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
王屋山是位于中國河南省濟源市的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也是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265平方公里它是中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其中,王屋山主峰天壇山海拔1715米,舉世聞名“太行之脊”擎天地柱”王屋山屬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地勢總體上西北高東南低,生物多樣性豐富。王屋山風景區地處暖溫帶,屬于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地勢總體上西北高東南低。主要景點包括天壇、陽臺宮、紫微宮、銀根宮和王牧洞等。
王屋山蘊含著豐富的道教文化,自先秦以來,明清時期道教文化一直與道教文化融為一體、道教的起源和傳承密切相關。在唐代,王屋山先后修建了魏紫宮、陽臺宮、總仙宮、清虛宮、十方院、靈都關等大型道教建筑可以說是三里一宮、五里一殿。從此,王屋山成為中國道教活動的中心。
1994年,王屋山被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4年,王屋山被國土資源部正式批準為世界地質公園。2006年,王屋山被評為第三批世界地質公園。
自然地理 編輯本段
位置
王屋山位于河南省濟源市西北40公里的王屋山鎮龔宇村,北緯34° 53′~35°16′東經112° 02′~112°45′之間。王屋山北臨陜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南臨黃河,西臨中條山,位于太行山和中條山之間。王屋山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面積為265平方公里。
氣候
王屋山風景區地處暖溫帶,屬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受大陸氣團和海洋氣團交替影響,春季溫暖多風,夏季東風炎熱多雨,秋季秋高氣爽,冬季西北風,干燥寒冷少雪。王屋山的年平均氣溫為13攝氏度.2—8.其中平原地區氣溫為14.4℃,丘陵地區氣溫13.2℃—14.3℃,北、西部太行、當王屋山氣溫低于10℃時,氣溫隨著海拔梯度的增加而降低。年平均降雨量約為700毫米;年有效太陽輻射為57千卡/平方厘米,光能有效利用率高;零度以上的年活動積溫為5100~3400℃。
地質
王屋山地質區位于陜西高原上升區和華北平原下降區的邊緣,在近東西向的中條山和近南北向的太行山構造帶之間,位于中國大陸中部、在二級大地形的陡峭山脊上。受陜西板塊和華北板塊相互擠壓扭動的影響,地殼運動頻繁,地質構造復雜,斷層和褶皺十分發育。出露最廣的地層是太古代林山群地層和元古界地層,此外還有古生代地層和新生代地層。
王屋山大約在34億年前開始有陸地,大約在3億年前全部變成了陸地在此期間,它經歷了三十億年的滄桑巨變。太古宙洋中散布著許多古陸核,古元古代華北地塊東西部的焊接,中元古代早期火山的大規模噴發,晚期濱海和淺海沉積,寒武紀奧陶紀古陸表沉積,石炭紀海洋和沿海地區等等。
天壇山是王屋山區最早抬升到陸地后形成斷塊并抬升到最高高度的山脈,是內應力奠定基本地貌結構和外應力塑造地貌結構的結果。天壇頂部附近的巖石是元古代地層,包括應時砂巖、礫巖、頁巖和變質安山巖等。地質上屬于天壇山背斜的西北部地區。呂梁時期抬升至陸地,燕山南部時期發生了北西向的小七嶺斷裂(它長25公里,傾角大于70度,斷層距離為300~500米)北燕山期北天山北斷裂,北西向(它長14公里,傾角70度,斷層距離300多米)一些北東向斷裂將天壇山變成了一個斷塊。
王屋山區地質結構復雜。地質構造單元主要由北部太行山的復背斜和西部中條山的一部分組成。主要表現特征是地槽結構。由于山西板塊和華北板塊的相互擠壓和扭動,本區褶皺和斷層極其發育。
王屋山南部山區的剝蝕、侵蝕丘陵、這些山丘是王屋山脈的褶皺、斷層抬升活動較弱的區域出露地表的時間也較晚、在低隆起區,巖性主要為二疊系、三疊紀和侏羅紀應時砂巖、長石砂巖、頁巖、泥巖、泥灰巖、礫巖和松散紅土、離石黃土和馬蘭黃土等。
太古宙在王屋山出露相對完整、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地質歷史時期的沉積與構造—熱事件的序列產物被清晰地保存下來,這些事件發生在25億年前、18億年、14.5億年、8.5億年分別被命名為“嵩陽運動”中條運動”王屋山運動”和“晉寧運動”四次前寒武紀造山運動、角度不整合接觸界面與造陸運動形成的構造形態遺跡。
地貌
王屋山區地勢總體上西北高,東南低。它的主峰叫天壇山,東有日靜峰,西有月華峰,北有五斗峰,南有滑峰。黃河以北地勢總體較高,多為中低山丘陵垂直切割強烈,切割深度約250米,海拔向西北逐漸升高,切割深度超過350米。王屋山東西長約35公里,南北寬約17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主峰天壇山海拔1711米。
王屋山的地質構造單元主要由北部的太行山復背斜和西部的中條山隆起部分組成,以地槽構造為特征。王屋山區閉合褶皺和反轉褶皺并存,巖漿活動強烈,五臺期至喜馬拉雅期均有褶皺存在。王屋山斷裂活動也很發育,空間上以北西向和北東向斷裂為主,時間上以燕山期斷裂最為發育,形態上以高角度正斷層為主。
長期的風化剝蝕和強烈的侵蝕使王屋山形成了山崖交織的獨特地貌。其整體地貌分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和平原的五個部分。剝蝕構造中、這座低山是王屋山最高的山、起伏最大、最深的切割區也是王屋山的主要景點,主要分布在王屋山的北部,海拔600米-1800米之間,相對高度是300米-1100米之間。剝蝕、侵蝕丘陵、崗地位于王屋山區南部,是王屋山區居民的主要居住區、耕作區。海拔200米-600米之間的相對高度差是50-200米之間。沖、洪積傾斜平原區主要分布在王屋山區的東南邊緣,是王屋山區最低的傾斜平原區、最小的區域。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對高度在20米以下。
水文
王屋山風景區東臨小游河,山中溪流眾多。該地區的河流屬于黃河水系,多為黃河的一級支流,主要是隋河、逢石河、大峪河、硯瓦河、夢柏河等。河源短而急,多由北向南流入黃河。河網密度隨地勢由高到低逐漸增大,中山北部地區為0.5 公里/平方公里,低山區面積為1.0~1.5 宮丹/平方公里,黃色丘陵面積為2公里/平方公里。水源多由降水補給,汛期最大洪峰是年平均流量的幾十倍甚至上千倍。徑流年內變化很大,變異系數為 CV=0.6大部分徑流在汛期流出。
王屋山區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基巖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巖類孔隙水。基巖中的孔隙裂隙水主要由降水補給,一部分以地下徑流形式排入河道,另一部分成為深層地下水,以側滲形式進入山前坡積平原。松散巖層中淺層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是大氣降水、灌溉回水和山前側滲等,其消費主要是挖礦、山谷的蒸發和排水。
植物
王屋山的植物區系以暖溫帶華北植物區系為主,也有其他植物區系成分,如東北植物區系中的遼東櫟、中國西北植物區系中的刺梨、中國西南植物區系中的華山松、在中國中部如白樹的植物區系中有許多與熱帶有關的物種,如紅豆杉、構樹、異葉榮等。根據《中國植被》分類系統,王屋山風景區植被可分為6個植被型和23個群系。景區內的植物群落一般分為喬木層、在灌木層和植被層中,植物群落結構由高到低逐級變化,垂直分布表現出明顯的區域差異。
王屋山有197個主題、785屬、1760種、7亞種、140個變種和4個栽培變種,其中珍稀瀕危保護植物 143356種,按類別劃分為 63356種、 8 個物種瀕臨滅絕。 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3種,國家三級保護野生植物11種,其中11種具有園林綠化和觀賞價值,如太行花、連香樹、領春木、青檀、蝟實、紫斑牡丹等。
動物
王屋山山區有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古北界動物是主要的區系成分,還有一定數量的東洋界動物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也具有垂直分布的特點大多數食肉動物生活在深山密林中,而食草動物和各種鳥類則在淺山和丘陵中覓食。王屋山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有3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6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8種。王屋山山區還有唯一幸存的獼猴群,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獼猴群之一景區內分布著四組上百只獼猴群,主要集中在景區東部的水紅池地區。
礦產資源
截至2005年,在王屋山山斷隆帶已發現20多個礦點和小型礦床王屋山山斷隆帶的主要礦物是銅,其次是鐵,在斷隆帶的東部邊緣有鉛鋅礦。銅礦床主要類型為斑巖型、沉積變質型變質火山巖型、與秦相比中國東部銅礦床的s分類中,熱液型對應于海相火山巖的塊狀硫化物型,熱液型對應大陸熱液沉積巖型。鐵礦床類型主要為沉積變質型、鉛鋅礦床類型為密西西比式。王屋山山斷隆帶銅礦可分為三個銅礦化帶一個是北帶的瓦廟坡銅礦化帶,主要礦床類型為沉積變質作用(胡篦)a型,其次是變質火山巖型和熱液型,第二種是中間帶軟棗膠溝—小溝—劉星溝銅礦化帶分布在王屋山山斷隆帶中部主要礦床類型為變質火山巖型,其次為斑巖型、熱液型,第三種是南方的胡靈—在清徐宮銅礦化帶,礦石類型主要為云母石英片巖型、混合片麻巖型等。
景區布局 編輯本段
王屋山風景區規劃面積265平方公里,分為7個景區:陽臺宮景區、天壇山景區、五斗峰景區、天壇湖景區、九里溝景區、清虛宮景區和漁洋山景區。陽臺宮是主要景點,包括迎 宮殿里、古老的道觀如魏紫宮和主要景點如龔宇沂山。天壇風景區以天壇峰為主,包括王牧峽、王木洞等重要景點。五斗峰景區以五斗峰為主,包括鐵山河、王屋山山水庫等風景名勝。天壇湖景區以天壇山水庫為主要景點,包括水庫上游的十里河和大甸河。九里溝景區金頂(又稱小北頂),東王母洞是主要景點。清虛宮景區以清虛宮遺址為主要景點。漁陽山是景點、平陽窯洞是主要景點,包括凌渡廟等文化景點。
陽臺宮
陽臺宮殿被稱為大陽臺萬壽宮,是唐代道士司馬成鎮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命令下建造的。陽臺宮殿坐北朝南,步步高升。根據中軸線,陽臺宮的總體布局依次是山門和羅達的立體大殿(三清大殿)玉皇閣、永生宮遺址,兩側有東西畫廊、這里有35座明清時期的古建筑,包括太后殿和太后殿西方的一座寺廟。
現存的陽臺宮殿主體建筑三清殿和黃愚亭是明代鄭德時期重建的,其中三清殿是河南省現存最大的明代單檐歇山頂木結構建筑,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大殿內有30根方形石柱,通體浮雕云龍、丹鳳、門兩邊的四根石柱上有兩副對聯。玉皇閣是一座三明兩暗的建筑,建于明萬歷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重建,寬區三個房間,深區三個房間,高度21.該亭由八根11米高的木柱支撐,是目前河南省最大的明代亭建筑。陽臺宮內有許多松柏,其中有一棵七葉菩提樹,周長近3米,高14米。
2006年,陽臺宮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紫微宮
魏紫宮,十平方的大魏紫宮,是王屋山山的道教宮觀“三宮“第一個位于天壇南麓的中巖臺上。魏紫宮是唐朝的第二年(699年)中巖道士司馬成鎮,始建于元代、明、清各代均有修葺。魏紫宮坐北朝南,南北長約100米,東西寬65米,總面積約6500平方米這是一個有三個入口的院子。魏紫宮院內及其西北角有一座宋代松泰道士墓、元、明、清碑碣30余通。在中巖臺紫微溪河對岸,有一棵枝葉茂密的古銀杏樹,俗稱白果樹,胸圍9米,高45米它是中國五大銀杏樹之一,樹齡約2000年,享譽世界“中國植物活化石”
迎恩宮
古建筑群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南北長48米.5米,東西寬19米,總面積922平方米整體布局按中軸線布置、接下來的兩進院落,共九間25室。根據民國十二年《重修山門碑序》的記載“據傳說,唐王前來訪問,村民們歡迎這種好意并建造了它”,清乾隆二十六年《濟源縣志》年“在宋徽宗 登基后,他訪問了華蓋蓮的珠穆朗瑪峰,宮殿是其住所,被稱為‘行宮’之稱”據此,這座宮殿因歡迎皇帝和王子而得名。英 恩宮始建于唐朝開元年間(從713到741),清同治五年(1866年)重修。
天壇頂
天壇峰位于王屋山山脈中段,是王屋山的主峰,海拔1715米相傳軒轅黃帝筑壇祭天,南有蓋華峰,北有靈峰,東有日景峰,西有月華峰。自古以來就被道教尊為圣地。
這座山被幾十米的懸崖包圍著,山頂的面積約為2667平方米“夷平面”古人利用這里的地形建造了總仙宮,意思是天上各界神仙的聚集地。
山頂上會出現“天壇日出”天壇日落”天壇云海”等自然景觀。山頂東北方向有一處懸崖,懸崖邊上有一塊突出的石頭。在山頂前的懸崖下,堆積著許多礫巖,古人將其視為“女媧補天石”
相傳有一座孫思邈墓,俗稱孫真人 他的墳墓位于王屋山主峰天壇峰東南麓的山坡上,距河南省濟源縣西北40公里。它背靠帽峰山上的王牧洞,面向三官嶺,東望秦嶺,西倚天壇峰。墓圍已破,現狀為圓形平頂,周長約31.5米殘高近1米。1983年12月,孫思邈墓公布為濟源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質博物館
王屋山地質博物館位于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天壇山風景區內該博物館以穿越地球為主題由太古代的臺階組成、人口廣場、元古代廣場、古生代廣場、中生代廣場、新生代廣場和土樓五大廣場、古海洋館、恐龍館、多媒體館、展館由五個展廳組成,與廣場結合形成室內外穿插空間,展示地球的演變、王屋山山的生命演化和地質歷史。
王母洞
王母洞位于天壇峰北錘峰南的懸崖根部洞內有三個距離大致相等的大型石龕,直徑均在10米左右。石頭的頂部和頂部覆蓋著鐘乳石,每個鐘乳石的形狀都很奇怪中間一個佛龕的后墻最凹的地方有一個山洞,據說是西王母修行佛法的地方,因此得名“王母洞”,洞口直徑1.46米,壁龕寬20多米,高約8米,深約10米。古人建造了太后 壁龕里的臥室。宮殿為磚拱券結構,即墻體用磚砌成,頂部為圓形券式無梁大殿。
五斗峰
五斗峰位于天壇峰以北約6公里處,屬河南、山西和山西省之間的邊界山脈因一山凸起五峰而得名,形狀像五個水桶并排站立。 的海拔高度為1772米,是天壇峰的后屏。周奇峰矗立在五斗峰周圍,相對高度超過100米。唯西方一深谷(唐溝) 號抄近路,直奔王屋山水庫,然后向南走。在環墻之間,有平緩起伏的梯田和堤壩,溝頭呈分叉狀深入梯田,形成數十條、在山谷中數百米的深處,山峰周圍的水流入瀑布。環形平臺面積約2平方公里,被稱為:“前堂”,分東、西、有10戶人家住在三個南方村莊里。臺崖間有“老君堂”這個地方據說是老子的土地s煉金術。峰頂之間有幾片初生針、闊葉混交林(椎子棟和華山松)峰頂起伏平緩“夷平面”,開闊舒展。
天壇山水庫
天壇山水庫位于天壇東麓大甸河上游。1977年至19793356年,中共濟源縣委組織全縣人民修建。大壩為混凝土雙曲拱壩,壩高35.5米,頂長 142米,匯水面積115平方公里,總庫容220萬立方米。水庫回水3~4公里,水面約100 畝,水深10多米。
金爐頂
金頂位于禪堂以南白龍池以北,海拔1152米,與禪堂山遙遙相對。相傳古時候山上有一個金香爐,是鎮山之寶,因此得名“金爐頂” 又被稱為北武當山,俗稱小北頂,因為它與南武當山遙遙相對。遠望金頂,一峰突出,群峰拱起,呈眾星拱月之勢。從白龍池向北走一段山脊,沿路向西拐,就到了金頂。黃金屋頂分為南屋頂和北屋頂,兩個屋頂呈馬鞍形。南頂面積高而小,上面有祖先廟之類的廟字;北屋頂低而大,有三清殿、玉殿等建筑規模也很大。山頂廟一詞創作于明朝嘉靖年間。清代多有修茸。頂部懸崖之上的東王母洞很安靜、險、奇、秀于一身。
東王母洞
東王母洞位于金頂東南側的懸崖上。城墻高60多米,略微向內傾斜的巖石高聳入云,有向上突出和向外冒險的趨勢;它有20多米寬,兩邊有更多的山相互環繞。東王母洞位于亞根山路8米高的懸崖上。洞穴寬約2米,深約7米,有一個外石門,迄今為止一直自由開放。建在洞外東崖上的西佛殿和三元圣母殿,都是由石頭砌成的,就像自然生長在懸崖上一樣,引領著風景的精髓。
清虛宮
清虛宮位于濟源城西35公里的大甸河畔(古稱濝水)西岸的清虛宮村是唐代為司馬成鎮而建。元代元統二年(1334年)重修,清代重建。東鄰齊子嶺(又名猴嶺)三官嶺以西,地勢開闊,青山綠水,環境優雅。這座古建筑群坐北朝南,南北長85米,東西寬36米,總面積3060平方米。現存的古建筑都是按照中軸線建造的,其次是山門、三清大殿(清),東有關帝殿(清)西有譚旋廟遺址,玉皇閣遺址西仍有西王母廟(清)等建筑。唐開元年間(713年—741年)道教茅山派第四代宗師“道教皇帝”司馬成鎮建立了清虛宮。元元統二年(1334年),重修清虛宮。清代中期(1796年—1840年)重建清虛宮三清殿、王母殿、關帝殿等。
玉陽山
漁洋山位于市區以西15公里處,是市區通往巫山風景區的第一座山峰。東、西部兩峰分居尚書谷兩側,東漁陽山海拔33,356,503.3米,南麓有麻姑廟,廟前有春日“麻姑泉”泉水流入一條河,天“麻姑河”西域陽山海拔552米,與“鳴鐘泓”,西北有“金蓮泉”,西南有“憩鶴臺”在兩山之間的尚書谷中,有唐玄宗李隆基為其胞妹于震公主修建的靈都觀。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曾兩次前往漁陽山隱居學道。
靈都觀
凌渡寺,俗稱于震寺,位于濟源市劉成鎮、西域陽山之間的尚書谷口。它的建造始于唐玄宗的妹妹于震公主。靈都觀現存戲樓、玉皇大帝 s廳和畫廊有三個十一室,都是清代建筑。玉皇大帝 s廳為清代單檐懸山木結構建筑,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內部結構是一個七框架梁屋。劇院建在兩米高的陽臺上,有三個房間的寬度和四個椽子的深度它是一座清代單檐懸山木結構建筑;內部結構是一個五框架梁房子。觀內尚有幾塊唐代至元代的碑刻。其中以唐天寶二年的《張尊師探玄遺烈碑》和《玉真公主受道靈壇祥應記》元大德九年的《靈都萬壽宮圖志碑》最為珍貴。
奉仙觀
崇仙觀是王屋山道教的一個重要景觀。獻仙觀又稱獻仙萬壽宮,俗稱梁靜廟。位于市區梁靜北街東側。景觀坐北朝南,南北長90米,東西寬50米,總面積4500平方米。采用中軸線布局,其次是山門、玉皇殿、三清殿和東西走廊,9棟樓41個房間。崇仙觀念是王屋山早期的道教觀念。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所獲榮譽 編輯本段
2004年,王屋山被國土資源部正式批準為世界地質公園。2006年,王屋山被評為第三批世界地質公園。
2015年12月1日至3日,中國旅游地質與地質公園研究分會地質學會第30屆年會暨茫蕩山地質公園建設與地質公園發展研討會在河南永城召開。會上,王屋山風景區被河南省地質環境保護與地質旅游發展促進會選中、洛陽欒川雞冠洞景區等15個景點“何 南省地質旅游示范基地”,并舉行了授牌儀式。
2019年4月,王屋山山風景名勝區獲評“中小學生 研究實踐教育基地”
2019年,王屋山景區被評為河南省三鉆智慧景區。
開發保護 編輯本段
開發
1989年,王屋山鎮政府成立了旅游辦公室,負責陽臺宮景區和天臺山景區的旅游業務管理、道路建設與古建筑保護。
1992年,城建局成立了王屋山風景區管理處,負責風景資源的保護和管理然而,作為城建局下屬的一個機構,它無權協調相關部門和景點所在的鄉鎮、鎮之間的問題。
1994年,中共濟源市委成立了旅游、城建、文化、水利、土地、王屋山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由交通等成員單位組成。
1994年1月,王屋山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三批國家風景名勝區。
2004年,濟源成功申報河南省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濟源市政府批準建立王屋山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局,具體負責王屋山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建設與管理、地質遺跡保護、地學知識的普及和日常管理。2006年,經過資源整合,濟源和新洛陽市安縣聯合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同年9月1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
2009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王屋山綜合開發保護領導小組,組織了兩次王屋山綜合保護開發調研活動,編制了《王屋山總體開發保護規劃意見》。
200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批準實施《王屋山總體開發保護規劃意見》。
2011年,根據“所有權歸國家、管理權歸政府、經營權歸企業”王屋山風景區進行了管理體制改革。
2012年3月,王屋山景區項目及旅游總體規劃完成。
保護
新中國成立前,王屋山道觀大多因戰爭破壞或年久失修而破敗不堪。1949年2月,濟源縣民主政府命令各地對縣內文物古跡逐一登記,加強保護。
1949年6月,為保護國家重要文物古跡,中共中央委托清華大學編纂濟源陽臺宮《全國建筑簡目》號、奉先寺等建筑受到保護。
1963年,在省文物隊的指導下,對陽臺宮玉皇閣進行了修繕。
1980年,省文化廳文物處撥款4萬元對奉先寺三清殿等建筑進行修繕。
1986年,焦作市撥款5萬元重建陽臺宮太后殿及兩側城墻。同年,人民與政治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陽臺宮、濟瀆廟、奉先寺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