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av网_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亚洲欧美一级_欧美成人合集magnet

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地理百科   

長江三角洲

長江三角洲(英文名:Yangtze River delta),簡稱長三角,位于長江中下游,瀕臨黃海和東海它是長江入海前形成的沖積平原,位于江海交匯處。地理位置是北緯27° 12′35°20′東經114° 54′122°12′北起江蘇鹽城,南至浙江臺州,西至安徽安慶,東臨黃海和東海。根據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9年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號文件,長三角包括上海、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積35.8萬平方公里)

長江三角洲是由河流沉積和海水頂托形成的,地形以平原為主,主要包括江蘇省的太湖平原、江淮平原和何麗霞平原杭嘉湖平原在浙江、安徽省的寧紹平平原和黃文平原,以及巢湖平原和皖中平原等。該地區大部分海拔在10米以下,有零星的低山丘陵,如滁州的瑯琊山南京的紫金山常州的南山和少數中山。

長江三角洲多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水熱條件適宜,日照時間長,熱量充足,無霜期長,云量多。年平均氣溫為14攝氏度.2℃和17.4℃之間。全年降水豐富,降水主要集中在3-7月初的春雨、梅雨和暴雨,年降水量在708毫米至2000毫米之間。由于長三角地區城市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的年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有明顯上升趨勢,城市化效應明顯。

長江三角洲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由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環境適宜,甚至在更早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已經在這里繁衍生息,并逐漸形成了以種植水稻為基礎的農業基本經濟形態。受地形和氣候條件影響,長江三角洲是我國河網密度最高的地區該地區的河流和湖泊為農業和工業提供了極好的自然地理條件因此,長江三角洲地區人口密集,城市眾多,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美國經濟。

目錄

位置境域 編輯本段

長江三角洲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它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和長江流域的結合部,瀕臨黃海和東海,位于河流和海洋的交匯處。經緯度范圍為北緯27° 12′35°20′東經114° 54′122°12′北起江蘇鹽城,南至浙江臺州,西至安徽安慶,東臨黃海和東海。總面積達35.8萬平方公里。

長江三角洲的行政區域規劃范圍包括上海、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積35.8萬平方公里)以上海江蘇南京為例、無錫、常州、蘇州、,浙江省杭州、以安徽省寧波合肥等27個城市為中心區域(面積22.5萬平方公里)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以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面積約2300平方公里)

地理特征 編輯本段

氣候

長江三角洲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內季風氣候明顯,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同時還具有光照充足熱量充沛雨量充沛的特點一般來說,光、熱、水資源協調性好,季節分布合理。

長江三角洲的年平均氣溫為14.2℃和17.4℃之間。其中,夏季平均氣溫一般在26℃左右,冬季平均氣溫在5℃左右,春秋兩季氣溫適中,夏季極端氣溫在42℃左右,冬季極端氣溫在42℃左右-23.4℃;全年降水充沛,雨熱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3-7月初的春雨、梅雨和暴雨,年降水量在708毫米至2000毫米之間、一般8月份會有30天左右的伏旱,期間很少下雨,9月份會有一場短暫的秋雨,而10月份,-2月降水較少。

地質

地質構造

長江三角洲長期以來一直處于明顯的沉降狀態以長江三角洲的河床為界,長江三角洲平原分為蘇北和蘇南兩個區域。蘇北地區在地質構造上屬于沉積盆地,其排列方向為東北向。范圍北起江蘇淮陰、漣水、天長以南的響水地區、揚州、泰興和如皋;在西部,安和泗洪地區的向東開放可以延伸到黃海。盆地南北寬約80 ~ 180公里(到現代海岸為止)長約200千米。蘇北盆地基本上由厚度超過1000米的古近系碎屑沉積物組成。盆地中部明顯出現一條東西向分布的不規則火成巖基巖隆起(建湖隆起),時代為白堊紀。盆地被古生代和中生代火成巖和碳酸鹽巖包圍。蘇南地區地質構造相對簡單,新近紀以前的基巖幾乎全部由侏羅系組成-白堊紀火成巖和碳酸鹽巖,但古近紀地層明顯缺失。

長江三角洲基巖中存在頻繁的構造斷層,斷層主要為東北至西北走向,控制了長江三角洲基底的構造格局。蘇北盆地沿北東向斷裂延伸,但蘇北盆地的西邊界仍被郯廬斷裂所限制;但在蘇南大火成巖隆起區,也存在一些受上述兩組斷裂控制的構造盆地。

地層

長江三角洲的主體部分主要由河床相和河口三角洲相組成由于河流侵蝕,黃河三角洲的地層沉積中缺少硬粘土層,自上而下為三角洲相、河口灣-淺海相、河漫灘-河口相和河床相。

三角洲相

主要為砂質粘土和粘土質砂層,顏色為灰色和黃灰色,底部為沖刷面,向上逐漸變細。有長幾十公里寬10公里的大型砂質沉積體-15公里,10厚-30米,向上增厚序列。砂層中發育交錯層理波狀層理和脈狀層理等潮汐沉積構造。

河口灣-淺海相

該層主要為藍灰色軟泥,含水量高,質地柔軟由粉砂層或貝殼碎屑組成,粒層厚度約1-2 mm,該層為三角洲相和河漫灘-河口相正在逐漸變化。

河漫灘-河口灣相

河漫灘-河口相主要為砂質粘土和粘質砂層,顏色為灰色。該層含有砂質透鏡體,其厚度和埋深變化很大,其中黃色礫石磨圓良好,并有植物碎屑富集層和泥炭層。層理發育有水平層理、波狀層理、透鏡體層理、再作用面、雙向交錯層理。其間可見砂、潮流沉積構造中可見泥質紋層的厚度。

河床相

長江三角洲最上部為河床相,主要由礫石砂和砂組成,顏色為灰色,粒度主要為中細砂,但該層下部含有少量礫石,礫石直徑為2-底板埋深約為60-80米,為一般起伏的侵蝕面,與上覆地層有漸變關系據推斷,它是長角三角洲的一個河床沉積單元,厚度為10-30米。

礦產資源

長江三角洲的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兩省。其中江蘇礦產更豐富,有石油、煤炭、天然氣等能源礦產,以及相當數量的金屬礦產和非金屬礦產。浙江 美國的礦產資源主要是用作建筑材料的非金屬礦物。上海 美國的礦物質相對貧乏。長江三角洲地區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產有150多種(含亞種),2000多處礦產地,以魯縱貫、馬蕪、霍邱、沙坪溝、休寧縣-歙縣五個國家級綜合勘查區。安徽省金寨縣沙坪溝巨人“斑巖型”鉬礦床已被累計發現.8萬噸,單礦體居全國第一,儲量規模居全國第二。葉蠟石、水泥用石灰等礦產儲量居中國首位。

長江三角洲的巖鹽礦產資源也很豐富。主要分布在江蘇金壇、淮安、趙集、鳳縣和安徽鼎運等地。懷 江蘇安,儲量超過100億噸、金壇、趙霽等大中型巖鹽礦山。這個地區的大多數地下鹽穴都可以用作儲油處。江蘇金壇、淮安、趙集、奉賢等地的鹽穴適合儲存天然氣。由于巖鹽開采(或溶腔)形成的鹽穴具有巨大的空間資源,非常有利于建設國家地下鹽穴戰略儲油儲氣基地。

地形地貌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主要地貌是平原和丘陵此外,長江三角洲地區還有一些島嶼、丘陵平原和低山丘陵。其中,長江以北以平原為主,丘陵和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長江兩岸和長江南岸。

上海全境以平原為主,僅西南部有少數丘陵,屬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約4米。總的來說,上海的地形自東向西略有傾斜。大金山是上海的最高點,海拔103米.4米。

江蘇省的長江三角洲地勢較低,河湖眾多,而南京是寧鎮揚的丘陵地區;蘇州是太湖形成的底部平原,地勢平坦;無錫境內多為平原,區域內有少量低山殘丘,位于長江三角洲的河湖走廊地帶;常州位于長江三角洲中心,有高沙平原和丘陵、等地貌;鎮江市位于長江三角洲頂端,長江下游南岸其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以丘陵和丘陵為主;揚州有淺湖,地勢較低,只有北部地區有丘陵地形;泰州有兩大水系沖積平原,江蘇只有靖江一座獨立的小山。

浙江省長江三角洲是中國島嶼數量最多的省份,地形復雜,從西南到東北呈階梯狀斜坡。舟山島是中國第四大島;嘉興的地勢不高,平均海拔2-2.2米;湖州平原分布廣泛,低山丘陵星羅棋布;紹興市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西部中部和東部為山地和丘陵,北部為余韶平原;寧波南部屬于浙東丘陵地區,海拔較高,有天臺和四明山山脈,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走勢。

水文

長江三角洲是中國水網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區域內河流縱橫、湖泊縱橫交錯,淡水資源極其豐富。長江三角洲共享長江、淮河、錢塘江、椒江、邕江和甌江是六大水系三角洲北部主要水系為淮河水系,南部為錢塘江水系,中部為長江流域,京杭大運河穿插其間。還有洪澤湖太湖等國內大型淡水湖和杭州灣溫州灣等港灣,約占長江三角洲總面積的8.57%其中,中潮灘占總水域面積的12.43%

地表水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表水主要是河流和淡水湖,其中江蘇南京的河流和湖泊主要屬于長江水系;太湖的大部分位于蘇州市;京杭運河縱貫南北;無錫地表水資源豐富,大小河流3100多條,淡水資源豐富;鎮江是長江和大運河的交匯處;揚州京杭大運河流經中國四大湖泊,匯聚于長江流域;湖州市位于太湖流域西南部;紹興的主要河流是浦陽河和浙東運河,主要湖泊有30多個。

地下水

長江三角洲地區有各種類型的地下水,包括松散巖類孔隙水、巖漿巖類裂隙水、變質巖類裂隙水、碎屑巖孔隙裂隙水和碳酸鹽巖裂隙巖溶水分為五類。其中,松散巖類孔隙含水巖組是本區最重要的含水層組,主要分布在長江三角洲平原、濱海平原和皖北平原第四系含水層富水性中等-極強為主。碳酸鹽裂隙巖溶含水層群主要分布在長江沿岸、徐淮、金衢盆地等地水量豐沛程度中等-強。巖漿裂隙含水層形成、變質巖狀裂隙含水層、碎屑孔隙裂隙含水層組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安徽)南、皖西、浙西北、在浙江中部和南部,富水能力較弱-中等。

土壤

長三角地區的土壤相對肥沃,土壤普遍富含養分、豐富的土壤分布區1639.1平方公里,占67.9%中等營養土區635.0平方公里,占26.3%養分缺乏、土壤分布區較少,僅占5.8%,主要分布在吳江市、太湖新城及淀山湖周邊地區。土壤pH值主要是酸性土壤,呈酸性、強酸性土壤分布區1694.7平方公里,占70.2%,在蘇州吳江區、嘉興市嘉善縣,成片分布;中性土壤分布區571.5平方公里,占23.7%,主要分布在青浦區和吳江、嘉善城市周邊;堿性土壤零星分布。

長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

主要土壤類型為鐵鋁土、淋溶土、初育土、半水成土、鹽堿地和人造土壤是六個土壤類別、7個亞綱、12種土壤類型和29種土壤亞類型。可分區為:土壤太湖平原、里下河水稻土區;江淮丘陵黃棕壤和水稻土區;其中,浙西、贛東北紅壤與鄱陽湖、水稻土區;浙西、贛東北紅壤與鄱陽湖、水稻土區;鄂東南、皖南及浙西紅壤、黃棕壤、水稻土區;然而,福建浙江沿海和附近島嶼的低山丘陵地區的水稻土、紅壤區。從土壤分布面積來看,在地帶性土壤中,長江三角洲的黃紅壤亞類面積最大,而水稻土以澇漬水稻土為主,滲透水稻土和潛育水稻土也有相當大的面積分布。此外,長江沿岸和沿海地區有大面積的石灰性潮土。

長江三角洲北端的土壤類型

在低山上,它主要由花崗巖構成、風化砂頁巖發育的黃棕壤分布;在石灰巖山區,主要有多種類型的石灰(巖)土分布;在夾層中,一旦紫色巖石暴露,也可以形成紫色土,但分布面積很小。裸露的巖石暴露在地表時,可以看到表層土壤被AR或AC土壤配置所覆蓋,并可以看到石質土壤或粗骨土壤類型的分布。

長江兩岸的土壤類型

長江兩岸有白堊紀火山爆發形成的火山口和玄武巖巖體風化后會形成類似火山灰土的質地松弛的基性巖土。另一方面,由于蜀下沉積了厚厚的黃土層,山周圍的丘陵地發展成了黃褐土,黃崗土直接作為旱耕地種植在黃褐土丘陵上。在一些地區,修建了梯田并用水灌溉,形成了各種類型的水稻土。

江北平原土壤類型

由于長江故道的急流沉積,棉被平原形成了高沙質土壤,具有灰色潮土的特征。在何麗霞低地和沿湖地區,由于地下水位高,土壤多為灰色潮土和水稻土,沿海平原為濱海鹽土。

江南沿江土壤類型

從寧鎮的低山丘陵向東,經過茅山在江北平原仍有類似的分布規律。黃棕壤主要分布在由砂頁巖和花崗巖組成的低山丘陵上。

生物資源 編輯本段

植物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植物類型主要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和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從類型上看,江蘇沿海城市的植被類型以落葉闊葉林為主、常綠闊葉林。上海的植被類型是常綠闊葉林、常綠混交林和落葉混交林占優勢。浙江省植被資源豐富,以闊葉林為主、針葉林、針闊混交林、灌叢和灌草叢、水生植被等。

喬木

長江三角洲的林地總面積為12.0萬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33.54%,以有林地為主。從各省(市)從分布來看,浙江省分布最廣,有森林面積6.68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浙江南部、浙中、浙西北、浙東南丘陵山區;安徽省第二,林地面積為4.95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皖南地區、皖西丘陵山區;江蘇省林地面積為3337.2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寧鎮、徐淮、連云港、伊犁丘陵地區;上海的林地面積只有417.5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崇明區和金山區。

主要的樹種是雪松、常綠針葉林,如黑松水杉、落羽杉樟樹等落葉針葉林、桂花、廣玉蘭等常綠闊葉林、楓香、三角楓、銀杏櫻花等落葉闊葉林、海棠、梅花等觀賞樹木。

草本與灌木

草原面積約1666.3平方公里,占0.47%主要分布在安徽淮北、蚌埠、滁州、宣城,江蘇淮安、南京、徐州,浙江麗水、金華、上海嘉定區舟山。

草本植物和灌木的主要類型是黃楊木(小葉黃楊、瓜子黃楊)杜鵑、山茶、茶梅、水梔子和其他灌木,馬賽克復雜的石頭、中華常春藤、薜荔、藤本月季、藤本植物,如紫藤和虎杖、地膚、千日紅、石竹、虞美人、腎蕨、常夏石竹、花毛莨、垂盆草和其他草本植物。

動物

長江三角洲的動物種類繁多,包括大量的鳥類和哺乳動物,其中就有中華鱘、揚子鱷和其他珍稀動物。為此,長江三角洲地區建立了許多野生動物保護區,目前該地區已建立了11個省級和縣級野生動物保護區。

風景名勝 編輯本段

長江三角洲風景優美,鐘靈也很美,這是中國旅游業的特色“金三角”它每年接待數以億計的國內外游客。長三角5A級景區占全國20以上%有357個景點,其中國家級132個,省級8個,總面積71.27平方公里。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風景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路1號,分為湖濱區、湖心區、北山區、南山區和錢塘區,總面積59個.04平方公里,其中湖面為6.38平方公里,面積35.64平方千米。西湖風景名勝區共有122個主要景點,其中:景區有特色景區26個一級景區25個二級景區39個三級景區21個四級景區1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39處文物保護點和各類專題博物館星羅棋布其間。1985年,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被評選為“中國十大景點”之一。2007年,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被評為“中國AAAAA級旅游景點”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于《世界遺產名錄》年正式上市。

蘇州拙政園

卑微的行政官園是中國園林的杰出代表,是江南私家園林的典范、豐富的文化內涵、高度的造園成就、疏朗自然的風格、以其優雅美麗的風景而聞名。它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拙政園、留園、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最古老的之一。1961年被中國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經中國國家計劃委員會批準、旅游局、建設部已將其列為國家級特色旅游景點。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由中國國家旅游局于2000年發布、建設部授予中國首批AAAA級旅游景區。

烏鎮

烏鎮是首批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十大魅力名鎮、國家 環境優美的城鎮和村莊被稱為“中國 最后一個枕水家庭”之譽。2003年,烏鎮被聯合國授予亞太地區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2006年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后備名錄和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后備名錄重置目錄;2010年,烏鎮旅游榮獲嘉興市首批國家AAAAA旅游景區稱號。

黃山

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山脈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總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其中,黃山風景區占地160.6平方公里,地面跨度為東經118° 01'118°17'北緯30° 01'30°18'東起黃石 ,西至小嶺腳,北至二龍橋,南至湯口鎮,分為溫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釣橋、浮溪、洋湖、福固九個管理區。緩沖區490.9平方公里,與景區相鄰的有5個鎮(黃山區湯口鎮、譚家橋鎮、三口鎮、耿城鎮、焦村鎮河陽湖林場)的行政邊界為界。黃山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與長江、長城、黃河是中國的杰出代表壯麗的山河和燦爛的文化,為世人所稱道“人間仙境”天下第一奇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于世。境內山峰眾多,怪石眾多,千米以上的山峰有88座“蓮花”光明頂”天都”三座主峰的海拔都在1800米以上。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兩次登上黃山,贊嘆道:國內外都沒有黃山會徽這種東西,登上黃山,世界上也沒有什么山!后人據此概括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山”

天臺山

天臺山位于浙江省東部,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5A級旅游景區“山水神秀、佛宗道源”名揚中外。這里是佛教天臺宗的發源地、道教南宗創立地、活佛濟公出生地、唐詩之路目的地、五百羅漢應化地、詩人寒山子過著隱居生活、徐霞客的開幕之地旅行、羲之書法開悟地、劉阮桃源遇仙地、和合文化的發源地,神奇的景觀與悠久的歷史文化相得益彰。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塞班島    下一篇 長江中下游平原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门县| 加查县| 交口县| 长泰县| 彭山县| 桦南县| 鸡西市| 江都市| 崇明县| 岑溪市| 鹤峰县| 金堂县| 南漳县| 萝北县| 兰溪市| 兴山县| 平遥县| 云林县| 阳曲县| 远安县| 东乡县| 页游| 崇州市| 牙克石市| 大石桥市| 安远县| 台北县| 杭锦旗| 岢岚县| 紫云| 大城县| 揭阳市| 重庆市| 武胜县| 兰溪市| 通江县| 东丽区| 宣恩县| 中江县| 綦江县| 庄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