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湖濕地景區
洪澤湖濕地風景區位于中國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東南部,建于2007年,面積為5.2平方千米。濕地自然資源保護良好,生態環境優良,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森林覆蓋率為85%以上。
洪澤湖濕地景區分為濕地文化體驗區、濕地科普互動區、濕地植物展示區、有五大旅游區,即濕地生態養生區和濕地度假休閑區,里面有蘆葦迷宮、洪澤湖魚族館、千荷園等景點。
2006年2月11日,洪澤湖濕地風景區所在的洪澤湖濕地保護區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20年12月29日,洪澤湖濕地風景區被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自然地理 編輯本段
位置境域
洪澤湖濕地風景區位于中國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東南25公里處的洪澤湖西岸,是洪澤湖濕地的一部分。它北依京杭大運河,南臨中國南北分界線淮河,東臨洪澤湖。
洪澤湖濕地景區位于泗洪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地理坐標為北緯33° 10°'48'33°23'34'東經118° 12'14'11°83'79'位于江蘇省西部淮河下游,蘇北平原中部西側一一個、宿遷兩市境內。位于北亞熱帶江北區與南溫帶蘆淮區交界處。
形成原因
洪澤湖形成的自然因素是地殼斷裂形成的洼地。洪澤湖的雛形始于唐宋以前的小湖泊,主要是涪陵湖、破釜澗、泥墩湖、萬家湖等。
形成洪澤湖雛形的客觀因素是黃河奪淮。宋紹熙五年(1194年),黃河決定到吳恙,到梁山坡分為兩個分支,南支和泗水,并向南流入淮河,這是黃河改道的開始。直到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以北從利津遷移入海,黃河強占淮河700年。因為黃河居高臨下,注入淮河黃淮,流量增大,水位上升,才會造就涪陵湖、坡福塘和其他小湖泊和沼澤、這些洼地連成一個湖。明清統治者不斷加高堰,是洪澤湖形成的決定性因素。
氣候
洪澤湖濕地是分布在北亞熱帶與暖溫帶氣候過渡帶的大型淺水淡水湖濕地。湖區氣候主要以季風環流為主,年均降水量925.5毫米,年蒸發量為1592.2毫米。
洪澤湖濕地所在的洪澤湖位于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交界處,四季分明。洪澤湖地區年平均氣溫為14.8°C,7月平均氣溫最高,1月最低。洪澤湖的年平均氣溫為15度.99°C,這個地區的無霜期為224天。
只有北方強冷空氣南下,洪澤湖才會結冰。凍結主要發生在1-2月,封凍期一般為10-20天,最長不超過一個月,冰厚一般為2-10厘米,最大厚度為20厘米。湖面解凍后出現淌冰現象,對船只和大型漁具有害。
洪澤湖3月至8月以東南風為主,9月至2月以東北風為主。風力全年平均3-4級。風力隨季節而變化3月至5月平均風力約4級,6月至8月平均風力約3級,9月至11月平均風力約4級,12月至2月平均風力約3級。冬春季平均風力高于夏秋季。在強臺風或龍卷風襲擊下,湖面最大風力可達12級。
洪澤湖日平均日照時數為6小時.3小時,春天5小時.6-7.3小時,夏天6小時-8.2小時,秋季5小時-6小時,冬天4小時.9-5.9小時。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287小時.3小時。
水文
洪澤湖濕地景區位于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的西北部,地處淮河中游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內陸淡水濕地。洪澤湖是淮河中下游的吞吐湖,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攔洪蓄水平原水庫。面積2069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量57.5億立方米,最大庫容138.7億立方米,而湖泊的年流入和流出量約為500億立方米。
洪澤湖是一個四周高中間低的盆地,其水域由程子湖灣組成、溧河湖灣、淮河三湖三灣的構成。當水位12.在5米處,水面面積為1597平方公里,體積為30.4億立方米,湖的長度為65公里,平均寬度為24.4千米,平均深度為1.9米。洪澤湖是一個通水湖泊,淮河水是洪澤湖的主要水源。
地貌
洪澤湖是在淮河中游沖積平原上發育起來的原本是排水不暢的洼地,后來積水了(蓄水)成許多小湖。洪澤湖濕地屬于長江中下游大型平原淺水湖泊。洪澤湖流域是一個淺蝴蝶,洪澤湖西部是三個洼地。目前溧河洼、程子湖保持著湖灣的狀態。但由于圍湖造田,安河洼湖灣的狀態已基本消失。洪澤湖南部為低山丘陵,北部和東部為黃河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北部高東部低。
洪澤湖濕地景區所在的洪澤湖濕地保護區,歷史上曾多次遭受黃河河南河水入侵,大量泥沙淤積導致保護區內地勢低平、土層深厚,發育成多種濕地生態系統。洪澤湖濕地景區的濕地類型主要為淺水湖泊濕地、淺灘沼澤濕地、河流濕地等。
動物
濕地風景區有各種各樣的物種截至2016年,景區內共有浮游動物15目44科63屬91種,魚類67種,鳥類194種。這里有7種兩棲動物14種爬行動物16種哺乳動物和近1000種昆蟲。有震旦雅雀、青頭潛鴨、有白天鵝等珍稀鳥類200余種鳥類10萬余只,國家一級保護魚類中華鱘等淡水魚類67種。
平均每年在洪澤湖濕地區域越冬的水鳥總數超過50萬只,其中大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黑鸛、丹頂鶴、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6種:小天鵝、鴛鴦、黑耳鳶、雀鷹、蒼鷹、游隼、紅隼、褐翅鴉鵑、小鴉鵑、草鸮、短耳鸮、普通鸮、白額雁、灰鶴、疣鼻天鵝、白尾鷂、赤腹鷹等。其中,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的受威脅鳥類有12種,其中瀕危物種6種(黃嘴白鷺、丹頂鶴、黑鸛、震旦鴉雀、東方白鸛、小青腳鷸),易危物種3種(大鴇、小天鵝、疣鼻天鵝),近危3種(鴛鴦、褐翅鴉鵑、小鴉鵑)
植物
洪澤湖濕地植被區劃屬于泛北極植物區系、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華北平原亞區。
洪澤湖濕地景區所在的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浮游植物165種,高等植物81種水生植物類型較多,其中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野生大豆、蓮和野菱。其中水杉(栽培種)側柏(栽培種)武陵和葉凌是中國特有植物。
保護區內的物種極其多樣。該地區有幾十英里長的蘆葦茄子、荷花型挺水植物群落,以及馬來狐尾藻、輪葉黑藻、苦草、以狐尾藻等為主的沉水植物群落和發熒光、以荸薺為主的漂浮植物群落。還有入侵物種,如原產于巴西的空心蓮子草,在洪澤湖濕地局部地區迅速生長繁殖,形成大型單一群落,危害嚴重。
主要景點 編輯本段
半月湖
半月湖位于景區入口和出口的交匯處,在整個景區的最北端。它的形狀像半個月亮,因此得名半月湖。湖內栽植蒲草、蘆葦、荷花和其他濕地植被形成了一個小型濕地生態系統。湖邊有兩尊石像,分別是季札和金春。季札是春秋戰國時期蘇南人“季札掛劍”故事與泗洪有關。
金純,泗洪人,明朝三大臣之一他不僅修建了北京故宮,還疏浚了京杭運河他是歷史上的清官因為得罪了權貴,他被貶到家鄉,死后葬在泗洪龍脊鎮洪澤湖。
荷花大觀園
荷花大觀園位于洪澤湖濕地景區入口處,在半月湖的南面。公園由一條長800米的親水棧道連接。荷花大觀園種植了10多萬株荷花景區內建有原生態木棧道和三座九曲亭荷花大觀園的特點是水面開闊,荷花數量多。
水生植物園
洪澤湖濕地水生植物園位于荷花大觀園東南側,占地面積約0.植物園占地334平方公里,培育了300種水生植物,其中包括200種中國水生植物100種外國水生植物,甚至還有瀕臨滅絕的國家一級水生植物。洪澤湖濕地水生植物園整體格局分為一館五區,以棧道為界。
精品區收集了180多種適合種植的植物,其中挺水植物136種,漂浮植物40種,沉水植物4種。其中,著名的花卉是日歷花、路易斯安娜鳶尾、野芹等。其中,再循環花獲得了中國國家水生植物一等獎。路易斯安那鳶尾在第七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梯田區,梯田區是在坡地上沿等高線建造的階梯式農田,它根據水生植物的生長習性形成了階梯式的景觀效果。本區塊收集了以澤瀉科為代表的8種具有藥用價值的水生植物。位于街區中部的長喙澤瀉是世界珍稀物種、中國一級保護植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瀕危物種。地圖區是由36種水生植物組成的中國地圖。多田區洪澤湖水域共有88種形態特征各異的水生植物。
谷堆區展示了洪澤湖地區特有的水生植物,種植了20多種沉水植物“水下森林”多種沉水植物混合的景觀在中國尚屬首例,還能有效保護瀕危水生植物資源。
蘆葦迷宮
蘆葦迷宮位于蓮花大觀園南部,總面積2平方公里,由60條樹枝組成,總長15公里。旅游景點需要乘船游覽。工委島位于景區的蘆葦迷宮中它是江蘇第一個全面展示新四軍戰士和中共干部水上革命斗爭的景點,以洪澤湖為水上革命斗爭紀念館、以勝利廣場為核心,通過圖文、雕塑、聲光電等,再現打水仗的場景。
水杉森林
水杉林位于蘆葦迷宮西南側,面積0.2平方公里內,種植了約1萬株水杉、池杉、形成了落羽杉等珍稀樹種“林中有鳥、河流回環、水杉林立”的濕地生態景觀。大鴇、白鸛、黑鸛、灰鷺、白鷺等候鳥大多在水杉林筑巢。
水杉是中國特有的綠色國寶,被稱為綠色“大熊貓”20世紀40年代,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湖北省利川市首次發現了活著的水杉樹,這成為20世紀植物學領域的重要發現,水杉成為植物界的一員“活化石”水杉也是泗洪縣的縣樹。
森林溫泉度假村
洪澤湖濕地森林溫泉度假村位于水杉林中,由五星級酒店組成、碧水豪庭”度假村、森林康養溫泉和游客購物接待中心四部分,是泗洪國家濕地公園的配套服務項目。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這句話建議移到開頭“水杉森林中”后面)
洪澤湖濕地森林溫泉井深2500米,井底溫度可達70°C,井口出水溫度可達52°C,日出水量可達3500立方米經檢測,出水各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含量均為江蘇省第一,達到中國國家醫用熱礦水濃度。里面有罕見的鍶泉。
白鷺湖
白鷺湖位于水杉林東部,面積約0.667平方公里,由蓮花池和白鷺島組成,白鷺島上種植了烏桕、側柏、景區內適宜白鷺棲息的物種約有1萬種,如柳樹等,是白鷺等鳥類棲息的重要場所。
金沙泉
金沙泉位于水杉林南部海灘面積5萬平方米,可容納1萬人。有一個兒童和青少年活動中心游泳區中的游泳區、1米深,成人游泳區、水深1.5-2米。金沙泉分為沙灘區和戲水區海灘地區的沙子細膩柔軟,可以進行沙灘排球運動、沙灘足球和其他活動,你也可以曬日光浴。戲水區可沖浪、游泳和水上娛樂。
漁趣園
漁趣園位于金沙泉南側,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魚樂公園展示了洪澤湖周邊的傳統漁網、籪、罩、罾、魚叉和其他捕魚工具及拖運工具、魚鷹捕魚等傳統捕魚方式,并開辟了龍蝦、螃蟹、魚和其他各種魚塘。
魚族館
洪澤湖魚亭位于魚曲園西南側,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888平方米,全長99米、高26米、寬18米。洪澤湖魚舍看起來像一條完整的鯉魚。
展廳由魚頭和魚身兩部分組成魚頭是一個球幕影院。穹幕高13.6米,共有四個座位,可容納36人,六個自由度的座位可以上下左右前后擺動,高清4D電影全景展示海底世界,具有增加沉浸感的效果。
魚體由三層組成第一層主要展示洪澤湖的魚類種類。二樓陳列著南美洲亞馬遜雨林世界形態各異的珍稀魚類。第三層展示了世界上更珍貴的淡水魚品種。
博物館里有一個高大的圓柱形魚箱,整體高度6米,直徑3米。魚箱里有2731條魚,面積與泗洪縣相當。
博物館
位于洪澤湖魚亭東側的洪澤湖濕地博物館始建于2006年。博物館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有屋頂、外墻及地坪、所有的模擬木棧道都是由模擬生態材料和生態技術制成的。博物館分為六個展廳,即生態家園、濕地變遷、濕地生態、水生動物、陸生動物、濕地植物。
濕地生態館內的樹木、蘆葦、荷花都是由特殊的生態材料制成的,而鳥類則是真實的標本。水生動物館展示了洪澤湖近70種淡水魚標本。陸生動物館展示了許多在濕地發現的陸生動物標本。鷺展區展示了濕地保護區常見的十余種鷺類,以及丹頂鶴等部分珍稀鳥類、大鴇、紅隼等。濕地植物館展示了濕地中豐富多樣的植物。
千荷園
何謙花園位于濕地公園的最南端,這里種植了1008種荷花,因此被稱為何謙花園。該園占地0.04平方公里,共種植荷花10萬株,其中盆栽1株.5萬株。有以“王蓮”廣東品種,以“艷陽”安徽品種,以“紅玉”以它們為代表的河北品種都是中國的稀有品種。
何謙花園成立于2003年“荷花繁育中心”研制而成,已成功培育出多種荷花。公園里還有一個鳥類救助中心。
洪澤湖大堤
洪澤湖的東面是著名的人造洪澤湖大堤,高19-19.1米,從淮陰縣老堤到登臺縣張莊高地,全長67.25千米。為了防止淮河向東泛濫,建安安始建于東漢建安五年(200年),廣陵(今淮安)太守陳登開始修建高家堰,這就是洪澤湖大堤的雛形。明朝永樂年間,對高家堰進行大修,形成了今天的洪澤湖大堤。明萬歷七年(1579年),土堰被重建為磚石墻,并被加高和加固,并向南延伸25公里以穿越城市此時,大堤長達42公里。清朝康熙年間,大堤延伸至蔣壩,并全部修筑石墻護坡。這座歷時171年修建70公里的古堰終于在乾隆年間完工。
由于洪澤湖東岸的防洪大堤在歷代不斷得到加固和完善,洪澤湖的水位不斷提高,因此而聞名遐邇“懸湖”據調查,洪澤湖湖底海拔約10米,洪澤湖大堤以東地面海拔僅4米-8米,所以古有“高家堰失守時,青淮并未相見”的民謠流傳。
孔雀園
孔雀園位于半月湖東南側,占地0.067平方公里,公園里樹木蔥郁,以藍色、白、孔雀開屏,帶著五顏六色的花、雕塑區、觀看互動區的三個功能區。
漁人碼頭
漁夫 碼頭位于水杉林北部,設有3000平方米的游客休息區。還停靠了搖櫓船、水上交通工具如快艇,在那里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荷花、蘆葦、洪澤湖魚亭等景色。
水車驛站
水車站位于蘆葦迷宮中,占地0.013平方公里,共有12輛水車,根據發展歷史和自身特點可分為漢代水車、唐代水車和元代水車。驛站是游客體驗區,再現了水車這一灌溉工具。
非遺文化 編輯本段
泗州戲
泗州戲,原名拉魂戲,起源于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上塘鎮,由民間藝人錄制、整理并逐漸形成固定的拉魂腔唱段由來已久。晚清時期,泗州戲主要分布在泗洪的上塘、魏營、峰山、歸仁、朱湖、梅花等20個鄉鎮。1949年以前,只有38個地方家庭劇團。1952年,它被命名為“泗州戲”1953年,經泗洪縣人民政府批準政府成立后,泗洪縣泗州劇團正式成立。泗州戲特點是:喜歡唱但不唱,喜歡說但不說;它的白口、唱腔、表演風格和當地生活語言、各地風俗緊密相連,其伴奏以當地琵琶為主、二胡、竹笛樂器為主。
2011年,泗州戲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洪澤湖漁鼓
洪澤湖漁鼓是一種古老的祭祀活動、祈福時,一種說唱與舞蹈相結合的表演形式從唐初傳入洪澤湖地區經過一千多年的傳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間舞蹈,具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2014年,洪澤湖漁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重要事件 編輯本段
20世紀50年代,當地居民開始在洪澤湖周圍儲存洪水用于圍墾2013年底,圍網建成(圈)面積超213.33平方公里,大量濕地被占用,湖泊萎縮嚴重。在20世紀60年代,記錄了86種魚類,而在2003年,-2013年只調查了68種,減少了20種.93%
2014年,根據科學考察報告,洪澤湖濕地有31種為外來植物,部分地區出現了沼澤化和濕地功能退化。
2018年7月18日,宿遷旅游宣傳片拍攝團隊來到洪澤湖濕地景區進行2018年拍攝。
相關榮譽 編輯本段
2001年,洪澤湖洪澤湖濕地保護區被批準為省級自然生態保護區。
2006年2月11日,洪澤湖濕地保護區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9年11月,洪澤湖濕地風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
2020年12月29日,洪澤湖濕地風景區被文化和旅游部正式確定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開發保護 編輯本段
開發
1999年5月,縣人大常委會召開大會決定在泗洪縣建立羊毛嘴生態濕地自然保護區。
2001年11月13日,省政府批準在江蘇泗洪建立洪澤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宿遷市政府設立了保護區管理委員會和管理辦公室,保護區總面積230平方公里。
2017年,景區建成導游系統、票務系統、對智能系統等系統進行了電子化升級,還建設了景區官網、景區微信、虛擬旅游和其他信息項目。
2020年9月,與南京大學一起在泗洪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了研究院、南京師范大學建有兩個科研實驗室一個濕地管理中心和一個濕地博物館。
2021年10月,洪澤湖濕地景區夢幻水杉林提升改造項目順利建成投運。本項目總投資約80萬元,主要包括新建工程“夢幻水杉林”增加1個入口標志1個生態碼頭1000平方米特色木棧道18個竹筏和購物商店、搖椅、吊籃等配套設施。
1984年-1985年,國家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對洪澤湖的綜合開發利用進行了科學規劃。同年7月1日,經泗洪縣人民政府批準,城頭鳥類自然保護區成立美國政府。編制了洪澤湖綜合開發15年規劃,次年列入國家規劃“七五”計劃。
1999年6月,泗洪縣在洪澤湖附近的羊毛嘴原生態沙灘上劃定了80平方公里的濕地生態自然保護區。羊毛嘴濕地保護區于2001年被批準為省級自然生態保護區。泗洪后河洪澤農場鳥類自然保護區、城頭林鳥類自然保護區、魏晨林場鳥類自然保護區和下灣標準層保護區等5個自然保護區合并為洪澤湖濕地自然保護區
2006年2月11日,洪澤湖濕地自然保護區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洪澤湖濕地景區建于2007年,面積5.2平方公里,位于江蘇泗洪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
保護
2004年3月,縣政府發布了《江蘇泗洪洪澤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號文件,明確了管理范圍。
2006年2月11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在江蘇泗洪建立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是江蘇省第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96平方公里。
2018年,位于洪澤湖濕地核心區的勝利村開始整體征遷當地政府在臨淮鎮新建了勝利家園安置小區到2021年,全村共有262戶、所有798人都已登陸并定居。
截至2018年5月,洪澤湖濕地景區荷花池已完成翻耕0.667平方公里,購買花盆3000個,完成土壤翻耕、蓄水、除草等工作。
2019年7月,當地政府開始清理保護區內的民船和漁船,并簽訂了協議、捕撈許可證的收回和注銷、漁船網具收繳、通過補償評估和自下而上保護的方式清理了4359艘漁船、有2804艘民船。洪澤湖于2020年10月實施“十年禁漁”完全停止捕魚作業和禁止銷售非法捕獲的漁獲物的措施。
2020年9月,景區建成防火屏障、動物救護站、病蟲害防治檢疫站等基礎設施,實施緩沖安置和圍網拆除工程,恢復水生植被23平方公里,灘涂濕植被6.55平方公里,建設沿海林草帶2條.95平方公里,80平方公里封閉保護,并對濕地資源進行了日常監測,重點是鳥類、調查了魚類和水生植物。
2021年2月,退捕復濕總面積為177.334平方公里,修復該地區的水系、植被、野生動物的狀況有了顯著改善。針對洪澤湖魚類資源衰退問題,在洪澤湖持續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每年投入資金600余萬元,苗種數量達到2尾.5億尾。生態修復區的水體透明度、COD氨氮等指標得到改善,水生植物得到大面積恢復2020年鳥類監測報告顯示,洪澤湖濕地共觀測到鳥類208種,較2012年增加61種,增幅41.5%。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瑞金市共和國搖籃旅游區 下一篇 織金洞