不明飛行物,中文是“UFO”的意思,指來歷不明、性質不明、在空中漂浮、飛行的物體?,F在受一些影視作品的影響,人們常常把它們和外星人聯系在一起。它們總是被描述成圓盤狀、發光并旋轉的外星飛船。但是那些非圓形的不明飛行物也叫不明飛行物。關于不明飛行物的記錄有很長的歷史。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世界各地的目擊者越來越多,但大多數UFO現象都可以用自然科學來解釋。當然,仍有少數不明飛行物現象仍然是一個謎。現在,世界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國家在研究它。
關于不明飛行物的著名事件包括羅斯威爾事件和藍皮書計劃。此外,轟動世界的麥田怪圈現象也被認為與外星人和不明飛行物有關。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不斷深入。茫茫宇宙中,是否有外星人,他們在哪里,是善是惡,有沒有去過地球。為了解決這些困惑,仍然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
外觀類型 編輯本段
飛碟形狀
在很多UFO事件中,人們往往只關注類似UFO的不明飛行物,似乎只對不明飛行物感興趣。1947年6月,美國愛達荷州的阿諾德駕駛私人飛機,在空中發現9個圓盤狀飛行物。經過媒體的廣泛報道,“飛碟”一詞誕生,引發了世界性的飛碟熱。它們呈圓盤狀,中間凸起,夜間觀察時有不知名的圓環。這些飛碟可以表現出地球人做不到的飛行特性,比如空中懸停、急停、倒飛、瞬間極限加速或減速、直角甚至急轉彎、無聲波推進等等。它們以驚人的速度和各種姿態自由飛翔,隨時改變方向,甚至瞬間消失,在地球大氣層中出沒來去自如。
其他形狀
除了UFO形狀的不明飛行物,還有很多其他的不明飛行物,有些可以用科學解釋,有些則很難用已知的科學解釋。比如火球狀、亮星團狀、光點狀、飛棒狀等等,大多可以用自然現象或者人為現象來解釋。而螺旋、扇形、光團、球狀閃電、球殼、紡錘形、懸停的V字形、空中的怪車等等都很難用已知的自然現象或人為現象來解釋。
研究解釋 編輯本段
雖然UFO目擊事件很多,但是90%以上的UFO現象都可以用現有的自然科學來解釋。它們可能是人類的飛行器、天文物體、大氣現象、心理效應、動物幻覺、某些人的惡作劇等等。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外星飛船的可能性。現在,世界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國家在研究不明飛行物。在美國內華達州,51區有一個神秘的軍事基地。官方是用來研究飛機的,但民間說是研究UFO殘骸和外星人尸體的地方。據說美國空軍有一個飛碟項目。軍方設計的飛行器在外形上與眾所周知的UFO高度相似,但飛行效果不盡如人意,無法快速出現、快速消失、盤旋、分裂、急轉彎。
空氣機器人
最常見的就是把導彈、航天設備或者其他飛行工具誤認為不明飛行物。例如,2005年9月8日,一名旅行者在新疆北部的喀納斯旅游區看到了不明飛行物。它非常靠近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和蒙古的邊境。前蘇聯的拜科努爾發射場位于哈薩克斯坦,距離目擊者所在地不遠。經過調查,推斷旅行者看到的不明飛行物不是外星飛船,而是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的名為M54的貨運飛船。1995年,有幾張不明飛行物的照片看起來像不明飛行物,引起了轟動。然而,經過調查發現,人們曾把早期的充氣飛艇誤認為是不明飛行物。另外,一般來說,各國發射軍用衛星時,信息不會公開,這也可能被視為不明飛行物。還有,照明彈,信號彈,探照燈等。也有可能被視為不明飛行物。
天文物體
一些天文物體,如流星和彗星,經常被誤認為是不明飛行物。例如,1886年,墨西哥天文學家何塞·巴尼拉(Jose Banilla)拍攝了一張UFO照片,并發表在《天體學》雜志上。這張照片曾被稱為第一張UFO照片。不過根據后來的一項研究,很有可能是何塞·巴尼拉拍攝到了一顆處于分解狀態的彗星。有時甚至行星也是錯誤的。印度軍方曾將木星和金星誤認為不明飛行物,試圖將其擊落。
大氣現象
還有一些大氣現象被誤認為是不明飛行物,如極光、幻日、幻月、云和海市蜃樓。此外,英國《泰晤士報》在2006年5月7日的報道中稱,英國國防部新聞局的科學家認為,當空氣流動時,大氣中的等離子體會形成飛碟的形狀,等離子體的磁場也有助于加深目擊者的記憶,使他們更加確信自己看到的是UFO。
動物幻覺
有些動物也可能會產生不明飛行物的幻覺,比如鳥類和蝴蝶,它們在飛行過程中被攝像機記錄下來,然后被誤認為是不明飛行物。但不僅限于會飛的動物,昆蟲也可能產生幻覺。比如2015年6月,中國淮南八公山白塔寺的監控視頻在半夜捕捉到一個UFO。專家們來到寺廟進行調查,最終發現這個不明飛行物實際上是一個紅外線攝像機附近的蜘蛛網。
鏡面反射
有些UFO現象也可能是相機、玻璃、金屬、氣體反射產生的幻覺。雖然這些幻象有時候只是一團光,但還是有很多人愿意相信自己是不明飛行物。比如2001年,北京晚報接到熱心讀者的電話,說他們在大鐘寺附近拍攝到了不明飛行物,但咨詢專家后得知,那只是一架噴氣式飛機排放的氣體在陽光下的反射。
心理影響 編輯本段
自從1957年人類進入太空以來,目擊不明飛行物的數量急劇增加。有學者認為,有些UFO目擊事件其實是人的心理因素造成的。隨著媒體對不明飛行物報道的增多,人們對不明飛行物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在從眾心理的驅使下,很多人盲目跟風,心理暗示的效果就出現了。人們直接聯想到一些不是不明飛行物的奇怪現象,認定為不明飛行物。
惡作劇
隨著飛碟熱席卷全球,相關報道鋪天蓋地,有人借此機會搞惡作劇。例如,2020年6月26日,波蘭鏡報報道了一名男子在華沙附近拍攝的五張非常清晰的UFO照片,但第二天該男子公開道歉,并解釋說照片中的UFO只是一個玩具,他只是想惡作劇。
外星文明
目前除了絕大多數的UFO目擊事件已經被科學解釋外,還有5%到10%的目擊事件無法被科學解釋。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已經有大量的專業研究人員和業余愛好者加入到探索和研究的隊伍中,希望能夠解開關于這一小部分UFO目擊事件的謎題。但由于目前人類的科學發展水平還不夠高,很難解釋所有UFO目擊事件的真相,所以沒有權威的結論。有學者認為,強行把不明飛行物和外星人聯系起來是偽科學。有學者認為,確實存在UFO是外星飛行工具的可能性。其他學者,比如hynek博士,曾經對UFO可能是外星人駕駛的飛船這一觀點持非常堅定的否定態度,但是經過二十年的研究,他變成了肯定者。
影響局勢
UFO的記錄由來已久,但全球UFO研究熱潮僅在1947年羅斯威爾事件后興起。美國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始于1938年。美國漫畫的黃金時代始于1938年《超人漫畫》出版之后。科幻電影從1930年到1940年進入成熟期,從1950年進入繁榮期。席卷全球的UFO研究熱潮恰好興起于科幻電影繁榮之前和漫畫與科幻的黃金時代之后,四者在時間上相近,在影響力上起到了相互促進的作用。同期,美國和日本的科幻動畫也快速增長,進一步提升了UFO浪潮在全球的影響力。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游戲中也出現了UFO。此外,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的太空競賽也發生在UFO研究熱潮之后??茖W的快速發展引發了人們對不明飛行物和外星文明的好奇,這種好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航天事業的進步。
小說:1886年,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的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出版了小說《云帆》(又名《征服者羅比爾》),講述了羅比爾乘坐自己建造的宇宙飛船的冒險故事。
1892年,14歲的美國作家路易斯·謝納倫斯(Louis Shenalens)開始連載一個故事,講述弗蘭克·里德(Frank Reed)在世界各地的冒險經歷,甚至在《紐約男孩》(The new york Boy)中乘坐宇宙飛船穿越整個銀河系。這些年來,他的總體創作產出達到了4000萬字。
1926年,“科幻雜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創辦了歷史上第一本純科幻雜志《驚奇故事》。不僅如此,他還是第一個給科幻下明確定義的人。現在,被譽為科幻界諾貝爾獎的雨果獎為紀念雨果·根斯貝克而設立,中國作家劉·于2015年獲得該獎。
自1930年以來,受雨果·根斯巴克的影響,越來越多的科幻雜志在美國興起。1938年,約翰·W·坎貝爾開始擔任《驚奇故事》的主編,這是科幻文學史上的重要事件。他培養和挖掘了一大批優秀作家,大大提高了科幻文學的整體水平。從此,美國科幻小說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
1937年,主編哈里·貝茨將驚奇故事小說更名為科幻小說。1940年,他在一本雜志上發表了短篇小說《告別上帝》,描述了外星人乘飛碟來到地球的故事。后來,這部小說被改編成了電影。
影視:1902年,第一枚人類火箭發射前,第一部科幻電影《月球之旅》上映。在這部電影中,地球人乘炮彈來到月球,在那里遇到了被雨傘碰到就會消失的月球人。影片中雖然沒有UFO,但其對外星人的想象和探索太空文明的精神,對日后銀幕上的科幻電影和現實生活中的航天事業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1951年,美蘇冷戰期間,電影《地球靜止之日》上映。此時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已經六年,原子彈爆炸后人類留下的核武器恐懼仍未消散。這部電影有科學理論支撐,包含哲學和宗教意蘊。講述了一個人類科技發展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的故事。外星人乘坐飛碟來到地球,試圖拯救人類,卻遭到了誤解和傷害。本片改編自哈里·貝茨1940年發表的短篇小說《永別了,上帝》。影片中飛碟的形象與眾所周知的UFO形象十分相似。從1970年到1971年,一部名為UFO的26集電視劇在英國上映。
1978年12月,由DC漫畫改編的電影《超人》上映。英雄超人出生在氪星。在星球即將爆炸的時候,他被父母用飛船送到了地球,他在地球上長大,拯救了人類。
1982年6月,外星人E.T .被釋放。這是一部溫暖的科幻電影,講述了一個小男孩與外星人結下深厚友誼,并幫助他們回家的故事。在這部電影中,搭載外星人前往地球的飛船也是圓盤狀,中央部分呈凸狀。
1986年7月,電影《飛碟飛行員》上映。影片中的飛船與UFO形狀的飛船略有不同。它是貝殼狀的。影片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和一個有人情味的飛碟的奇妙經歷。那時候,這部電影很受歡迎。
卡通和動畫:1935年,馬爾科姆·惠勒-尼科爾森創立了國家漫畫公司,該公司后來更名為DC漫畫公司。1938年,超人漫畫出版,開始在雜志上連載,開啟了美國漫畫的黃金時代。外星人和不明飛行物多次出現在雜志上。
1939年,馬丁·古德曼創辦了即時漫畫公司,后更名為漫威漫畫公司。在超級英雄漫畫中,UFO多次出現。
1963年,日本科幻動畫《鐵臂阿童木》開播,講述了一個名叫鐵臂阿童木的機器人男孩的故事,其中出現了許多宇宙飛船的畫面,開創了日本科幻動畫的先河。
2002年上映的動畫電影《明星寶貝》講述了一個五歲的小女孩羅麗收養了一只奇怪的小狗,但實際上她是乘坐宇宙飛船來到地球的外星人史迪仔。2003年,《星寶寶》發布了幾集漫畫,里面出現了很多關于不明飛行物的場景。
比賽:1962年,世界上第一款交互式網絡電子游戲《太空大戰》誕生。游戲的背景是外太空,玩家需要使用各種武器摧毀飛船才能獲勝。
UFO:未知敵人,1994年發行,是一款策略游戲。玩家作為地球上國際防御組織的領導者,需要通過調兵遣將、合理分配資源、制定戰書等方式,帶領部下抵抗外星人的入侵。此外還有半條命2、質量效應3、反抗:滅絕人類、魂斗羅3:外星戰爭、毀滅公爵3D等游戲。還包括外星人用飛碟入侵地球。
宇宙空間:二戰后,美蘇冷戰開始,雙方在各個領域展開了沒有硝煙的戰爭。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和蘇聯都將目光投向了外層空間。1955年,美國和蘇聯相繼宣布發射人造衛星的計劃,拉開了太空競賽的序幕。1957年,蘇聯率先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1958年,美國也發射了自己的人造衛星。1961年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俄語:гааринюрийалексее)從此,人類不再滿足于等待和猜測外星人駕駛不明飛行物來到地球,而是從地球出發到外太空尋找他們的存在。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