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泰山脈
阿爾泰山脈(英語:the Altai Mountain;俄語:Алтай)位于歐亞大陸中部的山脈系統,位于北緯45°至52°和東經84°至99°之間,橫跨哈薩克斯坦、俄羅斯、中蒙兩國整體在西北方向-東南走向。其東北與薩彥嶺相連,然后地勢向東南逐漸變低,并與戈壁灘相連。山脈東西長約2000公里,西北長約150公里,東南長約80公里,面積8.45萬平方千米。
阿爾泰山形成于兩億年前的古蘇格蘭-海西時期,哈薩克斯坦寨三的北準噶爾板塊與西伯利亞板塊碰撞,形成復雜的褶皺和斷裂帶,阿爾泰山位于阿爾泰地區-薩彥嶺帶狀構造帶是一個巨大的海西早期褶皺復向斜。最高峰別盧哈山(Belukha)在俄羅斯,海拔是4506米。其他主要山峰包括中國的友誼峰(Youyi Feng Feng, 4374 meter above ea level),奎屯峰(Kuitun Feng, 4104 meter above ea level)蒙古境內蒙克·海爾汗峰(nkh Khairkhan,海拔4231米),山巴嘎峰(Tambagarav,海拔4221米),蘇臺山(太素海拔4090米)等。阿爾泰山平均海拔約1790米,平均坡度約21°。
阿爾泰山矗立在亞洲腹部的干旱沙漠和干旱半沙漠地帶,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具有冬長夏短的特點,但春秋不明顯。其降水量隨高度增加而增加,自西向東減少,冬夏多,春秋少低山地區年降水量為200毫米~300毫米,高山地區可達600毫米以上。阿爾泰山的降雪量大于降雨量中高山積雪持續6~8個月,冰川面積達239.2平方千米。山地溫度的變化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小,年平均溫度-2℃,7月平均氣溫為15.9℃,一月份的平均氣溫為-在16℃時,極端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分別為33.3℃和-52.8℃,無霜期80~108天,平均日照時數2157.4小時。
阿爾泰山自舊石器時代以來就有人類居住,突厥、維吾爾族蒙古族等民族在這里留下了歷史足跡。1998年,金山-阿爾泰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該地區最引人注目的歷史遺跡是5世紀部落首領的墓葬?,F代阿爾泰山有阿爾泰土著、俄羅斯人和哈薩克人已經定居下來,阿爾泰部落是最大的比例。
位置境域 編輯本段
阿爾泰山脈是位于亞洲中部的一個雄偉的山系,位于北緯45° ~ 52°和東經84° ~ 99°之間具體來說,阿爾泰山脈位于西伯利亞南部,由高山和中等海拔的山脈組成,綿延2000多公里,呈西北至東南走向。它被深谷和廣闊的內陸和山間盆地分隔開來。阿爾泰山北部和西北部毗鄰西伯利亞平原,西伯利亞平原是與俄羅斯接壤的地區這個地區相對平坦;額爾齊斯河流域將西部與哈薩克斯坦的丘陵地區隔開;受準噶爾盆地的限制,南部與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東南部是戈壁灘的所在地,這一帶的地形比較干燥;東部是五大湖流域,它也毗鄰圖瓦南部和薩彥山脈西部。山脈東西長約2000公里,西北長約150公里,東南長約80公里,面積8.45萬平方千米。
按國家劃分,阿爾泰山的分布如下:在俄羅斯,阿爾泰山覆蓋三個聯邦區:阿爾泰邊疆區(Altai carat)圖瓦共和國(Republic of Tuva )和阿爾泰共和國(Altai Republic)在蒙古國,它位于巴彥烏勒蓋省(Bayan-lgi ?。┖涂撇级嗍。╧hov ?。┰谥袊紦诵陆S吾爾自治區北部,在哈薩克斯坦,它位于東哈薩克斯坦(Eat Kazakhtan area)
地理特征 編輯本段
氣候
阿爾泰山屹立于亞洲腹部的干旱荒漠和干旱半荒漠地帶,具有明顯的大陸性寒溫帶寒冷氣候特征。該地區氣溫上升迅速,春季多風,夏季涼爽短暫,秋季迅速晴朗,冬季寒冷漫長。此外,在冬季,西伯利亞冷空氣團經常向南爆發,并出現猛烈的大風和暴風雪、寒潮霜凍。
阿爾泰山位于全球大氣環流的西風帶。西風環流帶來的大西洋水汽經過額爾齊斯河流域和哈薩克斯坦的扎伊桑河谷長途跋涉,到達北部的阿爾泰山,在那里受山脈的壓迫導致降水。阿爾泰山的年降水量隨著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平均每100米增加30至80毫米。在低山地區,年降水量約為200300毫米,在中山地區為300600毫米,在高山地區可達6001000毫米。自2000年以來,喀納斯記錄的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自然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至8月,12月至次年4月較少。這里的降雪量多于每年的降雨量降雪持續7至8個月,積雪厚度很大山區林區積雪深度可達150至180厘米。積雪時間隨著海拔的升高而延長中高山積雪期可長達6至8個月,而低山積雪期只有5至6個月。融雪水和降雨量占山區河流年補給量的72%水的年蒸發量為838.3到1469.6毫米,遠遠超過降水量。
阿爾泰山年平均氣溫-2℃,7月平均氣溫為15.9℃,一月份的平均氣溫為-16℃,極端最高溫度33℃.可可托海極端最低氣溫達到3℃-52.8℃。山區的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3100~3300米以上的高山地區終年積雪;海拔1400~2600米的高山地區年平均氣溫為-在9℃以下,最熱的7月只有15℃左右,年溫差在30℃左右,日溫差在12℃左右;丘陵地區年平均氣溫在4℃以下,最熱的只有7月份的15℃~22℃,年變化幅度為31℃~39℃,日變化幅度為11℃~13℃。無霜期80~108天,年積溫相對不足。
由于浮塵影響較小,阿爾泰山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157.4小時,日照百分率60%以上,高達71%,總輻射量在546.27kJ/cm2.a)上圖,在植物的生長季節(4~9月)日照時數達到1800小時,約占全年日照時數的60%
地質
阿爾泰山是一個活動的古生代地槽帶,具有古老褶皺的基礎,并在新生代經歷了強烈的斷裂作用,形成了一座塊體山。山脈的走向來自準噶爾地塊北緣的西北部-由東南走向的深大斷層決定。
阿爾泰山地區地層發育較為完整。前寒武紀地層主要分布在額爾齊斯河和青格里河上游,其中巖石主要由花崗片麻巖組成、應時云母片巖和片麻巖的成分經歷了強烈的變質作用。但寒武紀地層相對較少,表明該地區曾發生過明顯的隆升和剝蝕作用。隨后,奧陶紀和志留紀地層大幅度下沉,沉積了厚厚的石英巖、石英巖、千枚巖和泥質片巖等。這些地層主要分布在阿爾泰山地區,在加里東運動的影響下發生了強烈的變質作用,形成了復雜的褶皺,其走向為西北方向-東南,其特征是緊密的線性褶皺。
阿爾泰山地區的地層組成包括元古宙、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元古宙廣泛分布于太行山以北的阿爾泰山地區艾山,主要由火山巖組成、碎屑巖和碳酸鹽巖。下古生界在西伯利亞南緣主要是淺海碳酸鹽巖和碎屑巖沉積,而在薩彥嶺則不然、在湯女山和阿爾泰山一帶堆積了較厚的基性火山巖、碎屑巖和碳酸鹽巖。北加里東褶皺區的上古生界主要為海相、過渡相和陸相碎屑巖、含煤地層和中酸性火山巖。阿爾泰山西南部和戈壁阿爾泰山地區有較厚的中基性和中酸性火山巖、碎屑巖、碳酸鹽巖和陸相含煤巖系。阿爾泰山地區中生代幾乎不發育,只有少數侏羅紀陸相煤層出露在山前地區。新生界主要分布在山前帶和一些山間盆地,主要由河流和湖泊碎屑巖組成、冰磧、洪積和沖積沉積物的組成。
總的來說,阿爾泰山地區以侵入巖為主、以變質巖和密集的斷層為特征。古生代地層以露頭為主,上古生界地層以碎屑巖為主,混有中性火山巖的噴發產物。
礦產
阿爾泰山地區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礦種齊全,優勢明顯。已探明的礦種有84種,占中國的、新疆種數的43.2%和65%在已探明儲量的49種礦產中,白云母居中國首位、鈹、鉀長石鎳位居前十、鉬、鉛、鋅、鈷、金、銀、8種硫磺和海藍寶石、水晶、碧璽、紫牙等珍貴寶石由此產生。
阿爾泰山地區共有礦藏200多處,其中可開采礦產36處,礦床152處。在這些礦床中,大中型礦床87個,其中90個%以上位于山區。中國阿爾泰山地區出現了一些著名的礦藏,如哈圖金礦、阿舍勒銅礦、卡拉通克銅鎳礦和可可托海寶石礦等。鈹主要產于可可托海地區、鋰、它被稱為鉭和鈮的帽子形寶石帶,是與南非對稱的大型礦帶。阿舍勒銅礦是中國最大的銅礦之一。
阿爾泰山有數千年的黃金開采歷史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自公元前3000年以來,這里一直在進行金礦開采。在斯旺、比亞、薩德拉、在恰爾什河的沖積平原上,金礦開采的痕跡以沉積物的形式保存至今。在這些含金沉積物中,發現重量為2-3公斤的大金塊。地質學家仍在阿奴伊河、皮扎河、在科克薩河等河流中發現了沖積金礦。
地貌
阿爾泰山最突出的特征是具有五個夷平面的階梯狀層狀地貌:一級夷平在3200米以上,二級夷平在26003000米,三級夷平在20002400米,四級夷平在12001500米,五級夷平在8001000米。
阿爾泰山地貌垂直分帶明顯,由高到低:1)海拔3200多米的現代冰雪作用帶,發育了以友誼峰和奎屯峰為中心的河谷冰川、冰斗冰川、懸掛冰川,雪線高度為海拔2850~3350米。2)霜凍地帶,海拔2400 ~ 3200米。該地區以寒冷和冰凍風化為主,有多年凍土和季節性凍土,積雪期長達8個月,到處都是古冰川遺跡。3)侵蝕帶,海拔1500~2400米。主要是流水切割山頂起伏較大,切割強烈峽谷深1000~1500米;依稀可見古冰斗、巨石等古冰川地形??{斯綜合自然景觀保護區位于這一帶的邊緣。4)干燥、半干侵蝕帶,海拔1000~1500米,有圓形山峰和串珠狀斷陷盆地。5)干燥剝蝕區,海拔700~1100米。斷臺和洼地交替分布,地勢由東部丘陵向西逐漸降低。6)山前地帶是阿爾泰主要河流的沖積地、沖積扇傾斜平原和沖擊平原帶。受新構造運動的影響,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古河流域的平原地區傾斜,向東南隆起,造成顯著的侵蝕和剝蝕;西北低,沉積是主要現象,因此也深深影響了兩河系發展的特殊形式它們出山后急轉彎,分別由東南向西北流動,形成典型的梳狀水系。
土壤
阿爾泰山的成土條件與地質、氣候、植被狀況與景觀垂直帶結構密切相關。山地土壤的母質主要包括坡面堆積-殘積物、石質沙母質、中沙母質、沖積母質和冰磧母質。這些土壤類型廣泛分布在山區,形成于山坡上、山麓和山谷等地形位置。
在高山、亞高山地帶,這些地區的土壤形成受寒冷氣候的影響,土壤濕度通常較高,土壤中的低等植物,如地衣、苔蘚、真菌和細菌在土壤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此外,這些地區也有原始土壤形成和腐殖質積累的過程。
山地森林土壤是在半濕潤和寒冷的氣候和森林條件下形成的。這些土壤積累了腐殖質、酸性淋溶、粘性沉積和弱鈣沉積過程的特征。山地草原土壤主要包括黑鈣土、粟鈣土和棕鈣土。這些土壤形成于草原,草類有機質富含鹽基,使土壤保持較高的鹽基飽和度,鈣積累過程較為明顯。山地沼澤土壤是由充足的水形成的、植物茂盛的沼澤。在潮濕、在低溫環境下,土壤中的有機質分解緩慢,導致有機質在表層的積累和下層的孵化過程。
阿爾泰山各種土壤類型形成明顯的垂直帶分布,自西向東逐漸升高,其中高山、隨著環境自西向東的干旱化,亞高山草甸土逐漸被亞高山草甸草原土取代。阿爾泰山的土壤類型包括以下10種:
1)山地冰沼土分布在海拔2500~2900米的高山地帶,貧瘠而呈酸性。植被是高山梯草、早熟禾、墊狀植物如白樺占優勢。
2)草氈土(高山草甸土)它分布在海拔24002650米之間,土層厚2040厘米,腐殖質層厚。植被包括苔草、珠芽蓼、馬先蒿、堇菜、高山龍膽、美花草等。
3)黑氈土(亞高山草甸土),分布于海拔1800~2400米的亞高山地帶,位于林帶的上部。土壤是黑色的,含有厚厚的腐殖質層。
4)亞高山草甸草原土壤分布在阿爾泰山東部海拔1800米以上的亞高山地帶。土壤腐殖質含量低,植被以禾本科為主。
5)漂灰土(棕色針葉林土),分布于海拔1300~2400米之間。土壤表面有枯枝落葉層,下部常有白色硅粉。植被以西伯利亞云杉等針葉林為主,林下灌木有紅果越桔和林奈花等苔蘚層發育,是典型的暗針葉林。
6)灰黑土(灰色針葉林土),分布在海拔1200~1800米的山地帶,植被以西伯利亞落葉松為代表。
7)黑鈣土,分布在海拔12001500米的山谷和海拔18001800米的平緩陽坡,根據植被差異可分為山地淋溶黑鈣土、普通黑鈣土和草甸黑鈣土。
8)栗鈣土分布在海拔8001200米的河谷和海拔9001300米的陽坡,含有較厚的黃土母質層。植被為草地或灌叢草地,以繡線菊和羽草為主、羊茅等植物。
9)棕鈣土,廣泛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東部在900米以下)在山區和山前平原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低,而鹽基飽和度高,對植物生長有一定影響,可分為淺棕色鈣土、暗褐色石灰土和草甸褐色石灰土。
10)高山河谷沼澤土壤可分為兩個亞類河谷沼澤土壤和河谷草甸沼澤土壤。河谷內的沼澤土主要分布在湖邊,植被以莎草科為主。而河谷草甸的沼澤土面積較大。
冰川
阿爾泰山呈圓形,山坡上廣泛分布著冰磧石,U形山谷與U形山谷相互嵌套,古代冰斗層層排列,冰川地貌發育完整,其中冰斗形成于海拔1800米以上、冰川槽谷、冰川湖、基巖冰溜面、冰川擦痕、冰磧和刀鋒嶺等冰川地貌,而冰磧地貌則有末端冰磧、側磧堤、中部冰磧和消融冰磧地貌等。
以中蒙邊境的友誼峰和中俄邊境的奎屯峰為中心,包括幾個相鄰的4000米以上的高嶺地區,是阿爾泰山現代冰川集中的地區。阿爾泰山10多平方公里的三條冰川全部集中在這片區域的源頭。
阿爾泰山共有冰川416條,面積293.20平方公里,儲冰量為164.92億立方米,相當于148.43億立方米。其中,布爾津河流域冰川數量最多面積最大,共有302條冰川,面積達247條.55平方公里,占山內冰川總量的725.6%和84.43%其次是巴哈河上游,有35條冰川,面積19.48平方公里,占山內冰川總量的85.4%和6.64%阿爾泰山有79條現代冰川和270條懸掛冰川。
喀納斯冰川是阿爾泰山最大的冰川,由奎屯峰和友誼峰西南坡的兩條冰川匯合而成,長度達10米.8公里,面積31.85平方公里,冰川舌末端海拔2416米,冰川最大厚度約130米,最薄處9米,有槽和谷、冰斗、角峰、刃脊、冰坎、冰塔林、冰舌、冰上河、冰面湖、冰洞、冰井、冰蘑菇、冰裂隙、冰橋等各種冰川地貌是喀納斯河的主要補給來源。
水文河流 編輯本段
在蒙古的阿爾泰山和阿勒泰地區有一個湍急的河網河流的水源主要來自季節性積雪和暖季降雨,額爾齊斯河幾乎沒有地下水補給和少量冰川補給。該地區徑流相對集中,58月水量占全年的80%月最大徑流量占全年的30%大部分河流春季汛期特征明顯,有時存在融雪類型、暴雨型和融雪暴雨型混合洪水時有發生,頻率高,危害嚴重。
由于山區氣溫低,降雪量遠遠超過降雨量,山區雨雪比例約為1:2;低山區冬季積雪期長達5個月,中山地區積雪期超過6個月,積雪侵蝕嚴重、冰凍風化和徑流非常強烈。由于山區面積不是很高,除少數山峰外,沒有形成大規模的常年積雪區和現代巨大冰川,缺乏穩定的冰川供應,因此徑流每年變化很大。
阿爾泰山較大的支流是流入鄂畢河的卡頓河和比亞河,以及發源于中國的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古河。戈壁阿爾泰地區的河流通常又短又淺,冬天經常結冰,夏天可能會干涸。
卡吞河
(Catoon, R)
卡頓河全長688公里,發源于海拔約2000米的加布勒冰川,在冰川退縮形成的山谷中流淌。在流動了2公里后,拉西浦納亞河流入卡頓河,使其成為一條水流湍急的河流,尤其是在夏天,由于積雪和冰川的快速融化,水流更快。
比亞河
( Biya River)
比亞河全長301公里,流域面積37萬平方公里,是俄羅斯阿爾泰共和國和阿爾泰邊疆區的一條河流。這是唯一一條從特雷茨科耶湖流出的河流,與卡頓河匯合形成鄂畢河。從特雷茨的科耶湖到薩列科沙河的流入河段水質清澈而寒冷(水溫為10~15℃)然而,下游的水溫明顯升高。
額爾齊斯河
(the Yangtze River)
在阿爾泰山山體斷裂構造運動發展過程中,由于西北段抬升幅度大于東南段,境內大部分山川河流順坡流向東南,但山麓平原斷裂帶由東南向西北傾斜,使河流出山口后急轉向西北。水系走向的變化使阿爾泰山水系呈現明顯的梳狀特征。額爾齊斯河是典型的梳狀水系。
額爾齊斯河,靠近巴哈河、布爾津河、克蘭河、喀拉額爾齊斯河、卓爾特河、喀依爾特河、庫依爾特河與其他支流自西向東匯合,是新疆唯一的外流河其流向受額爾齊斯斷層控制,自東向西流出國門注入寨三坡,最終注入北冰洋它是中國唯一的北冰洋水系。在中國,流域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全長633公里,多年平均總徑流量119億立方米;以降雨、積雪和冰川是主要補給源,占全年補給量的725%
烏倫古河
(Ulungu, R)
烏倫古河也是典型的梳狀水系,其上游為大青格里河、小青格里河、發源于蒙古的查干河和布爾根河。其支流均在山區,山前為虧損區,流域面積為2.2萬平方公里,全長573公里,多年平均總徑流量11億立方米;補給來源主要是冬雪,最終目的地是烏倫古湖。由于對烏倫古河上游的過度利用,烏倫古湖水位下降20世紀80年代初,額爾齊斯河引入烏倫古湖,并恢復到現有水位。
馬爾卡科爾湖
(Markacor L)
馬爾卡庫爾湖位于哈薩克斯坦境內,面積449平方公里,湖長約38公里,最深處30米。它位于北部庫爾丘姆山脈和南部阿祖陶山脈之間的山間盆地,海拔1,449米。南岸陡峭,而北岸是相對平坦的低地。該湖在11月結冰,5月解凍。許多河流主要依靠冰雪融水流入馬爾卡科爾湖。馬卡爾湖的水非常清澈。湖水的顏色多種多樣:天氣晴朗時呈淺藍色或藍色,天氣變化時呈灰黑色或銀色。
特列茨科耶湖
(Teletkoye Lake)
特雷茲丹湖是俄羅斯第五深的湖泊,它也被稱為西伯利亞的小貝加爾湖。該湖長78公里,最深325米。該湖面積223平方公里,有70條河流流入其中,其中包括主要的楚里斯曼河。特雷茨科耶湖向比亞河供水,比亞河向鄂畢河注水。
生物資源 編輯本段
植物
阿爾泰山植物種類豐富,有1400多種常見的樹木是西伯利亞落葉松、冷杉、云杉、紅松、白樺、杜鵑樹、西伯利亞云杉、西伯利亞紅松等;常見的草藥是高山梯草、早熟禾、圓葉樺、苔草、珠芽蓼、馬先蒿、堇菜、高山龍膽、美花草、繡線菊、羽茅、羊茅、蒿類灌木草原植物等;蕨類植物有7科8屬19種;由真菌和藻類長期共生形成的地衣有87屬205種,其中有殼地衣、枝狀地衣、膠狀地衣、鱗狀地衣、臍狀地衣和葉狀地衣是常見的類型;此外,阿爾泰山地區的大型真菌約有150種,主要屬于擔子菌和子囊菌大型真菌主要產于森林和亞高山草原,針葉林中種類較多。
阿爾泰山地區的植物根據其生態類型可分為不同的類別。其中,中生植物有487種,是構成本區森林和草原的主要植被類型。旱生植物有210種,這表明準噶爾盆地的干旱氣候對該地區的植被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寒地植物110種濕地植物60種濕地植物45種水生植物25種沙生植物13種石生植物12種鹽生植物4種。這些植物的生態組成使阿爾泰山地區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植被景觀,適應了不同的生境條件和氣候特征。
阿爾泰山中國部分地區有多種國家級保護植物,其中鹽樺被列為二級保護植物西伯利亞冷杉、云杉和紅松以及黃蓍膠、阿魏、鱗片葉下珠和貝母被列為三級保護植物。
動物
獸類
阿爾泰山地區是哺乳動物多樣性豐富的地區,分布著許多不同種類的哺乳動物。這個地區有四種哺乳動物:1)高山和亞高山哺乳動物:有15個代表物種適應寒冷環境和巖石生活。2)中山森林草原的獸類:主要棲息在林區和草原,有代表性的有42種。3)低山草原灌叢中的哺乳動物:適應干旱山區生活的代表性樹種有34種。4)濕地獸類群:有7個物種,包括那些適應濕地和熱愛潮濕生活的物種。該地區還有許多世界級的珍稀瀕危動物,如山羊、盤羊、馬鹿、駝鹿、原麝、紫貂、貂熊、雪豹、雪兔等。
阿爾泰山地區的工業哺乳動物包括狩獵動物、毛皮獸、藥用獸、觀賞獸、服務動物和馴養動物等。其中,獵食動物有16種,包括食肉目、偶蹄目、蚜蟲目和嚙齒目中的一些動物。毛皮動物有28種,其中有紫貂、石貂、狼獾、水獺、猞猁和海貍屬于珍貴毛皮動物,而麝鼠、旱獺和松鼠是毛皮動物,產量很大。藥用哺乳動物主要包括棕熊、狗獾、雪豹、馬鹿、原麝、包括飛鼠和海貍在內的七個物種。觀賞動物有27種,可在花園中飼養、寵物馴養和戶外觀賞。
鳥類
阿爾泰山地區是鳥類資源豐富鳥群多樣的地區。繁殖鳥是阿爾泰山地區的主要鳥群,約有146種。此外,還有留鳥、旅鳥、夏候鳥和冬候鳥等不同類型的鳥類。
喀納斯地區是一個生態環境優美鳥類資源豐富多樣的地方。據調查觀察,喀納斯地區記錄到的鳥類有118種。其中包括黑喉潛鳥、斑臉海番鴨、花尾榛雞、一些珍稀鳥類,如北方烏鴉,在喀納斯繁殖,并有一定的種群。此外,喀納斯地區還有其他鳥類,如北方的杜鵑、白腰雨燕、北灰鹟、紅喉歌鴝、紅喉黃鸝和棕色鶯。它們通常在東北亞繁殖,而喀納斯已經成為西方最邊緣的繁殖地。這些鳥類正在喀納斯地區尋找合適的棲息地和豐富的食物資源,這為當地的鳥類觀察和生態保護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和機會。
兩棲爬行類
阿爾泰山地區兩棲動物相對較少,僅有兩棲動物1目2科2種和爬行動物1目5科9種。它們的分布相對較差,主要集中在山地針葉林地區、山地草原和低山灌叢地區。
在阿爾泰山地區的兩棲動物中,北方型的代表物種主要包括結蜥、胎生蜥蜴、極北蝰蛇和阿爾泰林蛙等。它們主要棲息在森林和草原上。此外,還有一些新疆特有物種,如新疆巖蜥、游蛇、塔里木蟾蜍(綠蟾蜍)等等,以及藏耳胡林只分布在準噶爾盆地、適應干旱沙漠環境的物種,如旱地的沙蜥。這些物種與分布更廣的白條蛇有親緣關系、阿爾泰山地區的兩棲動物是與中亞草原廣泛分布的中間動物共同形成的。
魚類
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古河是阿爾泰山地區兩大重要水系,魚類資源豐富。目前,額爾齊斯河有記錄的魚類有35種,隸屬于6目12科30屬。其中23種為土著魚類,代表物種包括鱘魚、哲羅鮭、細鱗鮭、白斑狗魚、江鱈、北極茴魚、阿爾泰魚和紅鱸魚等。這些土著魚類是額爾齊斯河水系的典型代表。烏倫古河中有19種魚類,其中12種是土著魚類。
烏倫古河是額爾齊斯河的一條支流,在冰河時期之前形成了一個湖泊,并與額爾齊斯河分離。因此,烏倫古河中的魚也出現在額爾齊斯河中,兩個水系中的土著魚幾乎完全相同。這表明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古河位于北部平原復合體,具有相似的魚類分布。然而,由于冰川氣候變化的影響,北部山麓復合體和北極淡水復合體中的魚類沒有分布在烏倫古河系中。
阿爾泰山地區有昆蟲1167種,隸屬于19目160科641屬。其中,鞘翅目和鱗翅目是數量最多的兩個目,分別有459種和335種。據估計,這個地區的昆蟲種類可能超過4000種。阿爾泰山地區昆蟲呈垂直地帶性分布。在高山裸巖地帶只有10種昆蟲,包括彈尾蟲。高山和亞高山草甸帶的昆蟲也有22種。然而,在山地森林草原帶有816種昆蟲,主要是中生植物。低山灌叢草地有753種昆蟲,其中大部分是中度干旱或早期生長的昆蟲。荒漠草原共有昆蟲404種,其中旱生植物是主要種類。在河流和沼澤中,有蜉蝣等喜濕物種、四斑蜻、帶蜻等。阿爾泰山地區昆蟲的分布由西向東逐漸變化,不同地帶的昆蟲群落在該地區生態系統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重要支系 編輯本段
別盧哈山
(Belukha)
貝魯哈山海拔4506米,是阿爾泰山和西伯利亞的最高峰。從地理上說,這座山遠離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距離大致相等。貝魯哈山頂終年被冰雪覆蓋,因此得名“白山”白鹿原山有兩座山峰,東峰海拔4506米,西峰海拔4435米這兩座山峰被一條河所環繞“別盧哈馬鞍”的山脊連接。
友誼峰
(Youyi Feng馮馮)
海拔4374米的友誼峰位于中國、在哈薩克斯坦和蒙古的邊境上。從山上向西北方向延伸,山脈略有減少,進入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的領土后來被稱為魯德阿爾泰山;從山脈匯合處向東南方向,山脈逐漸降低并延伸到蒙古境內,這在蒙古被稱為阿爾泰山;東經99°以東,稱為戈壁阿爾泰山。友誼峰地區主要由奧陶系灰色組成、淺灰綠色的淺海-海岸變質碎屑巖和侵入花崗巖。
蒙克·海爾汗峰
(Khairkhan)
蒙克·海爾汗峰海拔4231米,位于蒙古國科布多省。這座建筑寬40~80公里、200公里的山脈在2006年成為國家公園。這座山脈被雪覆蓋,有一個面積為200平方公里的冰川。通常,阿爾泰山的冰川平均厚度為56米,但這座山的冰川平均厚度超過130米。
山巴嘎峰
(Tambagarav)
這座被白雪覆蓋的巴加峰海拔4221米,獨立矗立在蒙古國巴彥烏利布和科布多的邊界上,占地110960公頃,這里有瀕臨滅絕的雪豹、野生阿爾卡絨羊、巖羊雪雞等野生動物資源。
奎屯峰
(Kuitun Feng)
海拔4104米的奎屯峰位于友誼峰西北方向,兩峰直線距離僅2000多米。從中心向三個方向延伸的山脊呈T形,向西南延伸的山脊為中俄邊界,向東北延伸的山脊為俄蒙邊界,向南延伸的山脊為中蒙邊界??头灞逼聦儆诙醍吅恿饔颍挥诙砹_斯境內;西南坡屬于額爾齊斯河流域,位于中國境內;東南坡屬于科布多河流域,位于蒙古境內。
蘇臺山
(utai)
蘇臺山海拔4090米,2007年被列為蒙古國特別保護區。
風景名勝 編輯本段
金山-阿爾泰山
金山-阿爾泰山(Huang Jinhan of Altai)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上的自然遺產,位于西伯利亞,覆蓋俄羅斯和蒙古的阿爾泰山。金山-阿爾泰山總面積為1611457公頃。這一地區擁有西西伯利亞生物地理區最重要的山脈和河流,包括鄂畢河和額爾齊斯河的發源地。金山-阿爾泰山展示了來自草原的風景、森林草原、從混交林到亞高山和高山植被的連續過渡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植被帶序列。這種連續的植被變化反映了該地區復雜的地形和氣候條件,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此外,該地區生物多樣性豐富,是許多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包括雪豹和許多候鳥,如矛頭鳥、黑喉潛鳥和斑臉潛鴨的重要棲息地和遷徙路線。
金山-阿爾泰山包括阿爾泰自然保護區(Altaiki Zapovednik)以及周圍的泰勒湖緩沖區、卡特恩斯基自然保護區(Katunky Zapovednik)和周圍的貝魯哈山緩沖區,以及烏庫克高原的寧靜地區(Ukok ilent zone)
阿爾泰-薩彥生態區
阿爾泰-薩彥生態區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未受污染的地區之一。阿爾泰-薩彥生態區位于西伯利亞針葉林和中亞沙漠的交界處,以其獨特的動植物多樣性脫穎而出。該地區的主要生態系統有:高山、針葉林、山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沙漠草原和淡水/濕地。世界自然基金會在這一生態地區實施了許多保護計劃。
喀納斯國家自然保護區
在中國的西北角,與哈薩克斯坦接壤、在俄羅斯和蒙古的邊界上,友誼峰以南,有一個長長的豆莢狀湖泊喀納斯湖——,它被喀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包圍著。保護區位于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北部,北緯48° 23'~49°11'東經86° 45'~88°11'之間,占地2202平方公里。這里是中國唯一的北冰洋流域分布區,也是額爾齊斯河最終流入北冰洋的主要支流,布爾津河和巴哈河發源于此;它也是中國唯一的古歐洲-西伯利亞的植物區系擁有新疆最多的針葉樹和野生動物、人類影響最小、原始自然條件最完整的地區是新疆的旅游勝地和龍頭美國旅游業發展。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評選中國十大最美湖泊第二名。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