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興安嶺
小興安嶺(英文名:Qinling Mountain)又名東興安陵,屬于興安盟安山系是松花江以北山脈的總稱。小興安嶺在邢臺的西北部東北亞的安陵山系-東南山脈之一,貫穿黑龍江省中北部,西北有黑河-德都一線毗鄰大興 安陵,東北有黑龍江沿岸,東有三江平原,東南有松嫩平原和松花江它位于黑龍江省中北部,在東經126°至130°和北緯46°至50°之間。它南北長約450公里,東西寬約210公里,面積77725平方公里,占黑龍江省面積的15.75%。小興安嶺山呈西北東南走向,海拔500800米。山脈平緩平緩,西北低、東南高,東陡、西緩。小星有多種地貌類型安陵地區(qū),火山地貌和冰緣地貌除外(凍土地貌)外,還有中山區(qū)、低山丘陵地帶、沖積洪積山前景和山間河谷沖積平原。以嘉蔭——鐵力線為界,小星 安山脈在地形上可分為西北和東南兩部分,其地貌特征差異很大。
西北部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東南部地形為中山、低山、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區(qū)和河谷平原。最高峰位于鐵力市與通河縣交界處的平頂山,海拔1429米。孝興北川地質構造安陵山非常復雜,其構造形態(tài)主要有經向構造體系華夏構造新華夏構造和華夏構造、其他遺跡構造和新構造運動形成的斷裂帶。在新生代第四紀,孝行盆地的基本輪廓形成了安陵地貌,再經過流水侵蝕等外部動力侵蝕,逐漸形成了以低山丘陵地貌為主要特征的基本構造格局。
小興安山脈,地處歐亞大陸東緣,深受暖濕海洋空氣和西伯利亞冷空氣的影響,四季分明,氣候濕潤,具有明顯的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征。此外,曉星 安陵是黑龍江水系和松花江水系的分水嶺,境內河流分別屬于黑龍江水系和松花江水系。黑龍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是潯河、庫爾濱河、五云河和嘉蔭河同屬松花江水系:流入嫩江再流入松花江的主要河流有科羅拉多河和內馬爾河;直接流入松花江的主要河流是唐王河、呼蘭河和梧桐河。
市林業(yè)資源安陵、礦產資源和旅游資源豐富。小興安嶺是國家重點用材林基地,森林面積12.06萬平方公里,原始森林面積5萬多平方公里,森林蓄積量約4.5億立方米。山區(qū)紅松蓄積量4300多萬立方米,占全國紅松蓄積總量的一半以上“紅松故鄉(xiāng)”的美稱;礦產資源豐富,含金、銀、鐵、鉛、鋅、鋁、錫等20多種金屬礦產和煤炭等能源礦產;小興安嶺擁有得天獨厚的原生態(tài)自然環(huán)境,區(qū)內風景名勝眾多,有國家森林公園9處國家地質公園3處。
地理特征 編輯本段
氣候
小興安嶺地處歐亞大陸東緣,深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和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影響四季分明,氣候濕潤,具有明顯的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春季氣溫回升緩慢,多大風天,降水量小,易發(fā)生干旱和早霜;夏季溫熱而短暫;冬季嚴寒、干燥而漫長。這個地區(qū)的氣候特點是冬長夏短夏季溫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方、北坡的氣候完全不同。
小興安嶺緯度高,太陽輻射少,年平均氣溫只有20攝氏度-最熱月份7月平均氣溫為20~22℃,極端最高氣溫可達38℃,最冷月氣溫為-23~-28℃,極端最低氣溫可達-45℃。全年溫差較高,約為43 ~ 50℃,最高全年溫差可達70 ~ 80℃。日平均氣溫≥0℃的天數為180 ~ 200天,≥10℃的有效積溫在1800~2300℃之間。南方地區(qū)的有效積溫可以滿足植物的熱量需求,而北方地區(qū)的有效積溫不足。無霜期在100到120天之間。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受全球變暖的影響,孝興 安山脈總體上一直在變暖,年平均氣溫上升了0.43℃。
小興和興安縣年平均降水量安陵500-700毫米之間,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天有很多強對流天氣強對流天氣經常導致小星短時強降水安陵地區(qū),每小時降水量≥20毫米,小星 安玲7歲-8月上旬,高發(fā)時段為14時-16時和20-23時。降水量的分布規(guī)律是山區(qū)最多,從孝興西側開始安陵向平原過渡地帶,由東向西逐漸降低。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孝興地區(qū)的降水量安陵地區(qū)略有下降,年平均降水量減少了1.07毫米。
小星和小星的年日照時數安山脈南北走向相似,日照時間為2300至2600小時,平均相對日照時間為50至60小時%春夏季節(jié)日照時間最長,平均每天78小時。冬春季相對日照最大,均超過60°%所有地方的平均風速小于4米/秒,春季可達3~5米/秒,夏天一般不到3米/秒,大風≥8級的年平均天數約為10 ~ 15天,最大風速為20 ~ 25m/秒,大多是從3月到5月。總的來說,小星 安陵水熱充沛,水熱條件優(yōu)越。氣候對孝行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安陵地貌由于小星北部緯度較高,氣候寒冷安陵,有不連續(xù)的島嶼凍土。多年凍土區(qū)跨越平均溫度的10℃等溫線,多年凍土分布在10℃等溫線以北的小島上。
地質
北川地質構造安陵山很復雜地質上屬于新華夏構造體系第二巨型隆起帶一級構造帶的東北端,位于松遼盆地東北緣,是包括烏拉蓋在內的松嫩地塊的組成部分、遜克伊春等中新生代火山盆地-延壽褶皺造山帶,構造位置位于西伯利亞板塊、東孟醒造山帶古亞洲洋構造域和沿海太平洋構造域在華北地塊之間的交匯處。小興安嶺隆起帶包括黑河隆起和愛輝隆起—孫吳斷陷帶與伊春隆起整個隆起帶西部為大興安嶺隆起帶,西南部為松遼斷陷帶,南部和東南部為長白山隆起帶,東部為三江—興凱湖斷陷帶。
太古代地層和元古代地層:上太古宙地層主要出露于小興北川東部安陵,也出露于呼瑪縣,由一套深變質的變質巖和混合巖組成。元古界地層包括中元古界和上元古界,中元古界在嘉蔭、蘿北、依蘭等縣均有分布,以強片巖結構為特征,以低變質片巖為主;鶴崗呼瑪兩縣市部分出露上元古界地層,主要為片巖、大理巖和石英巖。
早古生界地層:早古生代地層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小興安嶺安山脈。寒武系下寒武統(tǒng)地層主要分布在宜春市五營區(qū)五星鎮(zhèn)和宜春市陳明地區(qū)、大理石和粉砂巖占主導地位;奧陶系地層主要分布在嫩江縣北部的多寶山地區(qū),自下而上分為三個系列下奧陶統(tǒng)主要由結晶灰?guī)r和板巖組成,中奧陶統(tǒng)主要由火山巖組成、上奧陶統(tǒng)以粉砂巖和板巖為主;小興安嶺西北部嫩江縣和愛輝縣出露志留系安山區(qū)和東部山區(qū)。主要為陸源碎屑巖,含少量火山巖和碳酸鹽巖。下志留統(tǒng)由沉積碎屑巖組成,中志留統(tǒng)以凝灰質砂巖為主,上志留統(tǒng)以板巖和粉砂巖為主。
晚古生界地層:泥盆系地層分布于小興北川的西北部下泥盆統(tǒng)由陸源碎屑巖組成、火山巖和少量碳酸鹽巖,中泥盆統(tǒng)由含生物碎屑灰?guī)r和流紋質凝灰?guī)r熔巖的砂板巖組成,上泥盆統(tǒng)由砂礫巖膠合板組成;石炭紀地層主要出露于愛輝縣孝興縣和興安縣安陵地區(qū)下石炭統(tǒng)主要由凝灰質砂礫巖和流紋質火山巖組成,中石炭統(tǒng)由砂礫巖和中酸性火山巖組成;二疊系廣泛分布于小興和北川地區(qū)安陵地區(qū),主要在伊春地區(qū)下二疊統(tǒng)主要由灰?guī)r和板巖組成,上二疊統(tǒng)主要由沉積碎屑巖和中酸性火山巖夾板巖組成。
中生界地層:侏羅系地層廣泛分布于小興北川地區(qū)安陵地區(qū)中侏羅統(tǒng)主要分布在伊春地區(qū),主要由中酸性火山巖和少量砂巖組成,而上侏羅統(tǒng)主要由火山巖和砂巖頁巖組成;白堊紀地層主要分布在孫吳地區(qū),巖石類型為橄欖玄武巖、玄武巖等。
新生界地層:古新世主要分布在嘉蔭地區(qū),由砂巖和頁巖與褐煤互層組成;中新世——上新世主要分布在孫吳地區(qū),以砂巖為主、礫巖夾薄層泥巖;孝興興安地區(qū)廣泛分布著第四紀地層安山脈以全新世地層為主,一般分為早晚兩期、晚兩期。早期為溫泉河組,分布在各種河流的高漫海灘上,由壤土和壤土組成、亞砂土、砂礫石和砂組成。在晚期和近期,河床和低河漫灘堆積,由砂石組成,玄武巖在五大連池噴發(fā),形成了中國最著名的火山旅游景點。
礦物
小星和小星的巖石安陵地區(qū)涉及火成巖沉積巖和變質巖。
火成巖:熔巖是通過火山通道流出地表的熔巖凝固而形成的一種巖石火山巖主要為玄武巖和流紋質火山巖五大連池附近有玄武巖,愛輝縣有流紋質火山巖,伊春和多寶山地區(qū)有中酸性火山巖;侵入巖是由熔巖上升到地表以下并在地下一定深度凝結而成的巖石s外殼侵入巖廣泛分布于小興北川地區(qū)安陵地區(qū),它們的巖性主要是深源酸性巖石,大多以基巖或巖枝的形式存在,還有少量的橄欖巖、輝長巖、閃長巖和花崗斑巖大多以小巖簇或巖脈的形式產出。
沉積巖:沉積巖的表面處于室溫狀態(tài)、在正常壓力下,它由風化物質組成、火山碎屑、有機物和少量宇宙物質被運送、由沉積和成巖作用形成的層狀巖石。主要分布在孝興縣西北部伊春市安陵、愛輝縣、它們都分布在嘉蔭,主要類型是砂巖、粉砂巖、瀝青質灰?guī)r、結晶灰?guī)r、陸緣碎屑巖、凝灰砂巖、礫巖、頁巖、石灰?guī)r等。
變質巖:變質巖是由原巖變質形成的巖石變質巖一般由火成巖和沉積巖變質而成。它分布在孝興縣的東部和西北部安山脈,如呼瑪、嘉蔭、依蘭、鶴崗、宜春等地區(qū),以板巖為主、片巖、片麻巖、大理巖、石英巖、角閃巖、片粒巖、榴輝巖、混合巖等類型。
礦產
金屬礦產
金屬礦產類有金、銀、鐵、鉛、鋅、鋁、已探明的金屬礦床有錫等20多種、有100多個礦井。黃金儲量居黑龍江省第一位21世紀以來,曉星金礦主要開發(fā)了以下金礦床安陵:東安金礦位于無棣河斷陷盆地;嫩江位于山脈的西北部-黑河構造混雜巖帶中除了永新金礦外,還發(fā)現了三河屯金礦、科洛河、孟德河、大新屯及其他金礦床或礦化點;孫浩,山脈北麓中生代—嘉蔭火山斷陷盆地高松山金礦床。
小興安嶺-張廣才嶺成礦帶是黑龍江省最重要的成礦帶、翠紅山鋅鉬鎢礦床是在一個貴金屬成礦帶中發(fā)現的、林曉曦鉛鋅礦床兩個大型礦床弓棚子鎢銅礦床、額爾古納西山銀鋅礦床、大安河金礦等中型礦床10處,小型礦床和礦點較多。乳翠紅山鋅鉬鎢礦床位于宜春市—延壽海西褶皺帶北端西緣,與松嫩地塊接壤。經過普查勘探,查明了主要伴生礦產鎢、鉬、鋅為大型,鐵、鉛為中型,銅、銀為小型礦床。該礦床規(guī)模中等,成礦地質條件優(yōu)越,找礦標志明顯,具有良好的找礦潛力。礦床附近還有一個霍吉河大型鉬礦床。
多寶山銅礦位于黑龍江省嫩江縣,主體位于嫩江縣下轄的——國有林場—大治林場。多寶山礦床是一個超大型斑巖銅礦床(鉬)礦床由4個礦帶組成,共有215個大型礦帶,是中國第三大銅礦床、小礦體組成。有40多種礦物,銅、銀、鉬、沸石、大理石、膨潤土等6種礦產儲量居黑龍江省首位。其品位為銅0.470%,鉬0.016%,金0.144克/噸,銀2.059克/噸;金屬含量為237萬噸銅8萬噸鉬和735的金.4噸,1046噸銀。多寶山礦區(qū)氧化銅礦石埋深不到25m,覆蓋層較淺礦區(qū)屬低丘區(qū),地形高差約50米,場地坡度不大,地形開闊,適宜露天開采。
煤炭資源
小興 安陵煤炭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小興安嶺東部主要煤田有鶴崗煤田和依蘭煤田;曉星中段也有一些煤田安陵,又有漢達之氣、呼瑪、黑河西崗子、孫吳嘉蔭等煤田均為侏羅系,但后者為第三系。且含煤穩(wěn)定性差,層數少,各煤田可采層數也差異較大。煤種除罕達氣、西崗子為粘結煤,其余為褐煤。
鶴崗煤田: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南起新華勘探區(qū),北至細秤河,南北長42公里,東西平均寬6公里,面積252平方公里。鶴崗煤田形成于中生代,煤層厚,可采煤層多,煤質好,以煉焦煤為主。煤層中有36個可采和部分可采煤層由于原始沉積作用和后期構造作用,煤層數量不一,一般為14個-31層。鶴崗煤田駿德、興安、富利、大陸、南山、振興、興山、嶺北等煤礦正在開采,新義煤礦因破產正在部分開采。
依蘭煤田:依蘭煤田位于黑龍江省依蘭縣市達連河鎮(zhèn)境內,松花江東岸,面積約49.70 平方公里。依蘭煤田形成于古近紀,是一個斷陷含煤盆地煤種多為長焰煤,含煤地層為達連河組。該組只有一個煤層群, 個煤層集中在煤系的底部10個煤層中-在40米厚的范圍內,煤層群的厚度約為10-30米,五個煤層的平均厚度為14.63米。煤層群頂部為極厚的油頁巖層(70-140米),煤種為長焰煤。該區(qū)煤層頂部的厚油頁巖是煤儲層最理想的蓋層,斷層不發(fā)育的區(qū)塊相對富含依蘭煤層氣。依蘭礦區(qū)現有的達連河露天礦正在開采,依蘭二礦和當地幾口小井已經停產。
嘉蔭縣五云產煤區(qū):本區(qū)含煤地層屬第三系,煤層產于上部,多夾于泥巖中,共4層,其中可采煤層2層,厚1.2米。煤質為褐煤,原煤灰分為6.95%,揮發(fā)分34.18%,熱值為4512千卡/公斤。
伊春伊春產煤區(qū):上侏羅統(tǒng)為本區(qū)含煤地層,含煤3層,可采1層,部分可采,煤層一般為0.6-1米左右,厚度不穩(wěn)定,淺部厚度可達2米。煤質屬于長焰煤,原煤灰分為17.46%,揮發(fā)分43.68%,發(fā)熱量為5461千卡/公斤。
地貌
小興 安嶺山大致呈西北走向-東南方向,山體海拔普遍不高,多為500 ~ 800米,東南高西北低東陡西緩。山體南、北坡差異顯著,南坡圓潤平緩,水系綿長;北坡陡峭呈階梯狀,水系較短。山的北部有丘陵平臺,表面是礫石、玄武巖占主導地位,有許多山谷和寬谷;山南多低山丘陵,海西期花崗巖出露,河谷中形成V型溝谷。
小興有多種地貌類型安嶺地區(qū),火山地貌和冰緣地貌除外(凍土地貌)外,還有中山區(qū)、低山丘陵地帶、沖積洪積山前景和山間河谷沖積平原。曉星火山地貌安嶺地區(qū)主要有熔巖臺地和火山群。熔巖臺地廣泛分布于沾河以東的大壽山五云地區(qū),且多分布于遜克縣境內,形成三大名山:庫爾濱大崗、無棣河大港和沾河大港。具有代表性的五大連池火山群位于德都縣北部松嫩平原北麓,是黑龍江省最大的火山群。14個火山錐嚴格受地質構造控制,有規(guī)律地排列在玄武巖熔巖平臺上。火山錐高度從357.7-( 602)2米,相對身高37-166米之間,大部分有火山口,火山錐的坡度一般為10°-20度,少數能達到25-30度。隕石坑的坡度通常比圓錐更陡。
小興 的北部安嶺緯度高,氣候寒冷,屬冰緣地貌:在唐王河上游的小興和南段安山區(qū)有一個年平均氣溫較低的低溫群落-4.在0℃左右,山頂平坦的夷平面上連續(xù)分布著多年凍土;呼蘭河源頭鐘山區(qū)位于海拔1000的山區(qū)平原在這個高度的年平均溫度應該是100度-4.8℃左右,凍土條件充足,處于青藏高原安、鐵力、南岔地區(qū)存在不連續(xù)的島狀凍土,厚度較大。在鶴崗北部的烏拉嘎礦區(qū),河漫灘上分布著多年凍土,厚度約5 ~ 10米,地溫平均-5℃~-10℃。因此,這一地區(qū)有強烈的解凍作用除了高山上的融化侵蝕外,還有一些融化的泥流階地凍脹丘陵和廣泛釋放的融化水邊細土,它們質地細膩粘稠透水性差,導致沼澤廣泛發(fā)育。
中山區(qū)、低山丘陵地帶、沖洪積山前沖積平原和山間谷地的地貌分布大致以嘉蔭——的鐵力線和小興北辰山脈為界安山脈分為西北和東南兩部分,地貌特征差異很大。西北部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山崗分布在孫吳附近黑龍江沿岸和松嫩平原附近,海拔在300以上-500米之間,相對高度為40-100米之間;大部分山區(qū)呈西北走向,起伏平緩靠近黑龍江的一側山高坡陡,靠近松嫩平原的一側相對平緩。而且山脈被河流侵蝕切割,形成廣闊的河漫灘,廣泛發(fā)育三級河流階地,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及其支流沿岸嘉蔭縣和遜克縣位于高河漫灘上,相對高度為5-8米。
東南地形是中山、低山、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區(qū)和河谷平原。中山主要分布在該地區(qū)的南部和西南部,海拔900-1100米,平頂山最高峰海拔1429米,還有白石崴山、石場山、大青山等10多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低山主要分布在這個地區(qū)的中部、在唐王河和諾敏河之間、查巴齊河兩岸、青海黑山等地分布在南部中山周圍,海拔500-1000米,相對高度200-500米。山呈圓形,山頂一般平坦,部分山峰陡峭比如老白山海拔1038米,西南約18公里處有海拔1068米的山峰。丘陵主要呈弧形分布在低山外圍,北部和西部面積較大,地勢較低,海拔300- 500米,相對高度50-100米,坡度為10°-15°。河谷平原有河漫灘和階地,分布在大大小小的河谷中谷底平坦寬闊,一般寬達數公里,有的可達10級-20公里,如鐵力縣和伊春市,均位于河谷平原。
土壤
小興安地帶性土壤安陵山區(qū)為暗棕壤,山區(qū)以暗棕壤為主。棕色針葉林土壤一般以垂直地帶性的形式出現,在北方海拔較低的興安落葉松林下均有分布。在山間谷地、大面積白漿土分布在山間盆地和河谷階地、草甸土、沼澤土和泥炭土。土壤垂直地帶性分布明顯,自上而下分布順序為亞高山草甸森林土壤——山地棕色針葉林土壤——暗棕壤。該地區(qū)主要有以下7種土壤類型:
①亞高山草甸森林土壤: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脊,面積較小。這種土壤發(fā)育在以濕地松或白樺為主的矮林中,地表巖石上密布苔蘚植物,是一種原始的石質亞高山草甸森林土壤。
②山地棕色針葉林土壤:從北到南安山脈,它主要分布在海拔650 ~ 1000米的山地云冷杉林帶,在北坡,它分布在平緩的分水嶺臺地的興安落葉松林中。土壤處于寒冷潮濕的環(huán)境,枯枝落葉分解速度很慢,林地枯枝落葉層較厚。
③暗棕壤:孝興地區(qū)分布面積最大的土壤類型安山脈分布在海拔100 ~ 700米的山區(qū),發(fā)育在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下,是該地區(qū)的地帶性土壤。土壤形成的母質是花崗巖、玄武巖、風化頁巖和片巖是主要材料,透水性好,表層腐殖質含量高,土壤肥力高。
④白漿土:主要分布在本區(qū)東部和南部,西部和北部較少。這種土壤只分布在河谷階地、熔巖臺地、山間谷地、在盆地等地形部分的粘土礦床上,最低海拔為40-50米,最高可達700 ~ 900米。母質粘稠,有季節(jié)性凍層,所以土壤水分過飽和。大部分山坡都是蒙古櫟、山楊、以白樺等為主的闊葉林,林下草甸植物茂盛,在平緩的土地上,是以白樺或小葉章為主的群落。
⑤草甸土:多分布于河谷階地、洪泛地和緩坡地。成土母質主要為現代淤積或洪積。植物以中生草甸植物和部分沼澤草甸植物為主,地下水位較高。這類土壤受地下水位影響,在草甸植被下發(fā)育。土壤肥力高,水分充足,養(yǎng)分豐富。
⑥沼澤土:它們大多以島嶼的形式分散在各種梯田中、泛濫地、山間盆地和分水嶺洼地從平地到高山分布。在這種土壤中,植被和水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在經常積水的地下有一個苔草群落,在淺水區(qū)有一個厚殼層、苔草群落落葉松林植被保護較好。土壤水分和營養(yǎng)元素豐富。
⑦泥炭土:分布于碟形或簸箕形低洼沼澤中,面積較小,多發(fā)育于水分過飽和的沼澤植被下,表面密布泥炭蘚。
水文流域 編輯本段
小興河流安嶺屬于黑龍江和松花江水系。黑龍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是潯河、庫爾濱河、五云河和嘉蔭河同屬松花江水系:流入嫩江再流入松花江的主要河流有科羅拉多河和內馬爾河;直接流入松花江的主要河流是唐王河、呼蘭河和梧桐河。
黑龍江水系
遜河:浐河,又稱潯別拉河,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它是黑龍江省中游右岸的一條大型支流它發(fā)源于小興山東坡安嶺,全長279公里,流域面積15868平方公里。該水系由辰清河、茅欄河、沾河、烏底河、臥牛河五條主要支流組成。流經五大連池、孫吳、愛輝、遜克4個縣(市)區(qū)。流域形狀極不對稱,較大的支流多集中在右側。流域年降水量在500至600毫米之間,是流域水資源的主要來源。
庫爾濱河:庫爾河發(fā)源于小興河的北坡安嶺又自南向北流經遜克縣屬于黑龍江右岸一級支流,總面積4968平方公里,規(guī)劃河道長度165公里,總落差282米。庫爾河中上游地區(qū)人煙稀少,多急流險灘。干流右岸為石馬子大港,山體高大圓潤,山坡平緩,森林茂密,左岸一般為玄武巖形成的平坦山丘。流域年均降水量558毫米,蒸發(fā)量930毫米,年均徑流深215.7毫米。庫爾勒河干流彎道落差大,窄谷陡谷多,水能儲量高,水能資源開發(fā)利用壩址地形好。
烏云河:五云河屬于黑龍江省右岸中游一級支流,發(fā)源于黑龍江省遜克縣五云山南麓。五云河面積2949平方公里,河長123公里,河流總落差457米。盆地整體呈東西走向,屬于典型的山澗河流。五云河經過伊春市烏伊嶺區(qū)梅峰林場、嘉蔭縣富強村、芝罘村等行政村在嘉蔭縣鑒江村東北3公里處并入黑龍江。總的來說,該盆地屬于小興山侵蝕丘陵區(qū)安山脈,上游多為高山峽谷組成的山地地貌,下游主要為低山丘陵區(qū)。除了少量沼澤濕地外,山谷中還有被流水切割的熔巖平臺。五云河有五條主要支流,即左岸的思密河、北伊支流河、西支流河和扎克達奇河右岸、清茶館河。
松花江水系
湯旺河:唐王河是黑龍江省十大河流之一,松花江左岸一級支流安嶺在宜春市境內,其源頭分為東湯旺河和王喜堂河。兩條河流在唐王河上游匯合,成為唐王河的主流它們自北向南流經黑龍江省伊春市所屬的11個區(qū)和佳木斯市所屬的湯原縣,在湯原縣以南約5公里的新發(fā)村附近匯入松花江。唐王河全長506公里,干流全長468公里,流域總面積20838平方公里。唐王河匯集了611條支流。左岸較大的支流是大豐河、五道庫河、朱拉比拉河等;右岸較大的支流是王喜堂河、友好河、雙子河、伊春河、西南岔河等。唐王流域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年平均徑流深300毫米由于河流徑流主要由降水補給,徑流年內分配不均,有明顯的凌汛、春汛和夏汛期。
呼蘭河:呼蘭河是松花江左岸最大的支流它發(fā)源于小興山西麓的鐵力市吹爐山安山脈,自其源頭向西南流至伊基米河口,到達通肯河口后向南流動它進入哈爾濱市呼蘭區(qū),然后轉向東南匯入松花江。左岸并入小呼蘭河、安邦河、拉林清河、格木克河、泥河,右岸注入艾吉米河、歐根河、墨爾根河、努敏河、通肯河。干流流經慶安、綏化、望奎、蘭西、呼蘭等市縣,全長505公里。流域面積30977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37億立方米。河道中、下游平緩。呼蘭河流域洪水頻發(fā),新中國成立以來共發(fā)生20余次大洪水。流域內有大、有中型水庫十余座,對攔蓄河流水量起到了一定作用。
生物植被 編輯本段
植物
小興村的植被安陵全年生長期約45個月,生長季雨量充沛,熱量充足,非常適合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因此植物種類豐富。小興和有維管植物122科436屬1049種安山脈有蕨類植物46種,種子植物1003種。其中森林分布最廣,類型為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主要樹種有紅松、云杉、冷松、興安落葉松、樟子松、水曲柳、黃菠蘿、胡桃楸、楊、椴、樺、榆樹藤灌木遍布整個應用區(qū)域。小興山植被區(qū)水平方向的山脈是溫帶針葉、落葉闊葉混交林區(qū),植被帶屬北溫帶針葉、落葉闊葉混交林帶,包括三個植被地塊:浐河流域丘陵河谷的蒙古櫟、興安落葉松、紅松混交林小區(qū);小興安嶺北部的紅松安陵、興安落葉松、白樺混交林小區(qū);小興縣南部的闊葉樹安陵、紅松混交林小區(qū)。
小興山的植被分布安山脈隨海拔的變化有明顯的垂直分布帶,特別是在低緯度和海拔相對較低的地區(qū),因此它是不完整的,可分為3個帶和4個亞帶:1.亞高山矮林帶,這種垂直帶只分布在個別山峰上,這成為該亞帶森林的上限這條垂直帶分布在海拔1100米以上的這一帶;2.山地寒溫帶針葉林帶,這一垂直帶分布在海拔700米至1100米之間的小興和安山脈。主要包括兩個子帶,(1)山地上部的寒溫帶常綠針葉林亞帶,以及小興山和北山該亞區(qū)的安山脈分布在海拔800至1100米之間。它的地帶性植被是云杉、冷杉林主要由云杉屬的青海云杉組成,其次是冷杉屬的紅皮云杉和臭冷杉,以及生活不多的花楸白樺等闊葉樹種;2)分布在海拔700800米之間的小興山低海拔寒溫帶常綠針葉林亞地帶安山脈。其地帶性植被是紅松、云杉、冷杉等。3.山地溫帶針落葉闊葉混交林帶是該亞帶的基帶,分布在海拔700米的小興山地區(qū)安山脈。該帶可分為兩個亞帶,下部為溫帶針闊葉混交林亞帶,上部為山區(qū)溫帶針闊葉混交林亞帶。
除了上面提到的自然群落外,小興村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安陵還有由山地針葉樹和闊葉樹形成的大型人工群落,如落葉松人工林、紅松人工林、云冷杉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水曲柳人工林和山楊人工林。這些人工林在小興和興安的生態(tài)服務功能和經濟價值方面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動物
小興里有很多種動物安山脈,主要是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等。
小興和伊春林區(qū)有獸類67種,鳥類274種安陵,而且森林里還有東北虎、馬鹿、黑熊、有猞猁等珍稀野生動物60余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5種,二級保護動物45種。獸類主要有駝鹿、馬鹿、麝、青羊、赤狐、猞猁、黃鼬、貉等;在嚙齒動物中,使用紅色背部、棕背?、和達里尼姬鼠占優(yōu)勢;一種普通的斑啄木鳥、綠啄木鳥、鴛鴦、長尾林鸮、松鴉、大嘴烏鴉。小興 安山脈可分為兩種動物地理狀態(tài). 山地針闊混交林狀態(tài):本州位于唐王河上游。包括伊春市和鐵力市的主要林區(qū)、慶安、木蘭、通河、遜克南部、鶴崗西北部的山區(qū)。哺乳動物主要是雪貂、紫貂、松鼠、黃鼬、貉、黑熊、青羊、抱、馬鹿等經濟獸類。灰色伯勞在鳥類中很常見、黑啄木鳥和松鴉等。2. 闊林山:位于曉星山東麓安山脈。包括蘿北、鶴崗、湯原和佳木斯等市縣部分地區(qū)。獸類動物有野豬、孢、東北兔、紅背?、黑線姬鼠和其他農業(yè)害蟲。鳥類主要有:環(huán)頸雉 、麻雀、普通鳩等。
小興河流域兩棲爬行動物的組成安陵區(qū)相對簡單,種類少而數量豐富,大部分為古北界種類,少數為古北界、東洋界和東洋界都有分布。兩棲動物有2目5科6屬9種,占黑龍江省總種數的81 .8%,占全國的4類.1%爬行動物隸屬于3目4科8屬11種,占黑龍江省總種數的73.3%,僅占全國類別的2.9%此外,雖然小興南段和北段的氣候條件安山脈略有不同,兩棲爬行動物的種類組成沒有明顯差異。在數量上,南段多于北段。
在九種產自小興的兩棲動物中安陵地區(qū),花背蟾蜍、中華蟾蜍、無斑雨蛙、黑斑蛙、中國林蛙等5種分布廣泛,均廣泛分布于古北界東北部、華北區(qū)和蒙新區(qū)。其中中華蟾蜍、無斑雨蛙、黑斑蛙、中國林蛙也生活在東方世界。極北鯢、黑龍江林蛙分布在東北和孟新地區(qū),而大鯢分布在東北、東方鈴蟾是中國東北特有的物種。從動物地理區(qū)系來看,小興和大興安嶺地區(qū)的兩棲動物安陵地區(qū)均為古北界成分,其中以東北成分為主。
在小興河11種爬行動物中安陵地區(qū)除了東洋界的一個組成部分紅點蛇外,均屬古北界。中華鱉、虎斑蛇是兩個世界的混合體。黃脊游蛇、西紅腹小蜂和鱗翅目黃斑小蜂廣泛分布于古北界東北部、華北區(qū)、蒙新區(qū);其中,后兩種的分布區(qū)向南延伸至東洋界,但僅分布于中國中部。而黑龍江草蜥、胎生蜥蜴、棕黑錦蛇、黑眉蝮、魯本斯烏蘇里亞種是古北界東北部的特有物種。可以看出,小興安嶺地區(qū)以古北界東北部成分為主。
風景名勝 編輯本段
小興安嶺擁有得天獨厚的原生態(tài)自然環(huán)境,森林覆蓋率高達86.5%空氣中負氧離子的含量高達2.7萬個/立方厘米是當之無愧的“森林大氧吧”擁有亞洲最大的面積、五營林峰自然保護區(qū)是保存最完整的紅松原始森林,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qū)網絡,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位于小興和大興安嶺地區(qū)的過渡地帶安陵山到松嫩平原。全區(qū)已建成9個國家森林公園3個國家地質公園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8個省級森林公園8個省級自然保護區(qū)和國家AAAA、有3個AAA級景區(qū),11個AA級景區(qū)、2S、這里有一個3S級滑雪場一個國家級狩獵場和三個省級狩獵場,金山屯有一條大風河漂流、梅溪匯龍灣度假村、南岔縣翁山風景區(qū)、朗香綠色度假旅游區(qū)等。
該地區(qū)景點分布如下:北部有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宜春小興國家地質公園安陵花崗巖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烏拉嘎恐龍化石旅游區(qū)茂蘭溝景區(qū)和中中、俄羅斯邊境旅游景區(qū);中間有五營國家森林公園林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梅花山滑雪場和白山狩獵場風景區(qū);南部有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qū)日月峽國際森林康養(yǎng)中心景區(qū)頭龍山景區(qū)桃山野生動物狩獵場萬松巖景區(qū)南岔仙翁山景區(qū)朗香花崗巖石林景區(qū),以及桃山和黃金龍溝省級森林公園桃山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和帶嶺、朗鄉(xiāng)紅松林景區(qū),帶山脊、桃山、朗香滑雪場朗香狩獵場南岔、烏馬河、金山屯抗日同盟軍革命舊址宜春恐龍博物館和梅溪匯龍灣度假區(qū)。此外還有大豐河、永翠河﹑豐林河、湯旺河、金沙河、巴蘭河漂流和其他旅游景點。
林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位于黑龍江省伊春市,成立于1963年.8萬多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是原始紅松母樹林和熊。駝鹿、貂等。 位于小興鎮(zhèn)南坡安陵,其氣候受海洋環(huán)境和西伯利亞寒潮的影響,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濕潤多雨。植被為寒溫帶針葉林,是我國紅松原產地僅有的天然林之一“紅松故鄉(xiāng)”之稱。紅皮云杉也有分布、冷杉、興安落葉松等。這里有600多種植物和170多種野生動物。各種類型的場地條件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使這個地區(qū)成為理想的科學研究基地。
五大連池風景區(qū)
五大連池地質公園位于黑龍江省黑河市2000年被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2004年入選世界地質公園。五大連池是中國保存最好的地方、最典型、泰晤士報上最新的火山群。14座新老火山矗立在1060平方公里的景區(qū)內,噴發(fā)年數有很大飛躍它們是從史前200多萬年到現代280多年的世界頂級火山資源。14座火山錐拔地而起,倒映山川美景;石龍、石海、熔巖瀑布、熔巖暗道、熔巖鐘乳、熔巖旋渦、象鼻熔巖、翻花熔巖、噴氣錐碟、火山礫石和火山彈等微地貌景觀多種多樣,被科學家稱為“天然火山博物館”和“打開火山教科書”
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它位于中俄界河黑龍江中游南岸太平溝河口之間的嘉蔭古龍山上,是中國最早發(fā)現并有科學記錄的恐龍化石發(fā)掘點“神州第一龍”它以其外觀而聞名于世,也因埋藏了大量古生物化石而聞名中外。這里出土的大部分恐龍化石屬于鴨嘴龍亞科,這是6500萬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后一批恐龍之一目前僅在我國黑龍江流域發(fā)現。 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已經獲得“國家級地質公園”中國縣域旅游品牌百強景區(qū)”國家4A級景區(qū)”國家科普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宜春小興安嶺花崗巖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伊春小興安嶺國家地質公園(簡稱宜春國家地質公園)是2009年國土資源部批準的第五批國家地質公園合格成員之一,于2013年7月正式批準設立。公園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由黑龍江省伊春市管轄,總面積363平方公里。宜春國家地質公園以奇特的花崗巖構造地貌為主,與流水侵蝕地貌相結合、崩塌地貌、凍融剝蝕遺跡、風化地貌等地質景觀,結合優(yōu)良的自然生態(tài)景觀資源和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為一體的綜合性國家地質公園。公園地處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氣溫較低;年均降水量59,033,356毫米,雨量充沛。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