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av网_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亚洲欧美一级_欧美成人合集magnet

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地理百科    島嶼湖泊   

馬來群島

馬來群島(英語:Malay archipelago  )在中國也被稱為南洋群島,位于東南亞太平洋印度洋之間的海域,北起巴淡群島,南至羅迪島,西至蘇門答臘島,東至新幾內亞。它沿赤道從東向西延伸約6100公里,南北最寬處為3520公里,陸地總面積約為247.面積5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約占世界島嶼面積的20%馬來群島共有2.4萬多個島嶼,主要由印度尼西亞的17萬多個島嶼和菲律賓的約7000個島嶼組成。馬來群島位于許多板塊的交匯處,地質運動劇烈,火山活動活躍境內地形以山地為主,多分布在島嶼中部,平原相對較少,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除菲律賓北部外,所有島嶼都在赤道10°以內,炎熱多雨,屬于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氣候。

馬來群島的自然植被屬于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雨林,世界上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中有兩個位于該群島馬來群島還是亞熱帶嗎、澳大利亞和中國之間的生物物種過渡區1860年,華萊士提出在東方世界和澳大利亞世界之間劃分動植物的生活類型“華萊士線”馬來群島盛產石油、天然氣、錫、銅、鎳、鋁土礦鐵和其他礦產資源,其中錫產量占世界的10 輸出%,主產于印度尼西亞邦加島和勿里洞島。

馬來群島是東南亞的主要部分,屬于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菲律賓、東帝汶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家的居民主要是馬來人(Malay)和巴布亞人(Papuan)馬來群島盛產橡膠、椰子、胡椒、油棕等,是世界上熱帶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水稻也廣泛種植主要島嶼之間的交通主要靠飛機和輪渡。馬來群島的主要景點是巴厘島(Bali iland  )婆羅浮屠寺廟(Lead borate   template   compound)菲律賓的巴洛克教堂(Baroque   Church   of   the  Philippine)等。

目錄

位置境域 編輯本段

馬來群島位于東南亞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海域,北起巴淡群島,南至羅迪島,西至蘇門答臘島,東至新幾內亞。它沿赤道從東向西延伸約6100公里,南北最寬處為3520公里,陸地總面積約為247.面積5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約占世界島嶼面積的20%馬來群島主要由印度尼西亞的17000多個島嶼和菲律賓的約7000個島嶼組成,其中包括巽他島、小巽他、馬魯古、菲律賓和努沙登加拉群島屬于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菲律賓、東帝汶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家。其中,命名島嶼占1個/5有人居住的島嶼只占總數的1/10大多數島嶼無人居住。

地理特征 編輯本段

氣候

除菲律賓北部外,馬來群島所有島嶼都在赤道10°以內,炎熱多雨,屬于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氣候。平均氣溫為21℃,年降雨量為500—它從8,100毫米不等,大多數地區超過2,000毫米每年7月至11月,西南太平洋有20多個臺風,它們經常襲擊菲律賓群島。

馬來群島屬于熱帶雨林氣候,包括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等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多雨,年溫差小,月平均氣溫為25度—在28℃時,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且全年分布相對均勻。

馬來群島具有熱帶雨林氣候的地區包括菲律賓群島等地其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冷月平均氣溫最多時在18℃以上降水量與風向密切相關冬季盛行來自大陸的東北風,降水很少,夏季盛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風,降水豐富,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為1500—2000毫米,多集中在雨季。

地質

地質構造

在結構單元上,馬來群島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穩定區,主要包括加里曼丹島西南部和蘇門答臘島東北部,與中南半島被巽他大陸架隔開,地殼相對穩定,缺乏火山和地震。另一部分屬于不穩定區域除了穩定地區外,馬來群島屬于這種不穩定地區,那里的地殼極其不穩定,火山地震也很多。

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是東南亞火山數量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有400多座火山,其中120座是活火山;菲律賓有52座火山。這些火山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在努沙登加拉群島和菲律賓的一些島嶼上,這些島嶼呈弧形從東向西延伸,因此被稱為“燈火走廊”

礦產資源

馬來群島盛產石油、天然氣、錫、銅、鎳、鋁土礦鐵和其他礦產資源,其中錫產量占世界的10 輸出%,主產于印度尼西亞邦加島和勿里洞島。石油主要產于蘇門答臘島和加里曼丹島,印度尼西亞和文萊是主要產油國。根據印度尼西亞的統計數據美國能源和礦產部(2013年)印尼煤炭資源儲量約580億噸,已探明儲量193億噸,其中54億噸具有商業開采價值。由于仍有許多地區未探明儲量,印尼政府估計煤炭資源總儲量將達到900億噸以上。印尼天然氣儲量巨大,約為123589萬億立方米(相當于206億桶石油),其中已探明儲量2423萬億立方米,主要產自蘇門答臘島的艾倫和東加里曼丹的巴達克。印度尼西亞 美國的鎳儲量約為560萬噸,居世界首位。鉆石儲量約150萬克拉,在亞洲名列前茅。此外,鈾、鎮、銅、銘、鋁磯土、釤的儲量也非常豐富。

地貌

馬來群島是新時期地殼變動形成的高陡地貌島弧和海溝并存是馬來群島地形結構的一個顯著特征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整個馬來群島是一個——印度尼西亞弧的島弧、班達島弧和菲律賓島弧,與深海溝——爪哇海溝接壤、班達海溝和菲律賓海溝。

馬來群島上的地形主要是山地,大多分布在島嶼的中部。平原相對較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只有爪哇島北部和蘇門答臘島東部有大片地區。馬來群島處于地殼運動的活躍地帶,因為有三個主要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互相擠壓經常會引起地震。而地球 由于地殼上升形成山脈,地下巖漿也沿著地裂縫上涌,并在地面上噴發形成火山。

海洋地形方面,馬來群島將東南亞海域分成許多形狀不同的海域,班達海屬于太平洋、爪哇海、蘇拉威西海、蘇祿海、馬魯古海和弗洛雷斯海等;帝汶海屬于印度洋、阿拉弗拉海等。中國南海以南的東南亞水域深度差異很大、暹羅灣、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和爪哇海,一個深度不到100米的廣闊海域,被稱為巽他大陸架。除巽他大陸架外,其他大部分是深海盆地或海溝,一般深度超過4000米。

土壤

馬來群島的土壤屬于熱帶土壤類型,適合其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雨林。蘇門答臘、婆羅洲、蘇拉威西島和新幾內亞西部的赤道低地和非火山低地主要是紅土此外,在蘇門答臘東部,、婆羅洲南部和西部的許多沿海地區有大面積的低地泥炭土。

水文

馬來群島的大部分水深超過1000米,有許多港口和海峽,是東南亞通往世界各地的重要通道。由于地形和氣候的限制,馬來群島的地表水系統短而湍急,河流的地表侵蝕率很高。馬來群島水力資源豐富,但未得到充分開發。

海峽

馬來群島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西面被馬六甲海峽和南海隔開,北面是巴士海峽和中國臺灣省,南面是托雷斯海峽。

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trait of Malacca)安達曼海連接印度洋和泰國灣、南海北部是火山口地峽,南部是蘇門答臘島,是連接兩大洋的交通樞紐。馬六甲海峽的航道狹長,東起皮艾角(Tanjling Piai)到西部的韋島(Plouveh),長1080公里,如果算上東邊的新加坡海峽出口(ingapore   trait),全長1188公里。海峽呈喇叭狀,西北部寬370公里,東南部較窄,有許多小島,皮亞杰島和小卡里蒙島(Karimun Kecil)在最窄的印度尼西亞之間,只有37公里、馬來西亞、新加坡對海峽享有主權。海峽底部平坦,水深約25—113米,由東南向西北遞增,一般可供20萬噸級船舶進出。

河流

馬來群島較大的河流是爪哇島的梭羅河和加里曼丹島的巴里托河、卡普阿斯河、馬哈坎河。

梭羅河

梭羅河(Bengawan olo)它是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最大的河流,發源于爪哇島南岸石灰巖中的Cevu河、基杜的山區最初向東流入泗水海峽為了減輕海峽的淤積,在河口內開鑿了一條運河,使河水在蓬卡角向北流入爪哇海。全長約540公里,流域面積15萬平方公里。收集東西兩側的拉武和莫阿布、默拉皮三座火山斜坡上的溪流穿過北部的索羅城,轉向東北在雅威附近匯入最大的支流莫里芬河后,河床坡度變小,形成了許多湖泊和沼澤、曲流。它位于梭羅河口上方200公里處,用于運輸柚木。河口的年平均流量為880立方米/秒,雨季(11—4月)最大流量2830立方米/秒,大部分河床在旱季被切斷。

湖泊

馬來群島中較大的湖是多巴湖、馬寧焦湖、車卡拉湖、坦佩湖、托武帝湖、帕尼艾湖,其中蘇門答臘的多巴湖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湖泊。

多巴湖

多巴湖(Danawu   Toba)它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淡水湖,位于蘇門答臘北部的馬達高原,是一個位于斷層谷的火山口湖。湖面海拔906米,長約87公里,最寬處26公里,面積1300平方公里,深度529米。湖心有沙摩西島(約占全湖面積1/3)在島上,有250年前建造的巴爾塔克國王西達布塔爾的墳墓。湖周圍有許多新老火山,海拔2000米以上的有西巴亞火山和森那布火山,火山口冒出輕煙。 

主要島嶼 編輯本段

馬來群島的主要島嶼是爪哇島、蘇門答臘島、婆羅洲、呂宋、棉蘭老島等。

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島位于印度尼西亞西部,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南海,東南接爪哇島它南北長約1790公里,東西寬約435公里,面積超過47萬平方公里,約占印度尼西亞的四分之一 土地面積它是印度尼西亞的第二大島。

呂宋島

呂宋島是菲律賓最大的島嶼,位于菲律賓北部,面積105萬平方公里,占菲律賓總面積的35%島上地形復雜,2/3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地勢北高南低,有南北走向的山脈,山脈之間有峽谷和盆地。這座山終年炎熱,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超過2000毫米。其東部每年6—臺風經常在11月來襲,南北列有多種地貌類型。

爪哇島

爪哇島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島嶼,位于蘇門答臘島和巴厘島之間,北瀕爪哇海,南瀕印度洋。東西長約970公里,南北寬約160公里它狹長,面積約為12平方米.6萬平方公里,約占印度尼西亞的65 土地面積%爪哇島基本上是由火山運動形成的,地形多山、有許多火山和小山海拔1800米以上的火山共有58座,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有14座。爪哇島最高峰塞梅魯山海拔3676米,位于該島東南部。爪哇島的山區有許多廣闊的盆地,其中許多是古代印度尼西亞王國的發祥地北部海岸是沖積平原,有許多人工港口,南岸陡峭,有丘陵和地震、海嘯頻繁。

加里曼丹島

加里曼丹島,也被稱為婆羅洲,位于赤道附近、中南半島南部,面積734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島,北部是南海,東北部是蘇祿海。加里曼丹島北部海岸呈東北西南走向,即從島東北部的桑潘曼基尤角到西南部的拿督角,全長765公里,其間有文萊灣和拿督灣。海岸的一般特征是海岸線比較直和低,而且泥濘不堪、海灘和島嶼很少,流入大海的河流很多在陸地深處有一條大致與海岸平行的山脈。

生物植被 編輯本段

馬來群島是亞、澳大利亞和中國之間的生物物種過渡區,世界上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中的兩個位于這個群島。馬來群島屬于古熱帶植物區系存在于古生代的古地中海曾將亞洲大陸一分為二,因而成為亞歐兩大基本植物區系的分界線北部是泛北極植物區系,南部是古熱帶植物區系古熱帶植物群形成后,仍有中生代植物群“活化石”,例如樹狀蕨綱、銀杏、蘇鐵目等。

植物

馬來群島的自然植被屬于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雨林,印度尼西亞有3.超過80,000種植物,包括55種%它是地方性的,有383種瀕危植物,如巴布亞兜蘭、尸臭花等。世界上有9個印度尼西亞群島的荒野地區%以上開花植物種類中富含各種熱帶珍稀樹種,如鐵木真在加里曼丹和蘇門答臘、努沙登加拉檀香木、蘇拉威西的烏木、爪哇的柚木等。菲律賓有8931種植物,其中包括194種瀕危植物。

動物

馬來群島的動物王國是亞洲、澳大利亞和中國動物的分界線。其中,印度尼西亞在世界上擁有11個%的哺乳動物物種(包括大象、犀牛、猩猩和老虎等巨型動物)和世界上15%的鳥類物種。在蘇拉威西島和馬魯古島附近的深海中,廣闊的珊瑚礁系統是珊瑚、魚類和其他珊瑚礁生物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地方之一,約占34%印度尼西亞水域出現的魚類品種。印度尼西亞有530種哺乳動物1,519種鳥類706種爬行動物和8,500種兩棲動物。菲律賓有111種哺乳動物572種鳥類258種爬行動物101種兩棲動物和3000種魚類。

自然保護區 編輯本段

烏戎庫隆國家公園

烏瓊庫隆國家公園位于爪哇島最南端的萬丹省,國土面積786.1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443.面積37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原始的自然生態系統,也是印度尼西亞首屈一指的國家公園。該地區,包括烏瓊庫隆半島和幾個近海島嶼,處于極度瀕危狀態、獨特的獨角爪哇犀牛(犀牛 ondaicu)以及其他幾種瀕危動植物的自然棲息地。烏瓊庫隆國家公園有570種鳥類和29種犀牛該地區有九種哺乳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其中三種被視為瀕危物種,包括豹(Panther  )爪哇特有長臂猿(Mylobate moloch火神火神)和爪哇葉猴(Prebyterian church   Komata)除了豐富的動物群外,這個地區還有57種珍稀植物。1991年,烏瓊庫隆國家公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漢密吉覃逸山野生動物保護區

漢密吉覃逸山野生動物保護區位于東棉蘭老島生物多樣性走廊的東南部,沿普哈達半島形成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脊,海拔范圍為75—1637米,為一系列野生動物提供了重要棲息地。其中,除了哈米吉坦山以外,有8個物種尚未在其他地方發現保護區內有1380種物種,其中341種是菲律賓特有物種,包括標志性的菲律賓鷹(維基物種Pithecophaga jefferyi)瀕危物種和菲律賓鳳頭鸚鵡(Cocoto ea)和蘭花兜蘭(Paphiopedilum   catheter)其兩棲動物(75%特有)和爬行動物(84%特有)物種的比例表明,該自然保護區具有高度的地方性。2014年,哈米吉坦山野生動物保護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風景名勝 編輯本段

巴厘島

巴厘島是印度尼西亞唯一信仰印度教的地區它位于印度洋赤道以南8度,在爪哇島的東部,西臨巴厘海峽和爪哇島,東臨龍目島,北臨爪哇海,南臨印度洋東西長140公里,南北寬95公里“天堂之島”詩之島”神仙島”等美譽。巴厘島以沖浪天堂而聞名,庫塔是巴厘島著名的海灘之一,白沙灘也是家庭度假的好去處。在這里,你可以做各種運動,比如香蕉船、滑翔傘或噴氣滑翔等。

洛倫茨國家公園

(Lorenz   National Park)

洛倫茨國家公園位于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省,面積235萬平方公里,從伊里安查亞北部的中央科迪勒拉山脈延伸到南部的阿拉弗拉海,全長150多公里它是東南亞最大的保護區,也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個擁有冰川的熱帶地區之一。在該地區,已確定了34種植被類型和29種土地系統,以及約123種有記錄的哺乳動物,占伊里安查亞省哺乳動物總數的80%有記錄的哺乳動物包括世界上三種單一動物中的兩種:短喙針鼴(維基物種快速舌音 文化)和長喙針鼴(Zaglou bruijinii)洛倫茨國家公園于199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蘇門答臘熱帶雨林保護區

(Tropical rain foret umatra tropical rain foret)

位于印尼的蘇門答臘熱帶雨林保護區被顧農列尤選中(Gunung Leuer)布吉奇西巴拉(作者Kerinci eblat)和巴厘島西拉坦(Barian   eratan)它由三個國家公園組成,總面積為25951英鎊.24 平方公里。這里大約有10,000種植物,包括17種本地植物;有201種哺乳動物和大約580種鳥類,其中465種是本地動物,21種是本地動物。在哺乳動物物種中,有22種是巽他蘭特有的,15種只存在于印度尼西亞,包括特有的蘇門答臘猩猩、蘇門答臘虎、犀牛、大象和馬來黑熊等等。2004年,蘇門答臘雨林保護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姆魯山國家公園

(National Park)

馬魯山國家公園位于馬來西亞沙撈越州,總面積528.64平方公里,以生物多樣性和喀斯特地貌而聞名,世界上大多數關于喀斯特地貌的研究都在這里進行。木露山國家公園包含17個植物園,有3500多種維管植物和109種棕櫚樹,分屬20個屬。木魯山國家公園主要包括原始森林、喀斯特地貌、山脈、瀑布和地球上最大的洞穴。砂拉越洞穴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洞穴,長600米,寬415米,高80米,而清水洞穴系統是亞洲最長的洞穴,測量和勘探通道長達110公里。2000年,慕魯山國家公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科莫多國家公園

(Komodo   National Park  )

科莫多國家公園位于印度尼西亞群島的中心,在松巴瓦島和弗洛雷斯島之間,由三個主要島嶼組成(林卡島、科莫多和帕達爾)和許多較小的島嶼,它們都起源于火山。這一遺產已被確定為全球優先保護區,總面積為2,193.22平方千米。科莫多國家公園生活著大約5700只巨型蜥蜴,它們的外表和攻擊性行為使它們被稱為“科莫多龍”這些巨型蜥蜴不存在于世界其他地區,是現存最大的蜥蜴物種,平均體長為2至3米。這個物種是曾經生活在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的大型蜥蜴殘余種群的最后代表。科莫多島豐富的珊瑚礁物種豐富,強大的洋流吸引了海龜、魚、海豚的出現。1991年,科莫多國家公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納巴盧山公園

(Kinabalu   Park)

基納巴盧公園位于馬來西亞沙巴州婆羅洲島北端,面積753.7平方公里,是喜馬拉雅山和新幾內亞之間的最高峰基納巴爾盧山(4095米)被東南亞植物多樣性中心包圍。它擁有廣泛的棲息地,從熱帶低地和丘陵雨林到熱帶山地森林、高海拔的亞高山森林和灌木,有些來自喜馬拉雅山、中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和泛熱帶地區的植物和物種數量占婆羅洲島鳥類的數量、1的哺乳動物和兩棲動物物種/2半以及2/3種婆羅洲爬行動物。從地質學上講,基納巴盧公園是一個花崗巖侵入體,它形成于1500萬年前,受到100萬年前構造運動的向上擠壓,并由繼續定義其景觀的力量形成。2000年,基納巴盧公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婆羅浮屠寺廟

婆羅浮屠寺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廟。這座寺廟建于9世紀塞倫德拉王朝統治時期,位于爪哇島中部整個建筑分為三層,基座是五個金字塔形狀的同心方形平臺;中間有三個環形平臺,呈圓錐形;頂部是一座佛塔,四周是裝飾有淺浮雕的墻壁和欄桿,總面積為2500平方米圓形平臺周圍有72座空心佛塔,每座都有一尊佛像。婆羅浮屠寺有2672尊浮雕和504尊佛像它曾經被埋在火山灰下,于1815年被重新發現。20世紀70年代,印度尼西亞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對其進行了為期8年的修復,該寺廟群于1991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維甘歷史古城

(Citie in hitory)

歷史名城維岡位于南伊洛克省,建于16世紀,是亞洲保存最完好的西班牙殖民城鎮。它的建筑反映了菲律賓的當地風格、中國和歐洲文化元素的融合形成了東亞和東南亞罕見的文化和城市景觀。維岡古城的獨特之處在于它保留了西班牙殖民地的大部分特征,尤其是它的網格街道模式和由來已久的城市布局,這代表了亞洲建筑設計和歐洲殖民規劃的獨特融合。1999年,歷史名城威根在《世界遺產名錄》年被批準為文化遺產。

巴洛克教堂

菲律賓的巴洛克教堂由四座羅馬天主教堂組成,建于16至18世紀西班牙統治菲律賓期間。它們位于菲律賓群島的不同地區,兩個在呂宋島北部,一個在馬尼拉的Intramuro中心,另一個在米沙鄢島中部的伊洛伊洛島。教堂由石頭或磚制成,并用石灰加固它們顯示出一些特殊的特征,如高巴洛克式祭壇,如圣奧古斯汀 Nemoro的教堂,螺旋拱墻和立面上的金字塔形尖頂,如Paé Church。1993年,菲律賓巴洛克教堂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哈桑納爾·博爾基亞清真寺

(Jame'  AR   haani   BOL KIA  清真寺)

哈桑納爾·博爾基亞清真寺位于文萊首都斯里巴加灣市它屬于現代清真寺的建筑風格,是文萊最大的清真寺,可同時容納5000名信徒。清真寺的屋頂裝飾著純金制成的金色圓頂總共有兩個金圓頂大圓頂是祈禱大廳的一部分,四個角形成一個陡峭的尖塔,從這里可以俯瞰文萊機場的位置尖塔周圍不同樓層的墻壁上裝飾著幾何圖案。內部結構和外部庭院都由大理石制成,并用馬賽克裝飾。通往內殿的小路上也有鮮花和噴泉。

普蘭巴南寺廟群

(Prambanan   template 3356 compound)

普蘭巴南寺群位于印度尼西亞日惹以東17公里處它建于10世紀,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濕婆神建筑群11世紀初,由于地震,、這些寺廟由于火山爆發和其他原因而倒塌。它們在17世紀被重新發現。

馬來群島馬來群島

2006年印度尼西亞地震再次嚴重破壞了普蘭巴南神廟。到2020年,普蘭巴南的大部分寺廟被摧毀,一些主要寺廟得到重建。

普蘭巴南廟群共有8座主廟,主廟周圍還有224座小廟。在八座主要寺廟中,西側的三座主要寺廟供奉著印度教的三位主神(濕婆、毗濕奴和羅摩)東側的三座廟宇是為保護神靈的動物而建的。幾乎所有寺廟的墻壁上都刻有浮雕,這些浮雕是印度猴神毗濕奴和其他神的傳說,毗濕奴是印度教的主要神之一。

三座主要寺廟在橋臺和房屋之間有回廊,回廊內外都雕刻有浮雕。普蘭巴南寺廟群基本上是模仿眾神居住的摩訶室山建造的,裝飾圖案都以山川為背景、蓮花、奇怪的動物和人、仙女等。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普蘭巴南寺群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文萊王宮

(Itanbul   Nur   Iman)

文萊王宮坐落在文萊河畔的小山上,位于首都斯里巴加灣市西南幾千米處。文萊皇宮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住宅宮殿”這座宮殿是文萊的第29任蘇丹哈桑納爾·博爾基亞 美國的官邸也是文萊政府所在地,占地20萬平方米,有1788個房間。它還有257個浴室、可容納5000名客人的舞廳、大型清真寺、可容納110輛汽車的車庫、200匹小馬的空調馬廄和5個游泳池。除了一年一度的伊斯蘭慶典開齋節外,宮殿不對公眾開放屆時,皇宮將在這三天接待游客,客人將收到禮物食物和裝有兒童 美國硬幣。齋月期間,王宮將向穆斯林開放10天,舉行祈禱會。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澤西島    下一篇 太湖

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