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古冰川
達古冰川位于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魯花鎮馬橋,旅游面積210平方公里它是一個高原氣候區,有13個現代冰川和6個冰區.04平方公里,擁有金絲猴海、澤娜措、達古湖、情人灘、著名的自然風光,如羅吉斯。它是中國青藏高原最東緣最接近大都市的現代山地冰川。走進遠古、探古溯源,'達古冰山'因此得名。
達古冰川有兩個公園,達古冰川公園和卡龍溝公園:達古冰川公園冰川遺跡豐富,卡龍溝公園地貌類型豐富。達古冰川公園占地33平方公里,是現代冰川的集合、古冰川地貌、紅色文化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公園內有豐富類型的古冰川遺跡公園內的現代冰川是青藏高原東部小型山地冰川的典型代表,公園內冰川遺跡類型豐富,冰川侵蝕地貌多樣。卡龍溝公園占地18平方公里,在中國的意思是“花海溝”區內有大規模的喀斯特鈣華景觀,其不同的地貌類型是橫斷山區高山喀斯特景觀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0年,阿壩州文化體育和旅游局評定達古冰川景區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2018年,達古冰川獲評第八批國家地質公園。2022年,達古冰川被評為國家AAAA風景名勝區。
形成原因 編輯本段
達古冰川位于四川西部高原,在大地構造上屬于西藏—三江造山系(VII)巴顏喀拉地塊(VII-1)可可西里-松潘前陸盆地(VII-1-2),位于松潘—毛文巴彥喀拉茂地槽褶皺帶甘孜地槽褶皺系—丹巴地背斜。黑水褶皺束受制于秦嶺的帶狀構造、龍門山北東向構造、康藏巨型“歹”鋸齒形構造對三大系統的嚴格控制可分為南部弧形構造和北部弧形構造“山”字形構造了兩個主要部分和附屬跡組。受三疊紀末印支地槽恢復褶皺造山運動發展的制約,出露巖石受到不同程度的區域變質作用影響,出露地層均表現出沉積變質特征,區內出露地層及巖性較為簡單。其地層劃分屬于瑪多巴顏喀拉地層區-馬爾康地區的地層劃分為金川群,主要為上三疊統兩河口組(Tlh)侏倭組(Tzw)中三疊統西康群雜谷腦組下段(Tz 1)河谷地區分布著第四紀地層。
自然地理 編輯本段
位置
達古冰川位于中國四川省阿壩州黑水縣境內,旅游區面積210平方公里,風景保護區面積632平方公里,海拔3800米-5100米。地理坐標是102° 41′12″~103°21′57″北緯32度11分′29″~32°25′35″
氣候
達古冰川地處高原氣候區,旱季雨季分明,日照充足,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年平均氣溫9.5°C。春天觀山花、秋天觀彩林、夏天觀冰川、冬天觀雪景”是達古冰川最顯著的特征。達古冰川具有發展冰雪旅游得天獨厚的條件每年有十個月的冰雪覆蓋期和八個月的最佳冰雪享受期每年10月開始陸續開展冰雪旅游活動,時間可持續到次年7月。
地質
達古冰川的地質構造多為中小型構造,包括“X”節理組、褶皺、主要景觀如阿萊薩的斷捆。達古冰川地質公園位于青藏高原橫斷山脈東緣邛崍山北部它是一個高山峽谷地帶,從青藏高原過渡到四川盆地西部是典型的冰川地貌和地表鈣華堆積地貌。公園內的地質遺跡可分為 3 大類8 小類和 103356小類。
地貌
達古冰川的主要類型是地貌和景觀、水體景觀、地質構造有三種類型,包括1-以12號冰斗群為代表的冰川刨削景觀,以紅柳灘冰川氣泡群為代表的冰川堆積景觀。達古冰川公園內有多種類型的冰川遺跡、典型特征,既有現代冰川,又有古冰川地貌,是亞洲最東端極其重要的冰川區和中國海洋冰川最發達的地區,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區內分布著眾多大規模的喀斯特鈣化景觀,是橫斷山區高山喀斯特景觀帶的重要組成部分。達古冰川是中國青藏高原東部的最東端、第四紀冰川末期,是現代山地冰川的中心區之一,也是罕見的現代山地冰川。
海拔
就冰川而言,世界上大多數冰川分布在高海拔和寒冷地區,如5000-8000米以上的地區,而黑水縣海拔只有2350米,達古冰川海拔只有3000米-5000米;冰川不存在全年都不會融化,全年的溫度都需要在零度以下-大概在40攝氏度左右,黑水縣的氣溫一般在零下14攝氏度左右無論從海拔還是溫度的角度來看,達古冰川的形成和保存都非常罕見。同時,冰川的形狀大多是垂直無序的,而達古冰川是分層有序的,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生物
達古冰川獨特的地形和氣候為生物提供了獨特的生存條件。大沽冰山風景區又名三大沽自然保護區,2003年4月被批準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有1000多種高等植物,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紅豆杉、兩種單子葉草紅色綠絨蒿、四川紅杉、桃兒七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以及多種重點蘭花保護植物。
動物資源也非常豐富,生活著153種野生動物,其中就包括川金絲猴、扭角羚、林麝、這里有金雕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0種,還有西藏酋長猴、豺、黑熊、有黃喉水貂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29種,達古冰川還有西藏酋長猴聚集形成的特殊景點“金猴海”達古冰川管理局高度重視動植物資源保護,先后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開展合作、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積極交流合作。
主要景點 編輯本段
景區總面積210平方公里,分為達古冰川公園和卡龍溝公園達古冰川公園以豐富的地質遺跡和冰川為主要景觀,卡龍溝公園也很有名“小九寨”作為高寒山區典型的喀斯特景觀帶,卡龍溝公園地貌類型多樣,有黃龍鈣華堆積地貌。
金猴海
每年冬天,達古冰山上的西藏酋長猴都會在金絲猴海停留5個月左右大膽的西藏酋長猴子經常聚集在高速公路旁乞討食物當游客進入孤山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群山環繞的金絲猴海和清澈的湖水。
澤娜措
藏語中Zenacho的意思是“放生”湖面寬闊清澈,雪峰和山峰的倒影在湖中交相輝映。
達古湖
藏語里'達'有'冰川'的意思,'古'是'深溝'之意,'達古'即為'深溝里的冰川'大沽湖是由千百年來冰山融化的冰水構成的,它的顏色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
情人灘
情人灘位于達古冰川腳下,原本是藏民的相親勝地。情人海灘位于純凈的雪山腳下,這意味著情人的愛情是純潔無瑕的;它位于常年冰川腳下,代表著戀人之間堅定不移的愛情。
花楸
花楸四季景色各異初夏的時候,白色的花像雪一樣,紫色的果實在秋天的葉子上是紅色的,深秋的時候葉子是彩色的三三三五六的冬天,枝葉脫落,紅果累累。
洛格斯圣山
Logi是藏語“群山守護神”之意。羅吉斯圣山集高山草甸、瀑布、雪峰于一體,氣候溫暖,水源充沛,森林茂盛,植被覆蓋率高,適宜休閑避暑。洛吉斯也是西藏人的朝圣地,每年五月、9月,村里的藏民會念經、通過跳入天空等方式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冰川
達古冰川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面積最大、最年輕的冰川也是離中部城市最近的冰川。冰川積雪常年不融化,幾千年來一直保持著最原始的狀態,最壯觀的三段冰川是該地區的I、II、冰川III,面積約8.25平方千米。
Ⅰ號冰川
I號冰川屬于冰斗谷冰川,平均長度為900米,平均寬度為1100米,裸冰為0.88平方公里,冰川厚度20-40米,冰儲量3500萬立方米。
II號冰川
二號冰川位于一號冰川左側,與一號冰川相連,一直延伸到古雪山山頂。二號冰川上有一個深不可測的冰洞從邊緣向內看,洞內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冰脊、冰柱,別具特色。
III號冰川
三號冰川位于一號冰川左側,與一號冰川并排相連,靠近二號冰川冰川之間有200多個冰川湖,湖水或藍或綠,是純白冰川中的獨特景觀。
黃龍鈣華
黃龍溝的水質呈中性至堿性,來自深層碳酸鹽上升泉的地表水流有利于鈣華的沉淀同時,早期鈣華池消失,新的鈣華海灘形成、盆、池塘在原有基礎上逐漸形成,在堿性植物的作用下形成了新的鈣華景觀,耗時一萬年。
仙女池
仙人池位于玉金坡頂部附近,因此被稱為仙人池,因為從池底向下看,可以看到一個鈣華堆積,看起來像一幅肖像“躺”在水底。當地人視仙池水為神水每年藏歷年,藏民都會聚集在這里喝酥油茶、喝青稞酒,撒酒撒錢入池祭拜。
玉龍溝
玉龍溝是卡龍溝公園的另一條支溝是以喀斯特地貌為主的露天鈣化景觀有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點綴著高山湖泊,還有一個銀白色的鈣華乾斜坡,長200米,寬約70米。
重要事件 編輯本段
2019年11月6日達古冰川進行了“達古冰川影視基地”頒獎儀式成了央視紀錄片《長征》、電視劇《雪震》《藏地密碼》、電影院《職場是個技術活》《中國機長》《紅色土司》《我就是我》、綜藝節目《痞子愛人》的地點等。
2018年,達古冰川獲評第八批國家地質公園。2020年,阿壩州文化體育和旅游局評定達古冰川景區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2022年,達古冰川被評為國家AAAA風景名勝區。
開發保護 編輯本段
開發
自2010年以來,達古冰川已成功發展成為中國第三大冰川旅游目的地,并舉辦第20屆國際冰川七彩森林節;
2019年11月6日為積極融入阿壩州委州政府提出的發展格局,“大沽冰山景區”正式更名為“達古冰川景區”
2020年,達古冰川地質博物館落成作為阿壩州首個單體室內國家地質博物館,該館的建成將推動達古冰川景區向綜合性景區發展,形成更加多元化立體化的生態文化旅游格局。
保護
2014年以來,經過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研究所多次科學考察,達古冰川景區現代冰川形態多樣,地質地貌和坡度豐富、懸冰川、冰斗冰川、冰斗懸冰川、冰桶谷冰川,U形山谷、石冰川、冰蝕湖、冰磧湖、冰崖、冰川弧拱、鯨背巖石的地質敏感性和脆弱性不僅對冰川地質學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研究青藏高原第四紀冰川以來的演化和變化具有重要意義、第四紀古地理氣候和環境變化最重要的地方之一。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冰川融化速度加快,達古冰川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2020年8月5日至6日,達古冰川管理局、與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所聯合推出國內首個應用“地球工程學”減緩冰川融化措施的試驗。本次實驗在達古冰川中下游消融區設置了500平方米的試驗場,利用光熱屏障減緩冰川消融,即在冰川表面鋪設隔熱和反光材料,通過隔熱和增加冰川表面反照率來減緩冰川消融。
2021年10月15日,達古冰川管理局局長溫定慶在達古冰川應對氣候變化與減緩冰川融化學術研討會上介紹冰川情況“蓋被子”一年后,冰川融化的厚度將減緩到1.為景區生態環境的科學保護做出了有益探索。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