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
天柱山,又名潛山、皖山、萬公山等位于中國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是國家AAAAA級旅游風景區。西漢曾封號“南岳”后來,它被湖南省的衡山所取代,但它仍然存在“古南岳”的稱號。天柱山地貌獨特,以花崗巖崩塌地貌著稱,幾乎囊括了所有花崗巖地貌。
天柱山主峰天柱峰海拔1489.8米,是天柱山的最高峰,古人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山,天竺歸來不看峰”,被譽為“一柱擎天”天柱山有42座著名山峰,84座未知山峰和18座山脊、五十三洞、十六巖、十七崖、七關、八池、三川、二溪、四十八個村莊和許多名勝古跡。全山劃為梅城區、谷口區、九井區、馬祖區、良藥區、西關區、天柱區、飛來區、玉井區等9大景區。主要景點是天柱峰、一線天、飛來峰等景區內有眾多文化遺址,包括1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存留有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等文人有無數摩崖題刻。
1982年,天柱山成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5年,這里成為國家地質公園2011年入選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同年,它被評為國家AAAAA級風景區。
自然地理 編輯本段
位置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西部,中國中央造山系統大別造山帶東部,中心位置約為北緯30° 44°′12.99″東經116° 27′18.84″西北與大別山相連,東南毗鄰長江,地處華北地區、位于兩個揚子板塊之間的大別造山帶東部和郯廬斷裂帶的復合部分。作為大別山東延的組成部分,景區為102.72平方公里,保護區面積304平方公里。
氣候
天柱山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季節變化明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無霜期長;春天雨水多,夏天炎熱潮濕,秋天涼爽舒適,冬天干冷。平均年氣溫9.一月份的平均氣溫約為5攝氏度-2攝氏度,7月平均氣溫20攝氏度.3°C。年平均日照在2000小時以下,年平均霧天在250天左右,最多可達3003356天,最少200天,年平均日照時間在2000小時以下。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900毫米。6、7月是雨季,平均24天。
地質
天柱山大部分是混合花崗巖,山麓也有二長片麻巖巖體屬于自治期或為燕山晚期中生代的產物。二長花崗巖片麻巖呈灰白色、淺肉紅色,片麻巖結構。主要由斜長石、鉀長石和應時,含黑云母、白云母、綠簾石、石榴石和其他次生礦物。在古代,由于地殼運動,海洋消失了,海底陸地上升了地殼深部的巖漿沿著地層和斷層之間的間隙形成了地殼深部的花崗巖應變。在長期的構造應力破壞和各種內部地質作用的影響下,巖石中形成了大量的構造裂縫和原生凝結裂縫。天柱山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剝露最深、超高壓礦物和巖石組合豐富的超高壓變質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貌
天柱山地貌獨特,形狀規則主峰地貌似仙桃,中峰龍頭凸起。天柱山屬于大別山的殘脈,有自己高峰的高山地區逐漸向東北移動、西南方向的丘陵過渡隨海拔高度逐漸降低,依次分布在中山低山和丘陵地帶﹑盆地、溪澗等地貌。天柱山主峰天柱峰海拔1489.8米,四周為中山地貌,有47座山峰和許多超過1000米的峽谷,呈現峰林和峰叢的景觀。天柱山幾乎包含了奇峰等所有花崗巖地貌、怪石、洞穴、峽谷,特別是花崗巖崩塌和崩塌堆積形成的山谷洞穴地貌,已成為中國同類景觀的代表“天柱山型”花崗巖地貌的稱號有著壯麗的自然風光。主峰周圍為低山地貌,海拔500~1000米,瀑布和水井隨處可見。主峰下方有一些小的山間盆地,海拔不超過1000米。天柱山的邊緣是丘陵,海拔不到500米。
水文
天柱山雨量充沛,這造就了地質公園中的各種水井和水池、瀑布、溪流泉水等水文景觀和山脈間呈放射狀分布的溪流分別流入天柱山下的潛水和安徽水,形成“兩水夾一山”的格局。兩條河流都是山澗,呈現出陡峭的起伏。潛水總長約116 公里,流經公園的長度為24.7公里,歷年最高水位達到31.82米,最低水位為28.1米,正常年份降水量為11.633,356億立方米。皖水全長約120公里,流經園區的長度為32公里正常年份降水量為9.91 億立方米。天柱山擁有中國第三大高山人工湖―位于海拔1100米的安丹湖水面面積近3萬平方米,蓄水量8萬立方米。
土壤
由于受地形、母質、生物、在氣候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下,潛山縣形成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地帶性和非地帶性土壤。地帶性土壤為紅壤和黃棕壤,非地帶性土壤為紫色土、石灰土,潮土、水稻土,棕壤、草甸土。土壤分布具有明顯的由南向北過渡的特征。地帶性紅壤和黃棕壤呈犬齒狀交錯分布,非地帶性土壤中嵌有地帶性土壤。其垂直分布自下而上為黃紅壤棕壤山地草甸土。天柱山南坡為山地棕壤,天柱山堯堯坪為山地草甸土。
生物植被 編輯本段
植物
隨著天柱山海拔的升高,植被的類型也有所不同,針葉林、針闊混交林、落葉闊葉林、山頂灌木等生態系統自下而上垂直分布。天柱山共有高等植物206科703屬1351種,其中珍稀瀕危植物26種。天柱山還保留著華東地區最完整的高山灌叢,是一些珍稀物種的棲息地。天柱山有一種一級珍稀植物水杉、紅豆杉、銀杏;二級珍稀保護植物銀杏、香果樹、鵝掌楸等;二級重點保護植物為大別山油松、連香樹、花櫚木、毛紅椿;二級瀕危植物仙女座菌株、天麻等。天柱山還有一些珍貴的樹種和藥材,比如香果樹、三尖杉、石斛、靈芝、杜仲、香榧等。
動物
天柱山有脊椎動物26目77科264種,其中包括云豹、黑麂、紫貂、白頸長尾雉、斑羚(青羊)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5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30余種。最稀有的是豹子、安徽麝、金雕、白腹隼雕、白冠長尾雉、勺雞、鳶、紅隼、虎紋蛙、毛冠鹿、大鯢等。天柱山也是森林鳥類遷徙的必經之路,而且是灰臉瘋鷹、白腹姬鹟、藍鳥鶇等遷徙鳥類在遷徙過程中提供能量供應。在對天柱山持續監測和調查的基礎上,共觀察記錄到蝴蝶5科87屬145種。在觀察到的蝴蝶中,鳳蝶科的數量和種類最多,其次是鳳蝶和鳳蝶、灰蝶、粉蝶。常見的大型蝴蝶是鳳蝶、藍鳳蝶﹑柑橘鳳蝶、中華麝鳳蝶、灰絨麝鳳蝶等。
景區布局 編輯本段
天柱山風景區面積83平方公里,有42座名峰84座無名峰和18座山脊、五十三洞、十六巖、十七崖、七關、八池、三川、二溪、四十八個村莊和許多名勝古跡。全山劃為梅城區、谷口區、九井區、馬祖區、良藥區、西關區、天柱區、飛來區、玉井區等9大景區。并有佛光寺(別稱馬祖庵)三祖寺(一名山谷寺、乾元禪寺)覺寂塔、西關寨劉源石刻、唐宋以來,石牛古洞和石牛溪崖的摩崖石刻和其他文物很多。
舒王臺
蜀王臺,又名舒泰,位于潛山市東南角的天寧賽區,安靜而優雅王安石時期在周樹擔任法官期間,他每天晚上都必須去這個電臺學習。黃松橘,安史任周樹通判,后入相,因名。舒臺夜月'舊志被列為潛山十景之一。明朝末年,史可法在此駐扎軍隊,又稱天寧村。
廣教寺
廣教寺又名雙溪寺,是漢末龔喬的舊居宋紹興年間改為廣教寺,寺門高聳,金碧輝煌。旁有喬公墓、朋脂井。黃山谷詩'雪云三祖山松竹二橋屋。解放前仍有三廟三廠,沒有往日的繁華。
胭脂井
胭脂井在廣教寺。相傳,東漢末年,大喬的兩個女兒為邱喬玄、小喬是眾所周知的絕世美人兩個女人每天在井邊拍照化妝孫策萬科周瑜和小喬結婚了這兩個女人用殘留的脂肪粉末往井里鉆經年累月,井水逐漸變成胭脂紅色,因此被稱為“胭脂井”井闌渤'建康元年干月'數字。清知府陳在舊址上重建了秀英亭。
太平塔
晉與西安之間的和諧建立了,太平山在五里外的縣城。老太平寺,保衛著宋白云、法眼、佛鑒諸禪師道場。《潛山縣志》年,塔前有真武堂,塔后有黃愚亭,塔旁有寺廟后來,因為軍事慶祝活動,寺廟在塔前重建。這座寺廟已經廢棄很長時間了,但塔仍然存在,高度超過十英尺,磚體為七級周圍雕刻著佛像,塔形奇特而古老它與西門杏花塔三祖爵跡塔并稱為潛山三寶。興化塔已被摧毀,今天只剩下兩座。從梅城到谷口的公路離太平山不遠。這座塔重建于宋明兩代,1979年,人民 美國政府撥款對其進行修復,使其煥然一新。
真源宮
鎮元宮位于南朝梁武帝一座寺廟的遺址上,該寺廟是由一只道教的鶴建造的,也被稱為白鶴“白鶴觀”白鶴宮”唐天寶九年(750年)唐玄宗李隆基敕建“司命真君祠”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唐太宗趙匡義敕建“靈仙觀”北宋至鄭和七年(1117年)惠宗的趙霽為這塊精神遺跡之地贈送了一塊牌匾和一本皇家書籍:真源萬壽宮”,簡稱“真源宮”從唐代到清代道光年間,都有道士在此居住觀摩修行。后來由于戰爭等因素,逐漸衰落。貞元宮遺址是天柱山風景區南門入口處的重要景點之一。獲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三祖寺
三祖寺也被稱為甘源寺、古山寺位于天柱山南麓,始建于505年它是由南朝僧人寶芝創建的,梁武帝將其贈予明山寺。隋朝初年,禪宗三祖三參來此講學,并將衣缽傳給四祖606年在此建立,故稱三祖廟。后來,唐肅宗將三祖寺命名為三祖谷甘源寺。唐代宗還稱三祖僧參為智者禪師,并將其佛塔命名為覺濟塔。宋太宗喬開山寶志禪師名叫包公,被授予道林真覺禪師的稱號。1983年,三祖廟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廟。
三高亭
三高閣,位于現在的三祖廟內,有一座高10余尺的石亭,有額“三高亭”紀念南北朝和宋朝的是后人、齊高士何求、何點、由何音三兄弟建造。亭內有一塊石碑,兩側的亭柱上刻有一副賀文 民國七年的話題:長弓傲立,看山外白云引隱詩,崖上灑鳥;謙卑生活,訪丹灶洞修書,追隨高適永垂不朽。明代安慶知府胡也喜歡安慶的清風由于其鮮明的節日,在他的故居建了一個紀念亭“三高”
山谷泉
谷泉又名山谷流泉,位于三祖寺西山之間。谷泉最早的三塊石刻都是唐代的,它們都分布在石牛古洞東壁的懸崖上。在黃河流域,有一個標題石牛Xi和山谷石頭詩,所有這些都已經脫落,只有龔景 六言律詩留存至今。
及第庵
寂地寺,俗稱七里寺,位于三祖寺西北。清康熙三年(1664年)連隊副司令金寶為玉谷仙禪師的說法捐款造鼎,金寶買了一片山林、田地。晚清時期,尼姑庵毀于戰火,山門和前堂坍塌。建國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時,尼姑庵為當地人集體使用。現存庵堂、寮舍10余間。磚木結構,占地240多平方米。
九井河
從潛山縣出發,沿潛山岳西公路北行約12公里,一條石鼓河綿延10多公里河兩岸的懸崖曲折聳立從天柱山景區流出的水大多從崖頂落入山谷,沖擊成9口井,故名九井河。 《潛山縣志》年:天祚宮前有九井河,名曰天井、雷井、云井、風井、龍井、三牲井、珍珠井、雖然水井不同,但它們總是在一條河中,在一個石池的深處,那些不可預測的人被列為著名的耳朵。這就是天柱山“潛陽十景”之一的“九井西風”
煉丹湖
煉丹湖,又叫'上煉丹'它位于海拔1100米的地方,水面面積近3萬平方米,蓄水量達8萬立方米。水清澈透明,周圍是綠色的山丘和樹木。韓偉明道左慈曾在此采藥煉丹現在,'煉丹湖'名即來源于此。左慈生活在煉丹之中'煉丹房'與煉丹起爐的'煉丹臺'還在。
佛光寺
布科吉原名媽祖廟,以寺廟聞名,位于天柱山南門附近相傳唐代衡越媽祖路的一位禪師周游列國,現居天柱山南門“嘉平館”處打坐習靜。為了紀念媽祖祖師,當地村民在博物館旁邊建了一座寺廟,供奉香火和寺廟的名字“馬祖”明朝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桐城進士吳應斌和懷寧進士、大臣阮捐資為他修建了一座寺廟。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神派黨禮御禮懸經,詔改媽祖 安到北柯基。經過多次修繕,布谷寺已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重要圣地之一。
三祖寺
三祖廟位于安徽省潛山市豐興山,是禪宗六祖之一,占地7.04平方公里。它建于南朝梁武帝時期,原名山谷寺。后來因禪宗三祖三參在此弘法而改名三祖寺。唐肅宗還給它起了個名字叫甘源寺。
國師塔
佛塔在布科吉之后,有'明萬歷皇帝印規的一個弟子,真的站起來了'全身用石雕雕刻,約張玉高,上面有一個蓮花頂,這是明觀禪師的化身。
左慈煉丹房
左慈煉丹房又稱蓮花洞。媽祖背后安,大石頭直立,中間有石室。相傳,在漢代左慈中的天柱山,這里獲得了九味丹藥的金液經典,可以服務鬼神,改變一切結局。石室前后,洞穴曲折,從雷石中穿過洞穴,穿過山谷,就可以轉到山后的佛光塔。
霹靂石
霹靂是一塊高10多米周長60多米的花崗巖巨石。中間有一條裂縫,猶如雷電,故名霹靂。這種裂縫是由于巖石節理在冰裂和重力的影響下逐漸膨脹造成的。
迎真峰
映真峰是由1.由28億年前的早白堊世中粒二長花崗巖形成的錐形峰。道教認為,天柱山屬四明真君管轄,而迎真峰是迎接四明真君的地方,因此得名。它的形成是花崗巖出露地表后沿節理長期風化剝蝕的結果。山頂上有一個洞,可以容納100人最高點離地面七八十英尺,略低于天獅山和遮山。
打鼓峰
大古峰又名仙姑峰或石古峰,位于天柱峰以東約1000米處,海拔1290米。山峰上有一塊懸在空中的大石頭,從遠處看像一面圓鼓。南山上有一塊鼓槌石,當地居民稱之為鼓槌石“仙人打鼓”從走馬崗往回看,峰頂的危險巖石像兩只兇猛的獅子聚集在一起,也被稱為 quot兩只獅子 quot“雙獅戲球”
蜒蚰石
天柱山上最奇怪的石頭是蜻蜓。在石鼓峰以南的懸崖峭壁之間,有一塊長十多尺寬十多尺的大石頭,掛在墻上,前面伸出兩個角,每個角長八九尺,粗細不一,很像蟑螂爬上石墻直抵天空的樣子。
西關寨
西關寨位于天柱峰以南1500米處宋朝末年,元軍入侵危害江淮前山益民劉淵奉命建營,在關內聚集了10多萬人他春天出去種田,冬天回到寨寨。由石級、寨垛、由石墻構成,山左側的懸崖是小路,吳路是第一條線,右側的山谷是小溪“而一個人守衛它,一萬人無法強迫它是極其危險和保守的。
蓮花峰
蓮花峰位于天柱山南麓。蓮花峰由距今1.28億年前的早白堊世中粒二長花崗巖成分。峰頂的巨石像花瓣一樣垂直裂開,像一朵蓮花在為美麗而戰。旁邊有一塊小巖石,危石被切割得像一個蓮花包;有花有芽,妙趣橫生。蓮花峰上有一個天然洞穴,可容納數十人。
柬之洞
柬埔寨洞穴的舊稱是石門洞,也被稱為仙人洞因為吳一峰和其他六位文學朋友捐款整修了這個洞穴,它也被稱為仙人洞“七人洞”洞穴分為兩層,像一個亭子,洞穴中有一個石桌、石凳、石床、石灶,可眠可炊。北宋時,仁宗的御史顧問李卡門曾在此洞住宿,并在洞前的石壁上寫了一本書“大宋李柬之宿”六字石刻。唐白居易作詩贊岳:天竺一峰抱日月,洞門鎖云雷。
天柱峰
天柱峰海拔1489.8米是天柱山的最高峰,就像一個高聳的天柱,這也是天柱山的起源的名字。在峰頂有“中天一柱”孤立擎霄”八個巨型字符,每個五米寬。古人曰: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山,天竺歸來不看峰”唐代詩人李白寫道'奇峰出奇陰,秀目秀氣。在清朝,安徽的公山絕對令人滿意。白居易寫詩曰'天竺一峰抱日月,洞門鎖云雷'天柱峰上有金殿、渡仙橋、嘗試心臟懸崖和其他景點,被稱為“一柱擎天”
一線天
在天柱峰下,一座山峰與主峰之間有一條裂縫,像一把巨斧劈開,它可以 我夠不到地面俗稱小天門這條裂縫很窄,只能容納一個人從它身上,你只能看到一絲天空,也被稱為小天門'一線天'這里的山峰高約10米,像一朵盛開的花,因此得名'花峰'國民黨將領劉依純在天柱峰的石壁上用楷書題詞'頂天立地'四個大字。
渡仙橋
天柱山第二高峰天池峰海拔1426米,略高于飛來峰。天池峰分為三段,中間兩段由細長的石條連接而成'渡仙橋',有諺語說:人到橋頭皆是仙”過橋后,你來到一個不到10平方米的平臺平臺上有兩個石坑,稱為'天池'池子里的水很清澈,無論是干旱還是下雨都不會改變。平臺的邊緣是一個陡峭的懸崖,被稱為測試懸崖。試心崖是看'天柱山佛光'最好的地方。
飛來峰
飛來峰是天柱山的第三高峰,海拔1424米它由一整塊巨石組成,頂部的一塊石頭覆蓋在峰頂上,仿佛從天而降。傳說魔法石是太上老君借來的。飛來峰四面不同,南有斗笠,北有棋磨,東有球拳,西有牛虎。西部石壁上有'龍鱗'斑塊。南面的寶月峰有'二仙對弈'和'金雞唱晚'等奇景。東部的山峰起伏不平,精致而筆直。據說26億年前的天柱山是西海的一部分西海有許多龍怪興風作浪,危害人民。老君見此情景,向東海龍王借了一塊圣石,壓在飛來峰山頂降妖。
蓬萊島
蓬萊峰是華峰旁邊的山峰,海拔1350米,南有天池峰,北有天柱峰。蓬萊峰是一座巨大的石墻,三面陡峭,西面有一座深不見底的懸崖。山頂非常狹窄和危險,100多米長,只有幾米寬。老樹和藤蔓環繞著山頂,山頂周圍經常有云,讓人感覺像是仙境。登上蓬萊峰,你可以看到遠處的其他山區,例如湖北省的英山、安徽霍山、金寨,感受毛澤東的詩意'蒼山如海,夕陽如血'的景色。
玉鏡山
玉景山原名萬歲山,因漢武帝南巡時上臺拜岳,臣民呼萬歲而得名。唐朝貞元二年(786年)萬歲山突然炸裂了,亮如翡翠,遠遠望去像一面鏡子掛在空中。當時,周樹刺史盧偉向朝廷報告了萬歲山的坍塌,并將其更名為玉景山。
虎頭巖
玉景山南端突出的摩崖石刻看起來像一只老虎老虎的頭,因此得名 Head懸崖。由于長期的霧,也被稱為白云懸崖,懸崖已經改變了它的風景,懸崖之間有許多歌曲、明人題。
船形石
船形石頭長20多米,寬20多米、10多米高,小溪在石頭下面流過,像一艘大船停在小溪里。石刻上刻有明嘉靖四十二年江西南昌舉人羅(1563年)當時他是千山總督,有書銜“元氣磅礴”四個大字。
開發保護 編輯本段
開發
歷史上,天柱山的建設僅限于寺廟和亭臺樓閣,游客大多由寺廟接待。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時任安慶行署督察專員的范主張建設“天柱山發展委員會”當時,由于社會動蕩和其他原因,只有岳云山亭建成、翠云山莊還有一條簡單的登山步道(良藥坪至天柱峰)1958年,天柱山建立天柱山國家林場。天柱山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旅游開發。
1982年,天柱山被確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2005年,被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2007年11月7日,天柱山國家地質公園揭牌開園。2011年5月5日通過國家5A級景區。同年,它被批準為世界地質公園。
保護
天柱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處。潛山縣政府制定了《天柱山地質公園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辦法》并有效實施,制定了文化遺產保護規劃,修繕保護了文物建筑,加強了保護宣傳教育,開展了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教育。
為了更全面地保護天柱山的生態保護,2005年天柱山被國土資源部批準為第四批國家地質公園。2009年7月,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工作正式啟動。2011年9月17日,天柱山地質公園被正式批準為世界地質公園。
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委員會負責天柱山地質公園的規劃工作、管理、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著眼于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理念,圍繞“提高環保意識,保護美麗家園”為主題,通過多種宣傳方式開展環保宣傳。
重要事件 編輯本段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